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

第六讲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48 更新时间:2023/12/15 22:10:15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明朝万历时代一样,把几十年的时间放在一场滑稽的争论上,也没有哪个王朝能够如万历时代一样,令一个国家在几十年间完全荒废。

“罢工”的皇帝,“怠工”的王朝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会像明朝的万历皇帝那样,有意地“罢工”,坚持数十年不上朝,也没有哪个朝代的臣子会像万历朝的大臣一样,为了一个立太子的问题而纠缠不休。大明王朝就在万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这场“罢工”与“怠工”的纠缠之下,呈现出了衰亡的迹象。

被个人情感羁绊的帝王明万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确算不上是一位有所为的帝王。

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他实在是拿不出一点儿开疆拓土、威加海内的丰功伟业,就是与他的祖上洪武皇帝相比,也相差甚远。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万历皇帝的文学造诣也乏善可陈,史家也未曾为他留下相关方面的毁誉文字。在我们这样一个以文学见长的帝国,一个皇帝,如果不会将他的国家打理得太平无事,但若是在文学或绘画方面有所建树,后世在评价他的功过的时候也许可以为他的失职找到一点儿理由,例如南唐的后主李煜。万历皇帝在这两方面似乎都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但是,万历皇帝又实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无论是野史还是史学家的研究中,他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人们记得的只有那几个因为某种功业而名垂千古的。大多数人的命运,乃是异常凄惨和悲壮的,当然除去少数穷奢极欲的例外。他们的悲惨命运在于他们自身的气质和能力根本不适合,同时也不能胜任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皇帝这一职位,挣扎在求有为而不得,求无为而不能之间。

翻一翻中国古代历朝帝王的家谱,我们就可以看到有许多位这样的人物。在每一个新朝代走上正轨之后,只要继承制度不受到挑战,总会有一个人相应的被自动送上履行帝王职责的职位,不管他是否准备好能切实履行这一职责。万历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翊钧岁登基,在此之前,他一直接受慈圣太后和张居正的教导。慈圣太后教子极为严格,当翊钧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每日要在寅时被太监叫起去听张先生的授课。这个时候大概就是现在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

张先生对小皇帝的授课也丝毫不苟,一旦翊钧在背诵经史课本时有错或是瞌睡,张先生一定会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斥责,甚至是罚打手板心。这种经历在翊钧成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对张先生非常敬畏。张居正身居内阁首辅多年,与翊钧皇帝重视他们多年来的师生情谊分不开。然而这种敬畏感也并非自始至终表现为对张先生的爱护,多年以后,张居正被清算,他对小皇帝的铁面无私也并非没有付出代价。翊钧想起幼年与张先生上课时的情景,不能不有一股怨恨。

1582年是翊钧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三月,他曾在一天册封过九位嫔妃,其中就有一个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人,当时被称为淑嫔的郑氏,后来的郑贵妃。郑贵妃当时不过14岁,然而翊钧却对她一往情深,并且至死不渝。

郑贵妃喜欢读书,同时也不像其他的妃子对翊钧只有敬畏和服从。在某种意义上说,郑贵妃不是把他当成一个皇帝,而是当成一个男人来看待。他们经常在一起读书、参佛,甚至把他们愿意生死同穴的誓言书写下来放置在锦盒中。

爱情让翊钧对郑贵妃许诺将他们的儿子封为太子。然而自小受到的这种不违纲常伦理的教育在翊钧的性格中根深蒂固,他还没有足够的胆量和魄力真正履行这一诺言。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竭力维护他与郑贵妃的爱情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在立太子一事上有意识地与群臣对抗。

但是,即使到1620年他以57岁的年龄驾崩时,他也始终没有能给予他宠爱的郑贵妃他想给予的一切。他们生死同穴的誓言也成了一句空话,他生前未能好好爱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死后也不能和她葬在一起。陪在翊钧身边的是他一生中从未爱过的孝端皇后王皇后,而他所爱的郑贵妃则在死后孤零零地安葬在另一处皇陵中。

“罢工”皇帝的病态人生在他亲政的后20年,他基本上是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因此,万历后期朝政的混乱,直接导致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军队在与努尔哈赤军队的萨尔浒一战中丧师10万,从而丧失了明军对后金军队的优势,间接导致了明代最终被清朝取代的结局。

