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昭襄王嬴稷是如何坐上秦国王位的?几乎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夺回权力的?

秦昭襄王嬴稷是如何坐上秦国王位的?几乎大半辈子没有亲政的秦昭襄王是如何夺回权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31 更新时间:2024/1/28 9:16:14

秦昭襄王嬴稷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秦昭襄王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使秦国彻底雄霸东方。秦昭襄王本不是王位继承人,秦昭襄王是如何登基的?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比赛举鼎,失手被鼎砸伤,重伤而亡。王没了,又没有儿子,而且还没有指定继承人,王位空悬。鉴于武王诸弟的年龄,拿一个侄子过继给武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新的秦王就只能从武王的弟弟当中产生。怎么产生呢?总不能是你一票我一票选出来吧,那就只能斗了,斗个你死我活,踏着失败者尸体登顶的那个,就是胜利者。

武王的弟弟不少,究竟谁能成为胜利者?这取决于秦国内外势力的站队。秦武王去世后,秦国朝堂上有三股势力,一是以惠文后和武王后为首的魏系集团,他们推出的继承人是庶长公子壮;二是以芈八子和魏冉为首的楚系集团,他们推出的继承人是公子稷;三是以秦惠文王弟弟樗里疾为首的宗室。魏系集团和楚系集团的势力对比非常明显,同时拥有王太后跟王后的魏系集团占据绝对优势,作为后宫位分最高者,惠文后是最有权利选择继承人的。

芈八子的八子只是秦宫妃嫔第四等,高不成低不就,在惠文后和武王后面前根本不够看,尽管其弟魏冉能力很强,在日后的秦国朝堂上大放异彩,但此时并未处于朝堂核心,势力有限,很难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人物。此外公子壮身为庶长,肯定已经成年,阅历方面远比公子稷要强,在朝堂上也拥有一定势力。更关键的是,公子稷身为质子还待在燕国,离秦国万里之遥,如果能够回国继位?

在绝对劣势下成功翻盘,楚系集团的秘诀有且只有一个——有外援,这个外援,可能是宗室,也可能是外部势力,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对于宗室,最重要的就是“智囊”樗里疾,他是秦国王叔兼右丞相,对王位继承人肯定是能够发表意见的。史书没有记载他的意见,但在公子稷上位后,他“升官”了,地位更高的左丞相甘茂在秦昭襄王元年就出逃至魏国,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楚系集团对樗里疾的投桃报李。

宗室支持有了,外部势力呢?关于外部势力,《史记》有两种记载。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史记·秦本纪》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於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史记·赵本家》

经过秦惠文王的努力,秦国国力早已更上层楼,跻身天下最强一列,考虑到燕国的国力以及它与秦国的距离,燕国送立的可能性很低,更可能的是与秦国接壤且在赵武灵王改革下愈发强大的赵国。秦昭襄王时期还有赵人楼烦入秦为相,由此可见秦昭襄王跟赵国的关系是不一般的。

赵武灵王身为一代有为之君,清楚地看到了送立秦王背后的利益链条,无论成功与否,赵国都有好处。如果秦国拒绝公子稷入秦,赵国就可以拿这位公子做文章,将之作为攻秦的充分理由,成为秦国长久之患。如果秦国接受公子稷入秦,魏系集团就坐在那,为了君位很可能掀起内乱,这是赵国最想看到的结果。最后就是公子稷稳坐王位,这对赵国来说有好有不好,虽未能搅乱秦国,但也让新的秦王欠了赵国一份恩情,短期内对赵国是大有裨益的。

秦国最终走向了后两种的结合体,即经过内乱后公子稷坐稳了王位,这场内乱就是季君之乱。季君之乱爆发于前305年,这一年是秦昭襄王二年,公子稷上位都已经一年多了才爆发内乱,那就只能说明魏系集团是是先同意了公子稷继位,之后又觉得不满发动叛乱,期间跨度为一年多。这也反衬出,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楚系集团逆转为优势,同时又争取到了宗室的支持为了安抚魏系集团,他们向魏系集团做出了一些让步和承诺,成功扶公子稷继位。

至于之后是楚系集团承诺没兑现还是魏系集团得寸进尺,就不需要深究了,反正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楚系集团剿灭了魏系集团,掌握了秦国朝政,宗室也在平定叛乱中获得了利益,可谓各方欢喜。楚系集团崛起后,芈八子成了宣太后,魏冉等也成为了秦国封君进侯的人物。秦昭襄王效仿当年献公报魏的做法,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与赵国和睦相处,至于之后秦赵相争以及长平之战等等,那就是霸业之君的追求了,何况此时连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都已经去世了。

昭襄王赢稷,一代雄主,也是秦“奋六世余烈”中的承上下者,继承和发扬了孝公和惠文王的秉法、守土、聚秦、开疆的政策并一以贯之,也客观上给了后世嬴政雄起的机会。谨慎是他的特性。这与他是庶出并幼年质燕、远离宫闱有关,也与他单亲长大的环境有关。如果不是武王举鼎绝膑而亡,他大概终其一世不过是一枚棋子。但命运的轮盘让他做了秦王,这份机遇和危险使得这个庶子一辈子都出奇的谨慎,甚至远超父、祖。隐忍是他的强项。

