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德芳是什么人?宋朝有八贤王赵德芳其人吗

赵德芳是什么人?宋朝有八贤王赵德芳其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3/12/14 4:53:59

我们在看以北宋为背景的戏曲或影视作品时总会出现一个和蔼可亲又正气凛然的老头,就是八王千岁赵德芳。在观众的印象中这个老头就是正义的化身,多次在忠臣遇险时出手相救,与奸臣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的地位与皇帝相等,都是君主级别,可以面见皇帝或接受圣旨的时候不叩头。另外他手里有御赐的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不正,下打奸臣不忠,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因此民间老百姓甚至认为他的地位要在皇帝之上,因为他有监督皇帝的权力。

但有关八贤王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而都是来自于小说、戏曲。对于八贤王的名字也说法不同。比如在明代熊大木小说《杨家将传》里八王爷的名字是赵德昭,而在小说《三侠五义》里八王爷只出场一回,也没留下名字。而后大量的戏曲、评书及影视作品里八王爷都名为赵德芳。之所以叫“八王爷”是因为他一个人领八个王爷的俸禄。这八个王爷的具体封号按程派名剧《贺后骂殿》中的说法是: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而在评书大家单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侠》里八王的具体封号为: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敬王、七贤王、八大王。只有五六两项相同。由此可见不仅八王爷的人名不一致,而且封号也不一致。也就是说那个正气化身的八王爷形象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

不过疑似八王爷的两个人赵德昭与赵德芳历史上倒是确有其人,而且也的确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二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是在宋太宗赵光义称帝不久之后相继亡故。赵德昭是因为赵光义怀疑他有自立之心而遭斥责后自刎而死,而赵德芳则是暴病而亡。但这哥俩去世时年一个28岁,一个23岁,都是年轻人,而且也没有多大的权力。所以不可能是八王爷的原型。其实赵光义这个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他哥哥赵匡胤死得也不明不白,因此民间才有“烛影斧声”的说法,认为是赵光义谋杀自己的亲哥哥之后篡了位。而他这两个年轻力壮的侄子却在两年内相继过世,也很蹊跷。

所以这也说明在君权神授,等级森严的封建年代,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如果真有八王爷这么碍事又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早就除之而后快了。别说是皇帝的侄子或者堂兄堂叔,即使亲生父子,同胞兄弟为夺皇位大开杀戒的情况上比比皆是。所以就不可能有八王爷这样的人存在。那么八王爷的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

八王爷的形象最早是捆绑杨家将的故事而来的,杨家将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当时南宋偏安一隅,金国不断入侵,忠良岳飞无端惨死,使得民间对于当年英勇抗辽的杨家一门忠烈十分怀念,因此杨家将的故事不断在民间成形,在故事形成中因为杨家屡遭奸臣陷害,便迫切需要一位保护神来罩着他们。而此时的皇帝是当年的太祖幼子赵德芳之后,因此民间便把八王爷的交椅给了赵德芳,把他当做可以制约君权,为民请命的正义化身。

至于这位八王爷的原型,有人考证是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因为他排行第八,而且也有贤名。在民间老幼妇孺都知其名,称他为“八大王”。这个八大王很了不起,好文词,能书画,为人正直刚毅,在朝廷有很高的地位,去世时60岁,同民间所描述的八贤王赵德芳很相似。但因为他是疑似篡位的赵光义之子,所以不可能用他的名字来安在八贤王身上,因此就只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的是赵德芳的名字,而以赵元俨为模板刻画出了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历史上的这位八大王也仅仅是个贤王,并没有小说所写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八王爷赵德芳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民间文艺工作者不断艺术加工之后而形成的。

所以总结来说历史上确实有赵德芳其人,但没有那么厉害的八贤王。而历史上的赵德芳因为去世过早并没有留下太多资料,现存的资料显示他有四位夫人及三子二女。父亲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很喜欢这位侄子,对他封赏很多,他生病时还去看望。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认为是他哥哥赵德昭自杀后他颇受刺激,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忧郁而死。他死后太宗赵光义很悲痛,车驾临哭,废朝五日,以示哀悼。尽管他既没当皇上也没有当八王爷,但他的后代却还是继承了皇位。

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有子嗣,在他生前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自己做了太上皇。而后的两任皇帝也都是赵德芳一支的。而传到了宋宁宗赵扩这,因为他的儿子都夭折了,于是继位的便是赵德昭的九世孙赵昀,此后的皇位便在赵德昭的后代中传递。所以宋朝的皇位最终又传回到了开国的赵匡胤一支,也是算是对这位盖世英雄以及他两个早逝的儿子的一种补偿吧。

