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作者:张嵚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作者:张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33 更新时间:2023/12/30 9:12:12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序言

第一章家有家规

第二章家庭教育不马虎

第三章宫里的女人不容易

第四章太监是这样变强的

第五章再强的公公,也有弱的一面

第六章宦官真的很坏吗?

第七章明朝皇帝比较烦

第八章明朝官员有点愤

第九章明军是这样强大的

第十章穿越到明朝去当兵

第十一章莫笑书生空议论

第十二章衣食住行都是学问

第十三章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

序言

喜欢看戏的人常说,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说历史如戏,穿越历史如看戏,那么轮到明朝这出“大戏”的时候,一千个历史爱好者心中,或许也有一千个明朝。

因为这恰是明朝最重要的特征恰如莎士比亚笔下那位身份传奇,情感丰富,充满争议的莎士比亚王子一般,明朝,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包含丰富内容,至今依然充满无数争议的时代。

明朝的传奇色彩,从它近乎传奇般的建国开始,由无数富有传奇经历的人物代代传承,贯穿其兴衰的始终。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上继西汉后,又一个由底层起义者以自下而上的战争方式开创的王朝,而比起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起事前的“亭长”身份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更是百分百草根出身的农民。而在朱元璋身后,那一代代撑起大明王朝旗帜的帝王们,其生活更是一个赛一个的奇特。有失踪火海,生死结局至今不明的建文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王爷身份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下扯旗造反成功,如愿登上帝位却开创黄金盛世的明成祖,身世如过山车般起伏,经历了沦为战俘,废黜帝位,却又东山再起的跌宕经历的明英宗,有婚姻极度畸形,痴恋年长自己十九岁的“大老婆”万氏,且首创数年不上朝记录的明宪宗。更有降生时历经九死一生劫难,童年尽尝生活世态炎凉,却终生保持一夫一妻生活的明孝宗,还有一生叛逆放纵,沉于嬉戏享乐,看似荒唐无比,却开创边功的明武宗。还有连续创造并刷新旷工不上朝记录的嘉靖帝与万历帝,更有专攻木匠技术,却荒废治国的明熹宗。即使是在历史上留下苛刻狭隘恶名的末代帝王崇祯帝,他在北京城沦陷那一刻,毅然煤山殉国的慷慨决绝,依旧激起后世无尽的喟叹。帝王尚且如此,文臣武将乃至三教九流自不必说,有明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并引起衍生的诸多传奇故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可算比重最高的。至今依然是各类影视作品取之不尽的“题材库”。那一个个流光溢彩的大明人物,以他们充满吸引力的人生,演绎出精彩的传说。套用网络语言的话说,他们就是令现代历史爱好者迷恋不已的“哥”。

而这些“哥”所生活过的大明,更是一个以包罗万象着称的时代。我们在形容其他朝代时,总习惯于用“恢弘大气”来形容盛唐,以“铁血风骨”称誉两汉,更醉心于两宋的“精美婉约”。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明朝的时候却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专用的名词,作为对这近三百年的时代的全面概括。相反,我们在形容其他朝代时所用的“专用词”,放在明朝的事态万千上,却总能找到清晰的折射。比如郑和下西洋的万国来朝,堪比盛唐的恢弘大气,比如北京保卫战的慷慨悲壮,永乐北伐的金戈铁马,万历三大征的烈烈旌旗,甚至南明王朝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死抗争,无不渗透着自两汉时代传承下来的铁血风骨。更比如《宝剑记》的字字珠玑,《牡丹亭》的清丽脱俗,海盐腔与余姚腔的交相辉映,至今依旧余音绕梁,我们更可以从浙东四才子的坚忍豁达中,从唐伯虎的笑看人生里,从“前七子”的深沉稳重和“后七子”的豪放不羁中,依稀看到前朝后世诸多英杰的影子,那精美婉约的风雅,早已超脱了阶层的禁锢,成为一个时代城市生活的烙印。甚至连明朝的科技文化成果,也同样以“总结性”的特点传世,明朝的散文和诗词,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口号,秦汉散文与唐宋诗词的闪光处,不仅彰显在明朝诗文中,更化入到明代小说戏曲等典型艺术形式中,阳春白雪的典雅,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使是它的科技成就,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科技着作,亦充满了对历代科技成就的总结,堪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集大成者。中国历史,恐怕找不到另一个封建王朝,如明朝这般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独特的传承性。如果说每个朝代,都有代表其文明特点的显着颜色,那么明朝,就仿佛一只独特的调色板,不同时代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聚合成万紫千红的风光。

