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袍将军,陈氏庆之

白袍将军,陈氏庆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92 更新时间:2023/12/13 20:51:38

南北朝时,洛阳城内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意思是说,不管你是怎样的名将,有怎样强大的军队,最好都远远避开白袍骑兵。这支威名远扬的白袍骑兵是由梁朝名将陈庆之带领的,仅有七千人,却将北魏铁骑打得丢盔弃甲,闻之色变,在我国军事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

■莫问出身,凭风借力

侯景之乱把江南搞得乌烟瘴气,建康的百姓流离失所时。曾有人仰天长叹:“假如陈庆之将军晚死十年,我大好河山怎会遭此劫难!”那么,陈庆之到底是何等人物?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史书上没有详述他的家世,他很可能出身于普通的平民家庭。这种出身的人在那个看重门第的时代很难得势,不过他后来能够跟随萧衍,由此获得了改变人生的机遇,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萧衍担任南齐雍州刺史时,非常爱下围棋,兴致高时会通宵达旦地下棋。他要是棋瘾上来了,不管是白天还是半夜,陈庆之总是随叫随到,即便身边的随从都困得站不稳了,陈庆之仍神采奕奕。那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侍从。陈庆之的棋下得极好,可他长得瘦弱,传说他骑马技术很不好,至于射箭根本就不会,没人发现他有为将的潜质。

不过,萧衍对他“甚见亲赏”,越来越喜欢他,兴兵讨伐无道之君萧宝卷,进兵南齐时,还不忘棋友,封陈庆之为主书。主书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出身寒门的陈庆之此时可谓一步登天。

后来,萧衍攻进了建康,改国号为梁,自立为帝。而陈庆之此时在雍州做官,花钱召集才士,下了不少工夫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

■风云际会,横空出世

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失败,就在彭城向南梁投降,请梁武帝出兵援救。梁武帝接受了元法僧的投降,想到了陈庆之,就封他为武威将军,领兵前去接应。

梁武帝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看到了陈庆之有当武将的素质,只是因为他与自己关系亲近才如此重用。陈庆之从文臣变成了将军,有些突然,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打过仗,一点经验都没有。

然而从事实来看,梁武帝确实用对了人。陈庆之作为一个带兵新手,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英勇气概。他先保护豫章王萧综去接手管理徐州,之后带军一举拿下了魏国的两座营垒。后来因为萧综叛变,陈庆之的全局计划被打乱,导致失败,只好撤回建康。尽管初战失败,可陈庆之展现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后来,陈庆之领军多次打退了北魏的进攻,更为梁武帝所器重。

527年,陈庆之同大将军曹仲宗共同进攻北魏的涡阳。闻知这个消息后,北魏朝廷感到事关重大,马上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率15万大军支援涡阳。

在随后的十个月中,双方军队展开多次激战,相持不下。部下兵将提议以守代攻,陈庆之却觉得魏军远路而来,兵马劳累,再加上长时间的战争,物资耗费极大,所以梁军应该主动出击,然后一举扫灭魏军。

盘算已定,陈庆之就趁其不备,带军攻破了魏军的四座堡垒。梁军将斩获的敌军的头颅列于军前,以此震慑敌军,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从而一举打败了魏军。

涡阳的捷报传至建康,梁武帝喜形于色,亲写诏书,称赞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白袍骑兵,萧梁战神

当时,中国北方战火纷纷。尔朱荣控制了北魏大权,大肆杀害皇亲国戚,朝臣们不断逃往梁朝。

528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领兵马归顺梁武帝,请梁武帝发兵援助。陈庆之领命保护元颢北进,率7000骑兵去洛阳。他们一直行进到睢阳。北魏睢阳守将丘大千曾败在陈庆之手下,可能被他的威势所震慑,7万大军竟然打不过陈庆之的先锋军,只一天就举旗投降了。

陈庆之很快赶到洛阳,北魏朝廷一片混乱,派征东将军元晖业带2万兵马抵挡,驻于考城。不过元晖业也不敌陈庆之,梁军很快就将考城拿下,不仅得到了北魏的数千辆战车,还将元晖业活捉。之后,梁军马不停蹄,两进至荥阳。北魏朝廷竭力防守,先是遣了7万兵马驻守荥阳,另外还不停地抽调军队。北魏兵力强大,梁军一时无法攻下荥阳,军心渐渐不稳。

陈庆之为了抚慰人心,向全军发表了一场演说。他鼓励大家打起精神,对付敌军。因为现在梁军身处绝境,没有后退的余地,只有奋力向前才能有出路,而且国家养兵千日,等的就是今日大家拼死效力。陈庆之的激昂的话语使梁军士气大为振作。兵士们拼命向前,舍身杀敌,北魏军大败而归。

