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从大同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从大同迁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43 更新时间:2024/1/22 10:06:17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不顾很多大臣反对,执意要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这位皇帝,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无疑是孝文帝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大手笔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迁都洛阳,为北魏的灭亡和分裂打下伏笔。

公元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12年后,拓跋珪把国都迁到平城。平城在哪呢?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拓跋珪为何不直接迁都洛阳呢?很简单,当时的北魏比较弱小,中原最强大的帝国,是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北魏控制下的平城,已是北魏区域的重镇了,那时的北魏,别说洛阳,太原也不在手上。北魏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都城是盛乐(内蒙古呼和浩特下辖的和林格尔县),这里是北魏前身--代国的国都。但是,拓跋珪要统一天下,盛乐就相对比较偏远了。平城虽然不大,却是北魏进取中原的重镇,北魏迁都平城的目的非常明确:步步为营,吞并天下。

参合陂一战,北魏大破同为鲜卑人的后燕军,北魏统一中原之势不可阻拦,纵是枭雄慕容垂,也无力改变。经过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祖孙三代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南方的刘宋王朝对峙。刘宋王朝最强盛时,以黄河为界,洛阳为刘宋控制。即使是拓跋嗣出兵攻克洛阳,但也无力南下灭宋。洛阳此时成为北魏的边镇,不远就是宋界。这种情况下,迁都洛阳是不现实的,天知道宋军何时偷袭洛阳?

平城相对偏北,风沙雨雪天气较多,但距离中原(河北、山西)则很近,便于就近控制这些区域。而且在北魏早期,平城人口不是很多,平城的粮食供应问题相对容易解决。随着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平城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从中原地区运粮到平城,成本太高。洛阳地处中原,中原有黄河、洛水、汴水、颍水,土地肥沃,洛阳的粮食供应可以就近解决。

当然,北魏迁都洛阳,更重要的还是孝文帝本人的因素。孝文帝志在统一天下。要消灭南方的齐朝(萧道成于479年废宋建立),位置过于偏北的平城作为前线指挥部,显然是不合适的。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的国都,地势雄伟,古人称洛阳控山带河,形胜之地,甲于天下。北魏若迁都于洛阳,有利于北魏的统一大业。如果南齐有变,北魏可从洛阳出兵,或向西取关中,或向南取荆州,或向东渡淮河直取南齐国都(今南京)。

另外,北魏迁都洛阳,还有一个与南朝争正统的问题。谁是正统,北魏和南朝各执己见。北魏只承认西晋,不承认东晋及南朝,而南朝承认东晋。谁能争得正统,就能在取得历史高度的优势。南朝最不利的就是宋初丢掉了洛阳,只统治南方。而在古代,中原王朝有足够的底气宣称本朝是正统,南朝则只能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力主自己是正统。北魏要是迁都洛阳,就更有底气、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正统所在。

还有一个因素促使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要汉化,遭到北魏上层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保守势力的大本营就在平城。孝文帝居平城,就等于雄鹰被捆上了翅膀,欲一飞冲天而不能。洛阳没有强大的保守势力,迁都后孝文帝可以把洛阳打造成与保守势力扎堆的平城相抗衡的大本营。

不过,孝文帝并没有公开宣布迁都,而是说要南下伐齐。齐武帝萧赜病危,南齐内部权力争斗越来越激烈,此时南征有机可乘。即使如此,北魏文武大臣们也不愿打仗,各种反对声音四起。在孝文帝的坚持下,大臣们才勉强跟着皇帝南下。到洛阳后,孝文帝和一直反对南征的大臣做了笔交易:朕不再南征,你们也要同意迁都洛阳。这些保守势力虽不想离开平城,但相对于更加可怕的南征,他们还是妥协了。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北魏正式决定迁都洛阳,次年完成迁都大业。孝文帝力行汉化,北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至于洛阳距离南齐边界太近,这个好解决。孝文帝率军南下,最终在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攻下南齐重镇南阳,从南线保障了洛阳的安全。

