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口蜜腹剑李林甫的故事:不学无术奸佞诌媚,丧尽天良遗臭万年

口蜜腹剑李林甫的故事:不学无术奸佞诌媚,丧尽天良遗臭万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4 更新时间:2023/12/14 13:32:58

一、不学无术奸佞诌媚

李林甫(?751),小名哥奴,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父亲李思海曾为扬府参军,舅父是楚国公姜皎。李林甫从小游手好闲,斗鸡走狗,是个纨绔子弟,但深受舅父喜爱,并当了千牛直长的小官。

开元初年,升为太子中九。当时,担任侍中的源乾难是李林甫的姻亲。李林甫便向他讨官,要求做司门郎中,源乾暇平素就看不上他,说:“郎官应当有才望的担任,哥奴哪是做郎的材料?”不久升为谕德,这是规功太子官,不久又升迁为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726)李林甫做了御史中丞,以后又当过刑部侍郎和支部侍郎。当时,玄宗宠信武惠妃,其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球也特受宠信,而太子李瑛却渐渐疏远。李林甫认为此时机有利可图,就向武惠妃献媚,表示愿意保护寿王,为他争取帝位,武惠妃十分感激,暗中处处帮助李林甫,李林甫还和侍中裴光廷的夫人(武三思的女儿)私相往来,巴结她。

开元二十一年(733)裴光庭去世,这位武三思的女儿,就请求宦官高力士推荐李林甫当侍中,但当时玄宗已决定用韩休。高力士把此消息泄漏给武氏,李林甫趁机向韩休献殷勤。后来,韩休任宰相后,在玄宗面前推荐李林甫说他有宰相的才能。不久,李林甫当了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三年(735)五月,李林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赐银青少禄大夫,登上相位,同时为相的有侍中裴耀卿和中书令张九龄

起初,唐玄宗欲以李林甫为相,曾咨询过张九龄,张九龄回答说:“宰相的位子关系到国家安危,陛下用李林甫为相,恐将来危及国家安危。”玄宗不听张九龄的意见。李林甫虽怀恨在心,但张九龄是诗人,以其文学才华为玄宗所倚重。

李林甫无奈,只好对他由意奉迎,以待时机整治他。李林甫为了实现政治上的野心,继续与宦官、妃嫔往来,他每次在奏请玄宗事之前,都要通过妃嫔,先摸清玄宗的旨意,所以每次奏对,都能称玄宗的心。开元二十年(72)十月,玄宗想提前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召集宰相商议。裴耀卿、张九龄建议说:“农夫的秋收未完,望陛下以农事为重,到冬天才可返回长安。”

李林甫早摸到了玄宗的意图,待裴、张离开后,留下来对玄宗说:“长安、洛阳是陛下的东西二宫,车驾往来,何必要等待时令?即使妨碍农民秋收,陛下可以单独赦免车驾路过地区的租赋就行了。我请皇上诏示百官,即日动身西还。”玄宗听后大喜,第二天便浩浩荡荡起驾西行。张九龄为人正直,遇事不论巨细皆为争之,渐渐不为玄宗所喜欢。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月,玄宗以湖方节度使牛仙客勤于工作,并有政绩,欲以其为尚书,张九龄以为不可,他说:“封赏大臣要等待有名臣大功,牛仙客是个边境小史,不能担此重任。”李林甫趁机上奏说:“牛仙客任官勤恳,是难得的相才,张九龄是一介书生,不识大体。天子用人,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的?”第二天,牛仙客便受爵陇西县公,食封三百户。而张九龄固执如初。玄宗十分不高兴,说:“事皆由卿耶广从此。”李林甫在玄宗面前,日夜说九龄的坏话,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

这一年十一月,武惠妃哭泣着对玄宗说:“太子暗中勾结党羽,将害妾母子,并且有害陛下之心。”玄宗大怒,欲度太子。张九龄苦谏,并说:“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玄宗十分不满。李林甫开初不说话,退下来对玄宗说:“这是天子家里的私事,外人何必参预呢?”不久,李林甫推荐萧灵为户部件郎。萧灵平素不好学,曾将“伏腊”读为“伏猎”。中书侍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因此萧灵被出为歧州刺史。对此李林甫大为不满,十分怀恨张九龄和严挺之。残害张、严的机会终于被李林甫找到了。

严挺之的前妻改嫁于蔚州刺史王元谈,王元谈犯贪污罪下狱,严挺之为之说情,也受到牵连而获罪。张九龄为严挺之辩解,这引起了玄宗不满。李林甫立即上书,弹劾裴耀卿、张九龄为同党。于是玄宗免去了张、裴的相权,授予他们尚书左、右丞。与此同时,李林甫为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不学无术,被流放到级州。李林甫趁势诬陷周子谅为张、严同党,是张所推举的人,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李林甫当了中书今后,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意见,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天下人为他们鸣不平。

