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无视五伦——精心策划长幼之序

无视五伦——精心策划长幼之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1/2 21:25:13

人生中总要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如家庭、性别、排行,与生俱来,既不可选择,又不可改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命运。生在平民家里,休想当皇帝;生在帝家里,却是个女儿身,也只能成为“泼出去的水”;即便男儿身,却非嫡非长,离帝位也是咫尺天涯。

如此说来,晋王杨广生来本与皇位是无缘的,原因很简单,他在家中排行老二,父皇黄袍加身时,已立长子杨勇为自己的继承人了。只要父皇一朝驾崩,太子杨勇作为储君,就要成为新皇帝。杨广不应该有任非分之想,他的三弟、四弟、五弟更不应该有什么想不开的。他们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将来在长兄面前俯首称臣。

杨广的三位弟弟暂且不说,而他自己是接受命运的安排,还是命运挑战?

隋朝建立近二十年来,杨广已由一个快乐的少年皇子,成长为一位颇有一番阅历的青年王爷,他到了而立之年时,已赢得了仁、孝、贤、俭的美誉,并已有相当可观的治武功可以夸耀,在诸兄弟中,已是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即便太子杨勇和他比起来,也显得相形见绌了。

达到这种程度,换了谁可能都无法再“安分守己”了。

杨广的这种心理恐怕更为强烈,他不甘心有朝一日在并不如自己的皇兄面前俯首称臣,三叩九拜,窝窝囊囊地虚度一生。但他面对着的,却是历史的难题:神圣不可侵犯的皇位继承制度。

从西周到清代中期,历朝历代的皇(王)位继承制,大体上都是按照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制度进行的,也就是通常情况下,皇(王)位由正妻所生的嫡长子继承;如嫡长子早逝,则由嫡长子的长子、次子按顺序继承;如嫡长子无子,则由嫡次子、三子继承。只有在正妻无子的情况下,才能轮到侧妃庶生之子,也按照长幼的顺序进行继承。

在这一制度下,够条件的皇子当然只能有一人,只要不痴不傻,不哑不瞎,就可以被立为皇太子,等父皇千秋万岁后,继承大宝。其他十几人甚至是几十人,任你仁贤至极、聪明绝顶,想当太子,想做皇帝,只能是白日做梦。

隋文帝也正是按照这千年的“一贯”制度将长子杨勇立为皇太子的了。

今天看来,这太不公平,也太不合理,更是太有弊端了;但在当时,它无疑是最佳的皇位更迭“法”,因为大多数皇帝的女人太多了,嫡生、庶生的儿子也太多了,既然专制制度本身决定了对皇位继承不可能在众子中搞民主选举或竞选,那么,唯一的出路只能按照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方法进行,不然就乱套了。

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貌似神圣不可侵犯的皇位继承制度,在历史上常有被打破的时候。杨广要当太子做皇帝,也绝非毫无可能,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大体上有五种或单独或相关联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是皇帝(有的也有皇后在内),本身从“家天下”的命运考虑,不肯把皇位传给该被(或已被)立为太子却难付重托的皇子、不得不另有所托。

二是皇帝感情用事,爱屋及乌,要把皇位传给本不该传的宠幸女人之子,导致“子以母贵”的现象。

三是与前一点相应的“母以子贵”现象不是没得宠的想得宠,得宠的想固宠,所以不择手段地要立自己小儿子为太子、当皇帝。

四是大臣们在“一朝天子一朝臣”规律的驱使下,为了永葆权贵,或直接左右皇帝,或与皇后(宠妃)互相勾结,极力地拥立对己有利的皇子继承皇位。

五是有的皇子在获得了超过太子的名誉和势力后,不肯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从太子手中夺嫡。

现在,晋王杨广就不肯接受命运的安排了。他要从长兄太子杨勇那里夺嫡,他要继承皇位。杨广也必会从历史中得到示;皇位对于他来说,原本就有一线希望,他也有可能把皇太子的位置据为己有。

但他的家庭结构无疑为他的夺宗增加了更大的难度,这是他面对的又一个难题:他与长兄太子勇及三个弟弟秦王俊、蜀王秀、汉王谅,全为独孤皇后一母所生。这在寻常百姓家中很寻常,但在中国千年皇室中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据说,隋文帝当年与独孤皇后结婚时曾发誓决不纳妾而有“异生之子”。他真的言行一致地说到做到了。他为此曾自鸣得意地对臣下说:“前代帝王,沉溺于宠幸之中,并由此引发了废立太子的事端。朕没有其他宠妃,五子同母,可以说是真正的同胞兄弟,哪像前代帝王多宠多子,以至嫡庶长幼诸子纷争不已,而走上了亡国之道!”

