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81 更新时间:2023/12/25 15:42:57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容朱家巷的曾祖、高祖对于朱元璋来说那更是遥遥不可及。

遥遥不可及也就罢了?不,对于特别讲究孝的传统中国人来说可不能这样。孝,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它不仅要求做子女的和做小辈的要让父母及其长辈衣食无忧,而且还要让他们生活得幸福快乐,更应该在他们仙逝后举行隆重的祭奠和进行厚葬。这就是传统中国儒家经典中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话的原意是,谨慎地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得民众的道德风俗归于淳厚了。民众道德风俗归于淳厚,帝国统治者就能高枕无忧。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所以人们不难看到,自洪武立国起大明开国皇帝就不遗余力地尊奉儒家为正学。洪武元年二月在遣使前往山东曲阜祭祀孔子时,朱元璋就这样说道:“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礼,修其祀事。朕今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国学(这里指国子监、太学,而非当今人们瞎吹的‘国学),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

要求大家“慎终追远”,那么你朱皇帝就更应该做出表率来呀!洪武初年在三次修建父母坟茔即明皇陵的差不多同时,朱元璋又开始准备营建祖陵了。可这祖陵应造在哪里?朱家老爷爷死后葬在盱眙的杨家墩,可杨家墩具体又在哪个位置?还有朱家的曾祖、高祖未曾渡江北上,一直待在了句容通德乡,那么他们的葬地又会在哪里呢?

据说开国之际朱元璋就曾派人上泗州去寻找当年那个道士所说的有龙气的杨家墩,可找了一大圈还是没能找到,以至于“洪武元年追上尊号,后因制祀典,号称祖陵,而未知所在”,即说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时由于还不知祖坟在何处,仅仅追封列祖为皇帝:皇高祖考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祖考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

◎句容朱家巷谒陵闹剧:羞死了,堂堂朱圣人居然给人瞎当孙子

贵不可言的“朱圣人”不知道祖坟在何处,这可是当年的公开秘密,只要有人能给他找出来,定会荣华富贵。中国社会中具有这样高觉悟、讲政治的民间人士还真不乏其人。忽然有一天手下有人来报,说是朱家祖坟找到了,就在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朱元璋听后信以为真,“命筑土为万岁山,有司修砌路”,然后带了文武官员前往朱家巷拜祭。

哪知朱元璋刚刚磕了第一个头,就磕出了“千古奇迹”:那个才被命名为万岁山的坟包突然开裂了,一分为二,中陷深沟,以剖白自己腹中无龙祖之尸骨。这下可把朱元璋给惹火了。这哪是朱家祖坟呀,若是,怎么经不起一拜?更何况朱圣人如此兴师动众地前来祭祀,岂不是平白无故地给人家瞎当孙子?这事传出去了,岂不让世人笑掉大牙!朱元璋当场火冒三丈,“重罚言者”。

由此看来,要想在句容再找到祖坟似乎是不太可能了。朱元璋冥思苦想,忽然有一天他想起了二姐曾经说过,爷爷朱初一的墓就在泗州,“相传皇姑(朱二姐)指记裙边之处,即旧陵嘴也”。那么具体在什么位置?朱元璋只记得好像在泗州城西的河边某个地方,就是不知其确切的位置,于是洪武前期的祭祖活动就在泗州城西的河坝上进行着。

大明皇家祭祖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一直进行了近20年,直到洪武中后期泗州当地冒出了一个名叫朱贵的人才改变了局面。