大理少卿徐蟒妄言上奏:“大理寺监狱杀气较盛,鸟雀不敢栖息。现在刑部处理死囚,每年总共才五十八人,而乌鹊在狱中做窝,无人犯法,刑法搁置。”群臣纷纷上表称贺。于是,玄宗将功绩归于宰辅,下诏赐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幽国公。

开元二十六年(738),李林甫兼领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从此,李林甫独柄枢衡,涉足武备,总管满朝文武选事,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

李林甫为人阴险狡猾,诛杀残忍,脸上喜怒无常,对上一味奉承,对不合他意的人,则设计害之,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当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刀。”天宝元年(742)三月,兵部侍郎卢绚垂鞭按辔,从勤政殿下经过。卢绚体貌优美,精神抖擞,雄姿英发,玄宗以目送之,赞不绝口,流露出了要委以重任的意思。唐玄宗的神情、心思,李林甫揣摩得一清二楚,他生怕重用卢绚会危及自己的权势。便立即召来卢绚的儿子,对他说:“尊府素望,皇帝要派他去交州。广州任职,如果不想去,可以说自己老了,恐怕身体吃不消。”卢绚怕任命到广州这样的边远地区,急忙上书玄宗,诉说自己年老不堪重任。

结果,卢绚被罢去兵部侍郎之职,出为华州刺史。后又授太子员外詹事。卢绚就这样被李林甫排挤出了朝廷。维州刺史严挺之,曾为尚书左丞,精于选举,因得罪李林甫被贬外任。天宝元年(742)玄宗问李林甫:“严挺之何在?此人亦堪进用。”李林甫马上叫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对他说:“皇上要重用你哥哥了,你得设法让你哥哥进京与皇帝见面。”严损之感激李林甫的好意,马上找来一纸,写了请求让哥哥入京就医的文字,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拿着去见玄宗,说:“挺之年高,近患风寒,须授闲散之官,便于在京城就医。”玄宗听后,叹息再三,感到非常遗憾。天宝六年(748)四月,授严挺之太子詹子,在东都洛阳养病。宰相李适之与李林甫不和,李林甫想尽办法诬害他。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主上未知之也。”过了几天,李适之把此事奏上。玄宗征求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说:“臣早已知道,只是由于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适合开采,故不敢言。”玄宗十分崇信道教,听了李林甫的话,就越加喜欢、信任,而讨厌起李适之来了。

继而李林甫又诬告适之结为朋党,其它被株连而被贬将达数十人,后又逼适之自杀身亡。李林甫对玄宗竭力阿谀奉承,唐玄宗对他十分宠信,政事无论巨细,都要和他商量。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天下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我想把政事全部交给李林甫处理,你以为怎样?”高力士回答说:“天子大权不可让他人掌握,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朝臣之中还有谁敢议论政事!”玄宗听后很不高兴,高力士急忙叩头谢罪,说自己是一时头脑发昏发热,口出胡言,罪该万死。

高力士是皇上极宠信的宦官,他尚且如此害怕,其他人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李林甫为了掩蔽玄宗耳目,竭力堵塞言路,他召集众谏官,向他们宣布说:“当今皇上圣明,作为臣下应当只是顺从他的旨意,不必要去议论朝政。诸位没有看到立在那里的仗马,它的食料相当于三品官的俸禄,但它必须终日不叫,一旦嘶叫,就会被撵走,杀死,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李林甫不学无术,他尤其忌恨那些有才能的文人。

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有识之士,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要到京城长安参加选拔。李林甫生怕士人对诏时有人会斥责自己,当即向玄宗建议说:“士人都是草茅之人,不知道禁忌规矩,徒以狂言扰路圣德,请把这事全交到尚书省长官那里试问,”于是玄宗下令让御史中丞统一监督试问,结果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

李林甫因此上书向唐玄宗庆贺,认为朝野没有遗留人才、对于讨好自己,而又平庸无能的人,李林甫尽心提携,竭力培植成自己的爪牙。左相陈希烈,政绩平平,光会讲点老庄玄学,李林甫看到玄宗喜欢这一套,加上陈希烈柔弱易于控制,就奏请唐玄宗让陈希烈做了尚书左丞相。从此,政事全由李林甫决断,陈希烈只是唯唯诺诺,是地地道道的李林甫的应声虫。

唐朝的惯例,宰相每天午后六刻退朝回府,李林甫奏请玄宗批准,每天提前退朝回家,这样许多国家事务就在家里处理,然后再由陈希烈部署,玄宗不理朝政时,朝官们都到李林甫家中听候指示,右相陈希烈虽然坐在府中,但却没有一个人去看望他。

