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600年前明朝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

600年前明朝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3/12/29 17:56:06

◎600年前太学生毕业后干什么?

国子监学生在校学制为4年,考核合格就可毕业。毕业时要进行实习,实习的单位一般都是中央的各部各司。实习主要是熟悉政务与工作流程,时限为3个月。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该实习生进行考核,中等以上的就到中央的吏部等候补缺,就是哪个地方有个官位空缺的就从这些较为优秀的毕业生中录用为官;要是考核得不好的实习生那可倒霉了,回国子监继续学习,等于是“回炉”重新加工。

明初国子监在大明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科举尚未成为入仕的主渠道时,它是朱元璋政权官吏阶层的主要候补“部队”。这些监生积极地参与到了大明帝国初期的社会经济恢复与建设当中去,如鱼鳞册的绘制、编订及出任地方监察等,他们都曾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洪武中期以后,科举制逐渐确立、稳固,国子监又成为科举取士的主要预备场所。

除此之外,南京国子监还搜集、编辑出版了好多图书资料。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永乐大典》(共22211卷)就是在南京国子监最早问世的,它是我国古代(明代为止)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标签: 年前明朝毕业后

更多文章

  • 盐贩子一不小心,马迹山、江阴、常熟3个军事要地全给叫花子“叼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叫花子,常熟,江阴

    浙江混混方国珍趁火打劫进攻昆山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高兴,乘着长兴保卫战胜利之势,命令江淮分枢密院副使张鉴、佥院何文政从镇江渡江北上,直攻张士诚的老根据地泰兴。张士诚听说后赶紧派兵前去增援救助,可谁知,又晚了一步,守将杨文德被捉,泰兴让朱元璋军给占领了。一眨眼的工夫,自己的老根据地又丢了一块,想想就来气,

  • 宦奸魏忠贤一生概述: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晚年畏罪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林,党人,晚年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不到两个月内相继病死。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一班东林党人扶立朱由校为帝,是为明熹宗,改年号为天启,自此,东林党人倍受重用。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1604年,官僚顾宪成被革职还乡,他在无锡开办东林书院,进行政治性讲学,形成广泛社会影响

  • 论明代的幛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

    [关键词]幛词文体体制文化表征赠序文启文[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7-0153-06明代社会盛行一种独特的交际礼仪,即在士大夫或绅富之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寿辰、生子、升迁或受朝廷嘉奖时,亲朋好友要赠送贺幛以示祝贺。精致的贺幛往往要配上一篇语

  • 王娡的前夫金玉孙竟被丈母娘推墙撞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丈母娘,前夫,金玉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之中,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深宫中的真爱的,除了刘桓和窦漪房就是王娡和刘启了,在很多人被他们爱情感动的时候,一个“炮灰”就默默的发出了自己的怒吼,他就是王娡的前夫——金王孙,这里就来简单说一下《美人心计》之中的金王孙。电视剧里的金王孙是一个帅气的读书人,他有着读书人的傲气,也有着读书人

  • 明朝模范“公务员”——循官良吏的两大必备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两大,明朝,模范

    〇大明模范“公务员”循官良吏的两大必备标准其实在朱元璋的眼里,作为一位称职的大明“公务员”,其言行举止必须符合两个标准:第一,无论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不得与专制君主意志发生偏差,更不用说违背了;第二,不得与普通百姓的意志相违背。前者如上文所述的曾秉正、

  • 在全国普设各级地方官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教育,地方官,朱元璋

    〇在全国普设各级地方官学朱元璋对中国教育普及化的贡献②从1365年朱元璋将集庆路学改为国子学,创建了中央最高学府起到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迁都北京,形成南北两监(原京师国子监改称为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则称为京师国子监)为止,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们一直都在积极构建中央官学实际上明初除南北国子监以外

  • 王守仁: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善,王守仁,良知

    名人语录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王守仁是明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继承古代“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创立“王学”,确立了中国古代心学的理论体系。【名人历史】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余姚(今

  • 清官冯俊的故事:为官数十年,清廉自守,好学寡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好学,清官,清廉

    冯俊,字士彦。广西宜山人。生于公元1430年(明朝宣德五年),卒于1496年。1460年(天顺四年)考中进士。即任刑部浙江司主事,不久擢为浙江司员外郎。以后出任福建按察副使、湖广按察副使、广东按察、山西布政使、广东左布政使,最后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卒于四川。冯俊生于穷乡僻壤的边陲,而宦迹

  • 洪武年间中青代顶级军事人才——蓝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青,年间,蓝玉

    〇洪武年间中青代顶级军事人才蓝玉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大老粗出身,但上苍对他还算不错,让他长得又高又大,虎头虎脑,膂力过人。虽然最初在姐夫常遇春手下当个小小兵,但因武艺高强,很快就显山露水了。在两军交战时,蓝玉常常是勇不可当。比起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这些“老将”

  • 广宁之战简介 广宁之战的过程和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之战,广宁,过程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背景广宁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是控制蒙古弹压女真的军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