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庆历史上第一高官蹇义,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

重庆历史上第一高官蹇义,历任六朝太祖为其赐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3/12/29 13:11:29

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是重庆现代历史上官位最高的,对明朝历史有严重影响,他的名字不如李善长张居正嘹亮,但是他的结局比下面俩位好很多。听说重庆有他2万多名后嗣,重庆还保存着天官府这样的地名,其实天官府就是他已经的住宅,他就是大明朝的六朝元老,吏部天官蹇义。

明太祖朱元璋赐名

蹇义他自身不叫蹇义,原来的名字是蹇瑢,1385参与国度公务员考试,顺利考中进士,做了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是什么官呢,复杂的说就是跑腿的,但是很特别,由于他是替皇帝跑腿的,虽然官位不高只是个从七品,还不如个县令,但是离皇帝近啊,属于近臣。

蹇瑢任务比拟努力,很受朱元璋喜欢,有一次聊天问他是不是蹇叔(秦穆公时期大臣,支持殽之战的哪位)的后代,蹇瑢只磕头不说话,皇帝喜欢他的老实,赐他一个字义,于是就改名爲蹇义。

明太祖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期,蹇义担任户部右侍郎。

深受明成祖朱棣重用担任吏部尚书

明成祖朱棣造反成功之后,蹇义成了明成祖的人。明成祖继位没几个月,就把蹇义选拔爲吏部尚书,由于办事才能强,军国要务处置的很合上意,不只明成祖朱棣喜欢,连事先的太子后来的明仁宗也喜欢。和事先的名臣户部尚书夏原吉齐名,合称蹇夏。

而且还爲太子的事做过牢,这是什么样的友谊啊,仁宗继位之后更看重他了,封爲少保、少师。还给了份奖状。

六部第一是吏部

明宣宗赐免死金牌

蹇义的吏部尚书不断做到宣德三年,做了22年的吏部尚书。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和打越南(事先叫安南),蹇义都跟随出征。跟着五代皇帝干了一辈子了,皇帝恩赐了一份大礼“”自己免二死;子孙免一死”丹书铁券。这免死金牌的待遇真高,不只本人有份,子孙也有份。

明英宗时期逝世

蹇义运气真是足够好,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是能杀人的奴才,蹇义不只平安无事的活着,官还越来越大,宣德十年,明宣宗病逝,没多久蹇义也病了,明英宗派太医去探望。

宣德十年蹇义也73岁了,人们不是常说么,73、84阎王不请,本人去。蹇义逝世之后,谥号忠定。终身阅历六位皇帝,大明朝的六朝元老蹇义才真正放下任务,回归故乡。

标签: 为其历任太祖

更多文章

  • 《明朝抗倭二百年》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二百年,后记,明朝

    《明朝抗倭二百年》一书,是我关于明朝倭寇历史的一些认识与理解。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堂堂的大明王朝曾经饱受国土比自己小得多、经济比自己落后得多,并且还是一个诸侯纷争、政治不统一的日本国倭寇长达200年之久的侵扰与摧残,不仅让我国明朝时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破坏,也让整个大

  • 清官潘季训的故事:“百余年来治河之善,卒未有如潘公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来,清官,百余

    潘季训(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县)人。他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进士,从推官、御史累迁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参与过不少政治变革,执行过一些开明政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而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则是治理黄河。在1565年到1592年的28年间,曾4次担任总理

  • 朱元璋的心系农民: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官吏,疾苦

    洪武皇帝自己出身农民,心系农民,除了上面说到的方方面面,他还在政治上管教官吏爱民,营造关心农民疾苦的氛围。◎听说地方官巧立名目科敛百姓,朱元璋愤然说道:害民之奸,甚如虎狼!浙西本来就在南京的边上,现在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600年前虽然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但即使这样的路程,以古时最常见的运输工具与交通

  • 历史上严嵩是奸相还是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严嵩是奸相,历史上

    严嵩(公元1480-1567年),字惟中,江西分宜人,本传列于《明史·奸臣》中。而“奸臣”条下有“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祐,屠害忠良,心迹俱恶。终生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之语。这便是对“奸臣传”传主们的判

  • 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八贤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是怎么,有几个,贤王

    提到“八贤王”三个字,我们会很快的想到杨家将、包青天的相关影视或者戏曲,那么八贤王指的是谁呢?历史上有几个八贤王,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历史上有两个八贤王,一个指的是北宋的八贤王赵德芳,另个一指的是清朝时期,《步步惊心》中所提到的八爷,即爱新觉罗·胤禩。接下里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这两个人。北宋的八贤

  • 明代秘史:况钟的刀笔功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刀笔,明代,秘史

    明永乐四年(14O6年),况钟二十三岁。因为文理畅通,书法端正,被靖安县知县俞益挑选为吏,任礼曹之职,管理礼仪、祭祀一类事务。况钟为人精明,办事干练,为俞益所看重。况钟父母曾表示希望儿子在功名上进取,不愿意让他当书吏(刀笔吏),俞益劝说道:“刀笔吏没有什么不好,汉代的萧何、曹参,唐朝的孙伏伽、张元素

  • 朱高炽的仁宗之治”:只坐了一年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仁宗,坐了,皇位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永乐皇帝朱棣在北征途中患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多伦西北)。遗命把帝位传给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继承皇位,定年号为“洪熙”。那年他47岁,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可是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一年,第二年便死去了,高炽的庙号为“仁宗”

  • 第七章 大明宣德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明,宣德,第七章

    宣德炉是用暹逻国(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另外加金、银、锡、宝石等30多种原料,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1428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工匠们按照宫中秘藏的宋代《宣和博古图》和《考古图》以及柴、汝、官、钧、哥、定各大名

  • 明代新词的构成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分,新词,明代

    在上一节,我们讨论到明代新出现的词语中,有不少的文言色彩词语,因为它们不能反映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新词,因此,这一节我们只从口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个方面来讨论明代新词的构成。在介绍三类词的基础上揭示明代新词的一些特征。一.口语词口语词,指广大民众在日常口头中使用的词汇,也称之为

  • 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取逃军,移花接木,钱财

    〇贪图钱财,“移花接木”勾取逃军,害民害人,最终还是将自己给害了就在当年“红太阳”出升的地方临淮县有个逃军叫陈宝仔的,因为实在不想再当兵了,就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贿赂当地专门负责勾补军士的凤阳府临淮县衙里的官吏。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