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时期的四大名臣分别是谁?

宋仁宗时期的四大名臣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96 更新时间:2024/2/27 11:25:17

宋仁宗时期的四大名臣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称其为仁宗就可知他是一位英明的帝王,他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后世史学家们把他在位亲政的时间称为“仁宗盛治”。宋仁宗天性仁孝,待人宽厚,知人善用,加上在位时间长,因此仁宗时期是名臣辈出,书生今天给大家盘点下个人认为仁宗时期最著名的四位名臣。

第一位: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百姓做主的官才是好官,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官呢?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已经给大家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者要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范仲淹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宋仁宗时期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后又发起"庆历新政",当然新政失败,因此被贬出京城,陆续当过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的知州,最后在上任颍州的途中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被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的一生就如他说的那句名言,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

第二位: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公正廉明铁面无私包青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包公狗头铡下死的都是贪官污吏小人,虎头铡专斩皇亲国戚。当然这都是民间话本传说,现实没有这么夸张,不过包公是真敢忒皇帝。包公是进士出身,历任过转运使,后改知谏院,经常弹劾权贵,宋仁宗经常被他的口水溅一脸,仁宗也没当一回事,又授其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在当过瀛、扬等州的知州后,包公又被调入京城,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因此戏词中有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包公在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第三位: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

都知道北宋的衰落是从重文轻武开始的,但这不代表宋朝没有名将,在宋仁宗时期出生贫寒的狄青就是一位名臣勇将,狄青将军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常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一生历经二十五战,其中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但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影响太大,导致在宋朝武将被皇帝忌惮,狄青将军也不例外,将军生前是备受猜忌,因此抑郁而终,不过将军死后却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可惜了这位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的狄青将军,重文轻武的宋朝浪费了多少名将的才能。

第四位: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 ),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名相韩琦,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爆发中,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两人在军中的威望很高,被人们称为“韩范”。作为范仲淹的老战友,庆历新政当然也少不了他。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当然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韩琦也一样被贬出京城。是金子就会发光的,韩琦在地方上为官,治军有方,理民得法,英明的宋仁宗也不可能忘了他。

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年)六月,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了宰相。嘉佑六年(1061年)闰八月,以原职进拜刑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仪国公。韩琦算是非常长寿的,为相十年历经三朝,熙宁八年(1075年),韩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为他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宋英宗庙庭。

标签: 历史古代宋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雄英是什么身份?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朱雄英,明朝

    对于建文帝朱允炆这个人,大家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前段时间电视剧《山河月明》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如朱棣、朱标、朱元璋、徐达、胡惟庸等,平时热爱历史或者看过一些明朝的电视剧的小伙伴们对这些人物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各位追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到剧中的一些小孩角色

  • 朱元璋登基后给功臣发了免死金牌 最后能善终的人有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对朱元璋和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称帝后,给34位功臣发了免死金牌,为何只有两家得以善终?“免死金牌”一般指丹书铁券,发明者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刘邦夺得天下后,让人制造了丹书铁券,作为恩赐颁发给了他手下的开国功臣。刘邦时期,丹书铁券没有免罪、免死的权限,只是一种

  • 朱升当初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是怎么实践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对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是如何实践这三句话的!在元末,世界陷入了混乱,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朱升能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是不寻常的,朱元璋不仅接受了朱升的话,而且把“九字箴言”作为一项国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使朱元

  • 历史上朱允炆没能守住自己的江山,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起点最低的皇帝,开局一个碗,最后坐拥大明江山,成功的过程如此不可思议般的艰辛,因为得了江山之后,朱元璋的那种几乎变态的举动,都可以从早年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胜利之后 朱元璋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

    对朱元璋和陈友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鄱阳湖战胜陈友谅后,朱元璋自称吴王,为何仍奉小明王为帝?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在文臣武将的劝进下,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三个多月前,陈友谅在鄱阳湖身中流矢而死。影视剧中的朱元璋朱元璋践行“缓称王”的策略,在元末群

  • 朱元璋临死前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就没有留下后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朱元璋,朱允炆

    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有没有想到朱棣会反叛,为何没有留下对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之所以会大肆屠戮功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确保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并坐稳皇位。然而,最终的事实证明,大臣们的确无人造反,偏偏

  • 历史上韩信被封王赐地之后,是如何对待那个屈辱他的少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韩信发迹前,曾受胯下之辱。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韩信是秦末汉初的军事家,曾有人以“国士无双”来形容他的丰功伟绩,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之所以能够打得天下,他至少占一半的功劳。因其用兵神武,被后人尊称为“兵仙”。但韩信在没成名之前曾经忍受过胯下之辱,那么在他被封王赐地之后,那个欺负他的恶

  • 后世对太平公主的评价如何?她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太平公主,唐朝

    太平公主(?—71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其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705年,参与复辟李唐王朝,拥中宗李显即位,受封镇国太平公主。710年,参与诛灭韦后行动,拥睿宗

  •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所杀 东吴就不怕被蜀汉复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关羽,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杀,东吴为什么不惧怕蜀汉复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孙吴吕蒙利用关羽北攻曹操之际,利用巧计偷袭,成功夺取了本由关羽镇守,属于蜀汉的荆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郡和零陵郡),腹背受敌的关羽无可奈何败走麦城。同年底,关羽被俘

  •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刘墉,清朝

    “宰相刘罗锅”,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五个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和珅,大家很熟悉,清代第一大贪官,被抄家时家产多达数亿两。但是和珅真的跟电视剧里面塑造得这么不堪吗?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身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