这意味着,杨广如果要夺宗当太子,似乎并得不到父皇母后的支持,隋文帝没有必要无事生非地在神圣的问题上瞎折腾,独孤皇后也不需要靠儿子来固宠。

但是,杨广的家庭结构,只是排除了重新废立太子的部分可能,而并没有排除所有的可能,到头来,杨广面对的历史的难题与家庭的难题,全都迎刃而解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隋代将领杨义臣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代

    杨义臣(生卒不详),隋代将领。北方代郡人。本姓尉迟,后被隋文帝赐姓杨氏。父迟崇,隋朝大将军、豫州刺史。在出击突厥时,力战而死。当时义臣年纪还小,养于宫中。义臣渐长,性格严谨敦厚,能骑马射箭,具有将帅才干,因此杨坚格外看重他,任为陕州刺史。开皇十九年(599)四月,突厥达头可汗拥兵人塞。杨义臣以行军总

  • 翟让做了什么事情,让他注定一生碌碌无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让他

    你真的了解翟让落草前的一件小事,注定他很难有所作为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看过《隋唐英雄传》的都知道,瓦岗英雄最早的首领是翟让,也有很多人对李密将他取而代之颇有微词。其实,以翟让的能力,不被李密取代,也很难有所作为。翟让,东郡韦城人(今河南滑县),年轻时基本没离开过本郡,逐渐混到郡里的法曹

  • 这位公主为何嫁了四个“怪男人” 还是一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样的女人嫁什么样的男子,无论是娇贵的公主,还是低贱的民妇,都是类似的命运。查阅历史资料就能发现,隋朝有一位非常着名的义成公主,她既不像远嫁匈奴的王昭君那么有名,也不像许身吐蕃的文成公主那么神圣,同样是政治需要,隋文帝杨坚一句话,就把这位宗室之女,送到了突厥人那里。联姻也是艺术,依靠少女俊俏的面容

  • 隋末反王凉帝李轨简介:雄踞河西建凉称帝的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西

    李轨(?―619年),字处则,甘肃武威人。河西着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隋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隋唐年代甘肃河西地区割据者,曾称帝,后兵败于唐朝。崛起乱世李轨略知书籍,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隋大业年间(605年—618

  • 隋唐末年着名军阀刘武周和李渊谁先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军阀

    刘武周是山西人,隋末着名军阀之一。关于他的出生还有一段故事。他的父亲和母亲坐在庭院里休息,忽然看见一个像雄鸡一样形状的东西,它身上的光芒把地面都给照亮了。它唰的一下向庭中的女人飞去,刘武周妈妈赶紧起来抖衣服,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在不久之后,武周妈妈就有了喜讯,十月后生下了刘武周。刘武周的父亲给他找了个

  • 鼓励忠谏——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开明

    唐太宗任用贤才的目的,是为了辅佐他治理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广泛听取臣下对皇帝的意见以确保治国方法的正确,为此他不厌其烦地一再鼓励臣下们“正词直谏”,要敢于“犯颜忤旨”。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rd

  • 第一节 突厥袭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突厥

    武德七年(624),唐帝国的统一大业基本完成,一条完整的中国龙终于昂然屹立在了东亚这块土地之上。在长期战乱的摧残之下,这条伤痕累累的中国龙虽然恢复了往昔的形状,但是依旧虚弱不堪。而上天却并没有给这条满身伤痕的巨龙休养生息的时间,北方的恶狼已经对着巨龙亮出了它们锋利的獠牙。突厥已经不再满足于在关东与唐

  • 第五节 止步安市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七月五日,唐太宗将军营移至安市城东,与李世□等商议攻城方略。安市城此时的城主叫杨万春,其人骁勇,手下的兵马精良,城池地形也极为险要,当年泉盖苏文作乱的时候杨万春不服泉盖苏文的篡权,于是泉盖苏文派遣大军进攻安市城,但是却失败,只好默认杨万春在安市城的统治权。唐太宗知道安市城是个难啃的骨头,而且杨万春打

  • 劝父起兵——李世民年少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睿智

    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起,天下大乱。隋炀帝置若罔闻,依然天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面对现实,太原留守李渊难免时时长吁短叹,儿子李世民却并不如此。原来他早已将时局看清,深知目前形势不会持续太久。于是结识了好些有志之士,以图将来成就大业。在他交往的朋友中,有一个是晋阳县(治今山西太原西南古城营)令刘

  • 李密是如何一步步统领瓦岗寨,主要还是得益于隋唐最牛这一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这一

    李密是隋唐时期比较出名的起义领袖,他的成功除了隋王朝的暴政和天下民心同路,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得益于他自己的实力,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他一步一步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呢?杨广将杨玄感叛变平定之后,随即下令彻查此事以绝后患。他不仅将之前投降的朝廷官员统统杀掉,就连当时接受杨玄感救济的百姓也不能幸免于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