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蓝玉案:共诛杀四万五千余人,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胡惟庸蓝玉案:共诛杀四万五千余人,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03 更新时间:2023/12/19 2:38:09

明初的统治集团,是由两方面势力组成的,一方面是原有的权贵,如淮西和浙东权贵势力,他们支持朱元璋建立了新政权;一方面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的将领,他们转化成统治者以后,和支持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旧权贵,都是新朝权贵。在巩固和发展新王朝的统治中,他们的阶级利益虽然一致了,但发生了新的矛盾,在财产权力再分配中,淮西、浙东之间,文臣、武将之间,都要发展各自的势力。除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外,他们有时还和皇权形成冲突,这成为明初朱元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内在原因。面对着公侯将相的权势和有些新权贵的不法行为,特别是他的战友与旧将邵荣和谢再兴的背叛,朱元璋放心不下,猜疑他们会来抢夺皇位。

为了使公侯将相尽忠于朱明王朝,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作了申诫公侯的《铁榜文》①;洪武八年(1375),又编了《资治通训》,反复强调要他的臣僚对他效忠,勿欺、勿蔽;洪武十三年(1380),又编了《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②,来教育他的臣僚;洪武十九年(1386),又颁布了《志戒录》,“其书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③。以前,朱元璋不允许儒者在他的将领左右议论古今,这是因为在天下扰攘君臣名分未定之际,他怕知识分子为他的将领出谋划策,去独立发展。而当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却鼓励他的将领去接近儒臣,并在武将“操练之暇”,命儒臣去给他们讲解“上古以来忠臣烈士”、“忠君报国之义,事上死长之节”④,等等。尽管如此,朱元璋仍不放心。因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杨宪为御史中丞,朱元璋曾想用作相,胡惟庸对李善长说:“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于是李善长就乘机弹劾其“放肆为奸事”,最终使杨宪没有逃脱被杀的下场。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召见刘基,同他商量任用丞相的事。刘基认为杨宪有丞相的才能,没有丞●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大事本末●相的器度,汪广洋的器量比杨宪更偏狭,他们都不能任相。朱元璋又问到胡惟庸,刘基连连摇头,说胡惟庸像一头小牛犊,一经重用,就会摔破车辕,撞碎犁杖,为祸不浅。后来,朱元璋还是起用胡惟庸担任左丞相。

胡惟庸是朱元璋在和州时的帅府奏差,李善长的亲戚。由于李善长的推荐,洪武三年他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升右丞相,进左丞相,深得元璋信任,权势日盛。他本人的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狡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就这一点来说,他与赋性猜嫌、自私惨刻的朱元璋必然不能相容。再则,他大权在握,不免一意专行,朝廷上生死人命和官吏升降等大事,有时径自处理,不向皇帝请示。因此各地想做官、升官的人和功臣、军人遭贬斥的都奔走在他的门下。功臣吉安侯陆仲亨和平渡侯费聚,都因受到朱元璋的谴责,与胡惟庸密相往还。胡惟庸又和御史大夫陈宁结为死党,秘密翻阅军队的档案,招勇夫为卫士,纳亡命作心腹。由于胡惟庸在中书省时间最久,权力最重,朱元璋已感到大权旁落,而军事贵族陆仲亨等又和胡惟庸相勾结,更使元璋产生怀疑,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更加严重。朱元璋决心消除这一心腹之患。终于在洪武十三年(1380),他以擅权枉法的罪状杀了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党羽,诛戮了一万五千多人。

胡惟庸一案,使朱元璋对身边的功臣宿将,猜忌之心大起,遂着手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屠杀。洪武二十三年(1390),距胡惟庸案发已经十年之久,他再兴大狱,又有一批人被杀,就连七十七岁的老丞相李善长也被赐死,自缢,家属七十余人全部被杀。“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⑤。朱元璋兴犹未已,亲自罗列被杀诸臣的罪状,作《奸党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工部侍郎王国用上书说:“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被朱元璋招为驸马),亲戚拜官,人臣之份极矣。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惟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人情爱其子,必甚于兄弟之子;安享万全之富贵者,必不侥幸万一之富贵。善长与惟庸,犹子之亲耳(李善长的侄儿是胡惟庸的侄女婿),于陛下则亲子女也。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封王而已矣,尚主纳妃而已矣,宁复有加于今日?”⑥朱元璋听后虽然不高兴,但也没说什么。

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又兴蓝党大狱。蓝玉是常遇春的内弟,定远人也。他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临敌勇敢,自徐达、常遇春死后,蓝玉“数总大军,多立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率大军十五万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至捕鱼儿海,“虏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大胜而回。因其战功赫赫,被封为凉国公。他功劳一大,就骄横起来,蓄庄奴假子数千人,乘势暴横,在军中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且总兵多年,麾下骁将十数人,威望很高。洪武二十六年(1393),锦衣卫指挥蒋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把他抓起来,砍了头,并抄斩三族。这个案件被“族诛者万五千人”⑦。