之后,陈庆之从军中选出7000名身着白袍的骑兵,将他们组成一支敢死队,与北魏的十几万援军决战。白袍兵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决心向魏军猛冲,魏军骑兵纷纷落马,到死都没弄清楚这些穿白袍的江南人为什么这么勇猛。

陈庆之就这样用几千骑兵战胜了北魏的30万大军,十几次战役没有败过,可称为“战神”。因此整个洛阳城都在传唱:“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陈庆之进洛阳后,元颢执掌北魏政权,不过他不求富强,贪图享乐。不久尔朱荣反攻回来,元颢被擒拿。之后,陈庆之从洛阳回军至建康。

539年,陈庆之辞世,时年55岁。1000多年后,伟人毛泽东在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对陈庆之景仰不已,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王羲之的岳丈郗鉴:一名儒雅的“草头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羲之

    有关东京着名书法家郗鉴的生平简介,在《晋书》中有所记载。据郗鉴生平简介描述,郗鉴是高平金乡人,原本是显赫的世家子弟,其高祖郗虑曾担任过东汉御史大夫。然而郗家到了郗鉴这一代,已然家道中落,只剩几亩薄田几件旧家具,于是,少年时期,郗鉴的大半光阴只能在田间劳动中度过。然而即使生活清贫,也没有令郗鉴丧失读书

  • 史上唯一“被阳痿”的皇帝司马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

    “被××”,是近年来网络文化中极为流行的一个词汇。从“被自杀”、“被失踪”,到“被自愿”、“被捐款”,再到“被全勤”、“

  • 第九节 匈奴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匈奴

    西晋皇族的互相残杀给北方戎狄民族的趁势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氏骨肉相残的悲剧还没有退场,五胡十六国已经迫不及待地登场了。第一个在北方建立胡族政权的是匈奴刘渊。说到匈奴,得把目光向前看到东汉时代。东汉王朝曾与匈奴有过交战,多次击败匈奴,导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逃往西域,南匈奴一部向汉朝

  • 顾恺之“画睛”的故事:持之以恒的阐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着名的绘画大家,他擅长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在人物画的方面他尤其擅长画女人像和女神像之类的画像。在人物的绘画中,他的“画睛”功夫非常了得。说起这个画睛的功夫,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传说故事。顾恺之画像传说顾恺之一生下来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从小是被奶妈抚养长大。顾恺之因为非常聪明,又很活跃,大家都

  •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苻坚近百万的军队其实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乌合之众

    淝水之战早在公元373年,前秦丞相王猛临终时,曾语重心长地劝诫苻坚要防备鲜卑、羌人,不要进攻东晋。因为东晋深得汉族人心,上下相安,局势稳定,而国内的鲜卑、羌族上层分子表面上唯唯诺诺,其实心怀叵测。但是苻坚没有把王猛的话放在心上。当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后,他的骄傲轻敌之心陡长,统一天下之志愈盛。公元38

  • 隋文帝为什么那么怕老婆?为什么说他废不了独孤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说他

    皇帝老儿三宫六院,一方面是要大过皇帝瘾,想想普通人也就三妻四妾,他却能光明正大地,全民支持地选拔美女并择优录取,那感觉很爽啊。当然了,他们也的确是有繁衍子嗣的必要(有皇位要继承嘛),看看历史上那些个没有儿子被人怼得惨得很的皇帝,真觉得有必要多备几个生育机器。于是,真正一夫一妻的皇帝,只有明孝宗最难得

  • 第二节 不得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二节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击败汝南(河南平舆县)的刘备,迫使刘备再次向南逃亡。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再次进军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五月,袁绍病死,少子袁尚继位,袁尚的大哥袁谭自称车骑将军,二哥袁熙为幽州(治所今北京市)刺史,表兄高干为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刺史。曹操趁袁绍去世,渡过黄河

  • 高洋废帝,建立北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齐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高欢成为东魏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并没有自立为帝,因为他害怕被人诟病,可他的儿子就没这般小心谨慎了。高欢死后,他的长子高澄已经准备好要登基为帝了,可不幸被仇人杀死。高澄没能当上皇帝,其弟高洋则顺水推舟,在他的逼迫下,孝静帝元善见只得退位。高洋登上了皇位,建立北齐。北齐的君主大多性

  • 晋愍帝司马邺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司马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

  •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魏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也因功高自大,盛气凌人,最后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