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明英宗“南宫复辟”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91 更新时间:2023/12/18 3:09:35

明英宗

在封建王朝,普遍存在着权力的博弈。皇帝与皇储、亲生骨肉之间经常会为了权力而生死相搏。帝王家庭内,经常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如在隋朝杨广弑父杀兄,唐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明朝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发生在明朝的“南宫复辟”同样是兄弟之间为了权力而演绎的一幕惨剧。

明宣宗病死后,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年号正统。明英宗即位时才9岁,朝中大事在禀报皇太后以后再施行。当时有司礼太监王振在朱祁镇小时候就时常陪同其玩耍,天长日久,得到了朱祁镇的欢心。朱祁镇做了皇帝后,尊其为“先生”,并要公侯们尊他为“翁父”,又把一切军国大事交给他统管,朱祁镇落得在一边做个逍遥皇帝。而此时的北元势力在不断扩大,屡犯明朝边境。北元政权是由元朝残余势力逃回蒙古后建立的。

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开始侵犯大同,此时掌管军国大权的王振想借此机会来显示威风,于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年轻的英宗也想率50万大军到塞外玩玩,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出兵。明军进入大同,王振得知前线战事惨烈,又怂恿英宗退兵,结果部队大乱,北元也先趁机追击。撤退时,王振想绕道家乡蔚州显示威风,走了40里,忽又担心军队会对家乡的产业造成破坏,又命部队改道向东;到了土木堡,因他的1000多车财物未到,又强行命令部队在没有水源的土木堡驻扎,结果,几十万军队被北元的也先包围歼灭。王振被愤怒的将军打死,而英宗皇帝成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地俘虏。这就是着名的“土木之变”。

皇帝被俘一事传到京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大臣听到此消息后,惊惶失措,吓得六神无主,有的大臣则主张立即南迁,整个王朝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时为兵部侍郎的于谦,从国家大计出发,力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最后,孙太后以懿旨令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君,是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故代宗又称景帝),尊英宗为太上皇,又下令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明代宗即位后,升于谦为兵部尚书,授予重任。在于谦等人的主持下,明军顽强抵抗,屡败蒙古也先部于北京城下,瓦剌大军被守城的明军斩首万余,9万多溃散逃亡,也先被迫撤兵。也先大败后,势力大大减弱,再加上内部出现矛盾,因此开始向明政府求和,并主动提出送还明英宗。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将英宗迎接回朝,代宗心中虽有千万个不愿,可是又不便说出口,最后只好派于谦等人将英宗接了回来。英宗回来后,代宗完全不顾骨肉亲情,立即将其软禁在南宫并加强防范,杜绝英宗和任何人联系。英宗所住的居室十分简陋,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一切从简,哪怕是纸笔都很少提供。这时的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其实和阶下囚并无多大差别。

时间过了几年,相安无事。但是明英宗的儿子仍然为太子,这成了代宗的一块心病。于是他欲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易储举措立即引起朝廷内部大臣的不满,就连自己的皇后汪氏也反对,可是代宗一意孤行,最终景泰三年五月,代宗下诏,废朱见深为王,令其出宫居住在王府,而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可是这朱见济偏偏是个短命鬼,在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便暴病身亡。朱见济一死,太子之位该由谁来继承?立储一事再次被提上了日程。有的大臣力主恢复朱见深太子名分,代宗听后大怒,对提出复储的官员进行打击报复。很多人害怕遭受打击报复,所以立储之事被耽搁下来。

景泰八年,代宗病危,而皇位继承人尚未确立,而代宗自己又没有儿子,谁来继位?有人提出恢复朱见深东宫名分,有人则表示反对意见。就在争论没有结果之时,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几个在朱祁钰当政时不受重用的人趁机发难,把英宗从南宫中接回金銮殿。群臣得知太上皇复位,面面相觑,无人敢反对,这样明英宗在做了七年的太上皇后,终于重登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后,立即将还未断气的代宗迁往西山,朱祁钰几天后死去,享年29岁。关于代宗朱祁钰的死,有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看到皇位被夺,受刺激而死;有人说,代宗可能是被英宗派太监蒋安用帛勒死的。代宗死后,并没有葬在生前选好的皇陵,而是被葬在西山。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葬在皇陵的皇帝。为区别于第一次当皇帝,明英宗改年号为天顺,这也使他成为明代历史上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标签: 之谜南宫英宗

