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在明朝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实力怎么样

蓝玉在明朝是什么样的存在?他的实力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460 更新时间:2024/2/17 0:46:17

蓝玉,定远人,汉族,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鸟为夺食早亡,人为功利身丧”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大明朝的开国名将,曾亲手摧毁蒙元政权的大将蓝玉,被明锦衣卫告发谋反。

明初四大案中,牵扯人数最多、下罪被杀最多、影响最深的“蓝玉案”就此爆发,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主持下主谋蓝玉被处死,诛灭三族。

而这也难以发泄朱元璋的怒火,他还命人将蓝玉的皮剥下来,用干草填充,重新做成人的模样,交给了蓝玉的女儿,警戒世人。大明王朝的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总计一万五千名武官皆被处以连坐之刑,遭到屠戮。

可人们还依稀记得,六年前,朱元璋曾当着一众文武百官夸赞蓝玉是大明朝的卫青霍去病,可短短的六年时间,一代名将就沦为反贼,究竟是蓝玉玩火自焚还是朱元璋的屠刀有意为之呢?

青年英雄

蓝玉出生于安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也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明史》记载,早期的蓝玉在姐夫账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因此被常遇春推荐给了朱元璋。

在九死一生、血雨腥风的战场上,蓝玉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开始在诸多将领中脱颖而出。1369年,明大将常遇春病故,蓝玉没有因为失去靠山而气馁,反而愈发通过自己努力来博取前程。

当时,蒙元已被赶出中原,但北元政权仍对中原的大明朝虎视眈眈。四川的明夏、云南的梁王依然不愿意归附大明,这些顽固势力便成为蓝玉的目标。

1370年,蓝玉跟随开国元勋傅友德率军征伐蜀地,历经数战终于剿灭当地割据势力。次年,又提军北上跟随徐达将军攻伐北元。每次战役蓝玉都作为先锋,在野马川、土拉河两都击败王保保

1374年,蓝玉再度领兵北上时,昔日的大敌王保保已经去世。兴和一战,明军俘虏北元六十名高官。1378年,蓝玉又与大将沐英一同率军西征,一路所向睥睨,他也因功受封为永昌侯,为了明初公侯之列。

三年后,蓝玉再次与傅友德组成搭档出兵云南,凭借着兵力优势和丰富的作战经验,蓝玉在曲靖大获全胜,不愿归附的梁王在逃亡路上暴毙,自此“滇池悉平”。

朱元璋对此大为满意,为蓝玉加禄五百石还将蓝宇的女儿册封给蜀王做王妃,蓝玉与朱元璋结成了儿女亲家,成为明朝廷最受重用的军事将领之一。

骄恣将军

公元1387年,北元又一次伺机南下时,蓝玉再一次披挂上阵,与冯胜、傅友德北上阻击。在庆州地界他率领轻骑在茫茫大雪中奇袭敌营,杀死了敌方的首领,明军由此出长城,进军金山,北元被迫遣使请降。

蓝玉也因此战升任大将军,二十年征战,蓝玉北达洱海,东至捕鱼儿海,西征沙洲,南抵云南曲靖,斩敌二十万有余,缴获兵马钱粮无数,战功赫赫,其勇武丝毫不逊色于徐达、常遇春、汤和、傅友德等人。

朱元璋对此很是满意,虽然如今大明以定,蓝玉已经不能像之前一样领兵四处征讨,但凭借他的战功,足以成为大明下一代军队高层的领军人物,朱元璋开始有意的让他辅佐太子朱标。

此时的蓝玉可以说放眼整个大明朝,要说能镇住他的人,恐怕朱元璋都不敢打保障,即使是日后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燕王朱棣此时也要对他毕恭毕敬。人性的弱点随着地位的升迁会逐渐显现出来,名利双收的蓝玉逐渐开始迷失自我。

在对元作战方面,朱元璋对元朝的俘虏一向采取善待政策,以笼络人心,目的便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蓝玉则不同,见惯沙场的他在这方面总与朱元璋唱反调,他看到北元妃嫔美貌便心生歹意,占为己有,将朱元璋的嘱咐时常忘在脑后。

从前,面对朱元璋的敲打蓝玉还是能听进去的,但此次征元归来后,面对朱元璋的当面斥责,蓝玉根本没放在心上。

《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性复狠愎,专恣暴横,侍宴之上,行止傲慢,无人臣之礼”。明史中还记载他在军队中擅自提拔官员,常常以自己的地位威胁手下。

蓝玉不仅张扬暴躁,还私收义子,这些人只听命于蓝玉一人,甚至对皇帝朱元璋的话也要蓝玉同点头才回去办。1392年,蓝玉擅自率领军队以“剿寇”之名一路杀向当地藩族部落,引起西北大批部落反叛。

自食其果

正当西北被蓝玉搅浑时,京城又发生了变故。这一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老来丧子的朱元璋心态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骄纵惯了的蓝玉对此毫无察觉。

太子的丧期还没有结束,西北方又传来奏报说蓝玉想继续纵兵深入,与当地的部落死磕。朱元璋下令允许他擒拿或斩杀敌酋,但必须速战速决,早日还师。可蓝玉却想就地改民为兵,进一步控制少数民族地区。

朱元璋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他以“兵久征战,不可再劳”为由,要求蓝玉停止军事行动,立即回京。另一方面看,此时的蓝玉已经到达他人生的巅峰,放眼寰宇如今统兵在外的将军们没有一个能与之平起平坐。

