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革除弊政,整顿朝纲

第一节 革除弊政,整顿朝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29 更新时间:2024/1/20 5:05:11

忽必烈在不断地征伐战争中,逐渐明白,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改变对世界各国的策略,广泛交好欧亚各国。在不断地交流中,元朝不断革除国内弊政,使得元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而这个时候的忽必烈也渐入暮年,终病逝。忽必烈虽然已逝,但是他一生的功绩必将永留后世。

忽必烈作为一位文化发展较晚民族的领袖,一进入中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汉文化和西域地区的色目文化,感到十分新鲜,遂敞开胸怀,尽情吸收。忽必烈在大量吸收汉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一些蒙古族的原有文化,也吸收色目文化。其实,忽必烈这样做是正确的,学习外来文化时,不应该全盘而应该有选择地吸收。在学习外来文化时,也不应该把本民族的文化全部抛弃,而应废弃那些落后的东西,保留本民族优秀的部分。在学习外来文化时,也不应该只学习一家文化,而应该对各家文化中的精华兼容并蓄,也就是说,不应该仅仅学习汉文化,对色目文化优秀的东西也应该吸收。忽必烈就是想要学习各家的优秀文化,使其变成自己的新文化,为巩固元朝的统治,发展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

然而,各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稳同性和排它性,当各种文化发生碰撞时,既有互相吸收的一面,又有互相排斥的一面,当互相排斥的一面向前发展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斗争。

元初的历史正是这样。当忽必烈吸收各种文化时,各种文化的矛盾和斗争便接踵而来。那些抱着蒙古族原有文化不放的人,全力反对汉文化;而那些死守着汉文化不让人们加以改变的人,全力反对蒙古民族保留自己民族中的部分优秀文化;那些痴情于色目文化的人,有时也瞧不起汉文化;而自认为汉文化高人一等的人,也鄙视色目文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围绕着各种文化的不同认识、不同的统治方法和政策,矛盾和斗争便逐步展开了。

在不断的矛盾和斗争中,那些死死抱着蒙古旧习不放、反对学习外来文化的人逐渐败下阵来。而其他文化中,想完整地保留自己的文化并使之一成不变的人,也慢慢地没了市场。如此碰撞交融,各种文化开始出现交汇,完全彻底地反对某一种文化的人也渐渐减少了。旧的矛盾似乎有所解决,而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那就是,相对地以某一种文化为主、吸收其他文化中的部分势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势力,与另一种文化为主的势力开始出现矛盾并展开斗争。

这种斗争在元朝初年的表现,就是以汉法派中的义理派为主,吸收其他各族倾向义理派的人员而形成的“义理派”势力,开始同以色目法派中的“功利派”为主,吸收其他各族具有功利思想的人员而形成的“功利派”势力进行斗争。当时,这种斗争愈演愈烈,成为朝野议论的主要话题,严重地影响了治国和理财。

在“义理派”和“功利派”两种思想中,忽必烈最终选择了“义理派”思想。他认为,“功利派”思想有他的优越之处,但是,不择手段地聚敛搜刮,会导致人们的普遍反对。如果不用仁义道德等思想加以限制的话,为官者就会以为国理财为借口,大肆敛钱,贪污受贿就会成风,为民者也以敛钱为务,发展下去,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而“义理派”的义理思想则劝人为善,少私寡欲。如果正确引导的话,通过正常手段和正确的途径去理财,不失为一种治国的好思想和好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忽必烈在桑哥理财失败以后,决心不再去找那些善于经商的色目人帮他治国,而想找一些具有“义理”思想的人来帮他理政。在“义理派”与“功利派”斗争期间,忽必烈很少完全听从阿合马、卢世荣和桑哥的意见,去惩治义理派官员,而对阿合马、卢世荣和桑哥则常加限制。经过一系列变动,忽必烈的统治思想和政策又恢复到中统年间的统治思想和政策中来。

忽必烈想重新确立以儒家仁义道德思想治国的方针,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人才帮助他治国。经过认真思考,忽必烈决定起用不忽术。不忽术虽然是西域康里人,属于色目,但他早年给事太子真金之东宫,从学于恂,又从学于理学大师许衡。从政以后,经常为忽必烈讲解四书五经等“古今成败之理”,忽必烈曾高兴地说:“仲平(许衡)不及汝远甚”,认为不忽术所讲的道理比许衡讲的还要深刻。可见,不忽术早就成了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成了真金、许衡等“义理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合马理财失败以后,忽必烈急于寻找理财之人,卢世荣“言能用己,则国赋可十倍于旧”。那时,不忽术就反对通过聚敛的方式增加国家收入。他认为,不择手段地聚敛搜刮,开始时的确可以使同家收入增加。但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违背儒家“仁义”思想,最终必然导致“国与民俱困”的结局,从而引起社会动荡,导致国家衰弱。所以,他建议忽必烈不要相信卢世荣的话。忽必烈不听,仍然提拔卢世荣为右丞,令其主持理财事务。不忽术因此辞去参议之职。卢世荣理财不到四个月,就在“义理派”的反对下失败了,忽必烈曾对不忽术说:“朕甚负愧于卿”,遂提拔不忽术为吏部尚书。

后来,桑哥理财,不忽术仍然极力反对。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大元帝国的尚书右丞相桑哥,此刻就已坐在他自己的大宅院里的客厅中,手捧暖炉,喜洋洋地接待着接踵而至的朝中大小官员。

