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节 整肃民风,崇尚节俭

第二节 整肃民风,崇尚节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85 更新时间:2023/12/25 21:37:28

明朝的前几任皇帝都为大明朝的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到朱瞻基这一代,内忧和外患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与前几代皇帝的艰辛奋斗相比,朱瞻基开始从内忧和外患中抽出空隙,削减不必要的财务负担,关注民生,整肃民风。

宣德元年(1426年),在京城义勇卫军内发生了一起特大冤案,妻子偷情,丈夫判刑。此案轰动京城内外,在军队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执法机构不秉公办事,不调查研究,只凭一方口供枉杀好人,被人们纷纷上奏朝廷。宣宗闻讯,专门过问此事,避免了这场冤案的发生。

北京城义勇卫军中,有一个长年不在家,在京城服兵役的军士叫阎群儿。家里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由于妻子年轻,丈夫又长久不在家中,妻子甚是寂寞。恰巧这时,同乡有一位男子,看到她长得美丽动人,家中又时常无人,便心生邪念,经常借故与她接近,关心、体贴、照顾她。她十分感激这位男子,并渐渐地喜欢上了他。最终两人都无法自持,姘居在一起。阎妻最初也感到对不起在外的丈夫,但后来,不但不知羞耻,反而更加放肆,并且同时与三四个男人勾搭在一起。她这种放荡行为,很快就在乡村中传开了。

同乡告诉了阎群儿此事。阎群儿怒火上升,决定要亲手杀死这个淫妇。阎群儿回到家中,立即对妻子实行拷打,发誓要杀死她。后来,阎妻跑掉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这种行为,丈夫是决不会宽恕的,索性就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写了封诬告信,说丈夫与九个同乡抢了校尉陈贵的家。

阎妻贿赂了刑部衙门的主管,主管并没有调查此事,就将其交御史审核。御史官也是敷衍了事,将阎群儿等人全部判处斩首,理由便是抢劫校尉的家,阴谋造反。阎群儿、宣等人受审被判死刑,十分气愤,上诉至都察院,申明他们是被阎妻诬告的。同时,义勇卫军的将士们也上奏朝廷,证明阎群儿等人是清白的,并指责刑部衙门、御史冤枉好人,接受贿赂轻易判死刑。他们申述说:“为国家,我们终年在外效劳,妻子应固守妇道,不应在外放荡,事情败露后,诬陷丈夫,将丈夫置于死地。而朝廷衙门却对此不管,偏听谗言,枉杀好人,情理难容呀!”最后恳请宣宗皇帝明察。

宣宗得到这道上奏后,立即责令都察院对此案必须认真审核,不能枉杀好人a都察院接到谕旨后,立即派人对此案始末进行详细调查,最后查明,阎群儿等人并没有抢劫校尉陈贵的家,阎妻所言纯属诬告;又查明阎妻确实与他人有放荡行为。最后,阎群儿等人无罪释放,而阎妻因诬陷丈夫,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由于宣宗直接参与了此案,这个案子才可以得到公正的判决,避免了一场错杀好人的冤案。此案案发之后,宣宗对左都御史刘观说:“历史上隋炀帝命令于士澄治理、追查盗贼。于是,他们在一天之内处斩二十余人,其中在盗发当天,有六七十人被送到监狱,许多人因刑法严酷,实在忍受不了,便违心招了,主管官员明知他们是无罪,却不想复查,因此将好多人错杀。如果今日,他们不上诉申冤,就会被冤枉而死的,你们便是第二个于士澄。今后应当告诫各道御史官员,对于案件,一定要调查,根据真实情况处理,不要错杀,不要出现冤案。此案倘若已经错判错决,朕一定不会宽恕你们的。”刘观奉宣宗谕旨,责令下属官员,对案件一定反复核实,公正判决,勿杀好人。

