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悲哀 14个儿子竟死了12个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悲哀 14个儿子竟死了12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15 更新时间:2024/1/11 10:27:21

在古代,要问当谁的儿子最为尊贵,估计十个有九个会回答说是当皇帝的儿子。试想一生下来就是龙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什么比这更如意的呢?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帝的儿子也不是十二分如意,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不过太宗的儿子却没那么好命。太宗共有14个儿子,就有12个死于非命。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天,1个被“幽闭”,2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都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英明的唐太宗?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十四子包括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唐太宗的大儿子李承乾从小就聪慧,八岁即被立为皇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但成年后的李承乾无所作为,还喜好声色,骄侈荒淫。《新唐书》记载他一段言词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而且为了稳坐他的太子宝座,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很嫉妒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第二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第三子吴王李恪,武德三年(620年),封蜀王,贞观元年(627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四子李泰,武德三年(1620年),封宜都王。四年(621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636年),改封魏王,因心怀夺嫡之计,和太子各树朋党,意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高宗永徽三年(652年),薨于郧乡,年仅35岁。

第五子李祐,喜好打猎,鬼混度日,长史的谏言一句也听不进去。连累长史被太宗指责辅导无方。后来太宗还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643年),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被李祐派刺客刺杀,发动叛乱,事败。李祐被贬为庶人,赐死于内省。

第六子李情,喜欢在田间狩猎,却不避禾稼,把百姓辛苦栽种的庄稼任意践踏,毁屡次为非作歹,深为百姓所怨恨。曾令太宗大为恼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情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被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李愔再次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七子李恽,贞观五年(631年),封郯王,十年(636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八子李贞,贞观五年(631年),封汉王,十年(636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从史家记下的这些宫廷轶闻,我们可以知道太宗I4个儿子,除李福、李治以外,其余都死于非命。《旧唐书》:“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不仅其他人这样说,其实太宗自己亦不好受,在颁布诏书杀李诏时,太宗“为之洒泣”,喟叹:“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

标签: 死了

更多文章

  • 如果李世民把唐僧吃了现在会不会还是贞观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僧

    前段时间,微博曾经冒出过一个脑洞大开的话题:#李世民好傻#,以下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几条:李世民好傻#感觉李世民实在是太傻了,长生药近在眼前都不知道。等唐僧取经归来,徒弟们各自解散,嘿嘿,直接把唐僧吃了或强迫他割块肉,不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要是真成了,没准现在还是贞观之治呀。而我已经被李世民娶了吧!!!

  • 求贤若渴的唐太宗为何要杀单雄信,原由和李渊有杀父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求贤若渴

    唐太宗文治武功卓越,此次之外他还有许多优点值得后人学习,尤其是后世帝王,那便是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性格。早在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他率领部下南征北战,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显赫功劳,在这个过程中,唐太宗收服了很多的文臣武将,这批人不仅助他统一天下,还是他日后开创大唐盛世的功臣。熟悉历史的读者应该会知道

  • 满清初期,《明史》相伴的是文字狱,清朝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字狱

    中国古代有专设史官,记录和编撰历史。史官分为记录官和编纂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因为玄武门兵变心里有鬼,几次向宰相房玄龄、谏议大夫褚遂良提出看国史和起居注,留下了干预史书的恶名。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好奇,想看看史官

  • 长孙无忌为什么要用计杀李世民的亲儿子李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孙

    长孙无忌在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储的时候,认为谁继承皇帝位都是他妹妹文德皇后的亲儿子。谁争赢了,他都是天子元舅,所以长孙无忌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李世民想立李恪为太子。李恪是炀帝女杨氏所生,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下子长孙无忌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文德皇后的小儿子晋王李

  • 以才事君者久——徐惠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徐惠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生涯里最宠爱的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宠妃,徐惠的长相一定不差,但她却是以智慧女的形象出现在史书的。徐惠(627年一650年)是位据说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入宫。她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于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事实上,徐惠妃也

  • 【唐朝·张九龄】曲江风度世无双,字字诤言把名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曲江

    唐朝是个很讲时尚的王朝,既然追求时尚,注重风度自然就成为必要的生活内容之一。譬如唐明皇就很注重风度,当他有幸见到大诗仙李白时,第一眼发现了这是个矮个子,第二眼就觉得这个矮个子风度不俗,举止之间气宇轩昂,好像是作为玉皇大帝的特派员来视察自己工作的。为此,这位皇帝大人还暗中自卑了一次。而他任命的宰相张九

  • 揭李世民惊人一面:杀兄屠侄 逼父退位 霸占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弟媳

    一直以来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成为明君的代名词,他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开创“贞观之治”,从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宋朝文学家苏辙曾评价道:“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但好的君王未必就是一位仁人君子,他也存在着许多人生污点。杀兄屠

  • 这位太监被誉为千古贤宦,一生忠心无二,知道主子死讯后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死讯

    说起太监,总是会引起人们的阵阵厌恶之情。但,早在1200多年前,有一位太监,他一切都为主子着想,跟随主人逃亡,跟随主人夺权,主人在落魄的时候仍然全力维护。他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关,比如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脱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赐

  • 血统谜团 唐太宗李世民是鲜卑人后裔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鲜卑

    唐太宗给后世人所留下的是一个伟大又贤明的帝王形象,他创下的“贞观之治”可以说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推向了顶峰。然而,却很少有人对李世民的身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近来有些学者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世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并非像史料中所记载的那样系汉人,而是鲜卑人后裔。此言一出,立刻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

  • 白马驿之祸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背景

    白马驿之祸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事件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