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南明】都有哪些皇后?南明皇后大全

【明·南明】都有哪些皇后?南明皇后大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76 更新时间:2024/1/15 23:20:09

邹氏福王朱由崧皇太后

邹氏是京师(今北京)人,福恭王朱常洵的次妃,弘光帝朱由崧的生母。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洛阳,杀死了福王常洵,邹氏与儿子朱由崧一起逃到怀庆(河南沁阳)。第二年怀庆也被攻破,邹太后仓皇从城东门逃走,来不及照顾朱由崧。后来邹氏辗转于兵火之间。不久朱由崧在阉党头目马士英等密谋和策划下逃至南京。本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认为潞王朱常,涝“贤明可立”,而福王朱由崧则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等七不可立。但马士英以武力为后盾,迫使东林党承认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东林党人以大难当前、大局为重,立国之前自己不可以先闹起来,便支持福王在南京监国。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正式即位称帝,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就这样建立了。弘光帝即位后马上下谕参将王之纲到河南迎侯邹氏。秋七月,又遥尊邹太后为恪贞仁寿皇太后。八月,当邹氏一到南京,弘光即令修建豪华的西宫西园所作为太后官。又封太后弟邹存义为大兴伯,又晓谕工部搜刮万金作为充赏供邹氏挥霍。

1645年,弘光帝果如东林党人所总结的七不可立,整日忙着“饮醇酒,选淑女”。不思励精图治,再加上南京很快陷落。弘光帝独自先逃了,马士英只好领着黔兵400人护邹太后渡江,准备逃往浙江。名为护驾,实为挟持,以此作为将来的政治资本。经过广德(今安徽广德)时,知州赵景和说:“你马士英不奉君而奉太后,居心不良必定是诈。”拒不接纳。这下惹恼了马士英,竟下令攻破城门,杀死赵景和,绕道来到安吉(今浙江湖州),知州黄翼圣肃迎道左。巡抚张秉贞传檄讯问真伪,黄翼圣回答说:“阁部马士英既然是真的,恐怕太后不会是假的。”张秉贞这才准备仪仗迎侯太后,井把总兵府腾出来作为行宫。潞王和群臣闻讯前往朝见,只见太后穿一身赭服。只有一名身着紫色衣服的宫女侍在身边,其狼狈样子可想而知,太后虽穿鬻简朴,但圣威仍在,当即传下命令,凡在籍的诸臣一律照例录用,以此安定人心,不久刘宗周、熊汝霖人见太后,当面揭露马士英的罪行,黄道周也上疏说:“马士英诚知弘光帝的去向所在而轻离左右,是有不臣之心,请诛杀马士英。”邹太后看完奏表后只是欷献不止,却没有一句话。其状十分可怜,估计是她仍在马士英掌握之中。

不久潞王投降清兵,在挟持太后一起渡过淮河的时侯,邹太后跳入水中自尽而死。也有的说进入浙江的邪个是假的,当弘光帝被俘的时侯,邹太后和妃金氏是同居一室,被俘押渡淮河时乘隙投水死了。

曾氏唐王朱聿键皇后

曾氏,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父亲是诸生曾文彦。岽祯五年(1632),时年31岁的朱聿键袭位为唐王,芳龄19。博通典故。因此两入谈古论今,情趣相投。曾氏统领王府,才华绽露,为此唐王把内政统统交给曾氏管理,曾氏未负夫望,果然治理得井然有序。唐王欣喜万状,两人情好日密。

