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成祖朱棣迁都之谜:探索历史的真相!

明成祖朱棣迁都之谜:探索历史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4/3/7 3:04:08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曾把首都建在汴都关中,只是年事已高,又不想劳民,才没有下决心从南京迁都。明成祖朱棣上台不久,即着手迁都北京。朱棣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关系,迁都的原因显得十分复杂。也许他决定迁都是各种因素的综合。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就有儒士对他说:“金陵古称龙蹯虎踞,帝王之都。”如果“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划长江而自守。”明朝刚建立,为有效控制各地,朱元璋一度曾想定都汴梁,“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狩。”这时大臣纷纷进言,或认为长安可作为都城,或认为洛阳更好,河东、汴梁也不差。

直到洪武十一年(1378),才正式下令以应天府为京师。学者们认为定都应天,朱元璋更多的是从经济上着眼的。不过,定都南京他不是十分满意,他曾说:“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又衰,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他有迁都的意愿,最后却没有完成,只能留给他的子孙们去做了。

建文帝即位,为处理国内矛盾,还无暇顾及都城的位置是否合理。

朱棣画像

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不久,决定要迁都北平。从永乐四年(1406)起,他就派官员到湖广、四川、江西、浙江、山西等省采集木材、石料。同时,全国优秀工匠及百万民工也被征集到北平,参照历代建都成规,仿照明太祖南京宫殿的样式,对北平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北平改建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将来都城的物资供应,从永乐九年起,开始了对运河的大规模治理,会通河的整治是其中最主要的工程。

永乐十九年(1421),北平的改建基本完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外面环绕着周长18里的皇城,再外是周长45里的京城,宏伟壮丽,超越前代。这年正月,成祖及文武百官迁到北平,诏令改北平为北京。此后,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京城。

使人有所疑惑的是,南京的确是龙蹯虎踞之地,有长江天堑,完全可以成为一国的都城,明成祖为什么还要迁都?

自明末以后,人们论述明成祖迁都往往从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丰富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如郑晓在《今言》中说:“京畿负重山,面平地,饶鱼盐谷与果窳之利,又转漕东南,财货骈集,天险地位,足制诸胡。”古人常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物产丰富,供给方便,朱棣迁都也是必然的。

近代以来,人们对迁都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著名史学家吴晗认为迁都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需要。以北京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可就近指挥长城一线的军事防御,抵抗蒙古的军事进攻,保证国家的统一,从这一点来说,“明成祖迁都北京是正确的。”很多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明成祖迁都与当时边防形势有关。朱棣有二十余年的藩王生涯,他在北方筑城、屯田,与北元打了多次仗,感到北平是天时地利之所在。

他深深地体会到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所以一登上皇位,就马上确立了开拓进取的国策,在与北元接近的地理位置建都,把全国政治中心放在战争的前线,与元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求得边防的安宁和王朝的巩固。北平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以俯视大河上下,兼顾漠北,还放眼于东北的黑龙江、贝加尔湖一带,以及西北的哈密或更远的地域。

朱元璋画像

另有一种意见基本赞同明成祖迁都的重要因素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永乐元年九月,贵州镇远侯顾成对朱棣说,云南、两广远在边陲,民间虽有变乱,不足系心。东南海道,虽倭寇时常出没,但都是一时的剽掠,只要令海防部队严加提防,也不足虑。而北部的故元势力会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朱棣对顾成的建议十分重视,从此以后他有了迁都的准备。

维护北部边疆的稳定,造福子孙后代,看来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因而他就不惜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疏通运河,为北京输运粮饷。他营建北京宫殿、迁都的主要动机,主要出于当时政治、军事的需要。

这种观点认为迁都还有其他原因,如北京是燕王发迹之地,朱棣起事时的宿将谋臣,多为燕邸、北平都司及燕山三卫所属的将校,功成之后难免有恋乡之情,长期驻在南京就不太合适。另一方面,朱棣的靖难,表面上看义正词严,但其得位后大量戮杀建文帝的臣子和家属,按照封建伦理,难免有失忠、恕、仁、义之嫌,这给朱棣的心理带来了一种不安的感觉。因此离开南京,将京师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北京,心理上也会得到某种平衡。

有人指出,朱棣迁都的目的是很不简单的。他要迁都,不仅因为北京曾是他的藩邸,是他兴王创业的基础,还因为应天是他父亲朱元璋和侄子朱允做皇帝的地方。朱允是朱元璋所立的合法皇帝,却被朱棣用武力推翻。如果朱元璋死而有灵,他不会发怒吗?

