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献忠智取襄阳 崇祯景山自缢

张献忠智取襄阳 崇祯景山自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3/12/31 14:18:59

1637年,由于明军的猛烈围攻,张献忠当初在湖北谷城接受明朝的招安,他并不是真心投降,而是暗暗积蓄兵力,准备东山再起。明朝将领发现张献忠的不轨图谋,便准备派兵镇压。

张献忠先发制人,于公元1639年5月,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他先杀掉在谷城的明朝县令,焚毁了官衙,重新打起了起义的旗号。不久,罗汝才也起兵响应。

接着,张献忠又将明朝总兵左良玉率领的进攻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左良玉带着余下的几百名残兵败将没命地逃回去了。崇祯皇帝恼羞成怒,气得将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崇祯皇帝又派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杨嗣昌率领十万人马,一路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襄阳。他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被迫转移到玛瑙山,这时起义军队伍里混进了奸细,情报被杨嗣昌掌握,起义军陷入包围圈中,最后被左良玉军打败,张献忠的妻子、儿子也被明军俘虏。

张献忠带领一千多骑兵突围出来,从湖北转移到四川。杨嗣昌跟踪追击,来到四川重庆,到处张贴告示:有谁能抓住张献忠,赏给黄金万两,并封他为侯爵。谁知第二天,在杨嗣昌的住处,就发现许多标语,上面写道:“有谁能斩杨嗣昌的头,赏白银三钱。”杨嗣昌气急败坏,派出大批官军到处追剿。

而张献忠起义军却行踪不定,忽东忽西,使官军捉摸不透。直到第二年正月,明军才在开县追上起义军。这时的明军将士已被拖得疲惫不堪,起义军却绕到背后,发起猛攻,全线崩溃,将领刘士杰被起义军杀死。

公元1641年,张献忠乘明军襄阳兵力空虚,率精锐部队直取襄阳。杨嗣昌在重庆得知消息后,连夜派使者传令,命襄阳明军严加防守。使者走在途中被起义军发现后抓了回来,并在他身上搜到了盖有杨嗣昌行辕的大印和文书。

张献忠安排他的义子李定国打扮成杨嗣昌的使者,带了几名“随从”和令牌、文书,大模大样地混进了襄阳城。混进襄阳城的兵士趁夜间人们安睡之际,分开在四处放火,惊醒了熟睡的百姓,顿时全城乱作一团,起义军趁机打开城门,大队人马赶到,一举攻克了襄阳城。张献忠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铭,并下令将朱翊铭斩首示众。

襄阳一战,缴获了明军储存在那儿的大批粮饷兵器,又将襄王府金库里的十几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老百姓们听说张献忠处死了恶贯满盈的襄王朱翊铭,都载歌载舞,杀鸡饮酒,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杨嗣昌在重庆得知襄阳的消息后,寝食不安,丧魂落魄地从四川又逃窜到湖北。脚跟还没站稳,又听说李自成起义军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了洛阳,并将福王朱常洵杀死。杨嗣昌如五雷轰顶,像丧家之犬,感到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了,便抽出战刀,刎颈自杀,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崇祯景山自缢

公元1627年,文盲皇帝朱由校死了,葬于德陵。他没有儿子,遗诏由他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这便是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崇祯帝很聪明,很有心计不轻意地相信别人,因而好独断专行,他很想搞好朝政,使朝纲振兴起来,但又不肯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连皇后的意见也不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由检是个不走运的皇帝,他一登基就处在东边的大清国,西南面的起义军的夹缝中,如果他能听取大臣意见,能够任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忠臣良将,也许还能挽救败局。然而他不听别人意见,自认为聪明,了不起,结果造成大错,把像袁崇焕洪承畴那样的军事家,杀的杀了,降的降了,致使局面越来越糟,弄得国库空虚,义军蜂起,大顺军威胁京师。当时有人劝他迁都南京,有人劝他速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回师勤王,他都迟疑不决。

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大顺军已兵临城下,他才在皇宫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现在南迁已经来不及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也没赶到。兵部点齐了城内的守军,一共还有5万多人。北京内城外城一共有15.4万多个城堞,守军全部上城,一人得摊3个,这能守得过来吗?再说也不能白天晚上连轴转呀!皇上没办法,只好在十八日那天,先下个《罪己诏》,承认以前都是自己不好,请老百姓原谅。接着又下诏停征“三饷”。跟着又下第三个诏书,乃是《亲征诏》,诏书说:“朕今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器械、骡马、舟车悉指军前听用。”还答应偿还“决不食言!”

十八日下午,李自成坐阵彰义门,开始对北京城全面进攻。

当天晚上,朱由检无法入睡。他登上皇宫后面的万岁山(即景山,又称煤山),遥望四面城外的满天炮火,他在山顶徘徊了一阵,回到乾清宫。吩咐太监把太子朱慈和另两个儿子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分送给外戚周氏和田氏家。这时周皇后走来,垂泪对朱由检说:“妾事皇上一十八年,一句也听不进去,致有今日。”说完便自杀了。

长平公主已经六岁了,她牵着父亲的衣襟,眼泪不停地流着。朱由检咬咬牙,叹口气说:“你为什么偏偏生在我家!”他把公主推开,拔出墙上的宝剑,左手用袍袖掩面,右手举剑砍去,砍下了公主的左臂。公主惨叫着摔倒了。朱由检还想再砍,但手软无力,只好作罢。这时他身边还有几十名太监,为首的是王承恩。朱由检手执三眼火铳,大家骑上马,拿着斧头,直奔东华门。守门的卫士不认识皇上,准备抵抗。一伙人只好又奔到安定门,但这座门已经封闭,无法开。这时远处近处都传来喊杀声,太监们都丢下马匹逃散。朱由检也只得下马,看看身边就剩下王承恩一人。王承恩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朱由检问他:“你带笔了吗?”

