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

宋朝有哪些殿阁学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27 更新时间:2024/1/10 1:42:43

(1)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即旧延恩殿,庆历七年更名.皇佑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时贾昌朝由使相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观文殿置大学士,自昌朝始.三年,诏班在观文殿学士之前、六尚书之上.自是曾任宰相者,出必为大学士.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河东,得罪罢守本官.四年,用明堂赦,授观文殿学士.宰相不为大学士,自绛始.中兴后,非宰相而除者,自绍兴二十年秦始.知枢密院、郊祀大礼使,礼成,以学士迁,且视仪揆路,非典故也.干道四年,汪澈旧以枢密使为学士迁.九年,王炎以枢密使为西川安抚使除.至庆元间,赵彦逾自工部尚书为端明殿学士,直以序迁至焉.曾为宰相而不为大学士者,自绍兴元年范宗尹始.

(2)观文殿学士观文殿本隋炀帝殿名,国初,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七年,宋庠言:「文明殿学士称呼正同真宗谥号,兼禁中无此殿额,其学士理自当罢,乞择见今正朝或秘殿以名学士易之.」乃诏改为紫宸殿学士,以参知政事丁度为之.时学士多以殿名为官称,丁遂称曰「丁紫宸」.八年,御史何郯以为紫宸不可为官称,于是改延恩殿为观文殿,即殿名置学士,仍以度为之.自后非曾任执政者弗除.熙宁中,王韶以熙河功,元丰中,王陶以宫僚,虽未历二府,亦除是职,盖异恩也.然韶犹兼端明殿、龙图学士云.

(3)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在龙图阁之东序.景德二年,王钦若罢参政,真宗特置资政殿学士以宠之,在翰林学士下.十二月,复以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班文明殿学士之下,翰林学士承旨之上.资政殿置大学士,自钦若始.自钦若班翰林承旨上,一时以为殊宠.祥符初,向敏中以前宰相再入为东京留守,复加此职.自是讫天圣末,二十余年不以除人.明道元年,李迪知河阳.召还,始再命之.景佑四年,王曾罢相,复除.三十年间[一八]除三人,皆前宰相也.宋庠罢参知政事,仁宗眷之厚,因加此职.自钦若后,非宰相而除者,惟庠一人.康定二年,右正言梁适请遵先朝故事,定以员数.于是诏大学士置二员,学士三员.绍兴十年,郑亿年归自伪齐,除资政殿;二年加大学士,许出入如二府仪.亿年未尝秉政.十五年,秦自翰林学士承旨为资政,诏立班恩数同执政.十六年,秦桧弟梓以端明卒于湖州,进大资致仕,恤典同参政.是后,从臣自端明视政府而序进者,遂为常矣.

(4)端明殿学士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后唐天成元年,明宗即位之初,四方书奏,命枢密使安重诲进读,懵于文义.孔循献议,始置端明殿学士,命冯道、赵凤俱以翰林学士充,班在翰林学士上.后有转改,止于翰林学士内选任.初如三馆例,职在官下;赵凤转侍郎,讽任圜特移职在官上,后遂为故事.宋太宗初,以程羽为之,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庆历中,改为紫宸,后又改为观文.明道二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复置端明殿学士,以翰林侍读学士宋绶为之,在翰林学士之下.自明道讫元丰,无前执政为之者,仅以待学士之久次者[一九].元丰中,以前执政为之,自曾孝宽始;以见任执政为之,自王安礼始.政和中,尝改为延康殿.建炎二年,都省言:延康殿学士旧系端明殿学士.诏依旧.后拜签枢者多领焉.

(5)总阁学士直学士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职名,所以厉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顾问;其次与论议,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尤精.元丰中,修三省、寺监之制,其职并罢,满岁补外,然后加恩兼职.直龙图阁、省、寺监掌贰补外[二0],或领监司、帅臣则除之;待制、杂学士、给谏以上补外则除之.系一时恩旨,非有必得之理.元佑二年,诏复增馆职及职事官并许带职,尚待[二一]二年加直学士,中丞、侍郎、给舍、谏议通及一年加待制.绍圣三年,诏职事官罢带职,非职事之官仍旧.中兴后,学士率以授中司、列曹尚书、翰林学士之补外者,权尚书、给谏、侍郎则带直学士、待制焉.

(6)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大中祥符中建.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阁上以奉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属籍、世谱.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学士,大中祥符三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上.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直学士,景德四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下.祥符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待制,景德元年置,以杜镐、戚纶[二二]为之,并依旧充职.四年,诏班在知制诰下,并赴内殿起居.自改官制,为学士初复之职,或知制诰平出除之.