1636年8月,清兵犯关,北京宣布戒严。唐王激于义愤,报国心切,毅然起兵北上勤王,不料大明律令规定,没有奉到诏旨,是不得擅自出兵的。崇桢帝以擅发护军勤王为罪,废为庶人,安置在凤阳的监狱中。在狱中,狱卒以为皇亲国戚一定少不了金银宝物,就向唐王勒索敲诈,不想此时的唐王已是一贫如洗。狱卒总以为他装穷而变本加厉地折磨他,最后竟以祖制墩锁法来处置唐王,生活一贯娇贵的唐王哪里受得了这般皮肉饥饿之苦,很快便染上重病,奄奄一息。急得曾氏在深夜里,偷偷对着晦暗的夜空,默默地祷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唐王病势仍继续恶化,曾氏毫不犹豫地剜下了自己大腿的肉奉给唐王,唐王因此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唐王病愈后才得知这件事,从心底感激万分,于是更加怜爱曾氏,两人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公元1644年5月,福王在南京登极后,宣布大赦,唐王也被释放出来,但弘光帝并没有重用他,而是命他移住到广西平乐。唐王在南行经过杭州时,途中遇见了由南京逃来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他把南京即将陷落的坏消息告诉了唐王。唐王听后,想到国恨家仇。不禁忧愤慷慨,说到最后竟热泪纵横。郑鸿遣见唐王仪表非凡,谈吐文雅慷慨,一腔热血正气。就暗中派人告诉了他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安南伯郑芝龙。他们认为“奇货可居”,在时局激变中,可以用拥立唐王来做自己的资本。不久南京失守,苏州陷落,清军兵锋直指杭州。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唐王为重振国威,主动劝说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涝监国。曾氏不同意唐王的做法,她希望自己的丈夫登基,说:“依我看来,潞王为人平庸,定非英主,他怎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这个国家呢?您英明睿智,应早为自立计。收拾旧山河。在国家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应该当仁不让,莫做他举。”唐王未置可否。没过多久,潞王果然投降了清朝,浙西杭、嘉,湖等地,全被清军占领,失去了一次光复良机。

曾氏不仅贤惠,对人、对事都看得比较准确。

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鸿速、郑芝龙的拥立下在州即帝位,建元隆武,是为隆武帝。册封曾氏为皇后,封曾后的父亲曾文彦为吉水伯。由于曾后从前治理内宫很有条理,这时隆武帝就让她开始参与外政,凡是章表奏议,一般都要经过曾后的批阅。她办事效率很高,批阅后指出不合时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多被隆武帝采纳,效果颇佳。隆武帝朱聿键觉得曾后确实能干,他索性就让曾后在他临朝听政的时候坐于帘后,一起帮助他决断朝廷大事。曾氏看到奏疏后,非常怨恨,开始疏远张肯堂。在这一点上,曾后犯了错误,因为张肯堂是隆武政权中一位较有作为的大臣,别有用心的郑芝龙也嫉恨其能,觉得他在朝中于己不利。一忠一奸,竟在用人问题上统一起来,所以张肯堂很快就被调出朝中,率水师在外,未能尽展其才。相比之下,当大臣路振飞上赛说隆武帝“有爱民主心,未见爱民之政”时,隆武帝却能对这样敢于直言诤谏的大臣予以“优旨褒纳”。这件事引起朝野人士的议论,他们说隆武帝虽有英明识见的美名,可太过于溺爱曾氏,看来隆武帝是不能成就光复大业了。

这年冬天12月,隆武帝眼看二郑兄弟,尽收闽粤兵饷,操纵兵权,观望不前,根本无意抗清。自己虽颇思有所作为,又处处受制于郑芝龙,不得行光复大计。当时的明将何腾蛟正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高一功等领导的队伍联合,组成剂襄十三家军,带甲数十万,声振中南,抗清形势波澜壮阔。曾后暗中向隆武帝献计说:“咱们再不能依靠郑氏兄弟了,莫不如借机脱离郑氏兄弟,去依靠何腾姣,倒会有一番大的作为。”隆武帝本人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主观愿望未尝不想振作有为,光复故土,建立中兴伟业,但军政大权已为郑芝龙所把持,很难脱离羁绊,况且隆武帝究竟不能摆脱封建宗法的本质,他认为只有大军阀才能保障他的政权和生命,始终不能,也不敢大振“乾纲”。收回“太阿之柄”。对曾后提出的移驻江西,依靠声势浩大的何腾蛟的正确建议,更是顾忌多端,畏首畏尾,认为荆襄十三家军原是农民军,还不如朝廷命官郑芝龙可靠。隆武帝越想越矛盾,最后对这个建议还是不敢采纳和实行,就在这种反复犹豫中,他让郑芝龙留守福州,自行誓师亲征,出师北伐,恢复国土,曾后一起随军出征。郑芝龙当然不愿意隆武帝出征,这样会失去他对隆武帝的控制,就指使数万军民遮道呼号,把隆武帝的车驾拥住,不能前进一步。隆武帝没有办法,只好停驻延平,以府署为行宫。又失去了一次光复故土的良机。