桑哥是吐蕃人,曾师从于胆巴国师,通晓浮屠之学,会蒙汉等数种语言。在忽必烈四处扩张征战耗费着大量银两的时候阿合马、卢世荣二位理财贪官又先后死去,忽必烈的财政状况处于困窘之中。桑哥不但天资聪明,而且阅人很准,他看出了忽必烈的心头之隐痛,经程钜夫介绍,在朝中的小吏桑哥,有了一次面见君主忽必烈的机会。那还是六年前的事情,当时任宰相的是和礼霍孙。

七日之后,忽必烈便命桑哥为尚书平章政事,主掌国家财库。桑哥大喜过望,上任不久,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自己为国敛财的二大策略。一是更定钞法。桑哥有一位汉人挚友叶李,此人是个多才多艺的江南文人,曾为南朝皇帝雕刻、设计过交钞的版样。桑哥掌权之后,便让叶李雕刻了至元号的钞版,呈献给了忽必烈。忽必烈看到钞样兴奋万分,当下批准了桑哥拟定的更定钞法的计策,命令将这版从五文至二贯的付印,颁发全国。二是理算,所谓“理算”,是检校中书省的财政档案。在桑哥一番核查后,竟校出亏空六千多锭!库银陡然大增,令中书省的官员心怀忐忑、惶惶不可终日。其中有位平章麦术丁,就畏惧此种理算,而主动请罪伏诛。从此之后,忽必烈对桑哥是宠信有加,放权任他为国聚财。

标签: 朝纲

更多文章

  • 四、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吐蕃

    忽必烈改“元”之后,就对吐蕃地区加强了中央的管辖。在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管理,采取了设立宣政院,宗王分镇与帝师的统领,完善地方机构和设立驿站,统计户籍等措施。由于吐蕃地区封建制的确立与藏教的形成相辅而行,在经济上也出现了二者同步发展的局面,因此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理也多采用政教合

  • 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也遂皇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吉思汗

    也遂是蒙古国早期的皇后,她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侧妃,死后被窝阔台称为皇后,因此被称为也遂皇后,也遂皇后是谁?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她在蒙古国早期有着怎样的贡献呢?她又为什么被窝阔台追尊为也遂皇后呢?也遂的父亲也客率领塔塔尔人同铁木真进行战争,但是兵败,她父亲的人全都被铁木真杀死,而也遂的父亲未被铁木真抓住,

  • 蒙古(元)军使用初级火器进行对外战争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

    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口奄起后,不但在国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国,南下覆宋,建立元朝;而且对外用兵,东战西征,南下爪哇,把初级火器辐射至欧亚两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蒙古炮手军的创建与发展成吉思汗在漠北强大起来后

  • 《回味元朝》前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朝

    元朝实质上是蒙古各汗国的宗主国,是蒙古帝国存在于东亚的部分,是一个国中之国。尽管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争夺战以后,使元朝政府丧失了对各汗国的实际控制,但各藩国依旧尊重元朝皇帝在蒙古帝国中的大汗地位,尤其是伊利汗国,其历代统治者都必须得到元朝皇帝的册封,否则就不具有合法身份。因此,在回味元朝的历

  • 帖木儿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帖木儿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名将

    跛子帖木儿(1336~1405年),中世纪时期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家,他复兴了成吉思汗先前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帖木儿几乎一直为了扩大并保持他辽阔的疆土而不停地战斗着,使他的帝国疆土西至地中海,南到印度,北部则到达了俄国。1336年,跛子帖木儿出生在渴石国(Kesh)一个二流

  • 雄霸世界:说说世祖之治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雄霸

    卷一·天骄贵胄多磨难潜龙在渊终有日序言第一节生逢乱世,非凡少年第二节战争磨练,崭露头角第三节总领漠南,深得人心第四节远征大理,凯旋而归卷二·雄韬伟略建大元挥鞭南下统九州第一节消除威胁,登上汗位第二节攻打鄂州,议和南宋第三节领兵攻宋,血泪襄樊第四节大举南下,兵进临安第五节灭

  • 一、元代的散曲和民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散曲

    散曲是元代艺术的代表。习惯上,我们一般所说的散曲是指小令。散曲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词发展而来。北宋灭亡后,中原文人的诗词在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以及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后,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散曲,因形成于北方,也称北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和介乎小令与套曲之间

  • 江淮战役及临安外围攻防战——宋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临安

    一、扬州、焦山战役伯颜先攻江淮;宋德祐元年(一二七五)3月初2日癸酉,伯颜入建康。时江东大疫,居民乏食。伯颜开仓赈之,遣医治疾,宋民大悦。伯颜报捷。元主诏伯颜,谓以时方暑,不利行师,命俟秋再举。伯颜奏曰:“宋人保据江海,若虎负蜗。今已扼其吭,稍从即逸。”元主曰:“

  • 曹妙清:诗名远播杭州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杭州

    对于元朝这个朝代,我向来是不喜欢的。一是元朝帝王的穷兵黩武。元帝在整个统治阶段都乐于发动战争,从亚洲打到欧洲,从北方打到南方,战火席卷了全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二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以及元朝对汉族知识分子的贬抑使得国人的精神生活被压抑。文人没有自由,更谈不上优质的生活,文化也就不

  • 旭烈兀征木战争之导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昔蒙哥在西域时,可疾云之大法官苫思丁来谒,苫思丁身着锁子甲,蒙哥怪而询其故。对曰:“常着此甲,用以防亦思马因人之匕首”。因详述此派教徒之暴行。蒙哥由是深恶亦思马因人。及蒙哥继定宗即位为帝(庙号宪宗),即立意首先殄减亦思马因教徒。所谓木刺夷人,即属于亦思马因教徒是也。宪宗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