胡蓝之狱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共诛杀四万五千余人。在被株连的人当中,连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功勋屡建的徐达,也未能幸免。徐达在胡案中是十分清白的。他早就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为人奸邪,蓄有异谋。为此,胡惟庸对他怀恨在心,设法收买徐达的仆人福寿,唆使他诬告主人,不料福寿径直告之徐达,揭露了胡惟庸的阴谋。但是,朱元璋对忠肝义胆的徐达仍然很不放心。他认为,徐达德高望重,誉满天下,而且年富力强,只有五十四岁,要是留下他来,可是个大祸患啊!洪武十八年(1385)初冬,徐达背上生了恶痈,连日无法入朝,朱元璋特派太监前来赐蒸鹅,徐达知道他的病不能吃蒸鹅,看到皇上赐的东西,知道是要他的命,便含着泪吃下了,没过几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此外,据《明史》记载,着名功臣朱亮祖、胡美、周德兴、王弼、傅友德、谢成、冯胜(即冯国胜)等,或是被赐死,或因小过而被鞭死、被砍头。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在与陈友谅大战中,曾孤军坚守南昌达八十五日,立有大功,因赏薄怨望,被免官贬置桐城,不久死去。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也被赐死。大批官僚被诛杀,一时间朝廷人人自危,当时的京官,在每天早晨入朝之前,总要与妻儿诀别,交代后事,乃至晚上平安归来,便合家庆幸。功臣宿将得以善终者寥寥无几,汤和就是其中的一位。汤和与朱元璋是同村人,小时候是放牛的伙伴,他看到元勋宿将一个个被杀害,懂得是老伙伴对他们不放心,便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朱元璋得知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在凤阳给他修建府第,厚赐礼遇。

连续数年的诛杀,功臣宿将相继而亡,太子朱标劝父亲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听后,当时不作声。第二天,为了讽喻太子,表明隐衷,他故意丢一根棘杖于地下,让朱标拿起来。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岂不更好!”一语道破了朱元璋大批诛杀功臣的目的。

在历代开国之初,如此大肆杀戮功臣的情况,极为鲜见,正如赵翼所说的,朱元璋“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⑧。

注释

①《明太祖实录》卷七四。

②《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二。

③《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九。

④《明太祖实录》卷二四九。

⑤《明史》卷三○八《奸臣列传》。

⑥《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⑦《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

⑧《廿二史札记》卷三二《胡蓝之狱》。

标签: 千古残忍蓝玉

更多文章

  • 建文帝失踪之谜:建文帝到底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之谜,去了,建文帝

    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最后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所以许多事情都仿效他。第一件事是立太子。朱元璋认为,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那么,谁当太子呢?在26个儿子中(有两个早亡),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于

  • 改变明清格局:马士英有如此巨大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巨大,明清,格局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时局动荡,一位以诗词歌赋着称的人物,差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个人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力,左右明清之际的时局呢?马士英的画像马士英是贵州贵阳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91年。在他25岁的时候,和阮大铖一起通过了科举的会试。三年之后,被授

  • 明朝历史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常识,明朝

    明初改革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中国后,就立即开始着手治理百废待兴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战乱,全国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社会生产一度停滞不前。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奖励开垦荒地在全国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他又下令清丈土地,编制户籍将农民无形地束缚在土地上,使得其国家的

  • 明代秘史:尚美人更衣侍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代,秘史,美人

    胡宗宪虽已除了徐海、陈东诸人,尚有海寇汪直未死,仍然纵横海上,宗宪与汪直,同系徽人,直为海寇,母妻未曾带去,被拘狱中,宗宪令同乡士卒,至徽州释直母妻,迎至杭州,馆待甚厚,且亲去慰问一次,嘱他母妻致书招直。直得家书,才知家属无恙,意颇感动。宗宪又遣宁波诸生蒋洲往说汪直,直喟然道:“徐海、陈东、麻叶三人

  • 杨嗣昌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献忠,率兵,结果是

    明朝的亡国之君便是崇祯皇帝,登基时不过16岁,别看还是个未成年,可志气不小,第一年崇祯潜伏下来,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他默默积攒力量,打算先稳住帝位再对阉党发难。登基第二年,崇祯渐渐收回权力,引导大臣弹劾阉党,后逼死了魏忠贤,彻底铲除了阉党,还政治一个清明。可是魏忠贤虽然死了,大明的困境却没有解决,外有

  • 海瑞简介: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怪,官僚,模范

    海瑞海瑞(1514-1587),回族,今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自幼刻苦攻读诗书,知识渊博。36岁那年,海瑞中举,由此走上了仕途,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隆庆三年(1569)调升右佥都御史。他惩治贪官,打击豪强,推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博得&ld

  • 明代金榜状元太平宰相申时行生平简介,首府执政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路,太平,申时

    申时行作为苏州人,跟此地的大多数官僚一样,低调而有涵养。跟明代大多数首辅一样,申时行年少得志,经历了翰林院学士到部院官员,最后入阁拜相的过程。申时行原名徐时行,曾被过继给舅舅徐尚珍,成年后又返回申家。虽然他跟徐阶一样都是苏州人,虽然他也跟徐阶一样人情练达,但他无疑比徐阶更加圆润。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

  •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明朝的四次宗藩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叛乱,四次,明朝

    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皇帝是万民之主。如果主政的帝王能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兢兢业业,必定出现江山永固、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盛世。否则,如果皇帝无才无德,或虽有才而身心疲惫,罢工罢朝,只知道四处游幸拈花惹草、荒淫无度,王朝的统一就岌岌可危,百姓也跟着遭殃。俗话说:&

  •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厉害的锦衣卫为什么也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也不,明朝,锦衣卫

    锦衣卫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过很多遍了吧,在电视剧中的锦衣卫总是无所不能的,而这个锦衣卫的组织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机构,直接为皇帝服务的。担任着很多职责,主要还是为了皇帝的安全存在。虽然在建立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时候废了不少力气,但是最终效果还不错,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朝代的工具而已。锦衣卫,明代闻名

  • 史上最悲催又最牛叉的男人 皇帝都要捡他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上,皇帝,都要

    有些小人物,总在不经意间被历史无情碾压,改变命运。例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金王孙,别看他名字挺霸气其实就是一介平民,因为和皇帝娶了同一个女人,才在千年之后仍被我们记住。此人就是汉武帝母亲王娡的前夫,如果没有他跟王娡离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汉武大帝。很多人了解金王孙,应该是在电视剧《美人心计》里,历史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