隆武二年(1646)六月,曾氏生下儿子。这时郑芝龙早已暗通清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准备投降,尽撤关隘水陆防线,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人。八月,清兵进犯仙霞关,当时郑鸿遣驻防仙霞关外,闻知清兵到来,立即弃关而逃。清兵长驱直人福建。隆武帝弃延平奔汀州,命曾氏先走,宫眷都骑马相从。到达汀州之后,福清伯周之藩朝见,听到了隆武帝与曾氏争吵的声音。周之藩长长叹了口气劝阻道:“唉,都到了什么时候还吵架,敌兵来了怎么办?”话音未落,十几骑清兵杀人行宫,隆武帝、曾后措手不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俘虏了。在押送经过九龙潭时,曾氏趁清兵看守不严,抢步跳入水中自杀身亡。永历帝即位后,遥尊曾后为恩文皇后,后又加谥“孝毅襄皇后”。

王氏桂王朱由榔皇太后

王氏是湖广(两湖地区)人,桂王朱常瀛的继妃,永历帝朱由榔的嫡母。她性情慈惠,通识大体。朱由榔嗣位桂王时,王氏被进封为太妃。隆武二年(1646)九月,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来,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就和两广主要宫吏计议,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桂王朱由榔是明神宗的亲孙,应该继承帝位,准备共奉桂王监国。于是就去恳请王太妃。等侯在外的朝臣希望大家悉心思考反复考察,找到最佳的人选后,再立不迟。群臣说什么也不走,致坚持要奉立桂王为监国,王太后无奈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清军十一月,攻下了赣州,消息传来,大学士丁魁楚,太监王坤主张逃避梧州。桂王本来就是平庸无能之辈,早巳被吓破了胆,哪里理会这些。逃到了梧州。为整顿人心、鼓励士气,王太妃下令传见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当着群臣的面,大声训斥他们玩忽职守,见敌即逃,哪有一点固守疆土、为国献身的精神,质问他们人臣的通义到哪里去了。王太妃说得虽声色俱厉,然以情说理,情真意实。这样一来,不但李用楫、程源,所有在场的大臣们都自觉惭愧,一起伏地请罪。经过整饬,人心安定下来了,桂王又回到了肇庆。丁魁楚听说唐王朱聿续在广州称帝(是为绍武帝),就便慌忙劝说桂王,赶快即大位,以压服人心而号召天下。公元1646年11月18日,桂王正式即位,明年改元为永历元年,尊封王氏为慈宁皇太后。

朱由榔即位称帝后,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以金堡、袁彭年等为主的是楚党,被人称为“五虎”,他们外联瞿式耜;而以李用楫等为主的是昊党,他们以锦衣卫马吉翔为内援,除了吴党,楚党这两大派系外,还有以地方区域或因私人关系各树一帜的,他们在不稳定的小朝廷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彼此勾心斗角。马吉翔护从王太后有功,又巧佞勤媚,蓄意迎合,所以永历帝和王太后对他深信不疑,以为忠勤可靠,命掌戎政。“五虎”之一金堡,素有廉洁风厉的美称,见宦党专权,愤然上书。王氏览表之后,见把自己比做武则天一样昏淫,当即大怒,自此深恨“五虎”,决计“虎口拔牙”。这样掺杂了很大的个人感情成分,处理起事情就难免不出错。果然锦衣卫马吉翔暗下密旨,命把金堡逮捕起来,瞒着皇上在一座古庙里设立刑案,按照“厂卫缉私”方式,用非刑拷打,竟折断了金堡的大腿,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

