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讲的太监只能遗臭万年,唐朝这个宦官就光芒万丈!

谁讲的太监只能遗臭万年,唐朝这个宦官就光芒万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423 更新时间:2023/12/29 16:34:46

宦官在我国人的逻辑思维中,素来有着1个十分不风彩的品牌形象。这关键是由两层面的缘故组成:不仅由于封建社会的主导权基础把握在士大夫阶级手上,针对她们而言,像宦官这类说白了“刑余之人,阉患遗丑”,居然敢与自身角逐权利,大自然是没什么尊敬看待她们的必需,全力的丑化她们的品牌形象,让她们遗臭万年算是首位任务。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宦官来源中占据比例最多的是一些走投无路,实在是没有其他能够谋生的方式才被迫选择这个行业的社会底层人群。这点直接导致大部分宦官,尤其是那些被我们所熟悉的成员,本身的素质都不够高,他们在掌握权力后,所展现出,也是小人得志的丑恶本性,例如汉朝的十常侍,明代的魏忠贤都是个中臭名昭着的典型。但是既然作为一个群体,必然不会只有一种人,总有这么一些跟我们固有观念中印象完全不同的人出现,让我们对这个群体的有了新的看法和观念,之于宦官也不例外。

唐朝末年的张承业,就是这样一个人。

尽管全盛时期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但是任何一个伟大的帝国都不能避免它的衰落,安史之乱后的唐帝国也是如此,地方上的藩镇割据和朝廷内部的宦官专政。一点一滴的耗干了大唐的能量,终于在唐僖宗统治时期爆发了黄巢起义,往苟延残喘的大唐病体上捅了好几刀,加快了大唐走向灭亡的进程,而张承业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宫廷。张承业本姓康,不过在唐朝的宦官有收养义子的习惯,于是年幼的张承业就拜了内常侍张泰为义父,小心谨慎,一步一步的在并不安稳的宫中生活下来,一边读书学习,一边积累着资历和人脉,希望有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客观的说,唐朝的太监相对于同样以宦官专政而闻名的汉和明,要有更大的权利和地位,这其中本质的原因在于唐朝的太监是有军权的,尤其是中晚唐朝廷的军事支柱神策军就掌握在太监的手中,因此如果没有黄巢起义的影响,张承业可能会在成年后变成一个掌握实权禁军指挥官,进而获得显赫的政治地位富贵终老。但是历史不会按照人的设想来发展,当黄巢的军队攻下长安城后,已经腐朽到不堪一击的神策军根本无法保卫皇室,不得已,唐僖宗出逃,并且将权力下放到各个藩镇,要求他们派出军队救亡皇室,镇压叛乱,从这时候开始,历经数代反反复复跟朝廷拉锯的节度使们终于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从形式独立变为实际独立,大唐朝廷再也没办法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了。

尽管如此,大唐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唐帝国还是派出了一以贯之的太监监军去往各个藩镇,希望通过最后的一点影响力对藩镇的扩张进行约束。而张承业就是这些监军中的一员,他被排到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麾下,成为了河东镇的监军。李克用是个沙陀人,因为父亲朱邪赤心战功赫赫,所以才被赐姓为李,成为了一名将领,说来也奇怪,他跟空降过来的张承业十分投缘,很快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然而此时的张承业,也不过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上的一个普通监督官员。

但是转折点马上就要到来了,公元903年,当时的唐朝宰相崔胤在后来篡唐的军阀朱温的支持下,将把持唐朝中央权力的宦官全部杀死,并且向各个藩镇发布命令,要求诛杀所有太监监军,李克用也接到了这个命令,但是思来想去,李克用终究没有忍心杀掉张承业,而是将他藏在了寺庙中,让张承业躲过一劫。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克用是把张承业当成了朋友看待,而在后来,张承业也将用这份友谊来回报李克用。

又过了4年,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篡夺了唐帝国的基业,自立为梁国皇帝,而李克用则保留了对唐帝国最后的忠诚,高举复兴唐室的大旗,张承业也被释放。怀着对唐帝国的忠诚和怀念,张承业重新成为了李克用的监军,开始为李克用的事业效力。但是这样的合作没有维持太久,因为仅仅在第二年,李克用便重病缠身,临终前他将儿子李存勖托付给张承业,对张承业说道,这小子就拜托你了。

关于李存勖,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李克用临终前,把三支箭交给了李存勖,对李存勖说,我有三件恨事,到现在也不能安心放下,一个是燕国的刘守光,他是我扶植的人却背叛了我,另一个是契丹的耶律阿保机,他跟我结拜为兄弟却去支持我的仇人,还有一个就是朱温篡夺了大唐的基业。我死以后,这三个人你一定要替我解决了,来告慰我的在天之灵。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据,但是从侧面反映出,李克用对李存勖的期望之高,但实际上,在李克用刚死的时候,整个后唐政权内部有着很大的问题,李克用的弟弟李克宁自恃功高,对李存勖继承后唐基业有着不服从的心态,此时是张承业站了出来,联络各个手握兵权的大将,暗中防卫和监视李克宁,并且在不久之后与李存勖商议计谋,将李克宁引诱到宴会上逮捕并斩杀,稳定了李存勖的局势。

