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的乡村基层组织——里甲制度介绍

明代的乡村基层组织——里甲制度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04 更新时间:2023/12/10 8:40:11

里、甲:编册丁口役使黄册土地税收鱼鳞图册

〇里甲制度主要负责农村税粮征收与徭役佥派工作

已述,里甲制度最早是洪武初年在南方一些地区试行,后来才逐渐推广开来。洪武十四年,大明帝国在编造黄册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做了统一的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丁粮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黄册)。册之首总为一图,其里中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后,名曰畸零。”

我们将其通俗化一点,里甲制度大致是这样构建的:由110户人家编为1里,1里之中挑选丁粮最多的10人为里长,其余100户人家编为10甲,1甲共有10户人家组成。每年由10个里长中推1人为轮值里长,甲首10人也如此,里长甲长轮值时管一里之事。城市中的基层单位为坊,城市附近的城乡结合地区叫厢。由于明代的城与厢“紧邻”,后人不再分得清楚城市与近郊的区别,往往就将城市叫城厢了。乡的经济文化与集市贸易中心叫都。以10年为1周期,以丁粮多少为次序,将每里内的人户编造成册。在10年为1个周期编造黄册的差役中,当年轮到编造差役的就叫“见役”,依次轮上编造黄册差役的叫“排年”。

里甲制度之妙处就在于,它首先将基层的一切人户都编置到里甲之中,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定黄册。有了黄册,帝国政府就通过它来征收赋税和佥派徭役。因此说,里甲制度是大明帝国推行黄册制度的组织保证,也是明朝征收赋役的最为基层的组织结构。

那么,作为中国社会最为基层的组织单位里甲制度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第一,完成帝国政府下派到基层的“差役”。这“差役”是里甲最为主要的工作,其范围很广,如编定黄册(户口簿)、协助编定鱼鳞图册(土地簿)、接待上面下来的官员、上各家各户去催租逼粮、调解和处理乡间甲里的民间纠纷与争斗及勾摄公事等等。因此有人说,明代里长和甲长之职责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主任和乡长,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现在乡长、村长那么舒服,也没有出门都要坐豪华小汽车的现代村长那么神气(至少南方地区是如此),因为其从事的“公共事业”都是义务劳动。也正因为是义务劳动,所以朱元璋规定:选里甲长时就要选那些丁粮多的人户,也就是说只有家底殷实的人户才能承担,“凡其一里之中,一年之内,所有追征钱粮,勾摄公事,与夫祭祀鬼神,接应宾旅,官府有所征求,民间有所争斗,皆在尔役者所司”。

第二,督促生产的责任。“凡里长部内,已入籍纳粮当差,田地无故荒芜,及应课种桑麻之类而不种者”,里长都要受到责罚。(万历:《大明会典·户律》卷163)

第三,组织基层宗教祭祀的义务。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不浓,因而始终没有形成一神教。换言之,一般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范围极其广泛,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神、土地神等。对于这些地方性的鬼神祭祀,一般来说也由里甲长组织进行。

第四,组织合作社。洪武二十八年二月洪武帝朱元璋接受南京上元县典史隋吉的建议,命令户部通告全国各地成立乡村(合作)社。关于成立合作社的缘由,隋吉在上朱皇帝的奏章里讲得很明白:农民一家一户受田百亩或四五十亩,碰上春夏农忙时节,要是丈夫不幸染病卧床,做妻子的就得给他喂汤吃药,这样一来农务就得给耽误了,土地也易荒芜,弄不好最终会出现这样不堪的局面:不仅国家的税粮缴不上了,就连家里的老人、小孩也养不活,穷困潦倒。鉴于此,朱皇帝通令全国各地乡村,由里甲长牵个头,一里之间的农民20来家或40家、50家组成一社,凡是遇到婚丧嫁娶和生老病死之类的事情,一社的人家通力合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即使是农忙季节一家无力,百家相助了,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两年后的洪武三十年,洪武帝再次下令:“民凡遇婚姻、死葬、吉凶等事,一里之内,互相赒给,不限贫富,随其力以资助之,庶使人相亲爱,风俗厚矣。”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里、甲尽管是大明帝国最小的基层组织单位,但其在基层的权力与义务之范围却极为广泛,涉及行政、生产、治安、宗教等方方面面。里、甲长虽然是选出来的,但选举要件是人户中丁粮最多者充当,也就是说经济上他(们)是“大户”。这些“大户”一旦被选出来当上了里、甲长以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权势,对于嗜好集权的朱元璋来说当然不喜欢了,而中国的版图又这么大,不可能每个乡里皇帝都派亲信去管理,即使派了,这笔开支也不小。于是朱皇帝就想到了“就地取材”的原则,在各地基层将“人力资源”充分地运用起来,形成了另外两套与里、甲长权力并行的“机制”,即为乡间里老制度与粮长制度,构建了很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自治”。

〇耆老与教化制度主要解决乡村教化问题

确切地说,洪武年间与里、甲长权力有所重叠的是粮长(粮长制主要实行于南方地区,我们将在下文中详述),而与其权力并行的则是以“教化”为主要职能的乡间里老或言老者。里老主要负责如下事情:

◎击铎劝谕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命令户部通告全国:各地每个乡村都要置办一个木铎,然后选出一个耆老或瞎子,黄昏时刻拿了那个木铎在道路上边敲边走边喊着口号:“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样的事情每月要进行6次。

说到这里,现在5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会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的“喊口号”与之有点类似。不过明初这个口号只是一个老人喊的,按规定一个月要6天这样喊口号,其目的就是把皇帝的最高指示传达到乡村每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教化人们在家为孝子,出门做顺民。

◎丽谯画角

朱元璋还令人制作一种叫画角的乐器。大约在五更天的时候(凌晨3~5点间)让人在城楼上吹起这哀厉高亢的乐器,伴随之有人喊着:“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据说“其声甚悲”,无非是要人们谨始慎终,居安思危,以免不慎而饱受颠沛之苦。

标签: 乡村基层组织明代

更多文章

  • 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女真,悠久

    清宫廷画满洲创始女神《佛库伦像》明代时,女真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大部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屈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明太祖朱元璋很

  • 史上最牛女人:抛弃老公孩子入宫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入宫,史上,皇后

    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时期选皇后不重门第出身有关。从王娡的发迹史,可见到宫廷生活阴谋重重、勾心斗角的一面。抛夫

  • 明末大臣马士英做了什么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大臣,明末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着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予南京户部主

  • 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人,是怎么,狗屎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使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有不良之举便会被其诛杀,这也使得他变得心狠手辣,对杀人习以为常,因他出生低微,生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还往往猜忌多疑。在安定天下的大业基本结束后,朱元璋便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当初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除了汤和交权辞归故里之外,其他

  •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我家,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

  • 奢、安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乱,历史意义,简介

    战争概述: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彝家称为“阿哲起兵”)。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世袭大土司。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奢、安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

  •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谜,南宫,英宗

    明英宗在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着权力的博弈。皇帝与皇储、亲生骨肉之间经常会为了权力而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经常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如在隋朝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朝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发生在明朝的&ldqu

  • 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的,明朝,申时

    提起“拆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拆迁事故层出不穷,闹得沸沸扬扬。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钉子户”心甘情愿地搬呢?当然有,比如明朝的申时行就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位申时行可不是一般人,最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后来岁数大了,皇帝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回

  • 晚明民变——土地兼并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果,土地,民变

    土地兼并在明朝中后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凭借特权疯狂掠夺土地,以“皇庄”为名的占田不断扩大。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的皇庄占田竟达二百一十四万亩。其子福王朱常洵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二百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①。受封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