这事一暴露,舆论大哗,朝野上下、忠志之士都无比义愤,纷纷上书或进言,想方设法营救金堡,连被金堡弹劾过的阁臣严起恒也起而救之。原农民领袖高必正闻知此事,就和党守素,李元胤三位将领联袂入朝,合辞为请。王氏脸色沉沉,垂帘座前,还没等永历帝开口,高必正就抢上一步,气愤地说道:“君宜化异为同,不必挟私报怨。”永历帝正要辩解。却惹恼了王太后。王太后阴阳怪气地抢白道:“诸位爱卿不要以为那个叫什么金堡的人是好人,我大明圣朝若用这般好人,岂不误国殃民了?不知各位爱卿意以为如何呀?”高必正等人见此状无奈只好愤愤离去。

永历一朝的中流砥柱,深孚众望的瞿式耜连奏七书,金堡总算免于一死,最后流落桂林,养好伤后,落发当了和尚。楚党另一头头袁彭年母亲去世,他忍住悲丧。坚持上朝并对朝臣说:“我受皇恩深重,何苦要守孝三年,虚度岁月?现在是多事之秋,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要竭尽驽马之劳效忠于朝廷,多做些工作才是。”王氏得知,不但不予以表彰,反高兴找到了理由报复,就借此机宣敕问道:“母亲死了,做儿子的不守孝道。是哪朝的祖训呀?”袁彭年只好避位服孝,就此被赶出朝廷。楚派被彻底弄垮。永王氏于历五年(1651)四月,死于田州。谥号“孝正庄翼康圣皇太后”。

桂王朱由榔皇后王氏

王氏,江浙地区人,父亲王略,曾经做过粤中郡守。王氏平素沉静文雅,体谅他人。朱由榔被封为永明王时,王氏被封为王妃,在宫中老幼上下尊卑没有不夸奖她的。称誉之声自然传到了永明王朱由榔的耳朵里,朱由榔于是就让王妃总持内政,大小事悉听她决断。朱由榔隆武二年(1647)冬十月,朱由榔称帝,册封王氏为皇后。

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清军永历元年(1647)春,向湖南进攻,何腾蛟的部将刘承胤率师进入桂林,拱卫皇室,想挟天子以自重,于是连骗带哄加威吓就把永历帝骗到了湘西山区的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作为南明政府的政治中心。同年七月,清兵连破常德,宝庆,直犯奉天府。刘承胤眼见清军来势凶猛,感到大势已去,永历帝已毫无价值,再带着他们是一个大包袱,于自己不利,经再三斟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最好的办法是把永历帝作为投降清军进献的一份厚礼。于是急忙暗中与孔有德勾结,准备降清。

永历帝得到了消息,急忙率领宫中护卫后妃仓皇出逃。逃到二渡水时,由于人马都拥挤在一起,把桥都给压断了,很多人掉进了水里,弄得浑身是水是泥,哭声喊声乱作一团,为了逃命,谁也顾不得这些,紧紧跟着永历帝,一气徒步跑了300多里,老天爷竟下起雨来,大家已经两日滴水未进,叫苦连天,哀声动地。但惟独王氏脸色泰然,像是什么事也未发生一样,派人去寻找食物,令人去探明道路去向。正巧遇上前来迎救的明总兵商邱伯侯性,把帝后一行人马接到苗区,逃到柳州。后来瞿式耜保卫住了桂林,便派兵把永历帝及宫眷迎护回了桂林。永历二年(1648)三月,王后生下了儿子慈炬,永历帝宣布大赦以示庆贺。

南明政权移至桂林,清廷是绝不允许的,于是便派大军攻打。王氏知道以后,二话没说马上带头把自己积存的粮食银饷衣物送给守卫将士,以激励士气。最后东西全送完了,王氏就把头上戴的簪子、耳上挂的耳环等手饰当场取下,全部捐献出去。瞿式耜的妻子邵氏在王皇后的召感下,也同样拿出金珠捐献出来,前方将士听了群情激奋,士气大振,击退了多于自己数倍之清军,桂林保卫战终于以明军胜利告终。王氏贤德之声,到处传扬。

