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男尊女卑的的时代 武则天如何掌握实权登上皇位的?历史上为何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在男尊女卑的的时代 武则天如何掌握实权登上皇位的?历史上为何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1/24 21:29:2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则天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皇帝,尽管身为女儿身,武则天的心胸壮志却绝不输于男儿郎,武则天善于治理国家,重视招揽贤才,并且还是第一个开创科举制度“殿试”制度,周朝在她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政治稳定,文学和兵法也在这个和平盛世迅速发展。身为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历史对她评价有褒有贬,这里暂且不说,就来说说她如何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逐渐掌握朝中大权,步步为营,最后当上皇帝的?

武则天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但她父亲一开始是做生意的,只因父亲武世彟资助唐高祖李渊起兵有功,被唐高祖封为都督,后来又加封为应国公。尽管武则天是个二太太生的女儿,但因为家庭殷实,且有皇族照应,因此作为应国公的女儿,其修养定不会太差,断文识字也不在话下,因为家境好好,不用风出日晒的去田地劳作,定也是肤质皙白、娇美动人的女子,加上父亲的关系,唐王李世明自然很快知晓武家二女武氏。

由此可见,家庭背景对于跃龙门还是重要因素之一的,要想武则天如身在深山中,即使再美再能说会道,但远在深山无人知晓,又怎么会被皇上得知招进宫内?又再想如武则天家里没点本钱和实力,皇上又怎么单单听闻武家有女娇美可人,从而把她招进宫内?

十四岁入宫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封为五品才人,还得了一个赐号“武媚”,十四岁的武媚没有其他女子的矫揉做作,但却有其他女子没有的智慧和谋略,这点让李世明又惊喜又心欢,自然会把目光放在武媚身上多点,尽管没有过多给武媚加封,但却把武媚一直放在自己身边,即使是在病重时,也让武媚照顾自己。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也正是由于整天在皇上身边守着,武媚才会与皇帝第九子李治相识,二人相见如故。不知是否武媚看到唐太宗不久人世想找个依靠,才会去与李治日久生情,武媚的这个“依靠”帮助她走出佛门的禁锢,当上大唐的皇后,甚至一跃成为唐朝的女皇帝。

不管是男人还会女人,没有点手段想要谋事很难成功,已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用旧情让柔情多寡的唐高宗对自己感到愧疚和思念,用萧淑妃得宠嚣张说王皇后同意自己回宫,并表示愿意用自己当做诱饵,协助王皇后除掉萧淑妃,只是令王皇后没有料到,自己也在武媚的“除掉”名单里。

能成功当上皇帝,并有很多的支持者,要么皇帝很有魄力,要么皇帝以苍天百姓为己任,要么就是这个皇帝够心狠手辣,足智多谋,前两个对于武媚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从古至今,女性称帝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武媚必选的只有最后一个选择,除此之外,唐高宗李治不喜朝政,这给武媚接触朝政一个很好的机会。

没有智慧的女人是无法成事的,武则天多年跟随唐太宗,其眼界和心思远超过唐高宗的后宫女人,此时只要她动下心思,自然牢牢地把唐高宗抓在自己的手里。武则天掌握实权其实是唐高宗一手交给她的,从“废王立武”就可以看出,当初众多大臣发对高宗这一决定,年轻气盛的高宗被“爱”冲昏了头脑,坚持以武为后,并废除了反对者,如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等德高望重的大臣,唐高宗的这一举动为以后武则天垂帘听政、掌握实权奠定了基础。

从上可看出,武则天步步为营能达到自己的帝位,这和唐高宗李治的支持脱不了关系,武则天下对了一步很重要的棋,不仅抓住了唐高宗的人,还深深地抓入了他的心,让唐高宗对自己很是信任,即使关于朝中大权都可以交于自己手上管理,甚至让武媚听政、管理朝政,这也让朝中一些大臣看到了武则天的实力,不敢招惹她,有的甚至去巴结武媚,这也为后来武则天能得到朝中绝大部分大臣的支持,顺利登上皇位埋下了伏笔。

在公元664年,也就是麟德元年,唐高宗李治曾有废除武后的念想,诏书都已经被起草好了,但已在朝中立根的武后,这点消息很快知道,武后用软硬兼施让李治打消了废后的念头,也是在这一年,“二圣”出现,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此后朝中一些重要大事基本是武则天“建议”,唐高宗李治实施,甚至在上元二年,李治病危时,居然建议让武则天来摄政,而不是自己的子嗣。

常年接触朝政的武则天,野心越来越大,她不甘愿沉默于后宫,即使成为太后也不能让她满足,公元683年,即永淳二年,唐高宗夢,本应武则天三子李显称帝,多年的苦心经营,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阻止武则天称帝的野心,为此武则天把李显直接降为庐陵王,迁于房州,此后立四子李旦为傀儡皇帝,武则天则临朝称制,凡是反对的大臣,除!

