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隋唐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88 更新时间:2023/12/24 2:09:07

隋唐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的又一个大一统时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达到了高度的整合,对于婚姻家庭制度的规范也走得更远。

一方面是通过教化来整顿魏晋南北朝以来混乱的婚姻和家庭制度,将《颜氏家训》大力推广,并表彰一些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族,将其作为社会的典范,另外,还有许多书籍是关于女子教育的,尤其女性撰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如唐太宗长孙皇后,着有《女则》十篇,宋若莘宋若昭两姐妹入宫充任后宫妃嫔的教官,着有《女论语》,对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做了极其详尽的说明。

另一方面就是婚姻的立法,隋朝的《开皇律》中专门设有《户婚律》,《唐律》中也有《户婚律》,大致内容是几个:(1)家长主婚和丧期停娶,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父母、兄长或其他尊亲在婚姻问题上有绝对的权力。父母丧事期间,不能娶嫁,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婚约具有法律效力,倘代法律规定两家一经决定缔结亲事,就必须定立“婚书”,只要婚书存在,不管是否成亲,婚姻关系得以确认,甚至还规定,如果没有婚书,只要接受了聘礼的,也承认其婚姻关系。(3)禁止近亲结婚,为了保证人口的质量,唐代法律禁止同姓为婚,也禁止有亲属关系的人之间通婚。(4)禁止重婚,不准有妻的另外娶妻。(5)肯定纳妾,唐律规定,家中的侍女如果被主人看中,并为主人生了孩子的,允许升为妾,不得刁难,妻如果50岁还没有生孩子的,妾可以升为妻。

有纳妾制度的被允许,在唐代的上层社会中,是不折不扣地推行着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且,妾的数量越来越大,比如皇帝,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合起来共二十七人,是为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共八十一人,是为御妻;这些是有品级的,除了这些名正言顺的外,后宫之中的宫女还有无数,人数众多。因而白居易有诗:“三千宫女姻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唐代大量的诗歌是反映这种婚姻事实的,故有“宫怨诗”的体裁,其中还产生了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如“红叶题诗”一事就是有名的例子,据说中书舍人卢渥,在唐宫的溪水旁发现了一张题有诗的红叶,上面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一入深宫中,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于有情人”。卢渥感慨不已,将红叶珍藏起来,并到溪水的上游投下一片红叶寄语宫中人,不久,皇帝淘汰宫女,卢渥与放出的一名宫女结为夫妻,结果发现他们就是互寄红叶的人。当然这是团圆结局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当时的红叶寄于流水而没有结果的占绝大部分: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恩不尽东六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一叶题诗坐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和风取次行”。

除了皇帝之外,各级王公大臣的婚姻生活也是妻妾成群,据唐百官志记载,亲王可有孺人二人,另加媵十人,二品官可有媵八人,国公及三品官可六人,四品官可四人,五品官三人……。这种婚姻的局面造成了社会问题,那就是贵族家庭中怨女日多,而平民百姓则娶不到老婆,成为了旷夫。

唐朝是一个崇尚开放宽松的社会,家庭婚恋风俗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和解放。唐代女性可以外出活动,抛头露面,如到郊外、娱乐场所、市街等地,去野游、看戏、赏灯。每年春季,也可以和男人们一起到风光胜地踏青、尽兴游玩,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婚姻态度上,与后世的女性相比,也多了几分潇洒自在,少了几分封闭拘谨,这些在唐传奇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如《西厢记》的前身《莺莺传》,莺莺私结情好,将满腔情和爱奉献给张生。如《柳氏传》中的柳氏本为李生所宠幸的姬妾,她却属意于“羁滞贫甚”的才子韩翊。负气爱才的李生便将她嫁给了韩生。后来柳氏虽历经艰苦磨难,始终痴心不改,对爱情忠贞不渝。

在唐朝,再嫁是常有的事情,仅从唐代公主流行的改嫁之风就可以看出这种开放的社会潮流。唐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其中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玄宗女八,肃宗女一。更有意思的是在敦煌所发现的文书中竟然还有对女子再嫁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鬟,美裙娥媚,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士”。

标签: 隋唐

更多文章

  • 大太监李辅国:从小太监到宰相,欺压皇帝、无恶不作的老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监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

  • 老汉70岁仍贫困潦倒 因给皇帝治病后官居三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贫困潦倒

    唐朝着名医家名张宝藏,最终官居三品鸿胪卿,是史上医者高位最高的人。但是他发迹之前的人生并不是那么顺利,民间传言他是因为听了相士之言才走上了人生巅峰的,不论真假,笔者就跟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张宝藏出身贫困,成年以后做金吾长(保卫京城治安的小官),因为他为人耿直,所以不受上司的待见和重用。贞观年间

  • 贵为皇子却只能装疯,硬生生耗死四位皇帝,登基之后大杀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子

    在我国古代四五百位皇帝中,他们的故事可以说各有各的精彩。一些是天生注定仁君,但也有一些早年行乞,最终登临帝位。他们虽站在权力的顶峰,备受天下人敬仰。但在他们之间,也曾有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故事。比如李世民,在抗隋的时候,和两位兄长相互扶持,兄弟情深。可是一旦掺杂了权力争夺,兄弟之情就变的没有那么重要

  • 李世民靠这6个字打江山,谁知这6个字却让唐玄宗丢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个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强大的时代之一。唐朝以其昌明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举世无匹的强大国力,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国。然而这一切繁华与荣耀,都离不开一条最基本的保障,那就是大唐强悍善战的军队。唐朝大军的骁勇无敌,也是唐朝威震四海、四夷宾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唐朝大军的强大战斗力,首先应该

  • 大唐的外交使臣有多牛?去到日本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天皇跪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唐

    唐朝的外交使臣都非常牛。如着名外交家王玄策,唐太宗让他出使印度,他因三哥对大唐使臣不友好,一怒之下借了几千杂牌军,居然横扫印度无敌手,还将中印度王阿罗那顺俘虏回国,在太庙献俘。如此威名异域的王玄策,在国内,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史书上对他只是一笔带过。大唐的外交使臣,在国外也许卑微如尘埃,但一旦到

  • 为何说李世民“聪明一世 懵懂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懵懂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李世民:“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毛泽东评说李世民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这是在读欧阳修等所着的《新唐书·李恪传》时写的批语。这句批语指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立皇储问题上的失误。李治、李恪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他们的优缺点、长短处,李世

  • 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好任侠,喜纵横,仗剑远游,病逝途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的人

    第一节好任侠,喜纵横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

  • 唐太宗李世民竟是胡人?揭李世民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人

    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李世民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享誉后世的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是得来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并兵谏李渊放权,最终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唐朝建立初期.他被封为案王

  • 唐朝重大事件: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

    “四王二帝”事件之后,德宗削藩的雄心尽失,转而对藩镇割据采取纵容姑息的政策。到宪宗时,推行“以法度制裁藩镇”政策,将不臣藩镇逐个铲平,使唐朝出现了“中外咸理,纪律再张”的局面。史家称之为“元和中兴”。&l

  • 文成公主的故事:终止战争的“和亲利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利器

    在古代,两个国家之间面临战争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比较缓和的处理方式,说得委婉一点可以用“和亲”二字作为概括,说得直白而真实一点则是一种“人身交易”。譬如先秦时,西施就作为越国的“人身利器”送给了吴王夫差,从而阻止了更惨烈的战争,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