永历六年(1652)冬十月,占据云贵地区的张献忠农民军余部孙可望,派入迎接永历帝到贵州的安隆所(今贵州安龙),改为安隆府,作为行宫。孙可望只是想借一下“后明”的招牌,实际根本不把永历帝放在眼里,更不听他们的指挥。每年只送银8000两,米600石作为永历帝及朝臣的口粮。

眼见明政权日渐衰微,部分权臣就想投靠孙可望,官僚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甚至怂恿孙可望“受禅”篡夺帝位。这样孙可望对永历帝更加傲慢无礼,这批权臣们的厚颜无耻和孙可望的狼子野心,引起了朝臣中比较有骨气的昊贞毓、张福禄,全为国等18人的极大愤恨,他们暗中与正在出征广东的名将李定国联系,请他回来保驾,迎接永历帝。谁知走漏了消息,于是在永历八年(1654)三月。孙可望下令到处捕人。张福禄,全为国急忙向坤宁宫逃去,请求马太后和王皇后救命,哪知庞天寿等人一直尾追其后,闯入宫门,把张福禄,全为国一举抓住。王氏勇敢地冲上前去想解救他俩,庞天寿仗势欺人,对王皇后的干预毫不理睬,硬行将人抓走。结果这18人全部遇害。意思是说他们的浩然正气,连不懂事的孩子都被感染得热泪夺眶而出。

趋炎附势的马吉翔、庞天寿为进一步讨好孙可望,便借口王氏曾在坤宁宫救人,证明此事牵扯内宫,王皇后肯定参与密谋,知情不报可杀,免得留下后患。他们的目的昭然若揭,想杀王氏,再废永历帝自然就少了一个障碍。想好了这主意,于是找来死党萧尹,指使他上疏密奏。当时的主事肖、尹,心领神会,马上起草,说后妃从古干预朝政扰乱朝纲,王氏破坏朝廷规矩,理应废掉,希望永历帝明鉴。

王氏得知这一消息本想能帮助帝君为反清复明有一番作为,竟连性命都不能保全,越想越惨。她含着眼泪找永历帝哭诉说道:“真没想到西汉末期王葬篡汉的悲剧又要重演了,大明江山真的要葬送在我们手里了。”说完泣不成声。永历帝也是暗自落泪,默默无言,无可奈何。最后决定要死就一块死,就把王后留在寝宫中,用这种办法也许能救王皇后一命,也是向这些权奸们和孙可望表示一下态度。孙可望并不傻,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虽说是杀了“十八先生”,还是慑于外有李定国、郑成功一千武将继续尽忠于明朝,朝臣忠杰之士也还有不少。他权衡了利弊,未敢下手,王皇后的性命总算得以保全,永历帝也得以继续苟延残喘八九年之久。

永历十三年11659)正月,永历帝逃到了缅甸,只住在几间竹编的房子里度日,生活极其艰苦。王氏由于长期奔波劳累,心境越来越坏,染上了疾病。永历十五年(1661)缅甸发生政变,金楼白象王被他的弟弟猛白杀害,猛白自立为王。为了巩固新政权,向清朝讨好,猛白假意邀请永历帝的大臣沐天波,庞天寿等42人过江盟誓,同饮咒水,暗中却派兵将他们全部杀死,这就是史称的“咒水之祸”。这次事件之后,宫中的贵人,宫女以及大臣的妻女都预感到末日降临了,纷纷悬树自尽,史载死的人“累累如瓜果”。每当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王皇后就哭着对手下人说:“我不是没有气节的人,我也不是不能像她们那样去做。可我还有马太后,她老人家需要照顾呀,我要一死了之,马太后还能活吗?皇上不就更凄惨了吗?我不能先死!”于是王皇后就拖着重病之躯,一直维持永历朝的残局。永历十六年(1662)二月,缅王见永历帝爪牙巳被除尽,就将永历帝献给清军将领吴三桂。王氏在被清军押解进京途中,与马太后同时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

