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袁凯是怎么装疯的?竟然当着外人面大口吃“狗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59 更新时间:2023/12/12 8:42:27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使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对手下官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一旦有不良之举便会被其诛杀,这也使得他变得心狠手辣,对杀人习以为常,因他出生低微,生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还往往猜忌多疑。

在安定天下的大业基本结束后,朱元璋便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当初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除了汤和交权辞归故里之外,其他如常遇春暴病而卒,徐达吃鹅肉而亡,胡大海被苗人杀害,刘伯胡惟庸给害死,所以他周围的宫臣几乎都被他杀光了。

可以说,整个明初时期,朱元璋的大小臣子们上朝时如同上刑场,很多大臣出门上朝前皆先安排后事,与妻儿洒泪而别。不过,在如此险峻的为官环境之中,却有一位大臣依靠自己装疯的藏晦之术,巧妙的瞒过了朱元璋的眼睛。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他就是当时的御史袁凯。

一次,朱元璋又要处决一些在他看来不法的人,他圈录了应该处决的囚犯让袁凯送给太子审核。虽然朱元璋实行的是暴政,但是太子在儒教的熏陶下,却积极主张施行仁政,因此就将囚犯名单删减了不少,但此举却惹得朱元璋很不高兴,就问袁凯:朕与太子哪个正确?

袁凯一听,感觉此话不好回答,这双方自己都得罪不起,弄不好就要掉脑袋。于是,他急中生智说陛下对囚犯处以极刑,从法律上说是正确的;而太子宽宥罪犯,说明太子心地仁慈。回答虽然巧妙,然而朱元璋素来猜忌多疑,苛暴寡恩,他认为袁凯是在想耍滑头,从此以后只要见到袁凯就说他是个“滑头!”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况且袁凯已不为朱元璋信任,在这种情形之下,稍不慎便会脑袋搬家。袁凯深知朱元璋凶残狠毒的秉性,于是想暗中寻找合适的机会,以便让朱元璋放他回家乡。

一次早朝时,袁凯诡称中风,一下子扑倒在地下。同僚们见状慌成一团,纷纷在说应该请御医来看看袁凯的病情。

但是,朱元璋见了却表情冷漠,心想袁凯肯定是在装病,就说:既然中风了,肯定会失去知觉,现在就试试,看是真中风还是装中风。于是便残忍地命令侍从用铁钻钻凯的脚。这时袁凯拼命忍住痛,任凭侍从怎样在身上钻,他愣是像死人般一动也不动,仿佛身体没有任何反应,朱元璋这才相信袁凯是中风了,便让人他抬出朝廷,送回家中。

但后来朱元璋还是觉得袁凯不是真病,也觉得他很有才,就常常念叨他,还对人说:“东海跑掉了一条大鳗鲡,到哪里找回来呢?”于是就派人到他家去,起用他为本郡的儒学教授。

使者突然到来,袁凯不好推辞,就在酒礼上款待使者,但袁凯一会儿瞪着眼睛,注目细看使者,突然唱起了《月儿高》。这是与当时的礼仪场合完全不符的曲子,这样庄重的场合唱如此淫荡的歌曲,大概是只有发疯的人才会有的举动。使者回报皇上,朱元璋才认为袁凯真的疯了,便搁置下来,不再提起让袁凯当官的事情。

袁凯回乡后,知道朱元璋不会这样简单地就放过自己,为保全性命便装起疯颠来。袁凯用铁索锁住自己的脖子,毁坏自己的形体,这样疯狂的举动大概不是正常人的举动。果然,朱元璋又一次派使者去袁凯家乡,看他究竟真疯还是假疯,袁凯事先得到消息就准备了一个“真疯”的游戏迷惑朱元璋的使者。

袁凯让自己的家人将砂糖和黑炒面搅拌,在竹筒中挤出来,做成狗屎状,摆在篱笆旁边,就像是路边野狗的粪便。使者来了之后,袁凯故意蓬头垢面地跑到篱笆旁边,看到“狗屎”后,大叫“美味”,然后袁凯就捧着一堆堆假狗屎大吃,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使者看得恶心,而袁凯故意做出吃得很香的大为陶醉的表情。使者看到这样的情况,认定袁凯是真疯了。

使者回去复命将所见所闻回复朱元璋,朱元璋心想:这连狗屎都吃的人应该真的是疯了,就没有再追问袁凯的事,袁凯才因之得以活命。

标签: 外人是怎么狗屎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我家爷爷、太爷爷都葬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我家,朱元璋,爷爷

    朱元璋家“先世家沛,徙句容”,即明代人熟知的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大约是在朱元璋伯父朱五一12岁、父亲朱五四8岁时,朱家爷爷朱初一与妻子王氏带了这几个孩子离开了朱家巷,北渡长江、淮河,一直来到泗州城北的孙家岗,随即定居在那里。由此看来,被永远“定格”在句

  • 明清议和成败之关键:坏了大事的陈新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事,成败,明清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清之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议和上大做文章。那么,明清之间原本存在着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吗?皇太极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对于议和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议和最终失败到底是为什么?皇太极议和曾经挺真诚一直以来,皇太极都以议和为话题,与明王朝不断周旋。在战与和之间纵横捭阖:议和是为了选择更有利

  • 奢、安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乱,历史意义,简介

    战争概述: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彝家称为“阿哲起兵”)。奢崇明系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系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世袭大土司。天启元年(1621年),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奢、安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

  •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谜,南宫,英宗

    明英宗在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着权力的博弈。皇帝与皇储、亲生骨肉之间经常会为了权力而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经常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如在隋朝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朝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发生在明朝的&ldqu

  • 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的,明朝,申时

    提起“拆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拆迁事故层出不穷,闹得沸沸扬扬。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钉子户”心甘情愿地搬呢?当然有,比如明朝的申时行就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位申时行可不是一般人,最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后来岁数大了,皇帝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回

  • 晚明民变——土地兼并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果,土地,民变

    土地兼并在明朝中后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凭借特权疯狂掠夺土地,以“皇庄”为名的占田不断扩大。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的皇庄占田竟达二百一十四万亩。其子福王朱常洵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二百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①。受封湖

  • 历史上吴三桂真的投降了吗?吴三桂投降清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历史上,清廷

    吴三桂,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传说金殿中的铜像是按照吴三桂的面相做的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

  • 明代清官赵邦清当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故事,明代,清官

    在正宁古县城罗川镇,至今仍耸立着三座雄伟的石牌坊,它就是为纪念明代清官赵邦清而建立的。赵邦清(15581622),字仲一,号乾所,明代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出生农家,母亲高氏,秉性刚毅,教子甚严。邦清6岁,母亲即督促他苦读,寒冬腊月,夜夜伴二更方休。15岁入学堂,后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县

  • 大明朝能免于灭亡的三大绝佳时机,只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珍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大,崇祯,明朝

    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政权当属明朝,它也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处于鼎盛时期的大明朝曾经扬威海外,威震东亚,南下西洋、北伐蒙古、东逐日本、西平乌斯藏,世界上60%的白银都流向了我国,但这般强盛的大明朝却亡了。崇祯皇帝可以说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勤恳爱民,不近女色,个人生活也十分俭朴。崇祯在位

  • 汤显祖简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显祖,简介,莎士比亚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只知道他的文学成就,而实际上他的人格也值得我们敬仰。在张居正当权的时候,发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