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风流谢安,东山再起

风流谢安,东山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3/12/13 14:57:13

谢安出身于东晋的大族,身世显赫,但却不愿为官,而是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整日吟诗作赋。当时的士大夫中有这样一句话:“谢安不仕,天下百姓该怎么办呢?”由此可见他的名望与才能。40多岁时,谢安才“东山再起”,出山为官,并且凭借他卓越的才能和气度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隐居东山,无意仕途

谢安(320385年)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陈郡谢家是当时有名的大家族,在永嘉之乱中跟随晋元帝司马睿过江东迁。谢安小时候就很聪明,在这样的家庭中,他又受到了极好的教育,长大后越来越显示出非凡的气度,颇有名家风采。时任尚书吏部郎的桓彝(桓温的父亲)赞叹说:“这孩子风骨清俊,以后的地位定能与王承相比。”王承是东晋初期的大名士,桓彝拿谢安与他比,自然是对谢安异常看重。

谢安虽然出身名门,可成年后的他不愿置身于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更不愿意借家庭的威望入仕,于是他整日闲居于会稽东山地区。会稽有山有水,山明水秀,如此去处,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谢安在此与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同游山水,或作诗或作画,逍遥自在。谢安才华出众,又声名远播,虽隐居于此,也还有不少人来请他出山为官,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那时,谢氏族中人才辈出,谢安的堂兄谢尚已当上了荆州刺史,谢安的兄弟也纷纷出任高官,谢家门楣甚是光辉,而谢安却整日与文士游山玩水,不愿当官。许多有才识的人都为他感到可惜,有人还说:“安石不出仕,如天下百姓何?”不过也有人认为谢安太清高狂妄,竟无视皇权的存在,他们还上书请求治他的罪。

谢安对别人的议论不屑一顾,不过他没能一直隐居下去,他弟弟谢万出事后,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出山做官,力挽狂澜

谢万官居西中郎将,管理青、豫、冀、并四州的军事,位高权重,可是他高傲自大,不知道善待下属。谢安经常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谢万率军北征,结果惨败,他因此被罢官,谢氏家族在朝中的权势受到极大削弱。

谢安在弟弟被罢官后只得出山,以维护谢家的声望。他先是当了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在谢万因病去世后,他又改任吴兴太守。

东晋朝廷在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年间(371372年)政局动荡,桓温领军进行了第三次北征,攻打前燕,不料被前燕名将慕容垂打得大败而归。桓温回来后不久就废黜了晋废帝司马奕,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谢安发觉了桓温觊觎皇位之心,决定帮助朝廷,不让桓温得逞。

简文帝在位不到两年就抑郁而逝,他将皇位传给了太子司马曜,是为孝武帝。而桓温一直想让简文帝逊位给自己,此时他大失所望,于是带军至建康,阴谋以武力争夺皇位。谢安沉着应对,以妙计解除了这场危机。回军途中,桓温染上重病,仍心系皇位,他给朝廷上书请求恩赐他九锡之礼。谢安从中机智地斡旋,延迟赐封的时间,使桓温至死也没见到朝廷的封赐文书。谢安后来又当上了尚书仆射兼吏部尚书,东晋的朝政已被他握在手中。

虽然桓温篡位的危机已经化解,可东晋政权仍然不稳。朝廷内部,皇族与公卿士族间的矛盾、公卿士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过;而外部又受到实力不断壮大、且已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胁。内忧外患,一时并起。

■镇静自若,决胜千里

一场危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悄然降临,前秦皇帝苻坚决心统一南北,他统领百万之师南下灭晋。闻知消息的东晋朝野皆乱,人人都认为抵挡不了前秦的进攻,而谢安在这紧急关头表现出了宰相气量,他举止不乱神色如常。朝廷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掌握军权。他令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等人领八万晋军迎敌。行军之前,谢玄想知道叔父如何打算,就请他明示,谢安神色自若地说:“到时我会下命令的,你先去吧。”之后就不再言语了。

荆州的守将桓冲心中也是焦躁万分,他特意派了3000精兵过来援助朝廷,不过却被谢安拒绝了。众人对谢安能否使东晋转危为安疑虑重重。实际上,谢安怎能不着急呢,只是他身为东晋宰相,身系国家安危,他若表露出焦躁之情,那么整个国家就会方寸大乱,因此他只得隐忍心中的烦乱,定下心来安排大局。他一面稳定人心,一面从容地准备战事。后来,谢安与客人在府中下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传了过来。他接过看后就扔在了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却忍不住了,问他情况如何,谢安平静地说:“小儿辈已经破敌。”可是棋终送走客人后,谢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悦之情,回内室之时,他竟忘了抬脚跨门槛,结果把鞋底的木齿都撞断了。

