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靖难之役

二、靖难之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11 更新时间:2023/12/18 20:28:25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为人仁厚,十分重情谊。他的老师宋濂是明初大儒,主持编撰了《元史》。虽然朱元璋为人好猜嫉,杀死了不少忠臣。但宋濂为人谨慎,总算平安退休。偏偏他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太子亲自求情,遭到了朱元璋的拒绝。仁厚善良的朱标见求情不准,自觉无颜面对老师,竟去投水自杀。幸好被人救下。

可惜朱标这样一位让人期待的皇储还是英年早逝,早朱元璋六年(公元1392年,即洪武二十五年)病故,年仅38岁,史称“懿文太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并没有在其他儿子中选拔储君。而是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和朱标一样性情十分柔弱。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和众皇子皇孙一道游园,明太祖见微风吹动辇驾骏马的尾巴,心中一动想,脱口吟出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让儿孙们应对。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明太祖一听不禁暗自皱紧了眉毛,脸色一沉。旁边的朱棣,说道:“儿臣也有一下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说道:“日照龙鳞万点金。”明太祖一听觉得朱棣的下联不仅工整,而且符合帝王之家的气魄,不由得也大为赞赏。

朱允炆虽然年幼软弱但也并非昏庸无能,其实他对局面的认识相当清醒。一天,朱元璋得意地握住朱允炆的手,笑着说:“我已把可能威胁你帝位的大臣们都杀了,而且你的叔叔们也在四方给你戍边(明初采用的是分封制,朱元璋的儿子在各地封王),一旦有什么叛乱,他们就会勤王的,大明江山永固,你的皇位高枕无忧了。”朱允炆反问道:“如果叔叔们造反,那该怎么办呢?”朱朱元璋顿时语塞,只好反问道:“你看怎么办呢?”朱允炆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意思就是说要用君主的厚待和仁德来安抚,用礼法来对他们加以约束。朱元璋这才比较能放心。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享年71岁。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同时,建文帝身居北平燕王朱棣,正日窥视着的皇位。朱氏皇族内部一场争夺权夺势的血战即将开始。

朱棣自幼聪明伶俐,十岁即被封为燕王。后随岳父徐达从军多年,不仅武艺高超,而且有谋略。在讨伐蒙古的战役,多次立功。位军高权重,威名远扬。太子朱标死后,明太祖有意立朱棣为储君,大臣们以为会引起皇子们的纷争,就劝阻了这一想法。朱棣心中难以平衡,更滋长了他夺取皇位的野心。

明帝朱允炆对藩王叔叔们的权力过大一直忧心忡忡。即位后听从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先将势力较小的藩王铲除。于是就将周、齐、湘、代、岷五王削去王爵,降为平民。可这样一来未免打草惊蛇,使王族内部矛盾激化。建文帝暗中派人监视朱棣,朱棣觉得与其束手就擒,不如举兵造反。于是杀了的监视的密探,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说要起兵诛杀皇帝身边齐泰、黄子澄等坏人。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爆发了。

朱棣先闪电之势扫平了北平四周的怀柔、密云、蓟州、遵化等州县,抢占了各个军事要塞,解除后顾之忧。以逸待劳,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这时朝中能征善战的将领早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朝廷无将可用的局面下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耿炳文挂帅,率军30万北伐。建文元年八月,燕王在中秋当晚连夜奔袭了南军先头部队。随即又在滹沱河大胜南军主力。建文帝听只好听从黄子澄的意见,拜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对继续作战。

李景隆是个不学无术的膏梁子弟,根本不会带兵。朱棣故意不在芦沟桥设防,诱敌深入。让儿子朱高炽固守北平,而独自领兵向永平大宁,逼宁王交出精锐部队。无能的李景隆一听朱棣率军去了永平,当即率师直攻北平城下。此时朱高炽已在北平城内严密布防。李景隆不懂军法,指挥失当,几次攻城无果。都督瞿能是南军中少有的将才,他带千余骑,杀到了张掖门,但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大部队总攻。战机转瞬间即逝。燕军连夜在城墙上泼水,水结成厚冰。第二天,南军已经无法攀城进攻了。这时朱棣已得胜回师,内外夹攻,南军大败,李景隆乘夜连夜逃到德州,整个队伍全部溃散。

