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秘史:北方举子江南考官

明代秘史:北方举子江南考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2:42:57

朱元璋在登上皇帝宝座后,信口乱点鸳鸯谱,糊里糊涂判考案,结果他自己制造了一起古今传为笑料的南北榜糊涂案。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初春,南京城正是翠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季节,秦淮两岸酒楼如林,商旅如织,人墨客云集秦淮,等待明开国后第九次会试发榜。

明的会试发榜日定为每年三月五日。

上午十时,一阵鞭炮齐鸣过后,高大的皇榜悬挂在了秦淮河北岸的贡院大门左侧,榜上共录取了五十二名贡士,从第一名的琮、陈?到最后的刘子信,无一不是江南的考生,北方举子统统落选。榜文一贴出,立即群情哗然,北方举子们大喊大叫,呼爹骂娘,说这次考试其中有鬼,因主考官刘三吾、副主考白信蹈都是南方人,他们有意压制北方才子,此乃天理不容。一时激怒的考生,用泥团将高悬的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浩浩荡荡礼部闯去。顿时,南京城里糊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揭帖,街头巷尾也都议论纷纷。礼部见事情闹大,便急忙将详情奏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读过奏折也震怒起来,当即在奏折上批道:“南人尽占黄榜,举子群情激动,应当火速查处。”还立即找来主考官刘三吾,亲自查问了一番。刘三吾已是八十五岁的高龄,是位老翰林,才学名满江南,七十三岁时被推荐给朱元璋,他的远见卓识深为朱元璋所佩服,因此才把明朝的科举大权交给他,同时又选他做了东宫太子的老师。对今天出现这样的问题,朱元璋并不相信。刘三吾对他说:“陛下,这毫不足怪,北方在元朝的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文化受到极大摧残,历数十年来,举子文章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承认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也会出现南优北劣的局面。”朱元璋一向知道刘三吾的耿直,对他很客气地说:“即像先生所说吧,但事已如此,北方人久受压抑,怨气太重,考科如一名不取,恐怕难安民心。以朕所见,不妨在百人中选择几名优者,也好安抚人心,平息众怒。”但刘三吾执意不肯,对朱元璋毫不客气地说:“制度乃陛下所定,如果现在榜上换人,岂不是欺世盗名。若臣有徇私之举,甘愿承当欺君之罪。”朱元璋见刘三吾当面顶撞自己,而且毫无改换之意,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也将副主考白信蹈停职罢官,并亲自找到翰林院侍讲张信,让他主持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但张信完全站在刘三吾一边,经过二十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向朱元璋汇报说:“臣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末一名的刘自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因此以文章定优劣,以才华定名份,这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人的试卷仅能列为第五十三名,但名额有限,不能再重新更动。”张信的一番话使朱元璋进退维谷,心想:我毕生戎马,治国的宗旨就是拢络人才,现在北方的大部江山尚不稳定,几个儒臣竟弄出了这等纰漏,为安定民心,我只得实行最后的惩罚。当即指责张信说:“你是否受刘三吾的面授机宜?”张信反驳说:“臣自入贡院审卷,二十多天锁院未出,所有群臣都可作证,来受刘三吾的机宜之说。”朱元璋严厉喝道:“你家人与刘家人密谋过,铁证如山,还敢狡辩。”张信依然态度昂然,反驳说:“我为陛下堂堂正臣,家人之事与我无干。”怒火燃烧的朱元璋听罢拂袖而去。

回到后廷,朱元璋当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刑部先将刘三吾、张信、白信蹈等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在严刑逼供下终于造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的供词,上报朱元璋。朱元璋朱笔一挥,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贡士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也以行贿的嫌疑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数百人。这年的四月底,将这二十多位考官绑赴刑场执法。

于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六十一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六十一名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黄榜张出,北方举子欢呼雀跃,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虽然这有名的南北榜案告结了,朱元璋也在第二年死去,但是后人们始终怀疑,此案的弄私者究竟是谁,行贿者又是谁,南榜的五十二名中无一北人,是徇私舞弊,而北榜的六十一人中无一南子,又属什么行为。还有二十多位大学士和国家的忠良都做了刀下鬼,他们究竟犯的何罪?这些疑问朦朦胧胧千年之久,真是一场不明不白南北榜,糊里糊涂科场案。因此后人就干脆戏称它为朱元璋的南北榜糊涂案。

标签: 江南秘史考官

更多文章

  • 傅山的传说故事:傅山送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传说,傅山送画,故事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字公它,号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浊翁、石道人等别名,是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书画家。他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造之学,而且诗文、书画、金石、医学也很精通。着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污》等。傅山送画傅山的字画很有名气。传说有个姓李的员外,早就请求他给画一幅画。他虽

