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了皇帝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最终饿得投降了

当了皇帝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最终饿得投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295 更新时间:2024/1/5 10:30:15

经历了一场乱哄哄的“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垮了,匈奴人趁机崛起。永嘉五年(311年)六月,西晋都城洛阳沦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虏至匈奴汉国,洛阳成为废墟。

国不可一日无君。九月,晋武帝司马炎孙子、年仅十二岁的秦王司马邺被立为皇太子,在长安建立行台,号令天下,坐镇长安,继续抵抗匈奴军。次年(312年)四月,晋怀帝被毒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正式即位,改元建兴,史称晋愍帝

当时,经过去年刘曜率领的匈奴军的洗劫,又逢天灾,“关西饥馑,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无一二”,长安城内“仓库虚竭”,粮食、物资缺乏,满目荒凉,蒿草、荆棘遍地都是,身为皇帝的司马邺想吃顿饱饭都成为奢望。

这个在天灾、战乱中苟延残喘的西晋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政府和私人的车乘凑到一块,也只有四辆车,朝廷官员既无官印,也无朝服,连执板也是临时锯些桑木板写上官号凑合着用。建兴元年(313年)九月,刘曜再次进攻长安,五千匈奴铁骑夜袭长安,攻入外城,烧杀抢掠一番而去。建兴二年、建兴三年,刘曜又两次进逼长安,司马邺诏令总管长安以西军事的右丞相司马保发兵救援,司马保推辞不发兵,而且抛弃了朝廷,“于是自长安以西,不复贡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以自存”,由于断绝了对朝廷的物资供应,百官无粮,只能采集野生的黍麦充饥。文武百官都这副德行,司马邺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危难之际,远在西方的凉州牧张轨没有忘记皇帝。建兴四年(316年)四月,张轨派出的五千步骑兵来到长安,并带来了当地上贡的各种土特产,总算安慰了司马邺那颗受伤的心。司马邺很高兴,任命张轨为都督陕西诸军事,封张轨的儿子张茂为秦州刺史。带来的食物虽然杯水车薪,但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所以,司马邺和他的百官、将士仍然吃不饱。

好景不长,当年八月,刘曜又一次围攻长安。附近各郡纷纷领兵来救,见刘曜兵多将广,屯兵灞上,没人敢靠近。司马保派出的军队也内部矛盾,屯兵渭北,不愿再进。见各路晋军观望不前,刘曜全力攻城,很快就攻陷了外城,司马邺君臣退守小城。此时,“内外断绝,城中饥甚,米斗值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大半”,司马邺这下可挨饿了,很快就断了粮,只能喝水。后来,臣下找遍仓库,总算找到了几十块酒曲,于是偷偷地让人碾成碎末,做成粥汤给司马邺充饥。不久,这点东西也吃光了,司马邺这下悲催了。

当时,已是阴历十一月,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长安城内一片苍凉,没有炊烟,没有欢笑,只有呻吟声和肚子咕咕叫声。司马邺君臣上下又冷又饿,苦不堪言。熬了几件,司马邺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对臣下说:“今穷厄如此,外无救援,当忍耻出降,以活士民。”意思是说,而今已是穷途末路,要吃没吃,要病没兵,我决定不顾羞耻出去投降,使当地的百姓能够免受涂炭,活下来。因为饥饿,把皇帝逼到这一步,世所罕见。

派人与刘曜联系好以后,十一月十一日,司马邺在群臣的号泣声中,乘坐羊车、光着膀子、口衔玉璧、抬着棺材,出长安城东门向刘曜投降,西晋由此灭亡。被押送到匈奴汉国后,司马邺被汉主刘聪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在平阳的日子里,司马邺做执戟郎、服务员,甚至给刘聪拿马桶盖,他当皇帝时没吃饱,投降后却吃饱了,不过是饱受辛酸苦楚。在受尽各种屈辱后,司马邺于次年(317年)十二月被毒死,年仅十八岁。

标签: 他就

更多文章

  • 第十六章 南北朝最伟大科学家祖冲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长河中,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观念,即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有赖于社会的稳定与和平的发展,然而穿越历史漫漫的尘烟,我们却发现了种种逆向的情景,许多人类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恰恰是人类社会处于严重的战乱与动荡的时代。墨子的科学成就,诞生于春秋战国那个纷乱的国土上;而20世纪中叶开始的人类

  •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外,一直呈现着分裂的局面,但各分立的政权由于民族的融合,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在秦汉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上,一些天文学家根据实际观测,修正和发展了历代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如岁差,由于太阳、月亮和行星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引,使地球自

  • 雄浑意气,桓温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雄浑

    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他凭借皇帝的倚重,平步青云,在东晋官场上翻云覆雨十几年。后赵政权灭亡的时候,桓温向晋穆帝司马聃(东晋的第五个皇帝)上书,要求带兵北伐。桓温先后进行了三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北伐没有成功,可他对权力的占有欲却越来越强,甚至开始觊觎皇位了。■侠胆英豪,乘龙快婿桓温,字元子

  • 第十九章 北魏末期的中原大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原

    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一个强大封建王朝的衰落和灭亡,都是从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开始的。比如两汉的灭亡,起源于其末期的农民起义;后来北宋的灭亡,也是方腊起义敲响了丧钟(水浒属于小说不算),之后的元朝灭亡,源于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朝的灭亡,起于席卷全国的明末农民战争;清王朝的灭亡,同样以太平

  • 顾恺之施舍:清贫之身但却为建康寺捐款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顾恺之

    身无分文的刘邦“贺钱万”曾经赴吕太公宴。历史上这样“不差钱”的人物不少,比如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虽没有刘邦有名,但大家恐怕也不会太陌生,历史课本里有他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堪称旷世名作。顾恺之(字长康)在当时就以画闻名。《世说新语》载,谢安对顾恺之画作的评价是,“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顾

  • 晋朝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朝

    晋王朝:(公元265~420年)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公元265年:乙酉,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吴末帝孙皓甘露元年;曹魏政权抚军大将军、晋王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西晋王朝正式建立,司马炎称晋武帝,建元“泰始”公元26

  • 桓温的故事:畏惧历史的谴责,动用强力手段毁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时期的蔡邕,迫于压力,依附军阀董卓。卓败,表示了一点同情,被王允收下廷尉。这位王司徒,巧施连环计,将十八路诸侯联军也无可奈何的董卓,置于死地时,筹谋计划,是个很有头脑,很懂策略,同时很能忍让的政治家。不知为什么功成名立以后,变得特别的狭隘暴躁,毫无器度。估计他实际上是很爱貂蝉的,将情人作为钓饵奉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治——礼法合流,立法活动频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两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立法指导思想有很大变化,立法活动频繁。就法律内容而言,这一时期的法律以“礼法合流”为主要特点,确定了一系列反映儒家伦理精神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从而基本完成了我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进程,为中华法系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与最终成熟奠定了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

  • 第三节 诗词歌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诗词歌赋

    太康诗人主要有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等,史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说。其中陆机、左思成就最高,潘岳次之。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是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父亲陆抗是东吴的大司马,他20岁时,晋武帝灭吴,他退居旧里,闭门勤学,并做

  • 八王之乱,骨肉相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骨肉相残

    晋惠帝司马衷执政后,皇后贾南风兴风作浪,使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司马氏皇族见有机可乘,为了争权夺利,开始激烈地内斗。短短的16年间,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此次战乱史称&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