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四、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51 更新时间:2024/1/13 1:50:47

忽必烈改“元”之后,就对吐蕃地区加强了中央的管辖。在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管理,采取了设立宣政院,宗分镇与帝师的统领,完善地方机构和设立驿站,统计户籍等措施。由于吐蕃地区封建制的确立与藏教的形成相辅而行,在经济上也出现了二者同步发展的局面,因此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理也多采用政教合一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具有政教合一身份的帝师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

帝师其实是元代皇帝授予藏教僧人的最高神职。元代的第一位帝师是八思巴,可以说在中央与吐蕃的关系中,八思巴起了重要作用。

八思巴生于1235年,是藏教萨迦派高僧萨班的弟子,同时也是他的侄子。“八思巴”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圣童”,是藏民给他的美称,因为八思巴7岁时就能熟读佛经,知道经文的大意了。1247年,萨班到凉州与阔端谈议吐蕃归附蒙古的事项,年仅8岁的八思巴也一同随行。萨班走后,八思巴作为人质留在了凉州。这样,他童年的大多数时间就多是在蒙古人的宫廷中生活,所以八思巴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很大。萨班去世后,15岁的八思巴作为萨班的继承人,到六盘山拜见了忽必烈。忽必烈一见到他就非常喜爱,把他留在了身边。

八思巴19岁的一天,他给元帝忽必烈讲授《喜金刚·大灌顶》时对忽必烈说:“藏教是从天竺传来的。佛法的宗旨是要救度一切众生,引导众生到达涅槃的境界,过极乐世界的生活。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严格遵守三藏经典中所阐述的戒律而修行。假如一个人违背了三藏中的戒律,他将转生在阿鼻地狱中受苦……”可见八思巴是位虔诚的藏教高僧。

1260年,忽必烈抢在阿里不哥前宣布继承大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1264年,忽必烈设立了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总制院,也就是宣政院的前身,命刚刚29岁的八思巴掌管,到后来,由帝师管理宣政院也就成为了一种惯例。有了宗教势力的帮助,元政府对吐蕃的工作就容易展开了。不久,元政府就开始在西藏设立起地方行政机构和驿站,根据吐蕃的物产分布情况,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域。元政府还对吐蕃地区进行了人口普查,在前藏和后藏分别设立了13个万户,各万户兼管军事民政,皆由八思巴领导。这样一来,八思巴既是西藏的宗教领袖,同时也成为行政首脑,一个“政教合一”的新政体在西藏出现了。

政教合一的政体对吐蕃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元政府赐给帝师庄园土地,使帝师成为了吐蕃地方的大封建主。这些是按照圣旨赐给八思巴的土地,不负担府库及驿站等汉地、吐蕃的任何税赋差役。而由于帝师的特殊身份,他领导下的乌思藏宣慰使司及下辖的诸万户、千户,吐蕃等处、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安抚司、招讨司、元帅府等长、使,也因拥有一定数量的庄园而成为大小不等的农奴主。这就使吐蕃的经济形式具有了封建性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吐蕃的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在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在元朝多民族统治的庞大帝国中,手工业与商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吐蕃的手工业多以家庭为生产加工单位。牦牛尾制作的帐篷以及羊毛织成的各种织物,种类繁多,质量精美,“毛布”、“花毯子”、“藏地哔叽”、“氆氇”等,都广受人们喜爱。乌思藏的细氆氇尤为驰名,是上贡的佳品。至于金、银、象牙、珍珠、银珠的加工品,和吐蕃当地的特产藏红花、木香、牛黄、虎、豹、水獭皮张、麝香等,既是贡品,也有一部分进入市场成为了贸易商品。

因元政府的扶持,吐蕃文化在这一时期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以萨班与八思巴叔侄贡献最大。萨班与阔端商定吐蕃归附蒙古的条件后,留在了凉州,从事佛教传播工作。他发现当时蒙古人使用的畏兀儿蒙文有不完备的地方,无法标注、翻译一些梵文、藏文。为了传播翻译经文的需要,萨班便对畏兀儿蒙文加以完备,在畏兀儿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藏文表音字母,形成了一套新的字母。这套字母的出现对后来八思巴创造蒙古新字无疑有很大的影响。

成吉思汗所创造的蒙古文字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一点忽必烈也意识到了。在他于1260年宣布登上蒙古汗位后就命八思巴开始制定蒙古新字。八思巴同萨班一样,也是借用藏文字母,创制了41个新蒙古字母以拼写蒙语,这一新的拼音文字在1269年正式公布使用。元朝统治时期,官方文书一律用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译写。今天我们从保留下来的元代碑刻上,还能看到这种文字。

1280年,八思巴去世后,历代藏教首领成为“帝师”,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就成为了一项没有明文的规定。

吐蕃文化在元朝也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就大约形成于元代。这是中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史诗巨作,一百五十多万行,一千五百多万字,歌颂了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伟大业绩。