宣德初年,还有一件稀罕事,惊动了朝廷。

在京城的锦衣卫总旗里,有个叫卫整的人,在他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卫家的女主人卫氏夫人,得了无法医治的怪病。请来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名医,都无法根治,这可急坏了豪里人。老夫人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不见好转。一家人天天以泪洗面,无计可施。自从母亲患病后,卫氏有个孝顺的女儿便天天为母亲请医生、买药、煎药、找秘方,终日陪伴在母亲身边,服侍母亲。为了寻找人间的秘方,她不辞劳苦,遍访民间名医,终于得知活人的肝可以治疗绝症。

卫家这个孝顺的女儿,听说这个秘方能救活母亲,如获至宝。可在哪儿才会弄得到活人的肝呢?卫家女子想了一阵子,决心剖腹割自己的肝来为母亲治病。为了救治母亲,她来到诊所,请大夫剖腹割肝。大夫一听吓了一跳,卫家女子费尽口舌,大夫死也不肯帮忙。最终,她竟以死相逼,大夫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同意给她剖腹取肝。大夫经过一番精心手术,终于在姑娘没受伤的情况下,将肝割了下来。她拿着自己的肝回到家里,将它煮成汤,让母亲喝了下去。自从喝下了那碗肝汤,奇迹便出现了,母亲的病痊愈了。

母亲的病好了,乐坏了家里所有的人。当大家知道她剖腹取肝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件事很快在京城中传播开来,小女子的孝心感动了所有人。于是,对小女子这种孝敬行为,有人朝廷推荐应予以表彰,立旌表。

礼部将此事向宣宗皇帝作了汇报,宣宗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批示说:“孝,应该是一种行为规范,应有限度的。孔子说:‘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不应当轻易毁掉,乃至伤害。小女子虽为母亲剖腹取肝,这并不代表就是孝。万一因为此事,而导致身亡,那罪过岂不是更大,况,在太祖时,就已有禁令,不允许私自自杀的。如今如果给这女子加以表彰,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效仿她,那岂不是破坏风俗了吗?这种行为不应当提倡。女子年轻无知,凭着一片孝心,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结果,母亲被救治了,是可以将罪免了的。”

这件事的确很感人。这位卫姑娘为救母亲,割取自己的肝作为药引,终于救活了母亲。这件事真假难以确定,但那时的封建社会,是提倡孝道的,历代皇帝也常常将孝放在第一位。卫姑娘的舍生精神,达到了孝的最高境界,照理说,应该受到表彰和提倡。但宣宗与其他人不同,他有个人的见解,认为身体是父母所给,不应轻易毁坏,因而对这件事给予否定。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为了避免愚蠢者仿效,应提倡正当的孝心才对,在这一点上,宣宗很有可取之处。

宣宗不仅在整肃民风方面有所建树,他也非常体恤民情,崇尚节俭。

《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都记载,朱瞻基常常微服私行,体察民情。一次,朱瞻基在路上看到农民耕种,就拿起农具耕种,可是才弄了三个来回,他就感觉到累了。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三推已不胜劳,况吾民终岁勤动乎。”(《明史》)朱瞻基对百姓生活艰辛的体悟,源自朱棣的教育。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带着朱瞻基巡游北京时,带领他仔细观看了农民的农具和农民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

标签: 民风第二节节俭

更多文章

  • 皇帝与佛争地:朱元璋将佛神宝志从开善寺迁到了灵谷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皇帝,迁到

    前文说过,洪武八年前朱元璋在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吉壤时,偏偏相中了的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正是蒋山寺或言开善寺所在的位置。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活人与死人争地,人与神争地,皆为大忌!但为了朱明子孙能够永固江山,占尽“龙蟠”紫金山的好风水,十分迷信的朱元璋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决定迁走

  • 蓝玉之死:“狗急跳墙”似的蓝玉“谋反”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之死,狗急跳墙,蓝玉