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权,武则天在洛阳宫城前设置铜匦,表面是要接纳臣子的意见,实质则找出反对自己的人,并且还设置了一系列的酷刑,并任用了索元礼、侯思止等一大批的酷吏,为强化自己的政权,不惜除掉南安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即使自己的孙子也不放过,如武则天二子李贤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通过唐高宗在世时给武则天的实权,武则天足以能打败朝中反对的人,当然也不会害怕有些人的起兵造反,公元686年到689年,朝中气氛一度很紧张,大臣们惶恐不安,武则天也向天下表明自己称帝的决心,公元690年,武则天成功称帝。

历史上为何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第一,玄武门之变、世民太子李承乾之乱的先例,让李治根本不敢放心地培养太子的势力。当时的惯例,太子势大,几乎必然要和老皇帝争权,就算太子仁孝,他下面的班子成员也会急着上位。

第二,武则天是没有娘家势力的,她的父亲虽然是国公,但母亲杨氏在父亲死后被武则天的两个哥哥排挤欺辱,母女几乎无立足之地。武则天得势后为了加强娘家势力,捏着鼻子把两个混蛋哥哥拉过来做官,这两个智商比人品还低的家伙反而处处宣扬自己能飞黄腾达是祖上积德,跟武则天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武则天一怒之下,将他们废掉充军。这就让李治感觉,武氏孤身一人,掀不起什么大浪。

第三,李氏亲王被打压得厉害,皇族势力虚弱。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不说了,后来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汉王李元昌、吴王李恪等都因政治斗争被灭掉。以至于武则天崛起时,皇族居然没有一个强势人物带头打压她,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燕啄皇孙,凄惨无比。

第四,武则天和李治有亲生儿子,还不止一个。对于大臣们来讲,你做女皇也罢,改国号也罢,一个六七十的老妪,怕是活不了几年,既然武则天过把瘾后很快就会死,而且死后皇位铁定要传给李显或李旦,他们何必为了这几年的时间,去冒险搞政变呢?熬一熬就能过去的事,犯不着流血。

第五,对武则天自己来讲,皇位也要传给儿子的,不可能给武三思等人。狄仁杰说得好:未闻有祭祀姑母者。手头一大笔家产不给亲生儿子,而要给娘家侄子,关键这样做会让自己的儿子全部被杀掉,再不正常的人也做不来。

第六,武则天改了国号,但充分尊重了门阀贵族的利益,这些帝国的基石选择看热闹,自然阻力不大了。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何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何还是被曹操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许攸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纵观三国时代,袁绍和曹操都是最早逐鹿中原的两大雄主。他们二人曾并肩作战、结成同盟,形成曹操攻取黄河以南、袁绍攻取黄河以北的局

  • 雍齿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 多次面临被杀头的危险 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但雍齿素来轻视刘邦。雍齿曾两次背叛刘邦,堪称刘邦最痛恨的人。然而,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却能保全首领,还得以封侯。要说刘邦一生中最痛恨谁,那非雍齿莫属。雍齿和刘邦是同乡,曾经也是一起玩耍的好哥们。在刘邦从落草的山中回到沛县起兵的时候,雍齿也是其中的一员。

  • 明朝灭亡不是因为崇祯帝无能 而是大势所趋 如果崇祯帝不杀魏忠贤 魏忠贤真的能挽救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这个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灭亡。许多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崇祯帝。然而明朝灭亡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大部分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总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因为他们往往穷奢极欲,不顾百姓死活,最后落得身死国灭。可有一个这样的帝王,死后却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他就是明

  • 李陵投降匈奴 忍辱负重 却被汉武帝逼到终生不还朝 ​李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对他的投降非常愤懑,竟然下令拘捕了李氏满门。后来,汉武帝又误听人言,以为李陵在训练匈奴士卒,便将李陵一家老小满门抄斩。李陵在山穷水尽之际,对汉朝不再抱以希望。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

  • 清初开国诸王身经百战 权势赫赫 左右朝政 为何他们的后代却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后金是原明朝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兴起的过程中,一大批爱新觉罗氏宗室王公成了开国功臣,即所谓的“开国诸王”。这些王爷、贝勒们个个身经百战,叱咤风云,都是问鼎中原诸战中的主帅。关外的后金、清初时期,开国诸王们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各领一旗或数旗,在政治、军事、经

  • 明代宗朱祁钰励精图治 知人善任 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 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本是一名快乐自在的郕王,压根儿就没有做过当皇帝的美梦,却阴错阳差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当他把皇帝这份工作干得顺顺当当的时候,哥哥朱祁镇又将他从皇帝宝座上赶走。朱祁钰为何一夜间就被推翻了?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部首首领以进贡马匹的马价为由挑起了战争。当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

  •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刘伯温,朱元璋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和诸葛亮的智慧相提并论的人。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明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关于他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很多人说刘伯温也是朱元璋杀的。其实这件事可能真的委屈

  • 清朝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和大玉儿孝庄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死后,年幼的福临无力执政,多尔衮就成了大清的摄政王,他作为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为实现大清朝一统基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大将,在清军入关后,更是权势大涨,其位已可比顺治帝福临。但是这位权势滔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仅仅活到38岁就死去了呢?多尔衮是怎

  • 战神霍去病怎么死的,霍去病死因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霍去病怎么死的,战神霍去病,霍去病死因,霍去病

    汉朝战神霍去病17岁远征漠北,挟轻骑八百就能直捣匈奴巢穴,勇冠三军,一战封侯。19岁挂帅出征三征河西,将匈奴逐出祁连山。21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如入无人之地,封狼居胥,达成中国历史上古代军事最高成就!战神霍去病这样一位历史上的天才将领,却如同流星划过天空一般,在他23岁之时就突然死了,结束了自己传奇

  • 清朝第一王多尔衮的传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日历翻回1644年,故事即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开始的。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这位摄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爽朗,充满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飞旋,声震屋瓦。现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