建文帝被身边大臣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反而嘉奖了打败仗的李景隆。不久,李景隆在各地征调了60万大军。但很快又被燕军大败于白沟河,南军将士被杀死的有十几万人。建文帝对一败再败的李景隆忍无可忍,以盛庸代替了他的大将军职务。

但是局面已无法扭转,燕军势如破竹,步步逼近南京。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初三,朱棣部队开始渡江。南岸的守兵全线崩溃。建文帝派人议和,朱棣根本不予理睬,大军直压南京城下。十三日,负责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投降。燕王终于进入京,文武百官跪迎路旁,建文帝已不知去向。有人说他建文帝在宫中自焚,又有人说建文帝由地道逃走,出家为僧,更有人说他泛舟东海,流亡海外。建文帝的真正下落无从考究,成为悬案。同年,燕王朱棣在群臣的拥戴下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标签: 之役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朱见深临终悔恨不该放逐给他戴绿帽子的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临终,悔恨,给他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四十一岁,按说骷黄泉路尚远,不料却急匆匆去赶数月前走了的万贵妃了。他这生真是和这个大他十七岁的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临死前的追悔也跟这个女人有关:“真不该为了吃一个半老徐娘的醋,竟然废了西厂(特务机关),还放逐了最可靠的汪直。”朱见

  • 牙人——中间经纪人也是洪武年间打击的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也是,年间,经纪人

    还有一类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特别的,那就是朱皇帝号召大家捉拿官牙和私牙,将其绑缚送往南京。这里讲的官牙和私牙是指官府的或私人的生意中间经纪人。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生意中间经纪人(当时统称为牙人),不像农民或手工业者那样,生产出实实在在的商品,可供交易,牙人买空卖空,会坑民害民,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所以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允炆、朱棣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文字

  • 陆巷有位明朝宰相王鏊,你知道吗?王鏊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你知道,宰相,明朝

    提到苏州东山农家乐旅游景点,陆巷古村一定是个热门景点,那么东山陆巷深处的荣耀你了解多少?深秋,苍穹深邃,置身于东山陆巷古朴而厚重的惠和堂,会让人恍惚。那空旷旷的桌桌椅椅竟仿佛动了起来,脑海里闪现出唐伯虎、祝枝山等一干江南才子与一位长者谈禅论机的画面。长者,便是这所宅院的主人——明代宪宗、孝宗、武宗三

  • 为何明朝的读书人都酷爱习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习武,明朝,读书人

    从阅读武侠小说,再到武侠电影、电视剧等,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代背景的设定皆在明朝。在明朝大显身手的主角,和明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有直接的联系。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东厂、锦衣卫,在士大夫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

  • 该怎么评价刘大夏烧毁郑和档案?刘大夏的趣闻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大,该怎么,趣闻

    刘大夏是明朝大臣,弘治三君子之一(除了刘大夏,还有王恕和马文升),出生于公元1436年的湖广华容,去世于公元1516年。刘大夏自幼聪慧好学,勤奋读书,在天顺三年的时候取乡试第一,天顺八年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取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成化元年,为兵部房司主事,成化十一年升兵部职方司郎中。明朝正德

  • 第六节 大败倭寇,镇压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倭寇,第六节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一直于明朝保持合作,不断擒杀倭寇献于明廷发落。足利义满死后,倭

  • 你对明朝的驿站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你对,明朝,驿站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马上就整顿和恢复各地的驿站,全国大约有1500余处。第二年,他又颁诏,把元朝的“站”一律改称为“驿”。明确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意、即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洪武二十六

  • 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交,形势,正确

    按照先前与刘基商议制定的统一全国的策略:先西后东或称先陈后张,先南后北。龙凤十年(1364)开始,在西线陈友谅势力被翦灭的情势下,朱元璋将统一战争的进攻目标作了根本性的转向东灭张士诚。〇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与无声的“外交”战争那年四月朱元璋在与孔克仁等侍臣谈论前代成败之事时这般说

  • 明代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与反矿税监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手工业,明代,私营

    明朝中叶,朝廷进一步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控制,尤其是采矿、制瓷、纺织、制盐、制茶等私营手工业备受限制,且不断遭受盘剥和掠夺。明廷一再禁止民间开采煤、铁、铜等矿产。并于制瓷业中实行“官搭民烧”,即将原由官窑烧制的瓷品,交民窑烧制,但出价极低,若烧不成,则由民窑赔偿,因此造成许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