    〇“狗急跳墙”似的蓝玉“谋反”背后就在洪武中晚期大明君臣关系到了十分微妙的关键时刻,蓝玉还卷入了朱棣与朱标太子之间的纷争漩涡之中,他曾提醒自己的外甥女婿朱标:“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太子朱标说:&ldquo

  •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作者:张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作者,明朝,细节

    《明朝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序言第一章家有家规第二章家庭教育不马虎第三章宫里的女人不容易第四章太监是这样变强的第五章再强的公公,也有弱的一面第六章宦官真的很坏吗?第七章明朝皇帝比较烦第八章明朝官员有点愤第九章明军是这样强大的第十章穿越到明朝去当兵第十一章莫笑书生空议论第十二章衣食住行都是学问第十三章穿

  • 朱元璋3次亲征“大汉国”武昌围城战与陈理投降——1364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围城,大汉,武昌

    张定边带着陈理逃走时,朱元璋军诸多将士建议,迅速追打,直捣陈友谅老巢武昌。可朱元璋并不赞成,他认为若乘胜追击,“覆巢之下,有完卵乎”?更何况兵法有言:“穷寇莫追!”追急了,“彼必死斗,杀伤必多”。其实朱元璋只说了一个原因,还有一

  • 第二节 汉王叛乱,兵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叛乱,汉王,第二节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明仁宗突然病故,太子是因为南京屡次发生地震而受命前往居守的。六月中,朱瞻基得到仁宗去世的消息,火速赶往北京。本想将朱瞻基置于死地的朱高煦,因朱瞻基行动太快,而没有成功。他们叔侄之间的斗争从此便真正拉开了序幕。这场斗争,给文官们带来不少好处。汉王朱高煦所

  • 第六章 朱高炽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死,朱高炽,第六章

    洪熙元年(1425年)5月,朱高炽暴卒,享年48岁,葬于献陵。从登基到去世,朱高炽在位时间不足十个月。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日理万机地处理朝政,而身体不适到“崩于钦安殿”前后仅两天时间,胡名人黄景昉称他“实无疾骤崩”。壮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便“

  • 陆炳为什么能得到善终并保全家族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家族,这是什么原因

    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陆炳被塑造成知书达理但性格懦弱、不愿也不敢参与朝堂争权的人,然而这只是小说之言,真实历史上的陆炳智商和情商双高。一个能在嘉靖时期风波云诡的朝堂上以锦衣卫一把手这种高危职业全身而退并得到各方好评的人,绝不能用“性格懦弱”来形容。陆炳出生锦衣卫世家,他的祖父陆陆墀任锦衣卫总旗,

  • 原本想诬陷别人为“害民官吏”和逃军,结果自己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官吏,本想,结果

    松阳县有个奸民叫杨均育,自小起就不学好,到大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耍奸使滑,坏事做绝,但又不留什么把柄给别人,所以一直能逍遥自在,且愈发猖狂。同为松阳县的一个名叫叶惟宗的县民不知怎么得罪了杨均育,杨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洪武中晚期,朱元璋号召全国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捉拿“积年害民官吏&rd

  • 明武宗朱厚照为何颁布“禁猪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禁猪令

    明武宗朱厚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他在位十六年,荒唐的事情做了一箩筐。他能撇下朝政大臣,多次偷偷的外出游玩巡幸;他能让后宫佳丽独守空房,派人到处抢夺妇女供其淫乐;他能放着皇帝不当,甘愿当一名小小的总兵官;他自己生不出儿子,却从亡虏走卒中认养了二百多个皇庶子……而其中

  •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二十年,官吏,政界

    尽逮积年害民官吏全面清除政界“垃圾”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年(1385~1387)洪武时期尽逮积年害民官吏运动至今为止从来没人专门研究和论述过,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一笔带过,陈梧桐先生在他的专着中也是如此处理。但从当年洪武晚期太学生周敬心的上书进谏和朱元璋的认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