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皇后大脚之谜:马皇后真的有一双很大的脚吗?

马皇后大脚之谜:马皇后真的有一双很大的脚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4/2/27 15:39:10

朱元璋一生最尊敬的就是他的结发妻子马皇后,她以特殊的身份、卓越的才能辅佐丈夫的事业,在元末明初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间,有关马皇后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称她为“大脚皇后”。历史上的马皇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马皇后生于公元1332年,比朱元璋小4岁,安徽宿州人。在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一般是有姓无名,因此虽然民间有称马皇后叫马秀英,但实际上是没有名字的。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开始称为马夫人,到了朱元璋称帝后便称为马皇后。

民间传说马皇后是一个没有缠过足的大脚女人,因为她的父亲逃亡在外,母亲死得特别早,家里没人照顾马姑娘,所以马姑娘的脚也就没有缠。马皇后当姑娘的时候,别人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马大脚”。她当了皇后,别人自然不敢这么叫了,可仍然还有很多人在背地里叫她“大脚皇后”。

马皇后画像

事实上,马皇后的先世为地方上有名的大户人家,家境殷富,称雄于乡里。到了她父亲马公时,由于为人乐善好施而致家败落。马公后来又因为杀人而逃往外地,就将马氏托付给了好友郭子兴,因为马氏的母亲郑媪已去世。郭子兴夫妇对马氏十分珍爱,收为义女。

马氏长相并不出众,却十分端庄温柔,再加上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又擅做女红,是个非常符合传统中国女性标准的人。

元末,由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又遇上了大水患,人民流离失所,郭子兴就于至正十二年(1351)率几千人在濠州举行起义,加入了在江淮流域爆发的红巾军。此后不久,朱元璋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郭子兴手下的一员大将。

郭子兴对能干的朱元璋十分赏识,就将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也由于马氏,朱元璋在郭子兴的队伍中提升很快,被人称为朱公子。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朱元璋是夫以妻贵,与马氏的婚姻是朱元璋能够兴起的一个重要契机。

郭子兴为人暴躁,气量小,忌才护短;而朱元璋的性格果断,有耐心,正与郭子兴相反。在别人的挑唆下,郭子兴曾多次猜忌贬斥朱元璋,这种时候就是由马氏出主意去巴结郭子兴的小张夫人,通过她去替朱元璋说好话。有一次,朱元璋因事触怒了郭子兴,怒火中烧的郭子兴下令将朱元璋禁闭,并规定不许给送饭。马氏就背着别人将刚出炉的炊饼揣在怀里给他送去,结果胸口都被烫红了。

朱元璋、马皇后剧照

在朱元璋的长期征战中,马氏还经常参与后勤管理。军中缺粮,马氏就自己节衣缩食。由于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马氏就求军中文书教认字,以后便替朱元璋掌管来往的信札、作战的文书等,做到井井有条。马皇后还时常能够向朱元璋提一些很好的建议,《胜朝彤史拾遗记》中就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事例。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率领军队渡江作战,马皇后为了提防元兵在后追杀而造成背水一战的不利局势,不等朱元璋下令,便果断带领眷属后勤紧急渡江,当元兵果然随后杀来时,马皇后的先见之明避免了损失。马氏还在后方带领妇女为战士缝衣做鞋,抚慰眷属。马氏经常以“定天下在得人心,人心者天下之本也”来劝谏朱元璋,帮助他稳定后方,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仍时常回忆起马皇后的贤德,将她比作唐代的长孙皇后,马氏也经常向朱元璋劝谏,要他善待大臣们。当朱元璋屡次提到要寻访马皇后的宗族亲戚进行封赏时,马氏就以前代外戚为祸而遭难之由婉拒。在她主理下,“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朱元璋为保证天下的稳定,十分残酷地株连打击功臣豪强,马皇后对此并不赞同,并保护了一些人。据《明史·高皇后传》记载,有一次有人上告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要杀父亲,朱元璋就下令将这个不孝子杀掉,被马皇后劝止了。她说:“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儿子,如果所说不实的话,杀了就会绝后。”后来一查果然是冤枉。还有,明初做过太子老师的大学者宋濂,告老还乡后,却因为孙子涉及胡惟庸案而被株连,被逮到京师要处死,也是在马氏的极力庇佑下才得幸免于难。

