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好事不留名的“伯仁” 是怎么被“我”杀死的

做好事不留名的“伯仁” 是怎么被“我”杀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61 更新时间:2023/12/26 15:03:47

东晋十六国是大乱之世,今天你粉墨登场,明天我黯然谢幕;今天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明天就眼见他楼塌了。

却好比某些欠发达地区容易出经验、出干部一样,大乱之世却盛产典故成语。

现在的人们对这些成语已经比较隔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在哪

还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伯仁”是谁,“我”是谁,伯仁到底是如何因“我”而死?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主弱臣强政治格局贯穿始终的朝代,别人家的大臣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任皇帝打来任皇帝杀。可东晋的皇帝,要看权臣颜色行事。皇帝稍微表现出一点不驯服的姿态,权臣尤其是镇守武昌、荆州,据首都建康即今天南京上游的封疆大吏,就会顺流而下,去南京找皇帝说道说道。

这一政治格局从东晋开国便是如此,当年司马睿登上皇位,指着御座,邀请王导同坐同坐,“王与马同天下”,天下大哗。

王导虽然在官场上以和稀泥闻名,但对司马晋朝还算忠诚老实,没有太多不臣之心。可镇守荆州的堂兄王敦却不是这样的厚道人,加上司马睿想玩削藩的那一套必须要有金刚钻才能揽下的瓷器活,结果逼反了王敦。

荆州的堂兄王敦反了,南京的弟弟王导慌了。

王导倒不担心王敦兵败,他清楚堂兄的实力和手段,更清楚皇帝司马睿的软弱和南京守卫的薄弱。

王导担心的是司马睿万一狗急跳墙,在王敦没打进南京之前,就把他在天子脚下的王氏一门满门抄斩。

没办法,王导就带着一家老小二十多人,每天一大早就到司马睿的宫门前准时上访,哦不,是负荆请罪,自请降罪,请皇帝发落,“每旦诣台待罪”。

一天,王家老小照旧到皇宫前站岗。正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主人公“伯仁”出场,要进宫和司马睿说事。

王导见到伯仁,叩首求救:伯仁,我全家老少就托付给你了,你可要在皇帝那说几句好话,“伯仁,以百口累卿”。

伯仁是周顗的字,周顗时任右仆射,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高权重,是司马睿要竭力拉拢以分王家之权的重点对象,所以王导才会向其摇尾乞怜。

孰料周顗看也没看王导一眼,“直入不顾”。周顗平时喜欢喝酒,在皇宫里和司马睿喝了个大醉,出门一看,王导这老小子还在。王导又冲着伯仁摇尾巴,苦苦哀求,周顗不但继续不理,还对身边的人说:今天定要用那些乱臣贼子的血,染红我头上的顶戴花翎,“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王导的心哗啦啦碎了一地。

但实际情况是,周顗在司马睿面前竭力为王导全家周旋,以身家性命担保王导和王敦绝不是一丘之貉,政治立场是坚定的、过硬的,是可以放心信得过的。

正是在周顗的营救下,司马睿才最终放王导一马,表示对王导是绝对信任的,让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治国理政,“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但王导对周顗在其中的作用一无所知,对其恨之入骨。等到堂兄王敦打下了南京,反攻清算,来问王导:周顗这个人,在朝中威望很高,人心所向,让他当宰相,你看行不?

王导一声不吭。

王敦又说:不当宰相的话,就继续保留原职务,还当他的右仆射吧。

王导不吭一声。

王敦再说:这种人如果不为所用,那就宰了吧!

王导还是默默无语。

不久,王敦就将周顗押赴刑场,当街问斩。

王导终于吐出一口怨气,也没弄脏自己的政治羽毛。人是王敦杀的,自己没说要杀,也没动手,悠悠之口不会怪罪到自己身上。

直到后来王导翻阅档案,看到周顗全力保他王氏一门、力证其无罪的奏章,才明白了这一切,原来当初周顗凶恶相拒之际,正是伯仁殷殷营救之时。

可惜周顗已成刀下冤魂。王导只有对着奏章,泪流满面,仰天长叹,“吾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周顗之冤,王导显然脱不了干系。但当初周顗在王导面前的所作所为,王导当时所看到周顗做的一切,都是要把王家往死里整的态势。王导后来对王敦冤杀周顗所持的明面漠不关心、实则积极支持的态度,虽不够宽宏大度,却正是对周顗当初行为的正常反应。

伯仁之死,在一定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周顗想做好事不留名,但也没必要对苦苦哀求的王导戏弄羞辱。不愿让人感恩,更不需要留下怨恨。官场本来就是是非之地,无缘无故还会有人给你一闷棍,更何况故意制造怨恨。

标签: 是怎么

更多文章

  • 第七章 东晋早期的『北伐双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

    西晋的灭亡,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件堪称奇耻大辱的事,无意之中,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第一次”:西晋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灭亡在异族之手的大一统国家政权;西晋末代晋怀帝和晋愍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和第二个被异族政权俘虏的中国皇帝。这样的第一次,对那个时代晋王朝的每

  • 后主荒淫,陈氏丧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荒淫

    陈后主是南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谱歌度曲。他宠爱贵妃张丽华,所有军国政事,皆不闻不问。当时,“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有“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rdquo

  • 氐族入关,苻氏建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北方建立起来的16个政权之中,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氐族人苻洪为前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苻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继承了父位。此时,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政权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苻健趁此时机,率兵进入关中。351年,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翌年称帝,国号秦,定都长安,史称前秦。■中原飘摇,分

  • 我为钱狂:晋朝货币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朝

    第一次拜金主义高潮司马炎做了27年开国皇帝,天下安然无事,可是晋惠帝上台不到两年,就出了大乱子。他坐了皇位,哪里能执政?大政方针还不是一群小人说了算。社会上也乱了,“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有权有势的人仗势欺人,小人们互相援引举荐

  • 王羲之的历史故事:笔法超逸的东晋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名人语录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笔法超逸,名辉文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所敬仰,他被尊称为“书圣”。【名人历史】王羲之(303年-361年),

  • “牛继马后”的故事 使一代东晋开国皇帝身世成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

    西晋末年,司马氏的江山,正岌岌可危,晋愍帝司马邺即便投降后,也没得个善终,最终被刘聪所杀。而与此同时,在司马皇族的诸多子孙里,一颗皇族新星正冉冉升起,那便是琅琊王司马睿。不仅如此,因为此人的身世扑朔迷离,使得野史里一直流传着“牛继马后”的故事。注:“牛继马后”,即是指司马睿为牛氏之子,牛姓代司马氏继

  • 《天下一统:说说太康之治那些事》序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康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之长子,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正式被确立为世子。公元265年,司马炎为自己荡平了一切阻碍,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为晋武帝。建立西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统一天下,曾派名将羊枯、杜预等攻打吴国。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顺利地夺取了灭吴战争的

  • 顾恺之为何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绘画大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曾经担任过参军、散骑常侍等职位,出生在一个士族的家庭,多才多艺,擅长写诗作赋,很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擅长与绘画,主要擅长画人物的肖像、山水和飞禽走兽等相关的题材。顾恺之的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重视眼睛在传神的体现,认

  • 第三节 淮南三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淮南

    曹髦为皇帝时,曾下旨令司马师“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司马师辞谢不受。位极人臣的司马师用极大的权力换来了极大的满足,也换来了反对者的行动。当时全国武装力量基本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只有镇东

  •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草木皆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苻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苻坚!草木皆兵,读作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