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冷落的“抗倭英雄”胡宗宪

被冷落的“抗倭英雄”胡宗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3/12/14 5:03:15

一提起明朝的抗倭英雄,大家马上就能说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名字,但如果问起胡宗宪,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奸臣。不过也确实如此,胡宗宪因为阿附奸相严嵩的义子大明朝十大奸臣之一的赵文华,并有伙同赵文华参与陷害抗倭功臣兵部侍郎张经,并冒领张经抗倭的战功等劣迹,因而成为他人生的一个无可原谅的污点。可见,在他活着时名声就不大好,

倭寇像在死后更被当作严党的走卒成为士人与百姓眼中的另类,永久地失去与后来的抗倭功臣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成为受人敬仰的民族英雄的资格。

国内涉及到胡宗宪的影视作品并不多,又大多是作为严嵩的党羽而以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出现,而且一般也是以一个典型的腐败官僚的形象出现。当然,作为一个奸臣,这样一个形象也是与人们厌恶的“坏人“的形象相吻合的。然而,历史上的胡宗宪,却是一个威风凛凛的伟岸男子,足智多谋且胆略过人,与倭寇作战时,每每能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矢,亲临战阵,指挥作战。虽然在他报捷请功的奏折中常常多有夸大,但与倭寇数十仗,也确实是少挫多胜,是戚继光以前对倭寇最具威胁的人物。

胡宗宪(公元1512~1565年),字汝贞,号梅林,安徽龙川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初任山东益都县令。中国古代的县令要干的事很多,比如税收、审判、治安、刑侦乃至军备防务等都得一个人负责。胡宗宪在任期内因为精干,政绩凸显,更因是在破案方面能力比较突出,声名在外,引起朝廷的注意,而屡获升迁。他先为巡按御史,随即联手工部侍郎赵文华扳倒张经及其继任者杨宜,并取而代之成为兵部侍郎,总督东南军务,统领整个东南的军队,担任起平复倭患的重担。所以,在他担任军队统帅指挥作战的时候

《抗倭图卷》,就不能再称之为文官了,而是一个将领,又因为他的战绩的确彪炳,所以也不妨称之为“名将”。

在抗倭方面,胡宗宪最突出的功劳便是诱杀倭寇中的中国籍大首领汪直、徐海等人了。当时,不学无术的赵文华通过虚报战功升为工部尚书,又在干爹严嵩的帮忙下取代了大臣沈良,兼任右副都御史,提督浙闽军务。赵文华也曾与倭寇作过战,但被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还连带着让胡宗宪也吃了一场大败仗。不过,赵文化明知倭寇不好打,还争着要掌管浙闽军务,就是因为手下有胡宗宪这员大将。由于他的兴趣全在两浙、江淮、闽粤几省所征召的丰厚的军饷上,于是就把除征发粮饷以外的所有军务很爽快地交到胡宗宪手上。

胡宗宪对倭寇也非一味蛮剿,在外交上也作过了些努力,曾请旨朝廷派使臣与日本政府建立联系,约束本国海寇。但此时日本正闹内乱,所以在外交上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过从日本回来的使臣陈可愿却带来了一个倭寇首领汪直及义子毛海峰有意归顺的消息。胡宗宪将此事上报,兵部的官僚们对此甚为谨慎,对汪直颇为猜忌,认为汪直希望明廷开市通贡的要求无异于是对朝廷的要挟,“其奸叵测”,着令胡宗宪严加防备,并令转告汪直,要表示诚意,就得先灭了舟山群岛一代的诸倭寇的巢穴再说。

时值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首领徐海与陈东、麻叶等集结兵力逾万余,兵分三路,猛攻江浙。四月,倭寇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桐乡之围。桐乡属嘉兴府,乃江浙战略要道,若陷于倭寇手,将直逼杭州和陪都金陵。浙江巡抚阮鹗亦被困其中,急得快发疯,连连发急报催促解救。一时间,一直被明廷视为疥癣之患的小小倭寇,竟闹得乾坤动荡,满朝震惊。

此时坐镇杭州的胡宗宪,手头兵力仅有三千多人,不仅数量不及倭寇,质量更不在一个重量级。而从其他地区调兵,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客兵(北兵)普遍军纪涣散,对百姓之害更甚于倭寇,且战斗力也不值一提,往往一遇倭寇便土崩瓦解,自相践踏。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胡宗贤知道硬打是不行的了,恐怕援兵未到,大明朝的东南门户怕要被小小的倭寇撬开了。