朱元璋、马皇后剧照

朱元璋立国之初,刑罚非常苛酷,经常会法外用刑。对此,马皇后又说,法律经常变更就会造成弊病,会导致奸诈之人祸事丛生,既扰乱了老百姓的生活,又容易生出乱子。有一次,朱元璋下令将判了死刑的囚犯都押去修都城,以此赎死,马皇后知道后委婉地劝说:“以劳役来代替死刑是仁政,但是用这样重的劳役对待羸弱的囚犯,和死有什么区别?”后来朱元璋就罢免了劳役。

对于马皇后的家庭生活,正史及较普遍的说法是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她在教育子女上非常严格。据说最小的儿子朱少时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为开封周王,马皇后派江贵妃一同前往,赐给她自己穿的衣服一件、棍子一根,对她说:“如果周王有过,就披上这件衣服打他,再不听就告诉我。”因此,朱到了开封后不敢胡作非为。在日常的生活中,马氏生活十分节俭,在当了皇后以后仍然保持过去的勤俭作风,亲自操持朱元璋的饮食,穿普通的衣服,吃普通的饭菜。

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死,时年51岁。据说她在病重的时候,因怕连累医生,坚持不肯用药,并在临终嘱咐朱元璋要求贤纳谏。《明太祖实录》、《明史·高皇后传》对马皇后的评价,都是“忧勤相济”、“备极艰难、赞成大业”。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后与马氏合葬在南京的孝陵。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地球为什么只选择碳基生命,而不选择硅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形成发展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地球生命非得是碳基生命,而不是非碳基生命呢?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生命吗?宇宙中到底有没有非碳基生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几个问题。大自然为什么让地球生命自然选择碳基生命?自从化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上所

  • 明末三案之明朝东宫“梃击案”之谜,案件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末年,围绕着皇帝宝座的争夺紫禁城内连续发生了三件疑案,分别发生在三个皇帝在位期间,即万历皇帝和儿子光宗朱常洛以及他的孙子熹宗朱由校,这就是有名的“明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案彼此牵连,影响重大,关系到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争斗,一直被史学家们所重视。但由于这三案涉及的时间

  • 《如懿传》中如懿皇后为什么要断发,有什么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之前清宫剧的播出,其中都写到了乾隆皇后断发,也有不少网友开始好奇历史上的乾隆皇后为什么断发呢?皇后断发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一个未解的谜题,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版本,但这些原因真的可信吗?经过小编查阅资料,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那拉氏死去后,有一个候选小吏,他的名字叫做严谮,醉酒后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又

  • 明朝时期大槐树移民之谜:大槐树移民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几句至今仍然流传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的歌谣。它为什么能够被流传到今天?这里面究竟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元朝末年,由于连年不断的天灾人祸,使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尸骨遍于野,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填补

  • “民抄董宦”过程始末介绍:董宦是谁?为什么会民抄董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其昌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画在明朝被奉若珍宝,尊崇为“本朝第一”,《明史》甚至称誉他的画作“非人力所及也”。董其昌还当过皇太子的老师,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名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同时却又是一个为非作歹于乡里的恶霸,民间流传的“民抄董宦”的事件就证明

  •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揭露郑成功的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61年,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郑成功因此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伟大民族英雄。

  • 关于马耳他地窖的那些神秘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耳他岛繁荣兴旺的佩奥拉镇,在一家食物店下面埋藏着一座令人赞叹不已的地下遗迹,这就是被称为“地窖”的地下古代庙宇建筑。这座遗迹于1902年被一群建筑工人发现的。当时,工人正在开凿岩石建造蓄水库,突然脚下的岩石凿空了,下面有个大洞。起初,工人利用石洞来堆放碎石废泥,还堆积垃圾。但是,有一个工人认为这个

  • 台北故宫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差距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前有一种说法:“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权威学者和专家认为,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这种比较基于三大前提: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

  • 明朝“妖书案”事件过程介绍,“妖书”真正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历朝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便是所谓“争国本”,也就是明神宗的继承人问题。明神宗的皇后无子,按礼制,皇长子朱常洛应该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明神宗却因为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将维护礼制视为天职的朝中大臣自然不会坐视明神宗废长立幼的违制行为,于是双方冲突不断,奇案迭出,妖书案便是

  • 故宫精品收藏背后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时,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称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的高科技展柜内向世人全卷展示。与《清明上河图》真迹同时展出的还有6件仿本和1件临摹本。仿本中有一件添款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他利用张的构图,按照苏州的市井生活绘制了这幅图画,明代以来苏州坊间绘制的所谓《清明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