标签: 历史北魏洛阳孝文帝

更多文章

  • 张飞之死:部下“暗自高兴”,大哥刘备“不痛不痒”,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脾气暴躁者,为人所不喜,结局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值得所有希望提升自己的人,深思熟虑。蜀汉名将张飞,与二哥关羽并称"万人敌"。然而,张飞一向脾气暴躁,世人皆知。镇守阆中时,张飞得知二哥关羽被害,当场捶胸顿足,伤心不已。其部下以酒相劝。张飞喝醉后,就辱骂、体罚部下,引得部下"敢怒不敢言"。大哥刘备素知三弟

  • 袁崇焕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有什么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崇祯,皇太极,明朝,袁崇焕,明朝第一将军

    袁崇焕(公元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的的进士。天启年间,元冲关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而后自请镇守辽东,多次打败了后金军队的围攻,后来因为宦官当政,被驱逐出朝廷。崇祯即位后,袁崇焕被起复重用,时任兵部尚书。后来后金进军北京,袁崇焕误中皇太极反间计,被崇祯下令逮捕,斩杀于菜市

  • 刘伯温怎么死的,朱棣夺位后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明朝初期有两个开国功臣的死因比较有争议,一个是徐达,另外一个就是刘伯温了。刘伯温怎么死的?对于刘伯温怎么死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刘伯温怎么死的说法一洪武八年正月,公元1375年,刘伯温得了风寒,朱元璋就让胡惟庸带着太医给看望刘伯温。名为医治,实为下毒谋害刘伯温。果然,刘伯温回乡后一个月便毒性发作而亡。刘

  •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朱文正1万兵力为什么能坚守85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朱文正

    元朝末年,陈友谅挥60万大军去攻打朱元璋的地盘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地区。但是却被朱文正以区区一万多的兵力严防死扛85天,愣是把他给耗得几度攻破城墙又无奈撤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都之战。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为何陈友谅还会被花天酒地的朱文正完虐?这个纨绔子弟手里到底握着什么牌?1、 军事奇才及时上

  • 谁才是明朝开国功臣第一功臣?朱元璋如何评价功绩最大的这四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朱元璋,刘伯温,明朝开国功臣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朱元璋正是由于聚集了一群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奇才,才得以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在诸多明朝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无外乎四个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对他们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一一解读。明朝开国功臣一:李善长朱元璋评

  • 北齐唯一的明君,却当了2年皇帝就摔死了,皇位给弟弟不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北齐一共存在27年,时间不长,故事却分外精彩,短短时间内,北齐竟有着6位皇帝,他们轮番上演,让我们见识到了封建王朝的每一种帝位更迭方式,诸如,幼主登位、叔叔夺侄位、兄长夺弟位,以及太上皇、禅让等。众皇帝们更是不遗余力的向百姓向后人秀下限,难怪北齐荣获"禽兽王朝"的称号。兰陵王高长恭算得上是北齐皇室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古代空前绝后的女皇帝,而武则天女皇之路的起始就是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威望,最终以此登上皇位。奇怪的是,武则天的政治势力在唐高宗时期发展到与唐高宗并称"二圣"的地步,但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唐高宗,武则天直到最后都无法架空自己的丈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时期 秦国为何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关键的君主,他迁都栎阳,对秦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令人奇怪的是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都没有出现昏君。而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第一,秦国的君主选择并非嫡长子制度,而是选贤任能。第二,就是秦国人长期地处偏僻,他们更有忧患意识。第三,商鞅变法之后

  •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唐朝到底赔偿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唐朝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渭水之盟,赔上的是整个唐王朝的尊严!武德九年八月初八,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临。唐王朝的首任天子李渊正式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八月初九,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位皇帝,是为唐太宗。上任伊始,李世民就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在他准备全力以赴治理天

  • 廖化真的是个平庸、能力不足的人吗?他有哪些精彩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当我们看到一个团队江河日下,人才匮乏,不得不“煙子里头拔将军”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和《三国演义》相关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熟悉三国的人在知道了这句俗语之后会想当然地把廖化想象成一个平平庸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