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抗倭二百年》后记

《明朝抗倭二百年》后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1/16 3:33:39

《明朝抗倭二百年》一书,是我关于明朝倭寇历史的一些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堂堂的大明朝曾经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不仅让我国明朝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也让整个大明王朝为之震惊。更让人惊奇的是,当时日本的工业与科技水平都还相当落后,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跨海越洋的大海船,当时纵横于东亚海上的“双桅海船”基本上都是福建漳州船,就连日本最初的两艘朝贡船,也是永乐皇帝无偿援助日本国王足利义满的礼物。

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这群被称之为倭寇的人,实际上就是由一小部分日本人组成的海盗演变而成的。他们走私、烧杀抢劫、扩大贸易,不断侵占明朝老百姓利益,并由于当时我国流民、窝主及汉奸的勾结,他们由开始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后来的疯狂地烧杀抢劫。倭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修建研制了自己的舰船、武器,总结研究出自己特有的战术,特别让明朝老百姓气愤的是,日本政府有时还暗中纵容支持倭寇的行为,企图借此打开明朝东南门户。

对于倭寇的侵扰,明廷从开始的外交遏制与适时打击相结合,到后来的重海防、奋起抗倭,无不反映了明朝历任统治者打击倭寇的坚强决心。他们下令修建海防、组建远洋舰队、进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沿海划区防守和加强防务,派遣得力将领督理海防、抗击倭寇,都是他们抗击倭寇决心的具体体现。但由于后来明朝政治腐败、戎政大坏,让倭寇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肆烧杀抢虐,给我国人民留下了血的教训。但在关键的时刻,正义战胜了邪恶,爱国志士战胜了贪污腐败、卖国求荣者,为抗倭的胜利赢得了先机。

倭寇虽然最终在戚继光等一批爱国将领的努力下得以消除,但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史已经给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更留给了世代人民以血的教训。

当然,对于那个久远年代的抗倭战争,不管是明朝的老百姓,还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认识上的误区。但人们可以创造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我们必须尊重历史。

由此,我自然地想到了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以及多年来部分日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的错误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伤害,他们许许多多的人手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那更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血的教训。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但对于以上一切的一切,一些日本人并没有尊重客观历史,他们一直想篡改历史。如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数次到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参拜。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人类良知和国际正义的挑战,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国人民感情和尊严的肆意伤害,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小泉纯一郎的举动,混淆了是与非的界限、正义与邪恶的分野,对战争受害国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然,小泉纯一郎的举动,其实也伤害了日本自己,不仅对日本的对外关系造成损害,而且给日本的国际形象又增加了一个污点。试想,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侵略历史与战争罪责没有理性认识和正确态度的国家领导人,又罔顾人类道义而一意孤行恣意妄为,如能取信于世界?

同时,这些教训又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应该认识和思索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前途。所以,我写《明朝抗倭二百年》,既是再现历史真貌,更是警示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为民族的发展壮大而奋斗,要始终把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诫了我们,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不团结就意味着失败。

当然,我们又必须看到中日有着源远流长的友邻关系。只要都能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深厚的友谊依然世代相传,中日将友好和谐地携手走岁月的深处。

由于资料和水平所限,加上本人才疏学浅,书中若有错误和不足,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纪红建

2006年7月28日深夜

于北京使命斋

标签: 二百年后记明朝

更多文章

  • 清官潘季训的故事:“百余年来治河之善,卒未有如潘公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来,清官,百余

    潘季训(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他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进士,从推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参与过不少政治变革,执行过一些开明政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而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则是治理黄河。在1565年到1592年的28年间,曾4次担任总理

  • 朱元璋的心系农民: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官吏,疾苦

    洪武皇帝自己出身农民,心系农民,除了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他还在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听说地方官巧立名目科敛百姓,朱元璋愤然说道:害民之奸,甚如虎狼!浙西本来就在南京的边上,现在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600年前虽然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但即使这样的路程,以古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与交通

  • 历史上严嵩是奸相还是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严嵩是奸相,历史上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本传列于《明史·奸臣》中。而“奸臣”条下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祐,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生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之语。这便是对“奸臣传”传主们的判

  • 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是怎么,有几个,贤王

    提到“八贤王”三个字,我们会很快的想到杨家将、包青天的相关影视或者戏曲,那么八贤王指的是谁呢?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有两个八贤王,一个指的是北宋的八贤王赵德芳,另个一指的是清朝时期,《步步惊心》中所提到的八爷,即爱新觉罗·胤禩。接下里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这两个人。北宋的八贤

  • 明代秘史:况钟的刀笔功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刀笔,明代,秘史

    明永乐四年(14O6年),况钟二十三岁。因为文理畅通,书法端正,被靖安县知县俞益挑选为吏,任礼曹之职,管理礼仪、祭祀一类事务。况钟为人精明,办事干练,为俞益所看重。况钟父母曾表示希望儿子在功名上进取,不愿意让他当书吏(刀笔吏),俞益劝说道:“刀笔吏没有什么不好,汉代的萧何、曹参,唐朝的孙伏伽、张元素

  • 朱高炽的仁宗之治”:只坐了一年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仁宗,坐了,皇位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永乐皇帝朱棣在北征途中患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多伦西北)。遗命把帝位传给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洪熙”。那年他47岁,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可是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一年,第二年便死去了,高炽的庙号为“仁宗”

  • 第七章 大明宣德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明,宣德,第七章

    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工匠们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

  • 明代新词的构成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分,新词,明代

    在上一节,我们讨论到明代新出现的词语中,有不少的文言色彩词语,因为它们不能反映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词,因此,这一节我们只从口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个方面来讨论明代新词的构成。在介绍三类词的基础上揭示明代新词的一些特征。一.口语词口语词,指广大民众在日常口头中使用的词汇,也称之为

  • 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取逃军,移花接木,钱财

    〇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就在当年“红太阳”出升的地方临淮县有个逃军叫陈宝仔的,因为实在不想再当兵了,就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贿赂当地专门负责勾补军士的凤阳府临淮县衙里的官吏。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由检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