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节 大败倭寇,镇压起义

第六节 大败倭寇,镇压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21 更新时间:2023/12/6 3:57:26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一直于明朝保持合作,不断擒杀倭寇献于明廷发落。足利义满死后,倭寇复萌,经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不敢复犯辽东。

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十五日,辽东总兵十军左都督刘荣大败倭寇。很久以来中日两国便已开始交好,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在洪武二年(1369年)派僧人杨载出使日本。次年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赴日,详细阐述了明朝的睦邻政策。日本国王良怀在第二年遣使奉表进贡马匹,并送还在明州、台州掠去的70多名中国人,于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到达南京。明太祖设宴接待使臣,并命僧人祖阐等八人送日本使者回国,回赐良怀文绮纱罗。

明朝和日本的关系在洪武后期有些疏远,胡惟庸案后,明太祖疑胡惟庸“欲藉日本为助”,因此“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从那之后,日本再没派使臣到中国来。明成祖即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即派左通政赵居任、行人张洪偕僧道成出使日本。就在他们打算程时,日本的使臣却先来一步,大约十月份到达南京。明朝对他们很热情,招待很周到。对使臣所带货物,包括违禁的兵器之类,均按时价购买,并遣使随日本来使回访。两国此后又恢复了贡使往来。

明初,在宁波设市舶司,日本商人必须持有明朝发给的“勘合”(即凭证)才能进行贸易。永乐初,成祖和大臣们商议后规定,日本须每十年一贡,来往的人数不得超过二百,船只限于两艘。但实际上日本来中国贸易的人和船舶,都超过规定的数目,而且带来非常多的走私物品,远远超过规定的10倍。宣德初年(1426年)改为人不道三百,船不过三艘,即便如此,却仍满足不了日本的需要。

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倭寇。倭寇指的是14世纪至16世纪劫掠我国及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做了海盗,靠走私抢劫谋生。为此明朝与朝鲜都加强了海防,但在永乐年间,沿海地区仍常常受到倭寇侵扰,成为沿海地区一大祸患。

明朝初年,从辽东经山东、浙江到广东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出没”,甚至登岸剽掠。洪武二年(1369年),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领卫所士兵力剿倭寇,生擒数百人,但倭寇仍经常出来剽掠。从此以后明朝便大大加强了海上防卫,建城墙列寨,增添了许多战船。洪武朝先后在辽东到广东沿海设置50余卫,计算起来有兵士20多万人。每百户设一战船,千户设十船。海卫五所,共有船50艘,每船有50名旗军。

永乐时,明成祖一方面与日本交好,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永乐九年(1411年)正月,命丰城侯李彬、平江伯陈逭等率浙江、福建舟师剿捕海寇。永乐十四年(1416年)命令都督同知蔡福等带领一百兵马,到山东沿海地区追拿倭寇。永乐十七年(1419年)总兵刘荣(刘江)领导农民在辽东望海埚进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抗倭斗争。

刘荣一开始顶替父亲从军,以后又改作了中府右都督,阿鲁台归顺明朝时,在军中他改任左都督,作为总兵官镇守辽东。刘荣去各岛查看巡视备战情况,在他巡视到金州卫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时,见地势极为宽广,而且处于滨海咽喉要道,便筑城堡,设烽堠,严阵以待倭寇。当月,膝望哨报告倭寇来犯,刘荣迅速带领军队赶往望海埚,犒劳军卒,厉兵秣马,准备迎战。倭寇当时正乘30余艘船停泊在马雄岛,登岸后直奔望海埚。刘荣依山势设下埋伏,派都指挥徐刚在山下伏击,百户江隆率壮士暗中烧毁敌船,断掉他们的退路。十五日,刘荣亲自率步军与敌交战,假装败退,诱敌进入伏击地,紧接着四面响起炮声,围歼倭寇,自辰至酉,将他们大部歼灭,残寇退到樱桃园。刘荣再分兵夹击,把敌人全部消灭。此次战斗共砍首级千余,生擒130人。倭寇连年骚扰劫掠,这次备受打击,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敢骚扰辽东。九月,刘荣因功被封为广宁伯,俸禄一千二百石,予世券,更名荣。次年四月刘荣去世,赐广宁侯,追封为“忠武”。

明朝永乐末年,山东地区经常发生水旱灾害,连年歉收,许多老百姓无衣无食,只好剥树皮、掘草根来充饥。灾民纷纷离家出走,流落他乡,甚至有人为求生路卖妻鬻子。而明朝政府仍然征收繁重的赋税,不顾人民死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永乐十八年(1420年)三月,山东益都人唐赛儿忍无可忍,首先发动人民揭竿而起。

在元朝末年山东蒲台曾经被红巾军控制,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刘福通便派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等地,红巾军从此便控制了这些地区,故而明教也深入民间,在民间流传了下来,直到明朝初年,作为民间传播的一种秘密宗教,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

唐赛儿从小在这样一个民间宗教传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自幼便开始诵读佛经,并以“佛母”自称。她的丈夫林三,也加入了明教,而且很可能是当地明教的领导者,只是去世较早,于是后来就由唐赛儿负责在当地秘密传播明教。