孟森在他的《明清史讲义》内称神宗晚期为“醉梦之期”,并说此期神宗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庭隔绝”。

那么,神宗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怠的皇帝呢?又是什么东西让皇帝堕落得如此厉害呢?虽然,按照晚明的一位名士夏允彝的说法,神宗怠于临朝的原因,先是因为宠幸郑贵妃,后是因为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但是学者们也认为,神宗之怠于临朝,还因为他的身体虚弱的原因。当然,身体虚弱的背后,是他个人酒色财气的过度。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疏,疏中批评神宗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四箴”。对皇帝私生活这样干涉,使神宗非常恼怒。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置雒于仁,无疑是承认雒于仁的批评是确有其事,外面的臣民会信以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职为民。

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神宗曾召见申时行等人于毓德宫中,“自辨甚悉”。神宗对内阁大学士们说:“他说朕好酒,谁人不饮酒?……又说朕好色,偏宠贵妃郑氏。朕只因郑氏勤劳,朕每至一宫,她必相随。朝夕间她独小心侍奉,委的勤劳……朕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财皆朕之财……人孰无气,且如先生每也有僮仆家人,难道更不责治?”

看来,神宗根本不承认雒于仁的批评。的确,明末社会好酒成风。清初的学者张履祥记载了明代晚期朝廷上下好酒之习:“朝廷不榷酒酤,民得自造。又无群饮之禁,至于今日,流滥已极……饮者率数升,能者无量……饮酒或终日夜。朝野上下,恒舞酣歌。”意思是说,明代后期对于酒不实行专卖制度,所以民间可以自己制造酒,又不禁止群饮,饮酒成风。喝酒少的能喝几升,多的无限量,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如此。

标签: 万历败局闹剧

更多文章

  • 明代的乡村基层组织——里甲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乡村,基层组织,明代

    里、甲:编册丁口役使黄册土地税收鱼鳞图册〇里甲制度主要负责农村税粮征收与徭役佥派工作前文已述,里甲制度最早是洪武初年在南方一些地区试行,后来才逐渐推广开来。洪武十四年,大明帝国在编造黄册时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做了统一的规定:“以一百一十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之长,余百户为十甲,

  • 悠久历史的回顾——肃慎与女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女真,悠久

    清宫廷画满洲创始女神《佛库伦像》明代时,女真分为海西、建州和野人三大部。海西女真大部居住在吉林扶余(伯都讷)以北的松花江大屈折后的江南,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边的阿什河流域。建州女真分布在长白山北部、牡丹江、绥芬河流域。野人女真则遍居于从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库页岛的整个黑龙江南北广大地域。明太祖朱元璋很

  • 史上最牛女人:抛弃老公孩子入宫当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入宫,史上,皇后

    一个抛弃丈夫女儿再嫁、被称为“二婚头”的平民女子,能取得皇帝的欢心,专宠后宫,已是不容易,她竟还能击败后宫所有的对手,一步一步登上皇后的宝座。王娡的发迹,除了她个人的智慧与手段之外,也同汉景帝的个人性格,以及汉初时期选皇后不重门第出身有关。从王娡的发迹史,可见到宫廷生活阴谋重重、勾心斗角的一面。抛夫

  • 明末大臣马士英做了什么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大臣,明末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着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予南京户部主

  • 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人,是怎么,狗屎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使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有不良之举便会被其诛杀,这也使得他变得心狠手辣,对杀人习以为常,因他出生低微,生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还往往猜忌多疑。在安定天下的大业基本结束后,朱元璋便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当初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除了汤和交权辞归故里之外,其他

  •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我家,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

  • 奢、安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乱,历史意义,简介

    战争概述: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彝家称为“阿哲起兵”)。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世袭大土司。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奢、安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

  •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谜,南宫,英宗

    明英宗在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着权力的博弈。皇帝与皇储、亲生骨肉之间经常会为了权力而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经常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如在隋朝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朝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发生在明朝的&ldqu

  • 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的,明朝,申时

    提起“拆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拆迁事故层出不穷,闹得沸沸扬扬。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钉子户”心甘情愿地搬呢?当然有,比如明朝的申时行就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位申时行可不是一般人,最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后来岁数大了,皇帝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