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攸——《晋书》卷九〇

邓攸——《晋书》卷九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62 更新时间:2023/12/10 21:31:07

邓攸(?326),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他小时以孝着称,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出任吴王文学,后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可马越参军、吏部郎、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西晋怀帝永嘉(307313)末,他被石勒所俘虏,携带妻子逃出。由于考虑无法两全,他舍弃亲生儿子,而带侄子逃生。以后,他辗转逃到江东,被东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后迁任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太守。在郡作风清廉,法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离职时,有数千人牵住他的船进行挽留。以后,邓攸又历任待中、吏部尚书、护定将军、太常等职,后迁任尚书右仆射,于晋成帝成和元年(326)去世。他舍弃自己的亲生儿子后,妻子一直未再怀孕,当时人感念他的仁义,十分同情,认为是“天道无知”。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他的祖父邓殷,为人亮直强正。钟会征伐蜀国,欣赏他的才干,将他从渑池令召为自己的主簿。贾充讨伐吴国,请邓殷为长史。以后,他为皇太子讲授《诗经》,出任淮南太守。他梦见在水边行走,见到一个女子,又有猛兽从后边把他的盘囊咬断。占梦的人认为水边有女子,是汝字,咬断盘囊,是用新的兽头来代替旧的兽头,因此,不是担任汝阴太守,就是汝南太守。他果然调任汝阴太守。以后又担任太子中庶子。

邓攸七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与祖母也相继去世,他守丧九年,以孝着称。他为人清慎和气,平易简朴,贞正寡欲。他从小成为孤儿,与弟弟居住在一起。起初,他祖父邓殷有赐官,命令邓攸接受。以后,太守劝邓攸辞去王官,准备推举他为孝廉,邓攸说:“这是出于先人所赐,不可改变。”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及情况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出决断。邓攸不看,说:“孔子说:听理诉讼我与一般人一样,应该作的是使人不进行诉讼。”贾混十分欣赏,把女儿嫁给邓攸为妻。邓攸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任吴王文学,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司马越很钦佩他的为人,迁他为东海王世子文学,后转任吏部郎。司马越的弟弟司马腾出任东中郎将,请邓攸任长史。又出任河东太守。

晋怀帝永嘉末,邓攸被石勒俘虏。然而石勒一向忌恨太守等高级官吏,听说邓攸在营中,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邓攸到达石勒门前,门干正是邓攸为郎时的干,认识邓攸,邓攸就求他找来纸笔,给石勒写上一封书信。门干等石勒高兴时,呈上邓攸的书信。石勒赏识邓攸的文辞,才没有杀死他。石勒的长史张宾先前与邓攸是邻居,很看重邓攸的名望节操,于是向石勒推荐邓攸。石勒把邓攸召到帐下,与他谈话,谈后很高兴,就以他为参军,给他车马。石勒每次外出征伐,就把邓攸安置在车营中。石勒夜间禁止点火,违犯者要处死。邓攸的车子与胡人相邻,胡人夜里失火烧毁车辆。官吏来调查,胡人就诬陷邓攸。邓攸自知无法与他争辩,就回答说是因弟媳妇服药,必须把酒温热而引起失火,石勒知道后,下令宽赦邓攸。以后胡人深感邓攸的恩德,捆上自己去见石勒,以辩明邓攸的冤情。而且胡人暗中送给邓攸马、驴,胡人们听说后,无不叹息敬服邓攸。石勒过泅水,邓攸就砍坏车辆,以牛、马驮妻子逃跑。又遇到强盗,掠走牛、马,只好担着自己的儿子以及侄子邓绥。邓攸估计不能两全,就对自己妻子说:“我弟弟早已去世,只有这一个儿子,按理不能使他断绝后代,只能舍弃咱们自己的儿子。假如幸能活下去,我后来还应当有儿子。”他妻子哭着同意了。于是把自己儿子扔掉。他儿子早晨被扔掉,傍晚时又追上来。第二天,邓攸把儿子绑在树上而离去。

邓攸到达新郑,投靠李矩。过了三年,想要离去,而李矩不允许。荀组任命邓攸为陈郡、汝南太守。晋愍帝征召他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邓攸都不能就职。以后,他暗中离开李矩,到许昌投奔荀组,李矩大为恼恨,过了很久,才把家属送还给邓攸。邓攸与刁协、周囗一向关系很好,于是到达江东。晋元帝以邓攸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吴郡没有太守,有许多人觊觎这个职位,元帝把这授给邓攸。邓攸自己运载着米到吴郡赴任,不接受俸禄,只是饮用吴郡的水而已。当时郡中正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振贷,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尚书台派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民,察看地方官员的政绩,于是他们就弹劾邓攸擅自开仓出谷。不久,朝廷下诏原谅邓攸的作法。邓攸在吴郡政治清廉,法纪严明,百姓欢悦,成为东晋中兴时期着名的好太守。以后,他声称有病而离职。吴郡中常置备有送迎官员的钱数百万,邓攸离开吴郡时,一钱也不接受。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吴郡人唱歌谣说:“囗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到尚书台乞求再留邓攸一年,未得到允许。邓攸被任命为侍中。一年左右,转任吏部尚书。他平时只吃蔬菜,穿旧衣,但经常周济别人的困乏。他性格谦顺和气,善与人交往,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只是有些敬媚权贵。