无论是北元的蒙古人、东北的女真人、云贵的少数民族、西北的部落酋长,都败于他的长刀之下。可功名成就了他,最终也毁了他。

1393年底,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太祖皇帝立为太孙,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朱元璋加封冯胜、傅友德为太子太师,蓝玉、李景隆为太子太傅,此时蓝玉却不高兴了。

他觉得自己功劳远胜于其他三人,尤其是连战场都没过的李景隆,只凭借与太子的关系便做到了与自己同样的位置,他认为自己的功劳不只是一个太师能够涵盖的。

很快,这些牢骚便通过锦衣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话语传的人多了味道就变了。到朱元璋这里时,已经变成蓝玉将在皇帝出宫时发动兵变。

结局可想而知,蓝玉回京后很快遭到拘捕,走过一遍审讯的流程后蓝玉将迎接自己悲惨的结局。经过太子早故的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年面慈心软的他了。

这一路上,他见证了太多功高震主,兵权夺位的先例了,既然蓝玉不能胜任自己的位置,还要反过头来带兵杀死自己,即便自己不死,那将来太孙登基,主少国疑,大明将会是他蓝玉一手遮天,不如今日将计就计好了。

有“胡惟庸案”在前,明朝的文官集团已经被朱元璋收拾得服服帖帖了,如今他也垂垂老矣,为了自己也为了太孙只好借此机会收拾武将集团。就这样,开国元勋常遇春之子常升、大将曹震、张翼张温、陈桓等人悉数被诛。

许多军队将领、千户、指挥也被卷入其中,蓝玉一案受牵连者万数有余。经此一案,明初最高军事权力机关彻底成为空衔,皇帝掌控了军队的所有权力。

事后,人们都曾经幻想过,若是蓝玉稍加收敛,到了建文帝朝又会有一番怎样的作为,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身为燕王的朱棣将对削藩顾忌三分,即使起兵或许只能落得个惨败的结局

标签: 历史蓝玉明朝

更多文章

  • 如果刘封救了关羽,三国的局势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如果刘封救下关羽,那三国局势变化可大了。刘封从上庸发兵救关羽,肯定是刚一出兵,上庸三郡就叛变投降曹魏了,包括孟达也投降曹魏了,刘封救了关羽后,直接回到成都。这样刘封不会死,关羽不会死,张飞也不会死。接下来,刘备与关羽开始准备复仇东吴,准备一年时间,221年关羽作为主帅伐吴,张飞作为副帅,共领兵3万,

  • 在临死前,朱元璋都留下了哪些大将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你们知道吗?朱元璋临终前,特意给即将继位的孙子朱允炆,留下四名大将,目的就是让孙子朱允炆防着自己的叔叔朱棣。但是朱允炆最后害得四名大将一个自杀,一个被囚禁,一个战死沙场,只有一名大将得以善终,为什么

  •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东汉

    东汉王朝的外戚与宦官是怎么同归于尽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是西汉的延续,甚至连自身的最大问题都一模一样。西汉末年,强势的外戚长期把控着朝政,直至王莽篡夺了皇位;而到了东汉,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甚至还进一步恶化。东汉皇帝大多长于深宫、身体孱弱,要么早亡、要么绝后,为了延续皇统,朝廷

  •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服务过五任主公的贾诩为何还能安享富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的谋士群里,贾诩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毫无忠诚度可言,先后为牛辅、李傕、段煨、张绣、曹氏效力,但不仅没被人骂作“五姓家奴”,还到处受欢迎;他一生中献上多条毒计,甚至还被视为东汉大乱的罪魁之一,但他却能位至三公,最终在荣耀等身

  •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人?和影视中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谈到秦始皇很多人对他的做法褒贬不一。有的人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不仅坑杀了那么多的儒士,还烧毁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如果这些都能够得存的话,肯定会填补历史上很多人们所不知道的空白。其实历史上真正对秦始皇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多数的人被一些野史甚至影视剧所影响,于是慢慢的秦始皇才变成了,现在人们心目中那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的怕郭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因为西元207年,年仅28岁的郭嘉因病死于北征乌桓的归途中,巧合的是,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27岁的顾葛亮。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在乡下种田,活得可以说是相当的低调,,虽然说他常自比管仲,心系天下,但是诸葛亮始终不出世,最后,偏偏选择在郭

  •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的背后蕴含了什么道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邓艾之死,与其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不如说是个职场课题:面对猜忌心严重的上级,如果只想着把事情做好,而不惜违背基本的权力规则,大概率会被整得很惨。为了便于理解,先讲个身边的例子。多年前,笔者有个朋友,是一个国企的部门经理,上面的直接

  •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 刘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汉朝

    刘邦在临终之前为什么会派陈平去杀樊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论最早跟着刘邦一块儿起兵的人非樊哙莫属了,而且樊哙和刘邦都是沛县人,不仅仅是老乡的关系,更是非常好的朋友。樊哙在起兵之前虽然是个杀狗的,人是粗鲁了一些,但是他非常重情义,一直对刘邦忠心耿

  • 高阳公主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如何评价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高阳公主,唐朝

    高阳公主(?―65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生母不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行为不检,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唐太宗大怒,腰斩辩机,废杀奴婢数十人。

  • 战国初期的人才到底有多重视功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战国初期的人才到底有多重视功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为了灭掉自己的祖国,名将乐羊坐视自己的亲生儿子被烹杀,甚至还当众吃掉了一碗肉羹。《史记》、《韩非子》里,都记载了这一令人难以置信、汗毛倒竖的事件。战国初期,魏文侯魏斯率先开展了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系统性变革。其中,最具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