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薄葬之谜 盗墓贼无意之举揭真相

唐太宗李世民薄葬之谜 盗墓贼无意之举揭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34 更新时间:2024/1/16 12:23:06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的一位明君,他开创了华夏的“贞观之治”,他生前厉行节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去世之后,被葬在了昭陵。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才下旨造昭陵,凿石的工人才100多个,几十天就完工了。因此,长孙皇后的陵墓当然是属于薄的不再薄的薄葬了。于是,天下人对唐太宗的薄葬都赞叹不已。然而,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的十几年里,唐太宗,一方面不断宣称自己死后也要薄葬,另一方面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昭陵的营建。因此,昭陵的规模也肯定不是长孙皇后下葬时100来个凿石工在几十天内就建好的那样。

五代时,一盗墓贼无意中闯进昭陵“试手气”,结果竟然有了惊天收获。发生盗墓事件后,昭陵暴露出宏大的宫室,其豪华程度不亚于唐太宗生前居住的宫殿。昭陵中间为正寝,东西两边还放着石床。石床上放着铁匣,历代书法家的真迹收入其中,至发掘时还笔墨如新。由此可见,昭陵的宏大规模绝非一般皇室陵墓能够比拟。

无独有偶,《五代史·温韬传》的记载,照陵从墓道口到墓室深达230米,前后安置了5道石门。由此可见,昭陵的墓道应当是极为深长,而地宫必定是极为宏大的。

至此,人们终于知道,唐太宗的薄葬之说,竟是一个弥天大谎。问题来了,唐太宗为什么要撒下这个弥天大谎呢?原因很简单:为防止死后被盗墓。

唐太宗下旨薄葬,以及因山为陵的真实目的,绝非想标榜自己的节俭,而是想借山势的雄伟气势来断绝世人的盗墓之心。

昭陵薄葬的谎言被揭开后,其随葬品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其中,有着比金银更为珍贵的名家书法和绘画作品。

唐太宗酷爱书法,是唐代书法收藏家。而其中,唐太宗视王羲之的作品为国宝。据说,唐太宗临崩前,安排人将他收藏的一些名家书法作品葬入墓中,这其中还包括王羲之的临世奇珍——《兰亭序》。据说,唐代着名绘画家阎立本也在墓穴的墙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壁画。

除了掩埋了不为人知的书画真迹外,昭陵还有一组驰名中外的浮雕——《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经常骑的六匹战马,它既象征着唐太宗所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也是为了表彰它们在伴随唐太宗南征北战时立下的赫赫战功。

据说,昭陵六骏是着名画家阎立本绘制画稿,挑选优秀工匠刻在高1.7米,宽2.05米的六个石屏上。李世民亲自为六骏题写赞语,然后由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在右上角,殷仲容用隶书刻于座上,史称“三绝”。

作为旷世珍宝,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昭陵六骏》自然也逃不掉被盗掘的命运。1914年和1917年,美国文化间谍卑士博勾结陕西军阀盗窃《昭陵六骏》的案件震惊了全国。经过陕西人民的抗争和拦截,终于保留下来了四幅,然而其中最好的两幅却失落海外,至今未能归还,让人痛心不已。总之,唐太宗以“掩人耳目”的薄葬来“防盗”,结果仍然逃不过被盗的厄运,诚为悲也。

标签: 之谜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为什么会卧病在床整整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时期英雄人物辈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均是为唐朝建国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同来探讨秦叔宝!咱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位,便是秦叔宝,原名是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为什么秦叔宝会卧病在

  • 瓦岗寨的单雄信不愿降服于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不愿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破城墙,单禹也是兵败被擒。只是后者性情忠烈、宁死不屈,最后被李渊处死。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

  • 唐太宗李世民为啥会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被称为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唐朝·颜真卿】安史之乱宁死不降的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仅用三十多天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刚从温柔乡中醒来的唐玄宗不由伤心叹息:“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忠臣!”这时有人来报,说河北尽陷,只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城没有损失。唐玄宗这才开始关注颜真卿,感慨万千:“朕不识真卿久矣!”其实他这时候真

  • 第六讲 政治权谋与官场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权谋

    单个官员,展现的是他的政治权谋与策略;多个官员,呈现的则不仅是权谋与策略,还是一种文化,是带着政客思想,印着政客足迹的文化。由错综复杂的政治交往而织成的官网,总免不掉那个时代的烙印。君主与人镜人生有三面镜子:一面是铜镜,照着它可以把衣服穿整齐;一面是历史,可以让人知道古往今来历代王朝兴亡的种种教训;

  • 12、宁国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宁国

    宁国公主,肃宗次女。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镇压叛乱,唐朝向回纥借兵。回纥,其先匈奴,北魏时称高车,或称敕勒,讹为铁勒,其一为回纥。贞观三年(629)始向唐献方物。开元(713~741)年间,回纥日益强盛。唐玄宗册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在回纥帮助下,至德二载(757)唐朝先

  • 第二节 收揽皇权,变革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权

    唐玄宗即位后,在政治上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帝位,使动荡的局面尽快地安定下来。从神龙元年正月到先天二年七月,只不过八年的时间里,唐廷就发生了七次政变,换了三四个皇帝,使宫廷内弥漫了险恶的气氛。先后粉碎武韦集团、太平公主集团的斗争,使唐玄宗深深地懂得: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是威慑动乱势力、安定政局

  • 李世民这么厉害,为啥儿子都这么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可谓牛气冲天,但他的儿子大多是渣。李治是个软蛋先不说,长子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之后,竟然走上谋反的道路,不能不令人深思。历代史家都将李承乾悲剧形成的原因,完全归之于他本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其实,唐太宗教育上的失误也是造成李承乾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承乾原本深得

  • 唐宣宗李忱:帝王中的演技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唐宣宗李忱从小孤僻木讷,一直被宫人当作“傻子”嘲弄,出生36年来几乎从未享受过真正的亲王待遇。可谁也想不到的是,登基之后,唐宣宗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聪明睿智和英武果决,短短一年时间便消灭了为患帝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而且极大地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

  •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究竟有多大权势?难怪李建成争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有多大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唐朝乃至中国古代着名的皇帝之一,“千古一帝”唐太宗是“玄武门政变”当中杀了太子李建成与其党羽李元吉。李渊本就优柔寡断,见势就立了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由此说明,李世民当时的权势地位很是强大,到底有多“可怕”,下面细细说来。李世民文武双全,善谋善战,是一个可遇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