晋元帝永昌中,他代替周囗为护军将军。晋明帝太宁二年,王敦起兵造反,明帝密谋起兵,就迁邓攸为会稽太守。起初,王敦征伐京都之后,朝廷内外的军兵数目每个月都要向王敦报告。邓攸在接到调任命令后已离职在家,不再掌管护军事务,但有与他关系不好的人,诬告邓攸还把军兵的数字报告王敦。明帝听到,但不相信,将邓攸调为太常。当时明帝要到南郊举行祭天仪式,邓攸有病,不能侍从。明帝到邓攸家探望他的病情,邓攸带病勉强出来见行礼。有关机构上奏邓攸不能去参加南郊的祭天仪式,却能在道边行礼拜见皇帝,邓攸的官职因此而被免除。邓攸每次遇到进退升黜的事情,都没喜欢或怨怒的表情。过了一段时候,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成帝威和元年,邓攸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并以少牢的规格对他进行祭祀。

邓攸抛弃自己的儿子以后,妻子未再怀孕。过江以后,邓攸收纳一妾,十分宠爱,讯问她的家属,说是北方人遭遇战乱流亡到江东来的,回忆父母的姓名,正是邓攸的外甥。邓攸一向以有德行着称,听到后感到很悔恨,于是不再纳妾,最终还是没有儿子。当时人感念他的仁义而且哀伤他没有后代,流传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他舍子而救出的侄子邓绥为他服丧三年。

【原文】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祖殷,亮直强正。钟会伐蜀,奇其才,自黾池令召为主簿。贾充伐吴,请殷为长史。后授皇太子《诗》,为淮南太守。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占者以为水边有女,汝字也,断盘囊者,新兽头代故兽头也,不作汝阴,当汝南也。果迁汝阴太守。后为中庶子。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少孤,与弟同居。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举灼然二品,为吴王文学,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

至新郑,投李矩。三年,将去,而矩不听。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后密舍矩去,投荀组于许昌,矩深恨焉,久之,乃送家属还攸。攸与刁协、周顗素厚,遂至江东。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永昌中,代周顗为护军将军。太宁二年,王敦反,明帝密谋起兵,乃迁攸为会稽太守。初,王敦伐都之后,中外兵数每月言之于敦。攸已出在家,不复知护军事,有恶攸者,诬攸尚白敦兵数。帝闻而未之信,转攸为太常。时帝南郊,攸病不能从。车驾过攸问疾,攸力病出拜。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年。

攸弃子之后,妻子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弟子绥服攸丧三年。

标签: 晋书

更多文章

  • 许逊烧火拜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许逊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道士,常年云游天下。有一天,他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被一座山挡住了去路。便勒住马,放慢脚步,仔细打量。山虽不高,但有灵气,满山郁郁葱葱,如墨如黛,山顶有祥云笼罩,红光四射,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他暗暗踹度,定有高人在此修行,我何不拜他为师,学成斩妖除魔的本领呢?他走到山脚下,为了表

  • 除害英雄周处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周处西晋的官僚贵族大多穷奢极侈、不干正经事或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社会风气极其腐败,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性情刚直,不怕强暴的人,周处就是其中的一个。周处的父亲名叫周鲂(音fáng),当年是吴国的鄱(音pó)阳(今江西波阳东)太守。周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没有人管教,他就

  • 做好事不留名的“伯仁” 是怎么被“我”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是怎么

    东晋十六国是大乱之世,今天你粉墨登场,明天我黯然谢幕;今天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明天就眼见他楼塌了。却好比某些欠发达地区容易出经验、出干部一样,大乱之世却盛产典故成语。现在的人们对这些成语已经比较隔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在哪还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

  • 第七章 东晋早期的『北伐双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

    西晋的灭亡,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件堪称奇耻大辱的事,无意之中,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第一次”:西晋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灭亡在异族之手的大一统国家政权;西晋末代晋怀帝和晋愍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和第二个被异族政权俘虏的中国皇帝。这样的第一次,对那个时代晋王朝的每

  • 后主荒淫,陈氏丧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荒淫

    陈后主是南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谱歌度曲。他宠爱贵妃张丽华,所有军国政事,皆不闻不问。当时,“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有“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rdquo

  • 氐族入关,苻氏建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北方建立起来的16个政权之中,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氐族人苻洪为前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苻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继承了父位。此时,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政权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苻健趁此时机,率兵进入关中。351年,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翌年称帝,国号秦,定都长安,史称前秦。■中原飘摇,分

  • 我为钱狂:晋朝货币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朝

    第一次拜金主义高潮司马炎做了27年开国皇帝,天下安然无事,可是晋惠帝上台不到两年,就出了大乱子。他坐了皇位,哪里能执政?大政方针还不是一群小人说了算。社会上也乱了,“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有权有势的人仗势欺人,小人们互相援引举荐

  • 王羲之的历史故事:笔法超逸的东晋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名人语录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笔法超逸,名辉文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所敬仰,他被尊称为“书圣”。【名人历史】王羲之(303年-361年),

  • “牛继马后”的故事 使一代东晋开国皇帝身世成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

    西晋末年,司马氏的江山,正岌岌可危,晋愍帝司马邺即便投降后,也没得个善终,最终被刘聪所杀。而与此同时,在司马皇族的诸多子孙里,一颗皇族新星正冉冉升起,那便是琅琊王司马睿。不仅如此,因为此人的身世扑朔迷离,使得野史里一直流传着“牛继马后”的故事。注:“牛继马后”,即是指司马睿为牛氏之子,牛姓代司马氏继

  • 《天下一统:说说太康之治那些事》序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康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之长子,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正式被确立为世子。公元265年,司马炎为自己荡平了一切阻碍,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为晋武帝。建立西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统一天下,曾派名将羊枯、杜预等攻打吴国。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顺利地夺取了灭吴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