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巢湖水师行进到了一个叫黄墩的地方,这里曾是水师头领赵普胜驻军的地方。赵普胜触景生情,顿时醒悟:我赵普胜,江湖上人称双刀赵,闻名大江南北,即使退居到了巢湖,那也是赫赫有名的万人统领。可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这个“鞋拔子脸”忽悠到了这里,还要上他的地盘上去,看他在我们巢湖的那样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我们要是真去他那里了,还有什么好日子过?真像他嘴上涂了蜜似地说的:共享富贵?凭着直觉可以判断,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人们都在说这个姓朱的如何有能耐,但我从未听说过更没有见识过他擅长什么武艺,靠着一肚子的阴谋诡计混到了今天这个份上,狠啊!再说,他来我们巢湖,尽是干些拨弄舌头根的事,怎么也不见他真心实意来帮我们。我一旦跟过去,40来岁叔叔辈的人反而让20几岁的侄儿小辈召唤,这还是双刀赵吗?想到这些,赵普胜觉得自己必须得离开这个是非之窝,可要走却不跟底下哥儿们打个招呼,那就不厚道了。于是他将几个要好的哥儿们找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没想到这一切在暗中都被朱元璋已经搞定了的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和张德胜、桑世杰等人看得一清二楚,这些人马上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听后默不作声,随后密令:从和州调集所谓的商船,其内装满了精兵,火速开往巢湖水师行进地;另一方面则以要与尾随的元中丞蛮子海牙作战为名,对水师部队进行整顿,重新编制和重新部署,削弱赵普胜等原来水师首领的权力。无奈之下,赵普胜计划落空,只好随船队一起行动,“纵舟进入长江,驶抵和州”。
空手套白狼,这是朱元璋惯用的伎俩,也是有些国人津津乐道的“政治智慧”。对于成功人士或政治大人物,我们国人向来十分宽容,几乎从不研究其“原罪”。不研究“原罪”不等于成功人士或政治大人物就没有“原罪”,其实这样的人才色厉内荏,朱元璋何尝又不是这样呐!就在巢湖水师抵达和州后,他立即任命了先前私通于自己的廖永安、张德胜和俞通海等人为水师统帅,对于原水师头领李普胜和赵普胜来个实质性的架空。不过当时迅速变化着的形势迫使他暂时不做出过分的举动,因为先前在黄墩被甩掉的元中丞蛮子海牙率领的水军已经一路跟来了,并在长江上游布阵,企图将巢湖水师和朱元璋军困死在和州城内。对于这样的局势,朱元璋感到,如果不拔掉蛮子海牙这颗钉子的话,自己渡江去了,他会立马抄我的老巢,后果就不堪设想。为此,他调集了大批商船,配以不少的勇士,以巢湖水师为主力,在长江边上的峪溪口与蛮子海牙展开大决战。
再说蛮子海牙虽然一路不甘心地跟了来,可没想到朱元璋这么快就与自己决战了,加上自己的船舰过于高大,进退不便;而朱元璋任命的水师新官廖永安兄弟和张德胜等人正处于兴头上,利用自身船小的优势,“操舟如飞”,频频出击,打击元军进退失据,最后迫使其不得不狼狈逃窜。廖永安等率领水师乘胜追击,在青纱坊、鲚鱼洲等地再次痛击元军,俘获了大量的战船。蛮子海牙见到这等情势,唯恐廖永安指挥的水师再追赶过来,干脆就逃往江南去。这样一来,和州周围的元朝水师势力就被肃清了,朱元璋渡江作战的时机完全成熟。〇采石之战与不露声色掌控水陆军事大权本来巢湖水师头领想请朱元璋喝酒的,结果朱元璋将他扔到长江里喂鱼了至正十五年(1355)五月二十五日,朱元璋召开渡江作战战前会议,研究具体的作战方案。有的将领认为,没什么好研究的,直接打过去,直捣集庆即南京。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了,尤其像冯国用、李善长、范常等读书人,提出以历史上攻打南京的得失作为鉴戒。他们大致这么说道:当年西晋军攻灭东吴最先落脚点就在和州,然后进兵采石,攻下采石后,再兵发建业即南京;南北朝时侯景之所以渡江作战取得成功,也是取道滁(州)和(州),再攻采石,最后才兵围建康即南京;隋朝大将韩擒虎灭南陈、北宋曹彬灭南唐,也都是以攻下采石作为立足点,再逐渐进逼金陵。所以说,能否争夺到采石是渡江作战是否会成功的首要关键,这是由于采石位于南京的上游,突兀在长江南岸,形势险峻。一旦攻占了它,就等于卡住了南京上游的咽喉。朱元璋没什么文化,听了文化人的发言后,顿时感到由衷的敬佩,最后他作了总结性的发言:“取金陵,必自采石始。采石,南北喉襟,得采石,金陵可图也!”