更多文章

  • 明朝首辅申时行是用什么办法,让他的邻居心甘情愿的搬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他的,明朝,申时

    提起“拆迁”,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当今社会,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拆迁事故层出不穷,闹得沸沸扬扬。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钉子户”心甘情愿地搬呢?当然有,比如明朝的申时行就想到了一个妙招。这位申时行可不是一般人,最得意的时候做到了大明朝的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后来岁数大了,皇帝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让他回

  • 晚明民变——土地兼并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果,土地,民变

    土地兼并在明朝中后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皇室宗族凭借特权疯狂掠夺土地,以“皇庄”为名的占田不断扩大。万历年间,神宗朱翊钧的皇庄占田竟达二百一十四万亩。其子福王朱常洵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二百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①。受封湖

  • 历史上吴三桂真的投降了吗?吴三桂投降清廷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历史上,清廷

    吴三桂,字长伯,明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传说金殿中的铜像是按照吴三桂的面相做的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

  • 明代清官赵邦清当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故事,明代,清官

    在正宁古县城罗川镇,至今仍耸立着三座雄伟的石牌坊,它就是为纪念明代清官赵邦清而建立的。赵邦清(15581622),字仲一,号乾所,明代真宁(今正宁县永和乡于家庄)人。出生农家,母亲高氏,秉性刚毅,教子甚严。邦清6岁,母亲即督促他苦读,寒冬腊月,夜夜伴二更方休。15岁入学堂,后辗转三水县(今陕西旬邑县

  • 大明朝能免于灭亡的三大绝佳时机,只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珍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大,崇祯,明朝

    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政权当属明朝,它也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处于鼎盛时期的大明朝曾经扬威海外,威震东亚,南下西洋、北伐蒙古、东逐日本、西平乌斯藏,世界上60%的白银都流向了我国,但这般强盛的大明朝却亡了。崇祯皇帝可以说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勤恳爱民,不近女色,个人生活也十分俭朴。崇祯在位

  • 汤显祖简介:“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汤显祖,简介,莎士比亚

    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天我们只知道他的文学成就,而实际上他的人格也值得我们敬仰。在张居正当权的时候,发生了一

  • 第12章 经验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经验教训

    从明朝建国到嘉靖年间,特别是明嘉靖年间,日本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经济远较中国落后的小国,倭寇是没有严格组织的、分散的、以劫掠为目的的一伙亡命之徒。而明朝是一个经济较发达,有统一政权的大国,军事上有统一的指挥,可以协同作战对敌。但是明即使倾全国之力,终不能阻止倭寇的入侵,留给了我们后人诸多经验

  • 明代秘史:张居正功高震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张居正,明代,秘史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进士,这位来自湖广江陵的年轻进士,志得意满,从此就踏上了官宦之途。开始,他在翰林院任编修。当时严嵩任首辅,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张居正满腔热情投身于仕途,但当他逐步了解了政治的黑暗时,又显得忧郁悲观起来。在翰林院当了七年编修,他感到颇为乏味,因为他徒有

  • 叶宗留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叶宗留,简介

    明朝初年,金银等矿皆属官矿,由国家经营,严禁民间开采。明中叶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普遍使用白银,朝廷更屡下禁令,封禁矿区,加重“盗矿”处罚,以达到严格控制矿源的目的。但明中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农民处境急剧变化,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入深山,从事开矿,以图温饱

  • 倡导廉洁朴实的社会时尚,力矫奢靡堕落与腐烂的元朝遗风,移风易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奢靡,移风易俗,遗风

    大明是在元朝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当时的帝国上下还弥漫着元末遗留下来的奢靡、堕落和腐烂的社会风气,生活在那个时空里的人们往往会习以为常,即使是“天生圣人”朱元璋似乎也不例外。譬如说嫖娼,本是件说不出口或言绝非能登大雅之堂的事情,民间一直流传朱元璋年轻时曾嫖过娼,还与沐英他妈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