(7)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天禧四年建.在会庆殿之西,龙图阁之北.明年,仁宗即位,修天章阁毕,以奉安真宗御制.东曰玉殿,西曰珠殿,北曰寿昌殿,南曰延康殿.内以桃花文石为流杯之所.以在位受天书祥符,改曰天章,取为章于天之义.天圣八年置待制.庆历七年,又置学士、直学士.又有侍讲.学士,庆历七年初置,在龙图阁学士之下.学士罕以命人,迄仁宗世,才王贽一人,秦堪自显谟阁进直天章阁,以称呼非便辞.诏改龙图,自是天章不为带职.直学士,庆历七年,初置天章阁直学士,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下.待制,天圣八年初置.寓直于秘阁,与龙图递宿,寻命范讽、鞠咏充职.中兴后,图籍、符瑞、宝玩之物,若国史、宗正寺所进属籍,独藏于天章阁,祖宗御容、潜邸旌节亦安奉焉.

(8)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阁在天章阁之东西序,玉、珠殿之北.即旧寿昌阁,庆历改曰宝文.嘉佑八年,英宗即位,诏以仁宗御书、御集藏于阁,命王珪撰记立石.治平四年,神宗即位,始置学士、直学士、待制,恩赐如龙图.英宗御书附于阁.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吕公着兼.直学士,治平四年初置,以邵必为之.待制,治平四年初置.

(9)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元符元年,曾布、邓洵仁各申请建阁.诏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撰阁名五以闻,遂建阁藏神宗御集,以显谟为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诏以显谟阁为熙明阁,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续奉旨,仍以显谟为额.崇宁元年,诏显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如三阁故事,序位在宝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之下.学士、直学士、待制,并建中靖国元年置.

(10)徽猷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大观二年,初建徽猷阁,以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

(11)敷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绍兴十年置.藏徽宗圣制,置学士等官.

(12)焕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淳熙初建.藏高宗御制.十五年,置学士等官.

(13)华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庆元二年置.藏孝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4)宝谟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嘉泰二年置.藏光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5)宝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宝庆二年置.藏宁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16)显文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咸淳元年置.藏理宗御制,置学士等官.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命苦的皇太后,被金军带走万般欺凌,80岁才得以解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史上,命苦,皇太后

    在历史上的太后,大部分都高贵典雅,也有着挺大的权利,乃至连皇帝必须听她的。能够说古时候哪个没有女权的时期,太后就是说美女们都憧憬的部位。但并并不一定皇太后全是那样的运势。今日小编要详细介绍的这一太后,运势就非常惨,不但没有锦衣玉食的衣食住行,并且还强迫侍候了许多兵士,她就是说宋代的韦太后。这到底是怎

  • 文学家王巩的作品连苏轼都无法追赶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作品,文学家,苏轼

    王巩是出自宋朝时期的诗人,也是一位十分出众的画家,当年苏轼在徐州地区担任官职的时候,王巩曾经约他一起游览过山水,他们在一起喝酒吹笛,直到晚上踏着月色才回家,因此两人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信息在王巩简介中有着相关的介绍,那么王巩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王巩简介中介绍到他的字是定

  • 北宋皇后大全:北宋都有哪些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皇后,都有哪些

    杜氏太祖赵匡胤皇太后杜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杜氏的父亲杜爽后梁贞明年冬季,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家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杜家庄的杜爽老汉。热情款待了一位路过此地请求避雪的青年男子。主见来客相貌荚俊,手脚勤快,说话间又知他是官宦之后,便有心结纳,把杜氏许配给他。这位客人是宋朝的皇考赵弘殷,那杜

  • 宋太宗赵光义大事记,赵光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事记,太宗,生平简介

    太宗赵光义(公元937年~公元997年)在位时间:公元976年~公元997年曾用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谥号:无庙号:太宗安葬地:不详公元939年,宋大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出生,后因避赵匡胤讳改名为赵光义。公元976年,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9年,赵光义消灭北

  •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日子,是什么样子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后人只能以地上、地下的史料为据,来一番比较合理的阐述。不过,这是挺冒险的活。因为文字毕竟是宋朝人及后人写出来的,地下的史料也是经过当朝人之手的。倘若他们有意神化或妖魔化某些人或事,我们今天的人难免上当受骗。但,姑且认为古人比较醇厚吧,不会为了体现“强大&rd

  • 范纯仁: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宰相,布衣,广义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江市)人。名相范仲淹之次子。他23岁中进士,但由于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不愿离开父母而外出做官,直到其父去世后才开始踏上仕途。并从知县、知州、给事中,一直升为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着名清官之一。一最初,范纯仁担

  •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背景,山海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

  • 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过,学士,诗词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着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

  • 宋辽夏金元时期建筑的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建筑,时期,特点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时期,先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

  • 高粱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战,历史背景,高粱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