尽管戏剧舞台上的八贤王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却也寄托着底层百姓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在封建年代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且也是神圣而不容侵犯的。所以我们看一些古典小说的时候,大凡忠良被陷害,百姓遭欺压都是奸臣做乱,皇帝只是一时被蒙蔽。哪怕是像《呼家将》里的呼延丕显全家被满门抄斩,但其后代呼延庆在铲除奸臣庞文后还照样对杀他全家的皇帝忠心耿耿。这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但皇帝总是不可避免有昏庸的时候,而且一昏庸起来就要乱杀人,而如果能做到既不反皇帝又不被皇帝杀,便只能塑造一个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八王爷来制衡了。但这也是一种比较可悲的想法。因为即使有八十个王爷的封号也只是个王爷而已。而在历史上皇帝弄死王爷的事情几乎历朝历代都在发生,只想靠一个人就能制衡皇权是十分幼稚的幻想。但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出现民主的思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还有一点民主的苗头,但却没有实施的土壤。而后随着儒家倡导的等级制被无限夸大,皇帝的绝对权威更是不可动摇。所以没有民主制度保障,甚至连民主思想都没有的封建年代也只能幻想八王爷这样的人物的出现了,但却只能注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标签: 其人宋朝是什么人

更多文章

  • 第十八章 “心学”的完美继承者——徐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十八章,完美,继承者

    他在明朝所有相当于宰相职务的首辅中间,不是最出名的,也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却是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奸臣严嵩扳倒的主力,如果不是他,严氏父子还将继续作恶下去。《明史》以少有的口气,高度推崇这位徐文贞:“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ldquo

  • 土木堡之变的详细过程与北京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保卫战,北京,土木

    土木之变朱元璋时期,退回蒙古高原的元朝就出现了裂痕。居于东北的兀良哈部,留在蒙古高原的鞑靼部,还有位于西方的瓦剌部,各自为政。在朱棣连续用兵的打击下,蒙古各部纷纷向明朝表示臣服。兀良哈以卫所的形式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瓦剌的几个首领也接受了明朝的封号,被纳入了朝贡体系。如马哈木被封为顺宁王、太平被封为

  • 朱棣200年前,留下一条后路,能保大明不灭亡,只可惜崇祯皇帝却不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后路,大明,崇祯

    了解明朝历史的盆友,就了解虽然最终国家灭绝的那时候,都城是北京。但实际上,当时朱元章新中国成立的那时候,都城却设在了南京。只不过是之后朱棣以便成为皇上,启动了说白了的“靖难之役”,在他成为皇上之后,就以北边边患为由,挑选了将都城迁往北京。但与此同时,朱棣并没有废弃南京的都城。

  • 明朝沈炼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是怎么,生平简介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嘉靖十七年(1538年),沈炼考中进士,先后出任溧阳、茌平、清丰县令。清廉爱民,政绩卓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冬,蒙古瓦剌军入侵,威逼京城。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退敌之策,从早晨到中午没有一个人发言。退朝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厚熜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第01讲点击朗读:第02讲点击朗读:第03讲点击朗读:第04讲点击朗读:第05讲点击朗读:第06讲点击朗读:第07讲点击朗读:第08讲点击朗读:第09讲点击朗读:第1

  • 二婚太后欲学吕雉垂帘听政 可惜儿子是一代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垂帘听政,太后,霸主

    中国古代对女性参与政治非常忌讳,所以即便君主年幼由其母后辅佐,也要设一道珠帘,称为“垂帘听政”。汉朝,中国自短命的秦王朝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也是华夏民族从此改称“汉人”的朝代。封建时代对女性的压迫非常严重,而汉朝似乎并非如此,从汉朝的国母出身便能看出。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王妃,后来被刘邦

  • 明清时期的佛教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佛教,时期,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尊崇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但他因早年曾出家为僧,又投白莲教郭子兴部下为兵,登上帝位后对佛教不能忘情,曾经大兴佛教,广修庙宇,刻印佛经,但是朱元璋究其根本,小沙弥出身,无法理解佛教的真正道理,鉴于宗教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威力,在当时佛教庞杂、混乱的情况下,他以控制为出发点,

  • 朱元璋的惯用伎俩,空手套白狼——“捡了”一支巢湖水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一支,巢湖,水师

    过了几天,巢湖水师行进到了一个叫黄墩的地方,这里曾是水师头领赵普胜驻军的地方。赵普胜触景生情,顿时醒悟:我赵普胜,江湖上人称双刀赵,闻名大江南北,即使退居到了巢湖,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万人统领。可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这个“鞋拔子脸”忽悠到了这里,还要上他的地盘上去,看他在我们巢湖的

  • 胡惟庸蓝玉案:共诛杀四万五千余人,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千古,残忍,蓝玉

    明初的统治集团,是由两方面势力组成的,一方面是原有的权贵,如淮西和浙东权贵势力,他们支持朱元璋建立了新政权;一方面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的将领,他们转化成统治者以后,和支持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旧权贵,都是新朝权贵。在巩固和发展新王朝的统治中,他们的阶级利益虽然一致了,但发生了新的矛盾,在财产权力再分配中,淮

  • 建文帝失踪之谜:建文帝到底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谜,去了,建文帝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