“奴才随身带着。”

“好,你随我来!”

君臣二人又登上万岁山。朱由检见城内也已经到处是闪耀的火光,便脱下外服,要过王承恩的笔来,借着月光,在白缎衣里上写下了他的最后一份诏书:“朕自登基十有七年,东人三侵内地,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衣冠,被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

朱由检把衣服挂在树上,将冠摘下,解散了头发,披在脸上,这才在山脚下的一棵树上自缢而死。王承恩对皇帝的尸体拜了三拜,吊在了另一棵树上。

崇祯皇帝直到临死,仍然不思自责,将国破家亡的罪责,全都推到众多文臣武将身上,而摆出一副代人受过的样子,其实,他自己的罪责最大。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死了,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传国276年(公元1368-1644年)的大明王朝覆灭了。

标签: 崇祯景山襄阳

更多文章

  • 揭秘有命又有运的女人——汉武帝之母王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之母,又有,汉武帝

    今天我们来讲讲大汉朝一个很幸运的女人,王娡。《美人心计》里这个角色是素颜一级美的王丽坤扮演的。然而,今天我们并不讲电视情节,只讲历史上真的王娡。王娡的母亲是臧儿,臧儿祖上是刘邦亲封的燕王,所以臧儿从小生活还是很富贵的,后来家道中落,臧儿嫁给了一个普通人,王仲,生一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长女王娡,

  • 朱元璋:“我取天下,正要读书人!”浙东“四先生”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浙东,读书人

    不过在投奔朱元璋集团的知识分子中,真正对朱氏统一事业有着重大影响的除了同来自淮右地区的李善长等人外,还有就是浙东文人圈或言浙东“四先生”,尤其是浙东四先生中刘基的出山则赋予更多的传奇色彩。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从小聪明绝伦,读书过目不忘,且有勤学的好习惯,因此小小年纪就成

  • 孙承宗传:戍边功臣 戎马帝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功臣,孙承宗传,戎马

    孙承宗(15631638年),保定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刚刚入朝,正赶上清兵犯境,从此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除了被罢官在家闲居七年以外,他把一生都献给明朝的边防事业。他冷静机智,老成持重,帮朋友妥善处理了“梃击&rdquo

  • 南京常府(街)主人常遇春爱美女但不能碰——“性骚扰”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京,性骚扰,悲剧

    〇南京常府(街)主人常遇春爱美女但不能碰“性骚扰”悲剧常遇春是大明帝国开国功臣中仅次于徐达的军界第二号人物,他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要比徐达晚一点,但在渡江战役中崭露头角并迅速崛起。常遇春与徐达相比,各有千秋。徐达以稳出名,常遇春以猛和快为人所熟知,有人甚至说常遇春的部队是快速反

  • 为何古人热衷于“冯玉瑛”字画而非“马士英”?竟是因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人,字画,而非

    明朝宰相马士英为何不如秦淮八艳的妓女?相传马士英的画画得好。应该是真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江南人家多百般搜求马士英的画,非常喜爱。喜爱是喜爱,将马士英的画买回来,或用别的字画、古董换回来,请高手将落款的名字改掉:马字添两点变冯字、士添笔划改为玉、英字给加个偏旁变瑛字,如此,马士英变成冯玉瑛,这样

  • 谈迁撰《国榷》——明朝的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编年史,谈迁撰

    研读明朝历史的人,大都以《明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为主要参考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明朝编年史谈迁着《国榷》,由于1958年前尚无印本,流传极少,所以很少有人看到和使用。然而这部书的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明史者不可不读之书。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

  • 明清时期的商业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业,时期,明清

    明清时期,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明清时期的商业是向上发展的,主要表现于这么一些方面:1.商品经济程度高。明初在历经了多年的反元及统一战争之后,虽巩固了新生地主阶级政权,但此时已是国力空虚,民生凋蔽,恢复经济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因此,明初统治者与其前代统治者一样,制定并施行了一些与民

  • 参酌唐宋、构建新体,为洪武时期“使厚民生”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宋,时期,民生

    在洪武初年的立纲陈纪或言建章立制过程中构建起来的中书省、御史台和都督府三大府新体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说朱元璋自建国起没多久就对中书省产生了反感、甚至恶感,并最终在洪武十三年宣布废除丞相制,但不可否认,明初的立纲陈纪、关注民生的许多举措,都是通过中书省贯彻实施下去的;而御史台和各省按察司在这个过程中

  • 宸濠之叛:昔纣用妇人言而亡天下,我不用妇人言而亡其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下,妇人,而亡

    朱宸濠以上高王身份于弘治四年(1492)继承其父朱觐钧王位,是为宁王。朱宸濠母,过去做过娼妓。朱宸濠长大后,轻佻无威仪,善长用文行自我粉饰。“术士李自然、李日芳妄言其有异表,又谓城东南有天子气。宸濠喜,时时诇中朝事,闻谤言则喜。或言帝明圣,朝廷治,即怒。”①武宗正德二年(15

  • 大明朝的最后一位名将,被崇祯活活逼死,他一死明朝也基本完蛋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名将,崇祯,明朝

    我们都知道,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克北京城时,挑选在煤山上吊死而死,开演了“君王死社稷”的一幕画面。有人这样说,假如崇祯不杀袁崇焕,大明朝不容易那么快就灭绝了。有关崇祯诛灭袁崇焕这件事情,缘故自身就比较复杂。袁崇焕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且不说他吹嘘五年平辽这件事,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