  • 第一次进攻集庆——一次无厘头的城下野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城下,无厘头

    进攻分两路:南路军由徐达等人率领,主要进攻目标为集庆南方的溧水、溧阳,扫除这些地区的元军势力,切断它们与集庆的联系,然后再从南部包抄过去,与北路军一起合攻集庆城;北路军则由郭子兴舅子张天祐率领,考虑到张天祐这一路直接攻打的是元朝江南重镇,兵力上无论如何都应该予以配足。那么哪来这么多的兵士?朱元璋聪明

  • 同是皇室贵族的八贤王赵元俨与赵德芳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系,皇室,贵族

    凡是熟悉包青天的故事的人对不会对里面的八贤王赵元俨陌生,他是包拯他们在朝中最信任、最可靠的帮手,几次都力挽狂澜,就百姓与危难之中,可谓是忠臣良将的楷模。虽然包青天的故事多半是民间传说,演绎的成分居多,但是八贤王赵元俨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八贤王赵元俨是宋太宗的第八个儿子,从小便喜爱读书、孝敬父

  • 明熹宗:我跟斧头的那段缘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我跟,斧头,那段

    在木匠工作室比我在朝堂上办公快活,我自由而贪婪地呼吸着木头散发出的特有香味,觉得比闻着朝堂里的龙涎香还舒服。我摆弄着木匠家什,比挥动朱笔批阅奏章快活。我做成一件器物,比干出一桩政绩还高兴。我想我若是个木匠多好,这职业比做皇帝快乐多了。我干的木匠活儿都是力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大到建造宫殿,小至一只梳妆

  • 明朝大太监刘瑾:八虎之首“立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首,太监,明朝

    刘瑾是陕西省兴平人,祖上本来姓谈,只因他在六岁以前的幼年便净了身,依靠姓刘的太监得以选入宫中,所以改了姓刘,连他的父亲也改名刘荣。正德三年(1508),刘荣被封为后府都督同知。刘瑾在景泰年间(14501456)初进宫时,只是乾清宫中一个普通的厮役(“答应”)。孝宗在位时,他犯

  • 第十节 驱僧逐道,破除迷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破除迷信,驱僧逐道

    在古代,中国各朝代皇帝大多很迷信,相信“上天之命”、“运气”之说,都把自己看成是上天所生的“圣明之主”,就是上天的儿子,降到人间来统治芸芸众生的。更有相当一部分皇帝迷信到荒诞不经的地步,寻求神仙,企图得到神奇的药物,以求长生不老

  • 溧阳官衙里竟有这么一对活宝官吏:合用一个情妇,还坑民害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吏,官衙,溧阳

    溧阳虽处于江苏与安徽交界之处,但在明代它属于应天府(相当于今天的南京市)管辖。为防止官员的裙带关系干扰和破坏大明政治,开国后不久朱元璋就规定:南人北官、北人南官,就是说来个南北方官员籍贯大回避,南方人到北方去做官,北方人到南方来做官。以此而言,溧阳位于南方,当然就由北方人来当地方长官了。当时有人推荐

  • 明代秘史:明熹宗的匠才,一月之内,连丧二帝而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内,明代,秘史

    明熹宗的匠才万历四十八年(162O年)是明朝宫廷中最为混乱的一年。常洛带病登极,做了皇帝,这便是明光宗。然而时仅一月,到九月初一,明光宗也因病中误服“红丸”而卒。九月初五,皇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这时他年仅十六岁。一月之内,连丧二帝,又接连有两个新皇帝登极,事情本已不少,偏偏又有明神宗的郑贵妃

  • 陈友谅为什么会败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败给,陈友谅

    在朱元璋的眼中,张士诚是他成功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不过,和心腹大患陈友谅比起来,张士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与张士诚的贪恋富贵不同,陈友谅是更为进取,颇具大将风范的对手,始终是朱元璋的眼中芒肉中刺。与朱元璋一样,陈友谅也出身贫寒,其家世代以捕鱼为业。正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给予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至正十

  • 明代就兴雅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就兴雅贿,明代

    明成弘时期,苏州籍名臣吴宽位高权重,他与吴派书画家沈周交情深厚。沈周以作品赠他,吴宽在沈周画作上题诗,为之延誉,一时间社会上尽知吴宽喜爱沈周的画,那些求见吴宽办事的人多携沈周画作相赠,致使来沈家求画者络绎不绝,沈周不堪其苦。沈周在《石田稿》中无奈地自嘲,原来自己的画作本身不足为贵,只是借助了吴太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