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九章 徽商的崛起

第十九章 徽商的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4/1/7 1:12:15

明代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剧增,经济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银差、力差及各种土贡、徭役等都折成银两征收,迫使生产者不得不出售部分农产品以获得货币来交纳赋税,这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农业的自给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商品经济的加速发展又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嘉靖、万历期间,张居正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便提出了否定意见,他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把商业发展摆到了与农业并驾齐驱的地位。着名思想家黄宗羲更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他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主之所欲也,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这种时代条件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商业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徽州商人就是在个时代条件下应运而兴的。

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三百余年的辉煌,成为中国商界的奇迹。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土产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俏的商品。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愈来愈多,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专向灶户收购食盐),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此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

徽商通过盐业生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其活动范围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无论从业人数、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典当业古来有之,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小,获利稳,因此徽商继盐业后大举进入典当业。历史上记载说:金陵当铺总有五百家,大部分为徽商所有。后来他们把典当行设到乡村小镇,至此社会上又流传起“无典不徽”的谚语。就连典当行的掌柜称为“朝奉”,也源自徽商俗语。徽州方言成了当铺的通用行话,《古今小说》、《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所反映的相关内容也多取材于徽籍典商。

随着江南棉布的进一步商品化,徽州布商的足迹很快遍及苏浙盛产棉布的大小城镇。明末嘉定县钱门塘丁娘子织的布匹质地特别精良,有个徽商在她住的胡同中租赁屋子居住,专门收购这种布行销各地。于是钱门塘附近的外冈等镇都纷纷仿效丁娘子的织法,所织之布都被称为“钱门塘布”,这成了徽商手中的畅销货。

米商也是徽商的重要一支。明朝中叶以后,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浙由于城市发展人口增加,粮食反而不能自给。于是徽人便迅速扩大经营,成为吴楚之间从事粮食贸易的主要商帮。

徽州山区盛产名茶,尤其是休宁、歙县所产的松罗茶最好。于是茶叶贸易逐渐成为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之一。在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在徽商发展的极盛时期,江南市镇的盛衰完全系于徽商的经营。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南翔”。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宫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对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张居正以神宗的老师和顾命大臣的声望,热切期待神宗成为一代圣主,对少年神宗的教育,呕心沥血,还为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对神宗的起居日用、行事为人,更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这样亲密的师生感情,十年的友好合作,谁又想到张居正尸骨未寒,神宗骤然变卦,满门查抄,几乎被掘棺鞭尸,十年心血毁于一旦!何以落得这样令人心寒的结局?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历代功勋卓着的改革家大多没有好下场,吴起商鞅死于非命,运气好的王安石生在宋朝,但时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明代中兴名臣张居正虽然并非死于非命,但死后,先前对他推崇备至、言听计从的明神宗却扬言要对他“断棺戮尸”,家属代他受过,惨遭抄家充军的大祸,令同时代人以及后来的读史者感慨唏嘘不已,陷入深深的思索。为什么张居正会遭到万历皇帝的清算呢?

张居正像问题的要害大概就在于张居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明实录》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其中包含《明神宗实录》596卷。《明神宗实录》指出张居正独揽大政的十年间,“海内肃清,四夷咸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亲,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洵经济之才也”;另一方面也指出他的过失,尽管过不掩功,足以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何怪乎身死未几,而戮辱随之。”这段话点明张居正邀祸的原因就在“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八个字。

张居正给时人的印象是独断专行,这是他日后取祸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吏治改革举措触及政坛痼疾,没有相当的力度难以奏效。无论是考成法,还是清丈田粮以及把江南行之有效的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无一不是阻力重重,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如果没有一点雷厉风行、独断专行的作风,恐怕一事无成。张居正过于严厉,操之过于急切,必然遭来许多非议。但是新政成效卓着,言官们难以抓住把柄,便从攻击张居正个人品行,离间他与皇帝的关系着手,如南京户科给事中余懋学、河南道御史傅应祯以及巡按辽东御史刘台等。如果没有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加上宫内实权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力挺,张居正恐怕很难推行其改革举措。

夺情

标签: 九章徽商

更多文章

  • 明朝六位开国公爵,仅徐达的爵位传到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爵,明朝,爵位

    明朝有很多的开国功臣,实际上开国大封功臣时不只6个公爵,共有25个公爵,不过有六个人的功劳很大,他们俗称开国六公。这里要注意的是开国六公并没有神机妙算刘伯温,因为刘伯温只是一个伯爵,他和公爵之间还隔着一个侯爵呢。具体开国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

  • 明朝着名谋士朱升死因:兔死狗烹的功臣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兔死狗烹,明朝,谋士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着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于城墙之下,劝

  • 我们门环历史上的由来,原是世家大族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是,大族,门环

    门环的起源,历史久远。古代统治阶级对民居门环有很明确的等级规定。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老百姓想用自己的方式

  • 朱厚照的荒淫人生:训练各族女子为私娼以供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以供,私娼,荒淫

    本文摘自《细说大明王朝36大悬案》,作者:向飞,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

  •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走子午谷被活捉,最后凌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子午,而死,闯王

    在明朝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更甚,因此,北方群雄并起,狼烟遍地,而后天下闻名的李自成、张献忠就在此。而闯王李自成更是名满天下,在1644年打进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而李自成霸占陈圆圆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后来直接就消失了,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是,你知道么,李自成那是第二代闯王,

  • 第二节 蟋蟀皇帝,盛世隐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二节,蟋蟀,隐忧

    明宣宗朱瞻基不但是一位明断勤政的君主,还是一个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皇帝。由于幼年时在名师指导下,精心学习“六艺”。他不但喜赋诗词、能书善画,闲来无事,还经常吟诗作画,以为消遣。所绘人物花卉,极为精工,常赐给朝臣和妃嫔。后人曾见过宣宗画的一幅花草竹石的扇面,并题有御制诗:&ld

  • 第二节 整肃民风,崇尚节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风,第二节,节俭

    明朝的前几任皇帝都为大明朝的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到朱瞻基这一代,内忧和外患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与前几代皇帝的艰辛奋斗相比,朱瞻基开始从内忧和外患中抽出空隙,削减不必要的财务负担,关注民生,整肃民风。宣德元年(1426年),在京城义勇卫军内发生了一起特大冤案,妻子偷情,丈夫判刑。此案轰动京城内外,在军队

  •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皇帝,迁到

    前文说过,洪武八年前朱元璋在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吉壤时,偏偏相中了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正是蒋山寺或言开善寺所在的位置。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活人与死人争地,人与神争地,皆为大忌!但为了朱明子孙能够永固江山,占尽“龙蟠”紫金山的好风水,十分迷信的朱元璋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决定迁走

  • 蓝玉之死:“狗急跳墙”似的蓝玉“谋反”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之死,狗急跳墙,蓝玉

    〇“狗急跳墙”似的蓝玉“谋反”背后就在洪武中晚期大明君臣关系到了十分微妙的关键时刻,蓝玉还卷入了朱棣与朱标太子之间的纷争漩涡之中,他曾提醒自己的外甥女婿朱标:“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太子朱标说:&ldquo

  •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作者:张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作者,明朝,细节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序言第一章家有家规第二章家庭教育不马虎第三章宫里的女人不容易第四章太监是这样变强的第五章再强的公公,也有弱的一面第六章宦官真的很坏吗?第七章明朝皇帝比较烦第八章明朝官员有点愤第九章明军是这样强大的第十章穿越到明朝去当兵第十一章莫笑书生空议论第十二章衣食住行都是学问第十三章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