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顾恺之施舍 清贫之身却为建康寺捐款百万

顾恺之施舍 清贫之身却为建康寺捐款百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14 22:21:47

身无分文的刘邦“贺钱万”曾经赴吕太公宴。历史上这样“不差钱”的人物不少,比如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虽没有刘邦有名,但大家恐怕也不会太陌生,历史课本里有他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堪称旷世名作。

顾恺之(字长康)在当时就以画闻名。《世说新语》载,谢安对顾恺之画作的评价是,“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顾恺之的画已是空前了。他尤擅人物,曾画殷仲堪,殷仲堪一目,不想画像,顾恺之飞白拂于其眼上,如轻云蔽日,殷仲堪大喜。顾恺之画像常为时人所不懂,画成之后又令观者为之精妙。他曾为裴楷画像,于脸颊上添三根毛,人问其故,顾恺之说:“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之人都觉这三根毛如有神明。又画谢鲲于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恺之说:“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顾恺之画人经常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恺之解释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早就认识到,人物画的传神之处在眼睛,可谓画人点睛也。

如果仅仅画画得好,还不能称之为名士。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的轶事很多,《建康实录》就记载了一件他“不差钱”的往事。

建康(今南京)城要修建瓦官寺,僧人向达官贵人们化缘,捐款没有过十万钱的。顾恺之也来凑热闹,挥笔写下施舍一百万。大家知道顾恺之一向清贫,都以为他说大话。后瓦官寺建成,僧人请顾恺之给钱。顾恺之让僧人在寺中准备一面墙壁,闭关一百余日,画维摩诘像。画完照例没有点睛,对僧人说:“第一日开见者责施十万,第二日开可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第一天来参观的人交十万钱,第二天交五万,第三天以后随意。结果第一日来观看顾恺之点睛的摩肩接踵,顷刻就筹得百万钱。

刘邦“贺钱万”,最后不但一分没给,还把吕太公女儿娶走了;顾恺之施舍百万,最后兑现了,这就是帝王和艺术家的区别吧。

标签: 顾恺之

更多文章

  • 八王之祸乱天下与西晋的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祸乱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他担心自己也遭到曹氏家族灭亡的命运,称帝以后便大封同姓宗族为王。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司马斡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汝南王,司马骏为赵王,司马伦为琅琊王,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又封司马孚等子侄17人为王,一共封了大大小

  • 第四节 革新律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律令

    晋武帝登基以后,还对其父司马昭以来就在进行的律令改革作出过贡献。两汉时期的律令极为烦杂,律令和解说合在一起,有26272条,共700多万字,言数益繁,览者益难。于是在曹魏时代,魏文帝曹丕就曾下诏,“但用郑氏章句,不得杂用余家”。所谓“郑氏章句”是指:对

  •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筑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期,政权分裂,战争频繁。公元220年,腐朽的东汉政权被三国鼎立的局面代替,国内暂时安定。司马氏篡魏自立,并于265年统一全国,史称西晋。西晋覆亡后,一批官僚、士族逃往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

  • 两家分魏,对抗之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两家

    尔朱荣被孝庄帝害死后,他的侄子尔朱兆又杀死了孝庄帝。大将高欢曾是尔朱荣的部下,他的势力增长后,除掉了尔朱氏家族,毒死节闵帝元恭,改立孝武帝元修,执掌了朝政。后来,孝武帝以为高欢要图谋不轨,便带兵入关中投奔大将宇文泰,高欢于是又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并将都城迁到了邺城,是为东魏,与以宇文泰为首的长

  • 第九节 事起高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曹睿说的“小孩子”就是当年八岁的曹芳,而一同托孤的曹爽就是前几年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曹真的儿子。虽然曹爽和司马懿的官职一样大,但毕竟是曹家天下,抢夺起权力来比外姓人更加无所顾忌。曹爽年轻,属于少年得志,少年人自有少年人的活法,入阁之前的曹爽是不折不扣的少壮派,跟何宴、邓飚、丁谧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而死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

  • 侯景残暴,祸乱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祸乱

    忠义之人自古以来都会受到世人的敬仰,但南朝时的侯景却三易其主,且每次都以反叛结束,因此留下了千载骂名。侯景生性残暴,投降梁朝后阴谋反叛,制造了“侯景之乱”,使江南地区的百姓饱受蹂躏。最终,同历史上的许多暴君一样,侯景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小人得志,先后易主侯景字万景,北魏时生

  • 第三节 悲催太子晋惠帝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来的原因与他的父亲有些类似。他本来有一个哥哥,只不过这个哥哥命不好,活了两年就夭折了,于是,司马衷理所应当成了嫡长子,接着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太子。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而

  •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推翻西晋王朝在益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成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益州

    西晋时秦雍二州六郡流徙至益州的流民举行的起义,它推翻了西晋王朝在益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成政权。元康八年(298),由于战乱和连年灾荒,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等六郡(今甘肃东南和陕西西部地区)人民数万家,在巴赛豪酋和汉族大姓率领下流入汉中就谷,继而进入益州。其中少数首领曾进行过劫掠

  • 第六节 政归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称为“能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刘伶、阮咸、向秀即为其代表。在司马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