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 同样是以少击多 项羽为何不能重演巨鹿之战的辉煌?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 同样是以少击多 项羽为何不能重演巨鹿之战的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2 更新时间:2024/1/20 23:43:29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从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五年后,项羽兵败垓下,都是以少击多 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

项羽之勇,千古无二,项羽的勇猛不仅体现在力气上,还体现在打仗上。灭秦的功劳几乎是项羽的,巨鹿一战,项羽率领的楚军,九战九捷,击败秦军主力,并坑杀了20万秦军,而巨鹿之战之前,秦军在章邯王离的带领下,连续消灭了陈胜吴广项梁的起义军,携胜利之威包围了在巨鹿的赵军,赵军只能向其他诸侯求救,如果秦军消灭了赵军,其他起义势力将会失去一股强劲力量,唇亡齿寒,楚国和魏国相继派出援军,魏国名将陈馀派遣5000精兵尝试救援,结果全军覆没。

楚军统帅宋义慑于秦军的勇猛,在安阳停止不前,项羽以宋义畏敌为由杀了他,年轻气盛的项羽成了楚军主帅,立马率军渡过漳水,并打破所有煮饭的工具,这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势不可挡,秦军完全没有应对措施,加上内部矛盾重重,章邯投降了项羽。

彭城之战是项羽的巅峰一战,是典型的速战速决,长途奔袭,以少胜多战例。公元前205年,齐国反叛,项羽出兵平叛,本来就对分封不平的刘邦借此机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率六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迅速袭击彭城,项羽此时大军还在齐地,齐地还没有完全稳定,项羽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只率领了3万骑兵回救彭城。

楚军勇猛,半天就击溃了刘邦的60万大军,他本人的家眷也落入项羽手中,只带10骑逃回荥阳。这两次战役项羽都是以少胜多,一次是5万击败20万,一次3万击败六十万,但在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是10万,汉军是60万,项羽的实力还比前两次强,为何不能再造辉煌?

巨鹿之战是项羽一生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一场被写入历史教材的经典战役。那是公元前207年的事情了。当时,项羽率领5万楚军,奉命前往巨鹿救援被秦军包围的赵军。秦军有40万人之多,战斗力十分强大。其主帅章邯、副帅王离,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章邯更是刚刚打败并杀掉项羽的叔父项梁,势头正猛。在这样一支如狼似虎的军队面前,任何敌人都会感到恐惧,不敢主动挑战。

有没有人敢试着挑战呢?有。魏国名将陈馀曾经派5000士兵前去探一探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5000士兵一到那里就全军覆没,连渣都没有剩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楚军主帅是上将军宋义,宋义认为,最好等秦军和赵军杀得两败俱伤之后再坐收渔人之利。便把军队停在安阳,此后逗留了46天,不再前进半步。

实事求是地说,这未免不是一个有价值的办法。不过,年轻气盛的项羽坐不住了。他怒斥了宋义一番,随后杀死了他。于是,时年25岁的项羽就成了楚军主帅。项羽是一个急性子人,他掌握军权后,立即率军渡过漳水。为了表示决一死战、不胜即死的决心,项羽命令军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天的粮食,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秦军。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秦军固然骁勇善战,但在项羽这群不怕死的军队面前,还是稍逊风骚。项羽的军队首先包围了王离的军队,经过九次血战,终于将之全歼,并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随后,项羽军队气贯长虹,在污水与章邯主力部队进行决战,再次击败秦军。

以5万对阵40万,项羽两战皆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不仅如此,在项羽大军的压迫下,章邯率领20万大军主动向项羽投降,结束了规模宏大的巨鹿之战。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项羽将20万秦军坑杀在新安城南。

5年后,项羽又一次遇到寡不敌众的状况。时间:公元前202年12月。地点:垓下。敌人:刘邦60万汉军。这是一场看上去很诡异的战役。因为就在一年前,项羽和刘邦才签订著名的“鸿沟和议”。按照协议,楚国和汉国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随后,项羽率10万大军撤走。刘邦也打算撤军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项羽撤军之际进行偷袭。

刘邦一听,这计策挺好,便批准了,率领大军向项羽突然发起进攻。刘邦深知自己的军事才能有限,无法击败项羽,便约定于韩信、彭越一同出兵攻打项羽。没想到韩信、彭越没有如约出兵,导致刘邦孤军作战,结果被项羽大军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刘邦无奈之下,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再次献计,“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将大片土地封给韩信、彭越,换取他们出兵援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韩信、彭越率领全部军队南下,与刘邦大军一起将项羽军队重重围困在垓下。

这时候,项羽还有10余万人,而刘邦军团总人数达到了60万人。双方人数对比为1:6。虽然在最初,项羽一度挫败敌人的进攻,但战役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汉军主帅韩信手里。经过反复拉锯作战,楚军越打越没信心,在一曲楚歌的影响下,士气彻底崩溃。

