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景残暴,祸乱江南

侯景残暴,祸乱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3/12/13 15:16:58

忠义之人自古以来都会受到世人的敬仰,但南朝时的侯景却三易其主,且每次都以反叛结束,因此留下了千载骂名。侯景生性残暴,投降梁朝后阴谋反叛,制造了“侯景之乱”,使江南地区的百姓饱受蹂躏。最终,同历史上的许多暴君一样,侯景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

■小人得志,先后易主

侯景字万景,北魏时生于边境的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这个地方很不太平,经常发生战争。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自小就十分勇猛,喜欢争斗,乡亲们都很怕他。他长于骑马射猎,功夫十分了得。那时六镇起义发生在北魏边界,侯景就搜罗了一群混混投到极有权势的北魏大将尔朱荣手下,做了个小军官。不久,侯景抓到农民起义首领葛荣,立下了功劳,尔朱荣就让他做定州刺史、大行台,还赐封他为濮阳郡公。尔朱荣因专权被皇帝消灭后,侯景马上调转方向,投靠另一权臣高欢

■屡当叛将,反复无常

后来,高欢病重,他不放心侯景,就让其子高澄下令召侯景回京。侯景明白自己一旦远离驻地与军队,就会失去一切,于是就违抗命令不动身回京,还图谋反叛。高欢死后,侯景就心急火燎地投靠西魏去了。西魏的丞相宇文泰不相信他的诚心,不过还是接纳了他的献地,并让他到长安朝见,准备在长安将他的军权解除。侯景并不愚蠢,他猜透了宇文泰的心思,所以没有去长安而转投南梁。

梁武帝年老糊涂,不顾朝中众臣的一致反对,固执地收纳了侯景,还封他为大将军和河南王,随后遣萧渊明领兵五万前往支援。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带兵在路上进攻南梁军队,梁军息战已久,人心涣散,被东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萧渊明也被俘虏。慕容绍宗接着去打侯景,侯景惨败,只带数骑逃至寿阳。

东魏同南梁素来没有嫌隙,现在也不想得罪南梁,于是打算派使者去讲和,表示愿意放了萧渊明。侯景得知此信,心中很不安,他让人扮成东魏使者送伪书给梁武帝,说可以用侯景换萧渊明,以此来试探梁武帝。昏聩的梁武帝不辨真假,同意了。侯景大怒,即刻兴兵反梁。

■叛臣贼子,攻占建康

548年,侯景的军队袭取谯州(今安徽滁州),直逼长江北岸。梁武帝闻讯,急忙派他的侄子平北将军萧正德在长江布防,保卫建康。先前梁武帝无子,过继其弟萧宏之子萧正德为皇储,后来生了萧统,又将萧正德送还萧宏。萧正德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一直耿耿于怀。侯景借机煽动诱惑萧正德,以推翻萧衍\拥戴他做皇帝为诱饵,约为内应。侯景兵马到了江边,便坐上梁朝平北将军派来的大船,大大方方地过了大江。接着萧正德权欲熏心,又无耻地引领叛军越过秦淮河,大开城门,迎侯景进入建康。侯景于是集中兵力,围攻梁武帝固守的宫城台城。这时梁朝诸王从各地奉命救援的军队约有二三十万,逐渐会合到建康周围,比起叛军尚占优势。可是,梁武帝的这些至亲骨肉,根本不是真心“勤王”,却巴望着梁武帝一死,自己捞个夺位的机会。所以,他们的军队大多“淹留不进”,而且彼此之间也是“更相妒嫉,不肯奋击”。侯景于是更加放心大胆地攻城了。

经过130多天的攻围战,终于破城,号称“皇帝菩萨”的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各地勤王师或降或走,如鸟兽散。侯景控制朝廷以后马上翻脸,杀掉了萧正德。不久,梁武帝也被活活饿死。侯景又推出个萧纲当了一段时间的傀儡皇帝,没多久又废杀了。之后,又立萧栋,到公元551年,侯景终于公开行动,逼迫萧栋“禅位”,亲自粉墨登场,自立为汉帝。

■暴徒横虐,祸乱江南

就在同一年,侯景的军队进攻江陵受挫。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等乘胜顺江东下,再败侯景于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于船上。扰害三年多的侯景之乱,至此告终。