另外藏族史学作品也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元代藏族学者读史、撰史之风兴起。十五卷本的《萨斯迦全集》是萨斯迦五祖的全集,其中包含有重要的原始资料。现存最古老的藏文史籍之一的《红史》,于1346至1363年由公哥朵儿只写成,对后代藏史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很多中原史书也被翻译成藏文,起到了文化促进作用。如汉族译师胡将祖把《唐书·吐蕃传》和《资治通鉴·唐纪》译成藏文,并由喇嘛亦邻真乞剌思刊行。史书的编译整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吐蕃地区佛教的发展,也推动了寺院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建筑、绘画、雕塑艺术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吸取利用。如搽里八的领主请汉族巧匠修建汉式佛殿,还有拉当寺弥勒佛、沙鲁寺的莲花雕刻,都吸收了元代汉地的雕塑风格。而萨斯迦寺的黄金塔、沙鲁寺的几幅“供养天”壁画则由尼泊尔工匠完成,并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

总之,在元代大一统的客观环境下,吐蕃文化吸收融合了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不断完善提高,得到了长足发展。

标签: 吐蕃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也遂皇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也遂是蒙古国早期的皇后,她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死后被窝阔台称为皇后,因此被称为也遂皇后,也遂皇后是谁?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在蒙古国早期有着怎样的贡献呢?她又为什么被窝阔台追尊为也遂皇后呢?也遂的父亲也客率领塔塔尔人同铁木真进行战争,但是兵败,她父亲的人全都被铁木真杀死,而也遂的父亲未被铁木真抓住,

  • 蒙古(元)军使用初级火器进行对外战争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

    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口奄起后,不但在国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国,南下覆宋,建立元朝;而且对外用兵,东战西征,南下爪哇,把初级火器辐射至欧亚两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蒙古炮手军的创建与发展成吉思汗在漠北强大起来后

  • 《回味元朝》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

    元朝实质上是蒙古各汗国的宗主国,是蒙古帝国存在于东亚的部分,是一个国中之国。尽管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争夺战以后,使元朝政府丧失了对各汗国的实际控制,但各藩国依旧尊重元朝皇帝在蒙古帝国中的大汗地位,尤其是伊利汗国,其历代统治者都必须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否则就不具有合法身份。因此,在回味元朝的历

  • 帖木儿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帖木儿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名将

    跛子帖木儿(1336~1405年),中世纪时期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家,他复兴了成吉思汗先前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帖木儿几乎一直为了扩大并保持他辽阔的疆土而不停地战斗着,使他的帝国疆土西至地中海,南到印度,北部则到达了俄国。1336年,跛子帖木儿出生在渴石国(Kesh)一个二流

  • 雄霸世界:说说世祖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霸

    卷一·天骄贵胄多磨难潜龙在渊终有日序言第一节生逢乱世,非凡少年第二节战争磨练,崭露头角第三节总领漠南,深得人心第四节远征大理,凯旋而归卷二·雄韬伟略建大元挥鞭南下统九州第一节消除威胁,登上汗位第二节攻打鄂州,议和南宋第三节领兵攻宋,血泪襄樊第四节大举南下,兵进临安第五节灭

  • 一、元代的散曲和民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散曲

    散曲是元代艺术的代表。习惯上,我们一般所说的散曲是指小令。散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词发展而来。北宋灭亡后,中原文人的诗词在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以及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后,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因形成于北方,也称北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介乎小令与套曲之间

  • 江淮战役及临安外围攻防战——宋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临安

    一、扬州、焦山战役伯颜先攻江淮;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3月初2日癸酉,伯颜入建康。时江东大疫,居民乏食。伯颜开仓赈之,遣医治疾,宋民大悦。伯颜报捷。元主诏伯颜,谓以时方暑,不利行师,命俟秋再举。伯颜奏曰:“宋人保据江海,若虎负蜗。今已扼其吭,稍从即逸。”元主曰:“

  • 曹妙清:诗名远播杭州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杭州

    对于元朝这个朝代,我向来是不喜欢的。一是元朝帝王的穷兵黩武。元帝在整个统治阶段都乐于发动战争,从亚洲打到欧洲,从北方打到南方,战火席卷了全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二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以及元朝对汉族知识分子的贬抑使得国人的精神生活被压抑。文人没有自由,更谈不上优质的生活,文化也就不

  • 旭烈兀征木战争之导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昔蒙哥在西域时,可疾云之大法官苫思丁来谒,苫思丁身着锁子甲,蒙哥怪而询其故。对曰:“常着此甲,用以防亦思马因人之匕首”。因详述此派教徒之暴行。蒙哥由是深恶亦思马因人。及蒙哥继定宗即位为帝(庙号宪宗),即立意首先殄减亦思马因教徒。所谓木刺夷人,即属于亦思马因教徒是也。宪宗元年(

  • 元太宗蒙哥即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谜

    蒙古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凭籍其军事才能,建立了一个规模空前横跨整个亚洲的大国。到了晚年,他对自己继承人的问题开始有所考虑。他有四个随他一起东征西讨、骁勇无比的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不过四个儿子中,他比较欣赏的是三子窝阔台,觉得窝阔台是个比较合适的汗位继承人。蒙古人选取接班人,按照惯例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