■无辜遭忌,贤臣离世

淝水一战让谢安的名望如日中天,不过同时他也受到会稽王司马道子的疑忌,司马道子时不时地在孝武帝面前进谗言诋毁谢安。谢安也察觉到自己的处境不妙,想伺机离开朝廷。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前秦国内起了内乱,苻坚派人求东晋出兵帮助平定。谢安请求自己前去,然而他尚未出发就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孝武帝觉得很惭愧,为他举行了庄严的悼念仪式,还追封他为太傅,百姓们将他尊称为“东山贤人”,史书上还称他为“江左第一风流丞相”。

标签: 东山再起

更多文章

  • 晋南北朝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北朝

    罢武备诸却说晋武帝以为天下平息,四海晏然,聚集文武商议罢州郡武备。大臣山涛谏曰:“州郡之兵,留防境患,古来有之,岂宜去也!伏望陛下学古制而获大治,慎先谟以怀永图。”武帝弗听,自主决之。次日出诏,往发州郡去,命州郡悉去兵政。其诏曰:昔在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

  • 东晋名臣郗鉴的人物简介,郗鉴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生平事迹

    郗鉴(269-339)字道徽,高平金乡人。生于晋武帝泰始五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年七十一岁。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不应辟命。晋明帝初,(公元三二三年)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为王敦所忌,征还。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同受遗诏辅少主。祖约、苏峻之乱,鉴登坛流涕,誓师勤

  • 傻儿子没后人,父亲指派妃子前去指导,归来时竟有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妃子

    晋朝,这是历朝历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中有两个十分有名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开朝皇帝司马炎、亡朝皇帝司马衷,他两是一对父子。说起来司马衷这个皇帝可是很有名气地呢。在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人没有饭吃,这让司马衷很疑惑,百姓没饭吃的话,可以吃肉啊。就是这个故事让他很出名。当然是以他着急地智商而出名的

  • 邓攸——《晋书》卷九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书

    邓攸(?326),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他小时以孝着称,被中正品评为灼然二品,出任吴王文学,后历任太子洗马、东海王可马越参军、吏部郎、河东(治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西晋怀帝永嘉(307313)末,他被石勒所俘虏,携带妻子逃出。由于考虑无法两全,他舍弃亲生儿子,而带侄子逃生。以后,他辗

  • 许逊烧火拜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许逊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道士,常年云游天下。有一天,他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被一座山挡住了去路。便勒住马,放慢脚步,仔细打量。山虽不高,但有灵气,满山郁郁葱葱,如墨如黛,山顶有祥云笼罩,红光四射,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他暗暗踹度,定有高人在此修行,我何不拜他为师,学成斩妖除魔的本领呢?他走到山脚下,为了表

  • 除害英雄周处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周处西晋的官僚贵族大多穷奢极侈、不干正经事或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社会风气极其腐败,但是在官员中也有性情刚直,不怕强暴的人,周处就是其中的一个。周处的父亲名叫周鲂(音fáng),当年是吴国的鄱(音pó)阳(今江西波阳东)太守。周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没有人管教,他就

  • 做好事不留名的“伯仁” 是怎么被“我”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是怎么

    东晋十六国是大乱之世,今天你粉墨登场,明天我黯然谢幕;今天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明天就眼见他楼塌了。却好比某些欠发达地区容易出经验、出干部一样,大乱之世却盛产典故成语。现在的人们对这些成语已经比较隔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雷池”在哪还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

  • 第七章 东晋早期的『北伐双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晋

    西晋的灭亡,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件堪称奇耻大辱的事,无意之中,也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许多“第一次”:西晋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灭亡在异族之手的大一统国家政权;西晋末代晋怀帝和晋愍帝,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和第二个被异族政权俘虏的中国皇帝。这样的第一次,对那个时代晋王朝的每

  • 后主荒淫,陈氏丧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荒淫

    陈后主是南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谱歌度曲。他宠爱贵妃张丽华,所有军国政事,皆不闻不问。当时,“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陈叔宝创作的《玉树后庭花》,有“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rdquo

  • 氐族入关,苻氏建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在北方建立起来的16个政权之中,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氐族人苻洪为前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苻洪死后,他的儿子苻健继承了父位。此时,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政权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苻健趁此时机,率兵进入关中。351年,苻健自称天王、大单于,翌年称帝,国号秦,定都长安,史称前秦。■中原飘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