◎朱贵画图贴说:“还是皇帝族人政治觉悟高,一找就将朱家老爷爷给找到了。”朱贵,也姓朱,也是泗州孙家岗一带人,莫非是朱元璋的同宗亲族?据《帝乡纪略》等明代文献所载:朱贵不仅与朱元璋同宗,而且他的祖上还是和朱初一一同从句容逃往泗州孙家岗的,更为巧合的是两家后来在孙家岗还是近邻呐,只是血缘关系上不是很近;再加上朱初一之后的朱五四老带着朱子朱孙到处“溜达”,所以两个朱家后来并不熟悉了。朱元璋出来“闹革命”闹了10多年,于1364年自称吴王时,同宗的朱贵才反应过来,赶紧前去“干革命”,说不准还能弄个官当当。可不知是他与朱元璋本身不熟悉的缘故还是自身能力差、运气不佳的因素,反正这个叫朱贵的人在军队待了大半辈子,只混到一个百户官(即管100来个士兵的小军官),甚至有的人说他是总旗或小旗,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军中芝麻官。大约在洪武十七年时,朱贵因为年老由部队“复员”到家乡。明代军人的地位可低了,哪有现在军人这么吃香回乡后不仅可以在乡政府或村里弄个官当当,而且弄不好还能上县里当个法院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什么的,甚至是公安局局长都有可能。就当到百户官的朱贵当年回乡时很窘迫,以自己的官衔能养活自身、老婆不跟别人跑了,就算烧高香了。但常在外面跑的人就是与农村人不一样,朱贵回乡后听到人们在议论:当今天子家的祖坟就在自己的家乡,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这岂不是升官发财的好机会!想到这些,他就将乡里人尤其是老辈的召集在一起,打听当年朱元璋爷爷朱初一的下葬处,即所谓的有帝王之气的杨家墩“龙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苦寻找、比对,朱贵终于弄清了杨家墩“龙窝”所在的位置,随即画了一张图,标上注释,即明代文献中所说的“画图贴说”,然后直奔南京,向皇帝朱元璋敬献图贴。朱元璋听说杨家墩“龙窝”终于找到了,当场笑得嘴都合不拢,而后又下令召见朱贵。在听了朱贵的一番介绍和看了图贴后,激动不已的洪武帝当即“授(朱)贵奉祀四品服色,子孙世袭管理署事”。稍后又赐田地、宝钞和金带给朱贵,且令人在朱贵先人所居北面的朱初一旧屋基上设立祖陵祠祭署,让朱贵及其子孙世任祠祭署奉祀官。至此,又一个乡间旮旯泗州杨家墩迅速地上升为熠熠生辉的大明帝国“政治明星”,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标签: 我家朱元璋爷爷

更多文章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

  • 奢、安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乱,历史意义,简介

    战争概述: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彝家称为“阿哲起兵”)。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世袭大土司。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奢、安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

  •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谜,南宫,英宗

    明英宗在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着权力的博弈。皇帝与皇储、亲生骨肉之间经常会为了权力而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经常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如在隋朝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朝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发生在明朝的&ldqu

  • 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的,明朝,申时

    提起“拆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拆迁事故层出不穷,闹得沸沸扬扬。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钉子户”心甘情愿地搬呢?当然有,比如明朝的申时行就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位申时行可不是一般人,最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后来岁数大了,皇帝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回

  • 晚明民变——土地兼并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果,土地,民变

    土地兼并在明朝中后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凭借特权疯狂掠夺土地,以“皇庄”为名的占田不断扩大。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的皇庄占田竟达二百一十四万亩。其子福王朱常洵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二百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①。受封湖

  • 历史上吴三桂真的投降了吗?吴三桂投降清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历史上,清廷

    吴三桂,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传说金殿中的铜像是按照吴三桂的面相做的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

  • 明代清官赵邦清当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故事,明代,清官

    在正宁古县城罗川镇,至今仍耸立着三座雄伟的石牌坊,它就是为纪念明代清官赵邦清而建立的。赵邦清(15581622),字仲一,号乾所,明代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出生农家,母亲高氏,秉性刚毅,教子甚严。邦清6岁,母亲即督促他苦读,寒冬腊月,夜夜伴二更方休。15岁入学堂,后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县

  • 大明朝能免于灭亡的三大绝佳时机,只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珍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大,崇祯,明朝

    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政权当属明朝,它也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处于鼎盛时期的大明朝曾经扬威海外,威震东亚,南下西洋、北伐蒙古、东逐日本、西平乌斯藏,世界上60%的白银都流向了我国,但这般强盛的大明朝却亡了。崇祯皇帝可以说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勤恳爱民,不近女色,个人生活也十分俭朴。崇祯在位

  • 汤显祖简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显祖,简介,莎士比亚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只知道他的文学成就,而实际上他的人格也值得我们敬仰。在张居正当权的时候,发生了一

  • 第12章 经验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经验教训

    从明朝建国到嘉靖年间,特别是明嘉靖年间,日本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经济远较中国落后的小国,倭寇是没有严格组织的、分散的、以劫掠为目的的一伙亡命之徒。而明朝是一个经济较发达,有统一政权的大国,军事上有统一的指挥,可以协同作战对敌。但是明即使倾全国之力,终不能阻止倭寇的入侵,留给了我们后人诸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