朱棣坐在他们两位曾经坐过的位子上心里是不会安宁的。当他面对祖宗的陵寝想到死后要葬在朱元璋身旁时是会感到自惭无颜的。朱棣很讲究迷信,即位后多次请番僧大做法事,有一次法会做了七天七夜,他不就是想在冥冥中得到朱元璋的原谅吗?

朱允炆画像

这就是为何他早在正式迁都之前便开始在北京营建陵寝的原因。另外,初登大位时,朝野汹汹,天下不稳,无人知道建文帝在哪里,朱棣十分担心反对势力会东山再起,因而很有必要巩固自己的基础地盘。为此他一方面大规模地向北京移民、屯田,安抚流民复业,另一方面又调集各地精兵至北京,以加强守卫力量。毫无疑问,永乐帝迁都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

朱棣有一个“英雄之略”,即他想“控四夷以制天下”,使“远方万国无不臣服”,他一生的大量活动都是为了这个总目标。忽必烈及其子孙是在这里君临天下的,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正是要追随他们的足迹,建立一个举世无匹的庞大帝国,为此他多次率师出塞,又遣将南征安南,而迁都就是实现其英雄之略的重要举动。

永乐帝迁都至今已近600年,“为什么要迁都”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讲得清楚,这已经成了一个留给历史学家们争论的谜案。问题是如果我们看到了迁都对明王朝的安宁有那么多积极作用的话,那么为什么要迁都其实已显得不怎么重要了。明清两代直到今天,北京一直作为政治中心的事实,已经说明永乐帝的迁都是十分正确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阳明简介,生平故事介绍,王阳明为什么惧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阳明是我国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心学”独成一家,和程朱学派意趣迥异,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能够在死后从祀文庙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大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明史》曾评论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可以说,他的一生一向被封建知识分子看作是“立德、立言、立功”的典范

  • 揭露明成祖朱棣怒斩三千宫女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很有作为,但他又是一位性格固执、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杀人如麻的皇帝。永乐年间,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在两次大屠杀中,有近3000名宫女被杀,为明朝后宫最大的惨案。如此滥杀宫女,许多人不明白明成祖此举目的何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2年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

  • 马皇后大脚之谜:马皇后真的有一双很大的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生最尊敬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她以特殊的身份、卓越的才能辅佐丈夫的事业,在元末明初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间,有关马皇后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称她为“大脚皇后”。历史上的马皇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马皇后生于公元1332年,比朱元璋小4岁,安徽宿州人。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 地球为什么只选择碳基生命,而不选择硅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形成发展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生命吗?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非碳基生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几个问题。大自然为什么让地球生命自然选择碳基生命?自从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所

  • 明末三案之明朝东宫“梃击案”之谜,案件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末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紫禁城内连续发生了三件疑案,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即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案彼此牵连,影响重大,关系到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争斗,一直被史学家们所重视。但由于这三案涉及的时间

  • 《如懿传》中如懿皇后为什么要断发,有什么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之前清宫剧的播出,其中都写到了乾隆皇后断发,也有不少网友开始好奇历史上的乾隆皇后为什么断发呢?皇后断发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一个未解的谜题,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版本,但这些原因真的可信吗?经过小编查阅资料,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那拉氏死去后,有一个候选小吏,他的名字叫做严谮,醉酒后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又

  • 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之谜: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几句至今仍然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歌谣。它为什么能够被流传到今天?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元朝末年,由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

  • “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在明朝被奉若珍宝,尊崇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称誉他的画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当过皇太子的老师,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名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同时却又是一个为非作歹于乡里的恶霸,民间流传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证明

  •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揭露郑成功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61年,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此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伟大民族英雄。

  • 关于马耳他地窖的那些神秘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在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地下遗迹,这就是被称为“地窖”的地下古代庙宇建筑。这座遗迹于1902年被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了,下面有个大洞。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还堆积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