好在当时胡宗宪已与汪直及其义子毛海峰联系上了,并从金华监狱里将汪直受牵连的老母妻儿解救出来,初步取得汪直的信任。总督师爷一番策划,定下计策,先遣人与毛海峰接上头,让他游说徐海退兵,随即派手下军官夏正与徐海接上头,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又是名禄相许,又是威逼利诱。徐海本来立场很坚定,但还是经不住大明官爵和荣华富贵的诱惑。在探知徐海有意接受招安后,夏正便在徐面前挑拨说另一倭寇首领陈东也有意招安,不日将抢先拿徐海献功;在游说徐海的同时,胡宗宪又遣人到陈东那里通风报信。

此时,几大贼首已相继被胡宗宪以功名利禄收买,震动天下、危急万分的桐乡之围顷刻而解。可叹他们到死都不知道,胡宗宪手里虽有掌管闽浙军务的权力,但招抚的权限全在朝廷部议,而兵部早已否决了关于招抚的提议,胡宗宪此时纯系走一步算一步。

而徐海因误信陈东背地里要出卖他,在夏正的怂恿下,诱捕了与陈东一伙的首领麻叶,绑至胡总督帐前做见面礼。胡宗宪打发走徐海,便赶忙摆出一副曹操张辽张飞严颜的架势给麻叶松绑,麻叶感激涕淋,表示愿意效忠,拿下徐海为胡总督效力,于是与陈东写了封书信要密图徐海。胡宗宪拿着麻叶的亲笔书却让夏正拿给徐海看。徐海恼怒之余,设计诱捕了尚在稀里糊涂中的陈东,亲自押送至胡宗宪帐下。胡宗宪装模作样地犒赏了一番,打发徐海出帐,却对陈东好言相抚,又以言辞相挑拨,还特意安排陈东的部众与徐海相邻而驻。陈东莫名其妙遭暗算,气愤难当,又有胡宗宪在暗中捣鼓假书信挑拨他的手下,两支倭寇的主力就这样开始自相残杀起来。

等到徐海回过神来,大呼中计,却为时已晚了。陈东的部众已被他杀得差不多了,两败俱伤,而他派去向日方大首领萨摩王送求救信的倭寇,也被胡宗宪早埋伏好的参将卢镗拿个正着。徐海坐守无望,率残部突围,这时他的死对头俞大猷已领数千明军援兵赶到,将徐海余众赶入位于嘉兴北海盐附近的内河,徐海也在投水逃亡时溺死,陈东、麻叶等倭首也被俘送入京中处以极刑。

徐海、陈东被解决后,下一步胡宗宪就开始要对付汪直了。胡宗宪在将汪直被明廷囚禁的老母妻儿解救出来后,迎至杭州,甚是优待,已初步取得了汪直的信任。胡趁热打铁,令说客蒋洲赴日本劝降汪直,汪直此时因徐海、陈东、麻叶之死还颇有疑惑,蒋洲巧言开导,以汪直与胡总督的同乡之宜相惑,并诱之以亲情,汪直或许是思念老母妻儿情切,亦或是真相信了胡宗宪的空头支票,数日后,终于率众船来降。

汪直这只老虎既已入笼,胡宗宪是决计不肯让他逃出去的。他一面设宴款待,实为软禁,并令下属送粮食酒肉给汪直的船队,安抚毛海峰;一面加紧令文牍员修写奏折,送入京中请示。但朝廷部议也无甚结果,不知如何处置汪直,对汪直是决不信任的,放回汪直人,在他们看来无疑是纵虎归山;马上杀了汪直,那又将引来倭寇的大举进攻。抚也不是,杀也不是,只得仍令胡宗宪“便宜行事”,“如羁养之”。这一养,就是两年。

至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冬,朝廷终于下了旨。一日,胡宗宪摆好宴席邀汪直入饮,酒过三巡,汪直便被武士拿下,朝廷终究是主剿不主抚,下旨处决汪直。宗宪又是抱歉又是无奈,声称此非他本意,请求汪直原谅。汪直懊悔莫及,厉声喝骂,但此时也于事无补了,一代海盗匪首就此人头落地。

汪直死后,他的倭寇集团也随即解体,而其他有号召力的中国籍的首领徐海、陈东等也先其灭亡,海上再无那种能号召群寇的巨头了,倭寇们曾经所抱的招安和开市期望都随之彻底破灭,意味着他们的前途再无着落,从此他们陷入一种愤怒的、单纯以杀人放火、劫掳财物为目的的杀戮中。中国沿海各省,在随后也遭到了数倍于前的惨烈蹂躏。