战前会议结束时,朱元璋又做了三项渡江准备工作:
第一,为防止军队将士在作战前后叛敌或乘机自立山头,他下令:全体将士之家眷一律留在和州!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人质,不过他公开的说辞可漂亮了:“打仗,拖家带口怎么打,也不安全。所以从安全方面考虑,也是从关爱您的家人角度出发,大家一律不准拖家带小,包括我朱某人在内,谁都不例外!”那么要是有人打仗打累了,想起女人来,可怎么办?只能忍一忍了,人家朱副元帅不是也不带老婆么,就连他新近搞上的“二奶”“三奶”也不带!不过,等打到了江南,大家才知道,人家朱副元帅可有艳福了,攻下太平城没几天,又娶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美眉,姓孙,人称孙夫人,也称孙“四奶”。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二,从30000余人的原郭军将士和10000多人的巢湖水师中抽调10000人,新组建渡江作战水陆大军,命令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廖永安各引舟渡江,名义上是为了提高作战能力,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实际上是疑心病十足的朱副元帅对“天上掉下的那个大馅饼”巢湖水师很不放心,将他们原来关系打乱,免得生出什么是非来。
第三,做好战前军事宣传与动员工作。朱元璋发布一项号令:凡入敌境,听从捎粮。若攻城而彼抗拒,任从将士检刮,听为己物。若降,即令安民,一无所取。我们将这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说:将士们,马上要打到江南去了,粮饷我们还是不发,到敌占区去取粮,具体由将领主持负责,张贴告示,招安百姓,岁纳粮草,这就是明初历史上所谓的“捎粮”;那么要是对方拒绝与我们合作或抵抗,怎么办?我朱副元帅告诉大家:任由各位掳掠,粮食可抢,女人可睡。当然,要是对方投降了,那就不行!
和州城里本来就缺粮,好多汉子好久都没碰过女人了。朱副元帅的这番战前动员无疑是在将士们的欲火上浇了一桶油,大家体内火辣辣的,劲也被鼓得足足的,齐声高喊:“打过长江!打过长江!”
不过这时朱副元帅想的可与别人不一样,“伟人”处处自有过人之处,他要挑个好日子,想来个“开门大吉”。据说六月初一,日子不错,朱元璋当即命令,各将领带好自己的部属,各就各位,准备出发!可不曾想到,老天不开眼,突起狂风暴雨,几乎要将停泊在和州长江边的船只掀翻。面对老天的这般“警示”,渡江只得暂停。不过好在恶劣气候也就那么一天,六月初二,天空放晴,旭日东升,只见朱元璋一大早就精神抖擞地来到了新近收为心腹的廖永安、廖永忠船只上,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百舸竞飞,往着长江南岸方向驶去。将士们拼命地划着船,想起前方有饭吃,有酒喝,有女人可睡,还有谁不出力?!
这时行驶在前的廖永安船只上,只见得主仆两人一问一答,特别和谐。廖永安问:“主公,你看我们船只是不是直接驶往采石?”朱元璋答道:“采石大镇,其备必固。牛诸矶前临大江,彼难为备御,今往攻之,其势必克!”朱元璋话的意思是:“采石是个大镇,元军必定重兵把守,而在它的边上有个叫牛诸矶的,突兀在长江里头,估计元军不大可能在那儿也设有重兵。现在我们突然去攻打它,我看一定能攻下!”廖永安听明白了,立即调整船行方向,朝着牛诸矶驶去。后面的船只看到这样的情势,紧紧跟上。没一会儿,渡江船只就接近了牛诸矶。屯守矶上的元军一看,今天突然有人来攻,感觉情势不妙,赶紧发射弓箭。一时间箭如雨点一般,“啪!啪!啪!”地落在了渡江船舰中。船只无法靠岸,这可怎么办?这时部队总指挥朱元璋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和州城外巡视时“捡到”的那个常遇春,不是他自我介绍武艺高强、很有本领,老吵着要打仗立功么,今天岂不是一个好机会!想到这里,他大呼:“常遇春,立功的机会到了!”时“舟距岸且三丈馀,莫能登。(常)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采石矶瞬时被攻占,缘江敌垒,望风迎附,朱元璋军迅速占领了采石大镇。
采石攻下后,一同参与作战的原巢湖水师头领李普胜和赵普胜心里还是很不爽,好端端的巢湖不待,跑这儿来拼命,尤其是渡江战役中两人都是几乎完全被架空了,想想就窝火满腹;但已有前车之鉴了,李普胜也学乖了点,嘱咐手下先在采石长江岸边的船只上准备好了酒席,然后邀请朱元璋共宴,庆贺渡江战役的胜利。一向对人疑神疑鬼的朱元璋接到邀请后心里直犯嘀咕:李普胜一路上好像不怎么开心啊,现在他怎么来请我?于是就随口问了:“李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李普胜手下说:“小的不清楚。”听到这话,朱元璋已猜测出了,这是一场鸿门宴,遂以身体不适为由,婉言谢绝。几天后,朱元璋以答谢李普胜的一片盛情为名,也在船上设宴回请。李普胜大老粗一个,根本想都没想就去赴宴了,可他刚走进朱元璋的船舱,只听到一声令下,自己就被人五花大绑了,随后从屏风后面传来一阵奸笑:“嘿嘿,想搞我,我要你看看,到底谁搞谁。来人啊,将他扔到长江里去喂鱼!”可怜李普胜可能至死也没弄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李普胜一死,他的原部下廖永安、廖永忠及俞通海就心安理得地投靠了朱元璋,可他们最终都没得好死,廖永忠还被朱元璋赐死,报应乎?
李普胜被朱元璋不露声色地杀了,一般人知道得还真不多。不过作为同为高层领导的原巢湖水师另一个头领赵普胜在获悉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顿时就惶惶不安,心想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想到这些,赵普胜再也待不下去了,连夜出逃,投奔天完政权的徐寿辉,成为其手下的一员大将,并于至正十六年、宋龙凤二年(1356)夏占领池州,成为朱元璋政权的危险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