侯景发动的叛乱,虽然只是几年光景,却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侯景叛军初围攻台城时,城内尚有男女十多万人,城破之日,只剩下两三千人,城里“横尸重沓(层层堆积),血汁漂流,无法行路”。侯景入城,聚尸焚烧,“烟气张天,臭闻数十里”。昔日拥有28万多户的繁华都城建康,经过洗劫而化成一片废墟。侯景攻取建康后,曾分兵攻略吴郡、会稽、广陵等地,一路烧杀破坏,把个号称“最为富庶”的三吴地区,破坏得残败不堪,长江下游地区呈现出一片“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的凄凉景象。江南人民对侯景的暴行恨之入骨,这正是侯景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当侯景的尸体运送到建康时,老百姓争着割他的肉吃,甚至焚骨扬灰后,还“以灰(他的骨灰)和酒饮之”,以解心头之恨。

标签: 祸乱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悲催太子晋惠帝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司马衷的太子之位,得来的原因与他的父亲有些类似。他本来有一个哥哥,只不过这个哥哥命不好,活了两年就夭折了,于是,司马衷理所应当成了嫡长子,接着理所当然地成了皇太子。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而

  • 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推翻西晋王朝在益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成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益州

    西晋时秦雍二州六郡流徙至益州的流民举行的起义,它推翻了西晋王朝在益州的统治,建立了大成政权。元康八年(298),由于战乱和连年灾荒,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等六郡(今甘肃东南和陕西西部地区)人民数万家,在巴赛豪酋和汉族大姓率领下流入汉中就谷,继而进入益州。其中少数首领曾进行过劫掠

  • 第六节 政归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名士们一向依附于曹氏,反对司马氏集团。自从司马氏集团掌握了曹魏的实权后,许多名士仍然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他们由于怕遭杀身之祸,不敢直接反抗。于是,轻蔑礼法、纵酒放达、玩世不恭,企图逃避现实斗争。被称为“能林七贤”的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刘伶、阮咸、向秀即为其代表。在司马昭的

  • 晋朝和宋朝的惊人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朝

    说到晋、宋在政权方面的相似之处,首先便是两个王朝的建立,这两个王朝都是靠“谋逆”篡位获取政权。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然而这个有着“狼顾之相”的三朝元老,却不甘始终居于人下,他所觊觎的是推翻曹魏政权,建

  • 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馆藏晋代铜鸠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新安县

    关键词:晋代铜鸠杖2003年4月,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与新安县文管所联合对洛新开发区水泥除尘设备厂工地的一座晋墓进行发掘,出土文物丰富,有铜、铁、金、银等器物,其中的一件铜鸠杖引人入目。现藏于河南新安县博物馆。鸠杖出土时,杆已腐朽,仅存杖首和末端,鸠杖首为一斑鸠鸟形,身长厘米,身高9厘米,身宽4厘米

  • 第三节 晋朝后期奢侈成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朝

    历览前朝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大晋帝国成立时,晋武帝也是崇尚节俭的,至少当着满朝文武做了这方面的秀,在宫殿之内烧过一件当时最名贵的服装“雉头裘”,这是太医院医宦程据献上来的。这件全部用野雉头毛制成的衣服,是稀世珍宝,百官们看了既赞叹,又感到可惜。被后世帝王们津津乐道,以此作

  • 顾恺之简介:东晋三绝画家顾恺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最负盛名的大画家,字长康,小名叫虎头,出生于公元345年前后,生长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他的家庭十分富有,祖父和父亲都做过东晋的大官。顾恺之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请人教他读书、写字,稍大一些,就教他写文章、作诗。他十多岁时写过

  • 当了皇帝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最终饿得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就

    经历了一场乱哄哄的“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垮了,匈奴人趁机崛起。永嘉五年(311年)六月,西晋都城洛阳沦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至匈奴汉国,洛阳成为废墟。国不可一日无君。九月,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年仅十二岁的秦王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在长安建立行台,号令天下,坐镇长安,继续抵抗匈奴军。次年(312年)四月

  • 第十六章 南北朝最伟大科学家祖冲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观念,即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有赖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的发展,然而穿越历史漫漫的尘烟,我们却发现了种种逆向的情景,许多人类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恰恰是人类社会处于严重的战乱与动荡的时代。墨子的科学成就,诞生于春秋战国那个纷乱的国土上;而20世纪中叶开始的人类

  •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外,一直呈现着分裂的局面,但各分立的政权由于民族的融合,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在秦汉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上,一些天文学家根据实际观测,修正和发展了历代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如岁差,由于太阳、月亮和行星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引,使地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