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魏明帝曹睿身世之谜:其有可能并非曹丕亲子

三国魏明帝曹睿身世之谜:其有可能并非曹丕亲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965 更新时间:2023/12/20 22:44:21

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4岁。曹叡能诗文,与并称魏“三祖”,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操和丕。曹叡是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关于这个观点,笔者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先让我们看一看《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睿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点击查看更多图片>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为武德侯。>我们知道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睿十五岁。>而我们按曹睿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但小编认为,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睿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三国志》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且曹丕这样的聪明人,即使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断然也不可能喜当爹,不然曹丕就太弱了>

魏明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4岁。曹叡能诗文,与并称魏“三祖”,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操和丕。曹叡是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

关于这个观点,笔者现将金氏原文摘录如下:甄氏总算生下一个明帝,能为其屈死的亡母报仇,但这里却又留下一个很有兴趣的疑问,即明帝的父亲究竟是谁?后人为此而议论纷纷,因为甄氏原有前夫的,这疑问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史为证。

先让我们看一看《魏志·明帝纪》:景初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如果由景初三年上推三十六年,明帝的生年应是建安九年,但曹丕之纳甄氏,也在建安九年八月,甄氏怎么会生下明帝呢?如果确是曹丕所生,至早应是建安十年。裴松之就说过:“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计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时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为今年正月,可强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近人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因而说:“则明帝为袁氏血胤矣。”卢弼《集解》也说:“窃谓承祚(陈寿)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曹睿之字)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

卢氏的意思是说,陈寿原是知道应作时年三十五的,如今偏写上“时年三十六”,这就是故意给读者以暗示:明帝是袁家种子。

冒鹤亭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而著有《三国志集解》的卢弼,在三国学界更是享有盛誉,这二位均认为魏明帝并非曹丕亲生,而是甄氏前夫袁熙之子,其论断显然有相当的权威性。但由于这一观点并没有足够的史料来作支撑,因此不能算作盖棺定论,说到底还只是“一家之言”,金先生在的末尾也提到了另外的观点。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封王子睿为武德侯。

我们知道曹丕继位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这年十一月他逼汉献帝禅位,并改元黄初,因此,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事实上是同一年,即:曹睿被封为武德侯是在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这一年曹睿十五岁。

而我们按曹睿三十六岁驾崩所推出的年表却显示他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封为武德侯的,与《魏志·文帝纪》中的记载整整差了三年。难道《魏志·文帝纪》弄错了?

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二年时,曹操身为魏王,尚未辞世,王太子曹丕除了官拜五官中郎将以外,并没有受爵,连曹丕尚无爵禄,那他的儿子曹睿被封作武德侯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到了延康元年,曹丕继位魏王,假天子之名追尊先祖,同时将自己的儿子封侯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魏志·文帝纪》的相关记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但小编认为,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睿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熙之子。

《三国志》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而且曹丕这样的聪明人,即使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断然也不可能喜当爹,不然曹丕就太弱了

标签: 有可能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的分析(1):刘备出师的真实动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战

    夷陵之战的分析(1):刘备出师的真实动机夷陵之战是蜀汉与东吴之间最主要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刘备承当了蜀军死伤数万的凄惨价格,蜀汉国势从此由盛转衰,而东吴则凭仗此役进一步稳定了荆州的归属权。刘备发起这场和平名义上是为结义兄弟关羽报仇,但刘备究竟结果是一名政治家,本文将从政治的角度剖析夷陵之战背后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猛将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武力排名第一的猛将,但却因其三姓家奴而广受诟病,最终被群雄合力缢死在白门楼。而在史籍记载中,吕布则对东汉社稷有再造之功,可惜后来被董卓的余党击败而功败垂成。而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一代枭雄吕布的葬身之处,

  • 关羽对比赵云的致命弱点:有三次被暗器击中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暗器

    关羽对比赵云的致命弱点:有三次被暗器击中记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时候打仗,难免受到别人的暗算,诸如冷箭啦,飞镖啦等等。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躲闪这些暗器的功夫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乱军丛中,就难免不被伤害。那么赵云躲避暗器的能力又如何呢?我们还是拿关羽与其比较。1、躲飞叉:“赵子龙计取桂阳”

  • 曹操因何缘由要杀掉高级知识分子孔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缘由

    曹操因何缘由要杀掉高级知识分子孔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孔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名士,一直被立为道德学的典范,对当世和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三国史上曹操为什么杀孔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准备南征刘表,理由是消灭割据政权,兴复大汉的一统江山。当然,曹操心里真正怎么想,谁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

  • 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不喜欢

    诸葛亮为什么不喜欢魏延,魏延为什么怕诸葛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延在《演义》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对这个的争议是比较大的,有些人认为魏延是一代忠臣,但是有些人认为他恶名昭彰。俗话说文官怕武官,但是在和魏延身上正好是相反的存在,魏延为什么怕?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其中缘由吧!魏延为什么

  • 三国是文明大倒退 诸侯征战到底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死了

    三国是文明大倒退诸侯征战到底死了多少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文明大倒退诸侯征战到底死了多少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凡王朝标明为“末”的时期,都是老百姓饱受痛苦的灾难岁月。汉末三国时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无不如此。一棵大树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

  • 第五十八章 孔明一纸救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十八章

    第五十八章孔明一纸救江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

  • 政治类型:从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类型

    政治类型:从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基本概念统治指,在一个可能标明的人群里,让具体的(或者:一切的)命令得到服从的机会。统治的目的在于别人的服从:从强迫的服从,到合乎理性的合作。任何统治都试图唤起并维护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这样才能从跟本上减低统治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用。统

  • 三国气度最小的家族:孙坚为个人恩怨而起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重兵

    三国气度最小的家族:孙坚为个人恩怨而起重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吴有个替丈夫报仇的徐氏,被称赞为东吴女丈夫,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中那句赞叹孙氏的诗:“不及东吴女丈夫。”其实很有意思。从内容来看,显然是折射刘备为报仇而忘大义的过错。那么,从全书内容来看,还有没有其他影射呢?还影射谁不及这位“东吴

  • 庞统若不死还会有诸葛亮喝的汤?真不知道有伏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会有

    庞统若不死还会有诸葛亮喝的汤?真不知道有伏兵?,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曾说道,当今天下有一龙一风,得其一者可得天下。“龙”当然是指诸葛亮,“凤”则是庞统,然而诸葛亮和庞统两人都曾经是刘备的谋士,可是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了诸葛亮,忽略了庞统。可是能够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并称的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