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临死前,朱元璋都留下了哪些大将给朱允炆?

在临死前,朱元璋都留下了哪些大将给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2/17 0:46:37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你们知道吗?朱元璋临终前,特意给即将继位的孙子朱允炆,留下四名大将,目的就是让孙子朱允炆防着自己的叔叔朱棣

但是朱允炆最后害得四名大将一个自杀,一个被囚禁,一个战死沙场,只有一名大将得以善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局面呢?

(一)耿炳文

第一位大将叫耿炳文,很多人都说他不会打仗,只适合坚守阵地,这个说法有点片面。怎么说都是19岁就跟着朱元璋东征北伐的精英,之所以不起眼还不是因为常遇春蓝玉太过耀眼,让他略显逊色了。

其实朱允炆也是重用过他的,耿炳文带的大多是太平军,而燕王朱棣带的是最猛的燕军,一交手就输了。也因此朱允炆开始质疑他的作战能力,没有给他第二次机会就把他撤了,换了李景隆挂帅,可气的是他比耿炳文输得还要难看。

朱允炆用人的样子是不是像我们现代的销售岗位,一入职就要出单,不出单就被质疑能力,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讲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了!换成李景隆挂帅不能击退朱棣也就算了,还给朱棣塑造了燕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真是无语!

(二)瞿能

第二名大将就是瞿能,是死得最惨的一个,瞿能是蓝玉一手栽培出来的大将,处事风格都随了蓝玉。在与李景隆一起攻打北京的时候,看到李景隆攻不下来就急得跳脚,急得自己领兵当先锋,不要命的傻哈哈往前冲。一副拿不下北京不罢休的架势,就在快要拿下北京城防的时候,李景隆这个主帅就跳出来了,叫瞿能撤兵,他明天自己亲自攻城。没办法“军令如山倒,卑职马上去执行”李景隆是主帅,瞿能只好撤兵,其实这个时候李景隆再助力一把,就没朱棣什么事了。

话说朱棣的成功有点神助的意味啊,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李景隆成就了他,可是李景隆在瞿能即将攻下北京城防的时候,为什么突然叫停?他是害怕瞿能抢了他的风头吗?还是之前与朱棣的友谊让他有所顾虑?百思不得其解!

紧接着就是白沟河之战,瞿能简直就是蓝玉的翻版,战神附体,威猛得像只老虎,第一天就实力碾压燕军。第二天也一样能量爆棚,再次击败燕军,把朱棣吓得惊慌失措,话说朱棣的成功真是注定的,连老天都在帮他。朱棣逃跑的时候,瞿能一路趁胜追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来了个龙卷风,尘土飞扬,瞿能瞬间睁不开眼。

朱棣也是灵敏,趁风势迅速回击,瞿能落马被杀当场毙命,好一副惊心动魄的场面。你能说瞿能没有能力吗?终究还是他的命到点了,很显然老天要帮的是朱棣。

(三)宋晟

第三名大将就是宋晟,他就是隐形般的存在,用我们当代人的话就是常年潜水摸鱼的人。他最风光的时候是远征哈密,在西域可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啊!

但是明朝最重视的是与漠北的较量,很明显他偏离主线不受重视。不过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把他安排去跟四儿子朱棣一起北伐漠北,朱允炆登基后他又被调到甘肃,就像我们现在的火警,火灭了就没什么事了。

奇怪的是朱棣跟朱允炆两叔侄开战的时候他居然装不知道,待在甘肃安心当吃瓜群众。这人还真是挺聪明,神奇的是到朱棣登基后他被封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但他依然是没有施展机会的大将,默默无闻终老。

(四)郭英

第四名大将就是郭英,在朱元璋的眼里郭英比大唐猛将尉迟恭还要猛,刚开始郭英是朱元璋的保镖,但是他的勇猛的特质藏不住。在战场中即使身负重伤也还要继续战斗,就像只猛虎一样,迎战到底。这么勇猛的大将到了建文帝后,先是跟着耿炳文再到李景隆,全程东奔西跑的,没有战功。

朱棣当了皇上后特赦他回家养老,不追究他的责任,四名大将也只有他得以善终。朱允炆一手好牌,硬是打得稀烂,最后生死未卜,不见踪影,爷爷朱元璋特意给他留下了至少四大猛将,随便一个都可以打败朱棣,他自己一个都用不好,真是你不败谁败。

标签: 历史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东汉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是西汉的延续,甚至连自身的最大问题都一模一样。西汉末年,强势的外戚长期把控着朝政,直至王莽篡夺了皇位;而到了东汉,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东汉皇帝大多长于深宫、身体孱弱,要么早亡、要么绝后,为了延续皇统,朝廷

  •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

  •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人?和影视中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谈到秦始皇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不仅坑杀了那么多的儒士,还烧毁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如果这些都能够得存的话,肯定会填补历史上很多人们所不知道的空白。其实历史上真正对秦始皇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多数的人被一些野史甚至影视剧所影响,于是慢慢的秦始皇才变成了,现在人们心目中那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邓艾之死,与其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如说是个职场课题:面对猜忌心严重的上级,如果只想着把事情做好,而不惜违背基本的权力规则,大概率会被整得很惨。为了便于理解,先讲个身边的例子。多年前,笔者有个朋友,是一个国企的部门经理,上面的直接

  •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 刘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刘邦在临终之前为什么会派陈平去杀樊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论最早跟着刘邦一块儿起兵的人非樊哙莫属了,而且樊哙和刘邦都是沛县人,不仅仅是老乡的关系,更是非常好的朋友。樊哙在起兵之前虽然是个杀狗的,人是粗鲁了一些,但是他非常重情义,一直对刘邦忠心耿

  • 高阳公主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如何评价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高阳公主,唐朝

    高阳公主(?―65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生母不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行为不检,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唐太宗大怒,腰斩辩机,废杀奴婢数十人。

  • 战国初期的人才到底有多重视功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战国初期的人才到底有多重视功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为了灭掉自己的祖国,名将乐羊坐视自己的亲生儿子被烹杀,甚至还当众吃掉了一碗肉羹。《史记》、《韩非子》里,都记载了这一令人难以置信、汗毛倒竖的事件。战国初期,魏文侯魏斯率先开展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最具颠

  • 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是谁?是不是杜如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有一天,李世民正在吃瓜,感觉瓜的品质不错,就把剩下的瓜,拿去祭奠已经过世的大臣杜如晦了”。骆驼看到这,心里有了一个小小的疑问,这是是李世民对杜如晦感情深,还是杜如晦本人生前爱吃瓜呢?又接着往下看,“有一天,李世民赏赐给了房玄龄一条金银带(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紫袍金带是标配),然后突然哭了起来,然后鼻涕

  • 揭秘:曹操为什么会冷落张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为什么会冷落张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历史上没有张松送地图的桥段,但曹操瞧不上张松是真的。而这种态度,不过是人性的真实一面的体现而已。首先,对于“以貌取人”,咱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这就是贬义词。在特定时代特征下,这种态度其实没啥毛病。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隋以前),不存在考试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