在唐赛儿自称佛母传教之初,她并没有其他想法,只是想增加门徒,其活动范围在山东的益都、诸州、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县。她的徒众后来增加到好几万人,引起官府的注意。唐赛儿在传教过程中,自称能知道过去,通晓未来,还能用纸剪成人马,使用法术叫它们征战沙场,因此她深受老百姓拥护。

但这显然只是唐赛儿的一种宣传策略,而实际上她得到民众支持的原因,是她能够真正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贫民。甚至于那些为明朝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史家们谈起这件事,都说唐赛儿“以其教施里闾间悉验,细民翕然从之。欲衣食财物,随所须以求运至”。因此,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唐赛儿是唯一能够救民于水火的“佛母”,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官府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这一年年初,开始缉捕唐赛儿义军。群众四处掩护唐赛儿,而且她还趁天灾之际组织饥民,让他们加入明教。三月,唐赛儿率五万余众占据益都卸石棚寨,作为据点,带领徒众在此出没。明政府青州卫指挥高凤率兵捕之。唐赛儿夜间率众乘官军懈怠之际发动袭击,官兵溃败,高凤战死。此后,唐赛儿走上公开反明的道路,乘胜攻占莒州、即墨,并进围安丘,震惊了山东全省。山东都、布、按三司惊慌失措,立即,上报朝廷。

标签: 倭寇第六节

更多文章

  • 你对明朝的驿站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你对,明朝,驿站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马上就整顿和恢复各地的驿站,全国大约有1500余处。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明确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意、即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洪武二十六

  • 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交,形势,正确

    按照先前与刘基商议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策略:先西后东或称先陈后张,先南后北。龙凤十年(1364)开始,在西线陈友谅势力被翦灭的情势下,朱元璋将统一战争的进攻目标作了根本性的转向东灭张士诚。〇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那年四月朱元璋在与孔克仁等侍臣谈论前代成败之事时这般说

  • 明代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与反矿税监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手工业,明代,私营

    明朝中叶,朝廷进一步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尤其是采矿、制瓷、纺织、制盐、制茶等私营手工业备受限制,且不断遭受盘剥和掠夺。明廷一再禁止民间开采煤、铁、铜等矿产。并于制瓷业中实行“官搭民烧”,即将原由官窑烧制的瓷品,交民窑烧制,但出价极低,若烧不成,则由民窑赔偿,因此造成许多民

  • 最励志的丑小鸭是她 由二婚少妇到母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丑小鸭,天下,少妇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传奇女子,她们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巾帼不让须眉”。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富寡妇怀清,南北朝时期的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唐朝时期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等等。但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说的是一位励志皇后,她堪称中国最早的灰姑娘,二婚人妇愣是混成

  • 刘六、刘七起义——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民大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全国性,明朝,规模最大

    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明朝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民大起义,官修《明史》也承认“流寇蔓延,几危宗社”。河北地区地处京畿重地,是明朝的统治中心。这里,皇室贵戚庄田交错密布。正德年间,贵族庄田猛烈扩张,“奄人多夺民业为庄田”①,例如刘瑾党羽谷大用就

  • 明代秘史:弘治帝治世兴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弘治帝,明代,秘史

    弘治十八岁即位,即位的第六天就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外戚万喜及其党羽等一批奸佞官员进行了革职流放。要振兴朝政,治理好国家,首先必须清除奸佞,更新官吏队伍,他做太子时早已十分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一即位就狠抓官吏队伍的整顿。清理完第一批接着又清第二批,番僧国师领占竹、太常卿道士赵玉芝、邓常

  • 第十二章 明宫一点红——女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二章,官制

    女官制从周秦到唐宋,一直是中原正统王朝的一项重要宫廷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力图用设置女官严阃围之政、杜阉宦之祸,将女官制度作为强化君权的措施之一。明代女官制度对于禁女宠、贬外戚起到了显着的作用,而对宦官势力的阻遏却成效甚微。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其机构设置为“六局一司”

  • 貌美如花的清朝公主为何要守活寡?竟因为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如花,清朝,貌美

    最近迷上了清代的历史研究,在书声阅读了不少古籍后发现清代的公主,其实绝大多数生活都是不幸福的,等于活守寡。有子女的也是少之又少,寿数也不长。据统计来看,自顺治以下数下去七个皇帝所生的公主,成年出嫁者总共31人,但是其中未及50岁去世者24人,约占总数的77。在这24人中,其中20岁之前去世的2人,占

  • 明孝宗朱祐樘为什么在冷宫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冷宫,出身,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明朝的后宫里疑案、怪事不少。一位日后的皇帝竟然因为妃子妒忌争宠、残害其他妃嫔和宫女而不得不出生冷宫,并且被偷偷摸摸地哺养了好几年,连皇帝自己也蒙在鼓里。明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昏庸之辈,“不郊、不庙、不朝”,政治腐败,朝纲混乱,后宫中则荒淫无度,怪事连连。明成化年间(146

  •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奇,真实,评价

    李善长事朱元璋屡献奇谋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南直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年少时读过一些书,很有智谋,熟习法家学说,谋划都能切中要害。朱元璋攻占滁(chú)州一带时,李善长前去拜见。朱元璋知道他是当地知名长者,留下他担任幕府书记的职务。一天朱元璋向其请教道:&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