然而传奇且风姿多彩的明王朝,在后世的评价中,却是一个争议纷纷的时代。直至今天,关于这个时代的正确评价,依然是现代历史学界诸多“口水”的导火索,大至对整个王朝的定论,细至对每个历史人物风貌的定评,总会引来无数的争议。而爱这个朝代,或恨这个朝代,也同样会找出诸多确凿的理由:爱它的人,会神往洪武盛世的富庶,永乐王朝的辉煌,会同情明英宗朱祁镇的善良,敬佩他的坚忍不拔。甚至会羡慕明武宗朱厚照的洒脱,认可嘉靖帝朱厚熜的精明,理解万历帝朱翊钧的淡定,尊重崇祯帝朱由检的慨然决绝。然后相同的人与事,也会成为恨它的理由:恨洪武时代的专制残暴,恨永乐盛世的奢靡劳民,恨明英宗朱祁镇的打错一战,杀错一人,恨明武宗朱厚照的荒唐淫乐不务正业,也会很嘉靖帝朱厚熜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恨万历帝朱翊钧的逃避怠政,更会很崇祯帝朱由检的操切急躁,徒留叹息。对帝王的评价尚且如此,对朝代的评价更不用说,这个朝代的许多人,都无法像其他朝代一样,可以简单的用忠与奸做清晰的划分,这个朝代的许多事,它的对与错,今天依然引来争议汹汹。甚至,尽管二十四史中,《明史》堪称修撰最为精细,涵盖范围最为广泛的一部,然而我们从现代文艺作品中看到的明朝景象,和我们从文献中读到的明朝景象,依然充满着太多的反差甚至误读。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百花齐放的时代,从任何一个单一的角度,做出单一的判断,都有可能是极其偏颇的。然而用理性的态度,客观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出最精确的评价,却正是现代历史研究者,依然“在路上”的事情。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充满传奇和丰富内容,至今依然引发无数争议的明王朝,不仅仅是个“历史话题点”的富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直到今天,它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止因为他在年轻历史爱好者们,拥有诸多的关注者,更因为无论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甚至社会民俗,都对我们今天的时代,产生着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兴亡成败,不仅仅是我们作为历史看客时丰富的谈资,却更是我们现实中最直接的经验教训。它的意义,渗透入现代生活的各阶层,细化到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以“模拟穿越”的方式,对这个时代进行真切的体会,不仅仅是一场愉悦的旅行,亦是一次宝贵的再认识与严肃的思考。

这场意义丰富的旅行,便从我们这本穿越手册开始。

标签: 作者明朝细节

更多文章

  • 朱元璋3次亲征“大汉国”武昌围城战与陈理投降——1364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围城,大汉,武昌

    张定边带着陈理逃走时,朱元璋军诸多将士建议,迅速追打,直捣陈友谅老巢武昌。可朱元璋并不赞成,他认为若乘胜追击,“覆巢之下,有完卵乎”?更何况兵法有言:“穷寇莫追!”追急了,“彼必死斗,杀伤必多”。其实朱元璋只说了一个原因,还有一

  • 第二节 汉王叛乱,兵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叛乱,汉王,第二节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明仁宗突然病故,太子是因为南京屡次发生地震而受命前往居守的。六月中,朱瞻基得到仁宗去世的消息,火速赶往北京。本想将朱瞻基置于死地的朱高煦,因朱瞻基行动太快,而没有成功。他们叔侄之间的斗争从此便真正拉开了序幕。这场斗争,给文官们带来不少好处。汉王朱高煦所

  • 第六章 朱高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死,朱高炽,第六章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朱高炽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胡名人黄景昉称他“实无疾骤崩”。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便“

  • 陆炳为什么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家族,这是什么原因

    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陆炳被塑造成知书达理但性格懦弱、不愿也不敢参与朝堂争权的人,然而这只是小说之言,真实历史上的陆炳智商和情商双高。一个能在嘉靖时期风波云诡的朝堂上以锦衣卫一把手这种高危职业全身而退并得到各方好评的人,绝不能用“性格懦弱”来形容。陆炳出生锦衣卫世家,他的祖父陆陆墀任锦衣卫总旗,

  • 原本想诬陷别人为“害民官吏”和逃军,结果自己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官吏,本想,结果

    松阳县有个奸民叫杨均育,自小起就不学好,到大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耍奸使滑,坏事做绝,但又不留什么把柄给别人,所以一直能逍遥自在,且愈发猖狂。同为松阳县的一个名叫叶惟宗的县民不知怎么得罪了杨均育,杨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洪武中晚期,朱元璋号召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捉拿“积年害民官吏&rd

  • 明武宗朱厚照为何颁布“禁猪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禁猪令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他能撇下朝政大臣,多次偷偷的外出游玩巡幸;他能让后宫佳丽独守空房,派人到处抢夺妇女供其淫乐;他能放着皇帝不当,甘愿当一名小小的总兵官;他自己生不出儿子,却从亡虏走卒中认养了二百多个皇庶子……而其中

  •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十年,官吏,政界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洪武时期尽逮积年害民官吏运动至今为止从来没人专门研究和论述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一笔带过,陈梧桐先生在他的专着中也是如此处理。但从当年洪武晚期太学生周敬心的上书进谏和朱元璋的认账来看

  • 王娡竟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皇帝 王娡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村妇,皇后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600年前明朝的太学生待遇与现在大学生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年前,待遇,明朝

    ◎600年前的太学生待遇与现在大学生一样吗?不过那时的国子监学生的待遇还是比较优厚,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我们国家9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待遇,但实际上是前者要比后者待遇高得多。我们国家90年代以前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精英教育,当时高考的录取率在3%左右,所以国

  • 明代秘史:况钟不遗余力治贪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不遗余力,明代,秘史

    明宣德五年七月,况钟到任苏州,这位苏州知府的初期政绩,具有传奇色彩。他是从县吏出身的,对地方上吏治的弊端和豪绅猾吏弄奸作恶的伎俩,十分熟悉。上任之初,他故意藏起敕书,不马上宣布,并且假装糊涂,表面上对属下吏员的阿谀奉承虚与周旋;对拿来案卷请他批示的府吏,先问他们该如何办理,再按照他们说的办法一一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