庶出、远质、多年寄人篱下,让他的忍耐力得到极大的锤炼。芈太后干政,好啊,我听妈妈的话。舅舅专权,还私营私邑,即便天下人都知道“穰侯以一国之兵谋两国之事”,他依旧置若罔闻:妈妈说怎样就怎样。他似乎很甘于乐于做一个傀儡皇帝。直到有一天,有个叫张禄的男人出现,反复试探后,这个已经四十多岁、做了二十多年傀儡的男人才第一次对外人吐露心声。终于,精明能干的宣太后死了,那个伟大的母亲不能再为儿子守护了。

然后,这个一贯乖宝宝的秦王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铁拳和利齿:他罢黜了舅舅,以一种还算体面的方式让他离开权力的中央。相比惠文王车裂自己的姑父商鞅,嬴政赶走了自己的师相吕不韦,赢稷算是很厚道的了。当然,芈太后和穰侯兄妹,多数时候还是心系大秦的。这与后来的许多外戚干政有所不同。但一直到母亲去世才肯动手,赢稷的忍字诀堪称历代秦王第一。这在他的邦交政策里也体现出来。

敏感和自卑,让他谨慎和隐忍,但也变得猜忌和极度敏感。或许是少时经历,或许是常年傀儡,他其实是焦灼、急躁和极度多疑的。这是他与孝公、惠文王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他有野心总想证明自己是个好君主,这个王位适得其所。所以他不可能如赢渠梁和商鞅、赢驷和张仪等外臣这样彼此信任,所以他杀了武安君白起

秦昭王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统治的时间超过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总和,也超过了后面的孝文王、庄襄王的总和。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较之秦王政也毫不逊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为秦国的发展做出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昭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翦伯赞说,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是非常精辟的论断。

虽然晚年他听信应侯之言,丧失灭赵良机,冤杀名将白起。秦国民生凋敝。这些都不能掩盖他的历史功绩,也不能掩盖这个时代秦国在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事实。昭王时代是和孝公时代、秦王政时代并驾齐驱的重要时代。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 同样是以少击多 项羽为何不能重演巨鹿之战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从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五年后,项羽兵败垓下,都是以少击多 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项羽之勇,千古无二,项羽的勇猛不仅体现在力气上,还体现在打仗上。灭秦的功劳几乎是项

  • 戚家军为何会成16世纪东南亚最强军队?戚继光是如何训练出一支军纪严明的戚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戚家军的底子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明朝嘉靖时,日本倭寇与明朝沿海海盗互相勾结经常侵扰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

  • 在男尊女卑的的时代 武则天如何掌握实权登上皇位的?历史上为何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则天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

  •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何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何还是被曹操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许攸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纵观三国时代,袁绍和曹操都是最早逐鹿中原的两大雄主。他们二人曾并肩作战、结成同盟,形成曹操攻取黄河以南、袁绍攻取黄河以北的局

  • 雍齿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 多次面临被杀头的危险 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雍齿曾两次背叛刘邦,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却能保全首领,还得以封侯。要说刘邦一生中最痛恨谁,那非雍齿莫属。雍齿和刘邦是同乡,曾经也是一起玩耍的好哥们。在刘邦从落草的山中回到沛县起兵的时候,雍齿也是其中的一员。

  • 明朝灭亡不是因为崇祯帝无能 而是大势所趋 如果崇祯帝不杀魏忠贤 魏忠贤真的能挽救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这个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灭亡。许多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崇祯帝。然而明朝灭亡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大部分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总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因为他们往往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最后落得身死国灭。可有一个这样的帝王,死后却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他就是明

  • 李陵投降匈奴 忍辱负重 却被汉武帝逼到终生不还朝 ​李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对他的投降非常愤懑,竟然下令拘捕了李氏满门。后来,汉武帝又误听人言,以为李陵在训练匈奴士卒,便将李陵一家老小满门抄斩。李陵在山穷水尽之际,对汉朝不再抱以希望。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

  • 清初开国诸王身经百战 权势赫赫 左右朝政 为何他们的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兴起的过程中,一大批爱新觉罗氏宗室王公成了开国功臣,即所谓的“开国诸王”。这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经百战,叱咤风云,都是问鼎中原诸战中的主帅。关外的后金、清初时期,开国诸王们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各领一旗或数旗,在政治、军事、经

  • 明代宗朱祁钰励精图治 知人善任 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 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本是一名快乐自在的郕王,压根儿就没有做过当皇帝的美梦,却阴错阳差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当他把皇帝这份工作干得顺顺当当的时候,哥哥朱祁镇又将他从皇帝宝座上赶走。朱祁钰为何一夜间就被推翻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部首首领以进贡马匹的马价为由挑起了战争。当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

  •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刘伯温,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诸葛亮的智慧相提并论的人。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明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很多人说刘伯温也是朱元璋杀的。其实这件事可能真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