此后便是漫长的对外作战,无论是征讨燕国还是击败契丹,李存勖在外征战的时候,总是把后方的守卫大任交给张承业,而张承业发挥自己的才能,尽心尽责,把后唐所占据的山西,陕西,河北的一部分治理的井井有条,在保证粮草和军事物资的同时发展农业,稳定人心,安抚多年战乱造成的人口流失,约束权贵士族的行为,凡是又违背法令的立刻处罚,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和一心一意的忠诚,才让李存勖的征战毫无后顾之忧,取得了全面的辉煌。

而对于张承业,李存勖的态度也是万分尊重,他称呼张承业为“七哥”,从不直呼其名,而李存勖的母亲曹夫人,也对张承业执以后辈之礼。对此,张承业也深感其情义,对李存勖的行为加以约束,曾经有某次,李存勖在酒后失态,想要问张承业索要钱财,然而张承业坚持不给,李存勖大怒,冲动之下要杀掉张承业,曹太夫人连忙派人招来李存勖,并且在之后亲自责罚李存勖,向张承业道歉。此外,张承业还利用自己的才能发掘和保护了许多人才,为李存勖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人是会变化的,在李存勖事业达到顶点,接连灭亡了燕国和击退契丹后,他打算自立为皇帝,而这是一心一意效忠唐帝国,希望恢复唐帝国的张承业所无法接受的,于是此时的张承业不顾病体,前往劝阻李存勖,制止他称帝,但此时的李存勖志得意满,根本无法听从,张承业痛苦的回到了自己驻守的晋阳,一病不起,在公元922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后世对于张承业的评价有很多,但是其中最为到位的,莫过于明朝文学家王世贞的那句:张承业不完人也,然而完人矣。身为一个宦官,将自己对大唐的忠诚维持到最后一刻,不爱金钱,不爱权力,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正直和正义的人格魅力,这样一个人,无论他的身份如何,都值得在后代被人所铭记。

标签: 遗臭万年

更多文章

  • 敬宗李湛:每天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吃喝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最重要

    敬宗李湛(公元809年~公元827年)在位时间:公元824年~公元827年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安葬地:庄陵公元824年,唐穆宗去世,其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唐敬宗即位后的唐朝,藩镇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世袭割据的局面。面对前辈传下来的这些遗产,李湛也全盘“继

  • 古代奇葩死法皇帝有哪些?李世民也在其中,第一个真掉坑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一个

    自古皇帝多纵欲,后宫佳丽千千万。中国几千年历史,有800多位皇帝(数据统计不一定准确),他们大多都是坐拥天下美人。汉朝几乎每个皇帝的宫里面都储蓄有大量的美女供其淫乐,少则几十人,多则几万人,据记载汉武帝有宫女一万八千人之多。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乱,道家宣扬房中术,认为“采阴补阳”可以延年益寿,助涨

  •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为何冷落秦琼与尉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将的态度变化,就看得出来,李世民用人不是惟贤。世人皆知,秦琼、尉迟敬德是秦王麾下猛将,二人是李世民最亲信、最得力的心腹爱将,二

  • 隋唐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唐

    隋唐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的又一个大一统时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达到了高度的整合,对于婚姻家庭制度的规范也走得更远。一方面是通过教化来整顿魏晋南北朝以来混乱的婚姻和家庭制度,将《颜氏家训》大力推广,并表彰一些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族,将其作为社会的典范,另外,还有许多书籍是关于女子教育的,尤

  • 大太监李辅国:从小太监到宰相,欺压皇帝、无恶不作的老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监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

  • 老汉70岁仍贫困潦倒 因给皇帝治病后官居三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贫困潦倒

    唐朝着名医家名张宝藏,最终官居三品鸿胪卿,是史上医者高位最高的人。但是他发迹之前的人生并不是那么顺利,民间传言他是因为听了相士之言才走上了人生巅峰的,不论真假,笔者就跟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张宝藏出身贫困,成年以后做金吾长(保卫京城治安的小官),因为他为人耿直,所以不受上司的待见和重用。贞观年间

  • 贵为皇子却只能装疯,硬生生耗死四位皇帝,登基之后大杀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子

    在我国古代四五百位皇帝中,他们的故事可以说各有各的精彩。一些是天生注定仁君,但也有一些早年行乞,最终登临帝位。他们虽站在权力的顶峰,备受天下人敬仰。但在他们之间,也曾有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故事。比如李世民,在抗隋的时候,和两位兄长相互扶持,兄弟情深。可是一旦掺杂了权力争夺,兄弟之情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

  • 李世民靠这6个字打江山,谁知这6个字却让唐玄宗丢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个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强大的时代之一。唐朝以其昌明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举世无匹的强大国力,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国。然而这一切繁华与荣耀,都离不开一条最基本的保障,那就是大唐强悍善战的军队。唐朝大军的骁勇无敌,也是唐朝威震四海、四夷宾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唐朝大军的强大战斗力,首先应该

  • 大唐的外交使臣有多牛?去到日本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天皇跪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唐

    唐朝的外交使臣都非常牛。如着名外交家王玄策,唐太宗让他出使印度,他因三哥对大唐使臣不友好,一怒之下借了几千杂牌军,居然横扫印度无敌手,还将中印度王阿罗那顺俘虏回国,在太庙献俘。如此威名异域的王玄策,在国内,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史书上对他只是一笔带过。大唐的外交使臣,在国外也许卑微如尘埃,但一旦到

  • 为何说李世民“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懵懂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世民:“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毛泽东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着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李治、李恪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优缺点、长短处,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