二、丧尽天良遗臭万年

李林甫表面上给人们温柔的样子,好像可以亲近,实际上犹如悬崖陷阱,深险难以得知。朝廷公卿如果不是由他门升的,必定会被定罪迁徒;凡是依附他的,虽然是小人奸佞也会被他引见重用。李林甫家中有中间厅堂,如同半弦月,称为“月堂”。每当他排挤大臣,就住进去思谋策划;当他得意洋洋走出来时,那就设计完成,不知哪一家又要遭殃了。

他在长安设立了推事院专治狱事,任用萧灵、吉温、罗希爽等一批酷史,吉温生性残酷,六亲不认,他常说:“如果遇上知己,即使南山白额虎也能为他缚得。”罗希爽是杭州人,以残忍着称,因为受到李林甫的赏识,由御史合主簿升为殿中侍御史。他们两人,互相配合,按李林甫的旨意行事,凡是酿成狱案的,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当时人们称他们为“罗钳吉网”。李林甫善于利用对方矛盾,消除异己,拉一派打一派,户部尚书裴宽和刑部尚书裴敦复有矛盾。当裴宽有可能当宰相时,李林甫就和裴敦复交好,让他揭发裴宽,使裴宽被贬为唯阳太守。李林甫又趋势派人去杀裴宽,“宽叩头祈请,”才免于一死。后来,裴敦复因有战功受到朝廷嘉奖,这一来又引起李林甫对他的忌恨,诬害他,裴宽也因此而被贬到淄川。刑部尚书韦坚,其妻子是李林甫舅舅姜皎的女儿,他的妹妹还是太子李峻的妃子,为官很早,深得玄宗赏识,后来被提拔为陕州太守,水陆转运使。当韦坚有人相之望时,李林甫便开始算计他。天宝五年(746)春,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国破吐蓄有功,入京献捷。他看到李林甫专权横行,就气愤不平,上疏劝谏玄宗除掉李林甫,李林甫听说后大吃一惊,暗使杨慎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发现,元月十五日晚,太子出游和韦坚相见,他们又发现韦坚又和皇甫惟明会见于景龙观。于是李林甫参奏韦坚与皇甫惟明勾结,阴谋拥上太子为帝,把两人逮捕下狱,后分别贬为给云太守和播州太守。

将作监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是韦坚的弟弟,上书为韦坚喊冤,并请求太子站为之说情。玄宗十分气愤,太子见事不妙,为了摆脱干系,上表请与韦妃离婚,声称不要因为与韦氏有亲戚关系而殉私枉法。于是,玄宗下诏,再贬韦坚为江夏别驾,其弟韦兰、韦芝被贬到岭南,其他受到牵连而遭贬官、流放的达数十人,着名的是杨慎矜案,也是李林甫排斥异己的一个例子。

杨慎矜本是李林甫门下,因受玄宗重用,提升为户部传郎。李林甫见他提升,十分妒忌。他利用杨慎矜和王洪的矛盾,让王洪参奏杨慎矜,说:“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家中藏有俄书,阴谋复辟。”玄宗听后非常恼怒,把杨慎矜逮捕,太府少卿张道本因为由杨慎矜所荐,也同时受牵连被捕。杨慎矜屈打成招,但始终搜查不出俄书来。李林甫派卢鹤再次人长安杨家授书,他在袖中藏着邂书进人杨慎矜的书房。一会儿,手里拿着俄书走出来。杨慎矜看到后绝望地说:“我不曾藏此您书,今天必死无疑厂”不久,玄宗诏赐杨慎矜及其弟杨慎余、杨慎名自尽,妻子儿女流放岭南。这一案件涉及数十人。

李林甫在位期间,还做了一件事,史学家认为这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唐玄宗在位前期,朝廷宰相有不少来自节度使。李林甫独掌大权后,为了杜绝出将入相之源,向玄宗建议用少数民族将军为节度使。他说:“文臣为将,害怕矢石弹雨,不身先士卒。现在不如用再将带兵,他们天生雄健,在马上长大,善于冲锋陷阵,天性这样,如果陛下使他们受到感动,觉得受重用。他们一定会报效国家,夷狄就不足为虑了。”而李林甫的目的,是使掌握军权的人不能入朝为相,这样他的地位也可长保无虑了。

李林甫恃权侍势,为非作歹,又长于拍马溜须,因而深得玄宗宠信。他在京城的府第楼台亭榭,十分奢华。晚年,他沉溺于声色,家中姬妾侍女不知有多少,然而他活得并不痛快。他自知结怨天下,常常惧怕刺客,每次出门总要有步骑百余人左右保护。住宅周围,岗哨林立。一个晚上要换几个地方睡觉,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天宝十一载(751)李林甫死了。在他死之前,杨国忠、陈希烈等开始揭发他们的罪行。他刚死还没有来得及下葬,杨国志就上奏玄宗,告他有异谋。于是朝廷下令全部削夺李林甫的官爵。剖棺别取舍殊金紫,更以小棺,用庶民的礼节将他人葬。他的几个儿子也被流放到岭南,众女婿们也被贬官。