到此,项羽自觉大势已去,率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汉军紧追不舍,项羽被迫自刎于乌江边。

都是以少击多,为何项羽没能在垓下之战重复巨鹿之战的传奇?这要从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自己。从数量上看,巨鹿之战时,项羽只有5万人;在垓下之战时,项羽还有10余万人。但是,出现在巨鹿之战时的楚军,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血气方刚,谁都不怕。在冷兵器时代,“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旦士气被激发起来,是可以一举击溃优势敌人的。而出现在垓下之战时的楚军,虽然数量多,可由于接连打仗,已经疲惫不堪,加之粮草匮乏,士气降到谷底。再加上韩信巧妙使用“四面楚歌”的策略,诱发楚军士兵的思乡之情,使得楚军全无斗志。这样的仗,怎么打?

二是敌人。巨鹿之战时楚军的敌人,是秦军。秦军战斗力强,这不假。秦军主帅章邯、副帅王离是百战之将,这也没错。不过,在秦朝末年,朝廷暴虐,义军四起。秦军到处灭火,已是身心疲惫。就像纸糊的老虎,迟早会被打回圆形。垓下之战时项羽的敌人,却是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汉军。这是一支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全面碾压楚军的军队。汉军主帅更是一代名将韩信。韩信比之章邯、王离,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韩信的统领下,彭越、英布等将领均有上佳表现。这样的仗,怎么打?

三是环境。在巨鹿之战时,项羽虽然只有5万人,敌众我寡。可他还拥有几十万友军。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几十万友军只是扮演“打酱油”绝色,但毕竟是自己人,至少不会在背后对自己捅刀子。更重要的是,项羽等反秦义军是正义的一方,当时的大环境,对项羽等反秦义军是有利的。

到了垓下之战,环境已经悄然发生转变。由于项羽性格暴虐、喜怒无常、刻薄寡恩,又杀害了楚义帝熊心,让全天下的人都站到了他的对面。可以说,项羽所到之处,皆是敌人。他迟早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只不过,因缘际会,历史之手将他推到了垓下这个绝境。这样的仗,怎么打?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戚家军为何会成16世纪东南亚最强军队?戚继光是如何训练出一支军纪严明的戚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戚家军的底子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明朝嘉靖时,日本倭寇与明朝沿海海盗互相勾结经常侵扰山东,浙江,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

  • 在男尊女卑的的时代 武则天如何掌握实权登上皇位的?历史上为何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则天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

  •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何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何还是被曹操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许攸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纵观三国时代,袁绍和曹操都是最早逐鹿中原的两大雄主。他们二人曾并肩作战、结成同盟,形成曹操攻取黄河以南、袁绍攻取黄河以北的局

  • 雍齿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 多次面临被杀头的危险 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雍齿曾两次背叛刘邦,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却能保全首领,还得以封侯。要说刘邦一生中最痛恨谁,那非雍齿莫属。雍齿和刘邦是同乡,曾经也是一起玩耍的好哥们。在刘邦从落草的山中回到沛县起兵的时候,雍齿也是其中的一员。

  • 明朝灭亡不是因为崇祯帝无能 而是大势所趋 如果崇祯帝不杀魏忠贤 魏忠贤真的能挽救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这个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灭亡。许多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崇祯帝。然而明朝灭亡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大部分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总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因为他们往往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最后落得身死国灭。可有一个这样的帝王,死后却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他就是明

  • 李陵投降匈奴 忍辱负重 却被汉武帝逼到终生不还朝 ​李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对他的投降非常愤懑,竟然下令拘捕了李氏满门。后来,汉武帝又误听人言,以为李陵在训练匈奴士卒,便将李陵一家老小满门抄斩。李陵在山穷水尽之际,对汉朝不再抱以希望。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

  • 清初开国诸王身经百战 权势赫赫 左右朝政 为何他们的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兴起的过程中,一大批爱新觉罗氏宗室王公成了开国功臣,即所谓的“开国诸王”。这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经百战,叱咤风云,都是问鼎中原诸战中的主帅。关外的后金、清初时期,开国诸王们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各领一旗或数旗,在政治、军事、经

  • 明代宗朱祁钰励精图治 知人善任 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 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本是一名快乐自在的郕王,压根儿就没有做过当皇帝的美梦,却阴错阳差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当他把皇帝这份工作干得顺顺当当的时候,哥哥朱祁镇又将他从皇帝宝座上赶走。朱祁钰为何一夜间就被推翻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部首首领以进贡马匹的马价为由挑起了战争。当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

  •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刘伯温,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诸葛亮的智慧相提并论的人。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明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很多人说刘伯温也是朱元璋杀的。其实这件事可能真的委屈

  • 清朝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和大玉儿孝庄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死后,年幼的福临无力执政,多尔衮就成了大清的摄政王,他作为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为实现大清朝一统基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大将,在清军入关后,更是权势大涨,其位已可比顺治帝福临。但是这位权势滔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仅仅活到38岁就死去了呢?多尔衮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