标签: 大全皇后都有哪些

更多文章

  • 木匠皇帝朱由校:戕毁明朝元气的客串木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气,明朝,木匠

    熹宗即位时年16岁,委信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又晋升与客氏私情密切的内监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熹宗热衷于木工,朝廷诸事全权交付魏忠贤处理,由此得专擅威福,明宦官专权至此达到顶峰。由神宗朝发展而来的党争门户更趋恶劣,言官居中借谏劾兴风作浪,大坏朝政。被东林党人拥上皇帝宝座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不为

  • 八贤王原型赵德芳真的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原型,害死,的是

    赵德芳(公元959年-公元981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也是如今各种影视剧中八贤王一角的原型人物。公元976年,这一年赵德芳18岁。论制需出阁受封,也就是要开始受职办事了。当时,赵匡胤授他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等职。没多久,宋军又扩展了疆土,皇帝大喜,又封给自己众儿子一些领地,赵德芳的食邑户数也

  • 第十九章 徽商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章,徽商

    明代是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剧增,经济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银差、力差及各种土贡、徭役等都折成银两征收,迫使生产者不得不出售部分农产品以获得货币来交纳赋税,这就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发展,农业的自给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商品经济的加速发展又带来了观念的变化。嘉

  • 明朝六位开国公爵,仅徐达的爵位传到了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爵,明朝,爵位

    明朝有很多的开国功臣,实际上开国大封功臣时不只6个公爵,共有25个公爵,不过有六个人的功劳很大,他们俗称开国六公。这里要注意的是开国六公并没有神机妙算刘伯温,因为刘伯温只是一个伯爵,他和公爵之间还隔着一个侯爵呢。具体开国六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

  • 明朝着名谋士朱升死因:兔死狗烹的功臣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兔死狗烹,明朝,谋士

    “狡兔死,走狗烹”,历代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明代开国功臣更是如此。朱升是朱元璋身边的着名谋士,在建明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朱元璋赞其“九字国策定江山”。那么,作为明朝开国谋臣的朱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明太祖杀死的呢?公元1357年,红巾军首领朱元璋领兵进攻徽州,朱升单人匹马立于城墙之下,劝

  • 我们门环历史上的由来,原是世家大族的标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是,大族,门环

    门环的起源,历史久远。古代统治阶级对民居门环有很明确的等级规定。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老百姓想用自己的方式

  • 朱厚照的荒淫人生:训练各族女子为私娼以供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以供,私娼,荒淫

    本文摘自《细说大明王朝36大悬案》,作者:向飞,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

  • 第一代闯王高迎祥,走子午谷被活捉,最后凌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子午,而死,闯王

    在明朝末年,天灾不断,人祸更甚,因此,北方群雄并起,狼烟遍地,而后天下闻名的李自成、张献忠就在此。而闯王李自成更是名满天下,在1644年打进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而李自成霸占陈圆圆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后来直接就消失了,从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是,你知道么,李自成那是第二代闯王,

  • 第二节 蟋蟀皇帝,盛世隐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第二节,蟋蟀,隐忧

    明宣宗朱瞻基不但是一位明断勤政的君主,还是一个能文能武、多才多艺的皇帝。由于幼年时在名师指导下,精心学习“六艺”。他不但喜赋诗词、能书善画,闲来无事,还经常吟诗作画,以为消遣。所绘人物花卉,极为精工,常赐给朝臣和妃嫔。后人曾见过宣宗画的一幅花草竹石的扇面,并题有御制诗:&ld

  • 第二节 整肃民风,崇尚节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风,第二节,节俭

    明朝的前几任皇帝都为大明朝的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到朱瞻基这一代,内忧和外患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与前几代皇帝的艰辛奋斗相比,朱瞻基开始从内忧和外患中抽出空隙,削减不必要的财务负担,关注民生,整肃民风。宣德元年(1426年),在京城义勇卫军内发生了一起特大冤案,妻子偷情,丈夫判刑。此案轰动京城内外,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