标签: 口蜜腹剑

更多文章

  • 3、成德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成德镇在今河北省中西部,“领恒、赵、冀、深四州”之地。李宝臣,奚人,被范阳将领张锁高收为义子,取名张忠志。他从小就精于骑马射箭,深得安禄山的喜爱,逐步成为安禄山的死党。安禄山反叛后,又作安禄山的义子,率军驻守土门,控制了从井陉通往山西太原的道路。他投降唐朝较早,被朝廷任命为成

  • 帝王权术:李世民临死前竟不忘算计朝廷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权术

    李世民虽然对李治进行了全面的太子教育,但由于李治忠厚温良的品质已形成,李治是否能面对严酷的政治斗争,是否能让跟随自己的大臣心甘情愿地辅助李治把“贞观之治”进行下去,这一切,使他对李氏王朝的未来忧心忡忡。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尽己所能为太子李治尽可能扫平前进途中的障碍,而这些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问

  • 李世民为何杀弟夺妻真的是色迷心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是

    唐太宗(599~649年),即李世民。李渊次子。隋末劝父起兵反隋。李渊称帝时,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曾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消灭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即帝位。贞观四年击败东突厥,被铁勒、回纥等族尊为天可汗。还曾发展西域交通。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嫁吐蕃

  • 唐玄宗日夜独宠杨贵妃,既盛宠十一年之久,为什么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生下

    对于怀不上孩子这个问题,要么就是男人的问题,要么则是女人的问题。而历史上的杨贵妃被唐玄宗独宠11年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两之间又到底是谁的问题呢?杨贵妃和前夫寿王李瑁生活了整整四年,没有生下任何子嗣。杨玉环嫁入皇室的时候是17岁,四年过去,已经是21岁,正是生育的好时机,可她却依然没

  • 李世民临终前要他死,徐懋功怎么躲过这一必杀之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这一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历朝历代出相入将者不计其数,但是很少有人可以三代为相。但是这徐懋功却是个特例,在唐朝开国的时候,这徐懋功就是当朝丞相,在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又成了一个丞相,在李治当朝时又荣升为相,可谓是李氏三代功臣。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依靠政变当上的皇帝,因为自己的手段不光彩,所以对周围的人他是及其

  • 谁讲的太监只能遗臭万年,唐朝这个宦官就光芒万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遗臭万年

    宦官在我国人的逻辑思维中,素来有着1个十分不风彩的品牌形象。这关键是由两层面的缘故组成:不仅由于封建社会的主导权基础把握在士大夫阶级手上,针对她们而言,像宦官这类说白了“刑余之人,阉患遗丑”,居然敢与自身角逐权利,大自然是没什么尊敬看待她们的必需,全力的丑化她们的品牌形象,让

  • 敬宗李湛:每天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吃喝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最重要

    敬宗李湛(公元809年~公元827年)在位时间:公元824年~公元827年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安葬地:庄陵公元824年,唐穆宗去世,其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唐敬宗即位后的唐朝,藩镇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世袭割据的局面。面对前辈传下来的这些遗产,李湛也全盘“继

  • 古代奇葩死法皇帝有哪些?李世民也在其中,第一个真掉坑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第一个

    自古皇帝多纵欲,后宫佳丽千千万。中国几千年历史,有800多位皇帝(数据统计不一定准确),他们大多都是坐拥天下美人。汉朝几乎每个皇帝的宫里面都储蓄有大量的美女供其淫乐,少则几十人,多则几万人,据记载汉武帝有宫女一万八千人之多。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乱,道家宣扬房中术,认为“采阴补阳”可以延年益寿,助涨

  • 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为何冷落秦琼与尉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封建史家的精心PS之下,后人眼中的唐太宗英明神武、从谏如流、任人惟贤,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可以归类为一代明君。透过表相看实质,这样的评价显然经不起推敲。从登基前后对待心腹旧将的态度变化,就看得出来,李世民用人不是惟贤。世人皆知,秦琼、尉迟敬德是秦王麾下猛将,二人是李世民最亲信、最得力的心腹爱将,二

  • 隋唐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唐

    隋唐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的又一个大一统时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达到了高度的整合,对于婚姻家庭制度的规范也走得更远。一方面是通过教化来整顿魏晋南北朝以来混乱的婚姻和家庭制度,将《颜氏家训》大力推广,并表彰一些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族,将其作为社会的典范,另外,还有许多书籍是关于女子教育的,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