在汪直授首后的第二年,倭寇卷土重来,变本加厉,风卷残云般地袭卷沿海诸省,官军莫不能挡。嘉靖三十九年末,倭寇攻击重心转至福建,攻掠泉州、南安、惠安、厦门、同安诸府县。四十年初,围攻福州,破福安、宁德、福清、永福诸城。四十一年,奸相严嵩倒台,严嵩集团遭清算,胡宗宪因属严党而坐罪,革职入狱,后获释。此时已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了。四十二年,御史汪汝正以胡宗宪给严嵩之子世蕃手书中,有“自拟圣旨”为据劾胡,胡宗宪再次入狱。在狱中他愤然上书为自己辩白,嘉靖皇帝或许是念他功勋卓着,未定其罪。胡宗宪革职入狱的同年十一月,倭寇攻破兴化府(今福建蒲田)大肆烧杀,全城男子尽屠,女子留作营妓。一时间,朝野震动。但随后即被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刘显击溃,并陆续将零散倭寇剿灭,一直至万历年间,方基本平定沿海倭患。

而胡宗宪,于嘉靖四十四年又有大臣上奏罗织他的罪状,宗宪不愿再受辱,愤而自尽。中国古来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多无善终,吴起李牧白起韩信李广高仙芝岳飞袁崇焕……无论人品如何,皆死无端,正应了那句“将军百战身名裂”。

其实,现在看来,不管胡宗宪在官场的中如何勾心斗角、趋炎附势,这并不能一笔抹杀他在抗倭中的功劳。

标签: 宗宪英雄

更多文章

  • 二、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役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为人仁厚,十分重情谊。他的老师宋濂是明初大儒,主持编撰了《元史》。虽然朱元璋为人好猜嫉,杀死了不少忠臣。但宋濂为人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太子亲自求情,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仁厚善良的朱标见求情不准

  • 明宪宗朱见深临终悔恨不该放逐给他戴绿帽子的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临终,悔恨,给他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四十一岁,按说骷黄泉路尚远,不料却急匆匆去赶数月前走了的万贵妃了。他这生真是和这个大他十七岁的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临死前的追悔也跟这个女人有关:“真不该为了吃一个半老徐娘的醋,竟然废了西厂(特务机关),还放逐了最可靠的汪直。”朱见

  • 牙人——中间经纪人也是洪武年间打击的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也是,年间,经纪人

    还有一类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特别的,那就是朱皇帝号召大家捉拿官牙和私牙,将其绑缚送往南京。这里讲的官牙和私牙是指官府的或私人的生意中间经纪人。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生意中间经纪人(当时统称为牙人),不像农民或手工业者那样,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商品,可供交易,牙人买空卖空,会坑民害民,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所以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允炆、朱棣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文字

  • 陆巷有位明朝宰相王鏊,你知道吗?王鏊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你知道,宰相,明朝

    提到苏州东山农家乐旅游景点,陆巷古村一定是个热门景点,那么东山陆巷深处的荣耀你了解多少?深秋,苍穹深邃,置身于东山陆巷古朴而厚重的惠和堂,会让人恍惚。那空旷旷的桌桌椅椅竟仿佛动了起来,脑海里闪现出唐伯虎、祝枝山等一干江南才子与一位长者谈禅论机的画面。长者,便是这所宅院的主人——明代宪宗、孝宗、武宗三

  • 为何明朝的读书人都酷爱习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习武,明朝,读书人

    从阅读武侠小说,再到武侠电影、电视剧等,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代背景的设定皆在明朝。在明朝大显身手的主角,和明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有直接的联系。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东厂、锦衣卫,在士大夫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

  • 该怎么评价刘大夏烧毁郑和档案?刘大夏的趣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大,该怎么,趣闻

    刘大夏是明朝大臣,弘治三君子之一(除了刘大夏,还有王恕和马文升),出生于公元1436年的湖广华容,去世于公元1516年。刘大夏自幼聪慧好学,勤奋读书,在天顺三年的时候取乡试第一,天顺八年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取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成化元年,为兵部房司主事,成化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明朝正德

  • 第六节 大败倭寇,镇压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倭寇,第六节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一直于明朝保持合作,不断擒杀倭寇献于明廷发落。足利义满死后,倭

  • 你对明朝的驿站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你对,明朝,驿站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马上就整顿和恢复各地的驿站,全国大约有1500余处。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明确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意、即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洪武二十六

  • 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交,形势,正确

    按照先前与刘基商议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策略:先西后东或称先陈后张,先南后北。龙凤十年(1364)开始,在西线陈友谅势力被翦灭的情势下,朱元璋将统一战争的进攻目标作了根本性的转向东灭张士诚。〇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那年四月朱元璋在与孔克仁等侍臣谈论前代成败之事时这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