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亲征婺州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朱元璋亲征婺州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38 更新时间:2023/12/29 7:32:20

兰溪就在婺州的边上,它的东北方浦江又给李文忠攻下了,按照常规来看,攻取婺州不说是囊中取物,但也应该是指日可待,但没想到的是,胡大海军队在婺州城下打了整整两个月,就是没能拿下它。朱元璋闻讯后决定亲征,他要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浙东地区给占了,构成对张士诚政权的南、西、北的三面包围,同时又能堵住西线红巾军陈友谅的东进之路,打破他的步步紧逼策略,为自己的统一大业走好关键性的第一步。

为了走好这一步,十一月三十日,朱元璋从宜兴前线调回徐达,让他与李善长一起留守应天,并任命毛骐代理中书省事,自己则带上亲军副都指挥使杨璟等,率领100000大军向南进发,途经宣州和徽州时曾作短暂停留,“召故老耆儒访以民事”。

当时徽州地区有名的儒士如唐仲实、姚琏等闻讯后纷纷前来拜见。朱元璋说:“自元朝失政以来,老百姓流离失所,早已厌倦这种兵荒马乱的日子,十分渴望安定下来,这样的情形可能比干渴的人们渴望喝水还要厉害,我朱某人不是不知啊!”唐仲实说:“自主公您的大军到来后,我们老百姓踏实多了。”朱元璋问:“邓愈元帅征发民众修筑城池,老百姓有没有怨言?”唐仲实说:“怎么没有?很多啊!”朱元璋大惑不解:“筑城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老百姓怎么还会有怨言?”随后他又这样说道:“一定是邓愈做事太急躁,催促太急迫,这才导致了怨言四起,那可不好,失人心的啊!”说完,他叫人去通知邓愈:马上停止筑城。朱元璋又问:“据说唐先生博通今古,想必清楚古往今来的成败之道,‘若汉高祖、光武、唐太宗(应该是唐高祖,可能朱元璋文化程度不高的缘故吧本书作者注)、宋太祖、元世祖,此数君者平一天下,其道何如?”就是问这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靠什么来平定天下,统一华夏?唐仲实说:“您所说的这几位君主都是因为不滥杀人,所以他们能统一天下!主公英明神武,剪除祸乱,未尝滥杀,征收军用也差不多在合理的范围,开创之初,超于前代。但从现在的徽州的情况来看,老百姓生活虽然有了安定,可还不能休养生息。”朱元璋说:“老先生所言极是,我积蓄少花费多,向老百姓收取一点,也是迫不得已啊!而且都花费在军事上,从没将一分一厘用于个人享受。老百姓的疾苦,我时时刻刻都想着,总考虑如何让他们能真正地休养生息,哪敢忘记啊!”唐仲实说:“如果真像主公所讲的那样,那么百姓们的安定生活就有希望了。”朱元璋说:“你们说说看,还有什么治政举措不到位或有弊端的?”唐仲实等一一列举,朱元璋不停地点头称是。

据说在徽州逗留期间,元帅邓愈曾向朱元璋推荐了一位在当地十分有影响的名儒朱升。朱升,徽州休宁人,元顺帝至正四年登乡贡进士第二名,曾任池州学正。红巾军大起义爆发后,他弃官隐居石门山,读书不止。朱元璋老早就听说过朱升的名声,现在到了徽州,又有邓愈推荐,无论如何也得向这位老先生请教一番。于是他就模仿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造访朱升,向他请教夺取天下、统一全国的计策。朱升回答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说搞好自身根据地建设,增加自身实力;发展生产,多多储蓄军粮;不过早地称王称帝,这样可以避免招惹别人打击。朱升的这九字谋略其实在朱元璋那里早就使用或言部分使用了,只不过草根、泥腿子不会总结,如今让老先生说得茅塞顿开,当即“命(其)预帷幄密议”,而这九字方针从此以后也就成为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根本性的理论指导。

标签: 广积粮方针朱元璋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宣宗即位,疑团种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宣宗,疑团,第三节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5年)七月成祖驾崩,到洪熙元年(公元1426年)六月宣宗继位,不到一年时间,皇位便从祖父传至孙子,以宣宗朱瞻基之果决机敏,处事周全,他的继位也不免留下了种种疑团。首先,成祖之死,远在塞外,其周围宦官海涛等人及接近皇帝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都是朱瞻基的亲信。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 刘伯温和朱升谁更厉害?朱元璋身边第一谋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更厉害,朱元璋,谋士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

  • 严惩违制娶“小三”的“第一大学”校长和奢靡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奢靡,小三,校长

    有个叫许元的文臣曾经很为朱元璋喜欢,出任国子监祭酒即校长。有一次朱元璋听说许元有个愿望:好几年没回乡,连做梦也想回家去扫扫墓。大臣有这样的孝心,朱元璋当即就准许了,并加以厚赏。太子朱标听说后,也对许校长赏赐了一番。哪知这个许校长回到浙江老家后,顿时就逍遥快活起来,家里置办了象牙床。象牙床得有佳人睡啊

  • 明朝吕调阳堪称官场不倒翁,他去世时全国哀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不倒翁,官场,明朝

    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广西桂林临桂人,家居桂林城南文昌门外,为明嘉靖年间翰林院编修吕璋之后。他的一生中,求学做官一路顺风,历仕三朝,尊荣享尽,为官场一奇迹。吕调阳自幼好学聪颖,6岁便离家读书。还在少年时便是当时名扬广西的小秀才。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

  • 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期表,明朝,皇子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1

  • 历史上明朝有几个皇后?明代皇后大全 明朝皇后们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有几个,皇后

    马秀英太祖朱元璋皇后马名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豪富。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马公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按当时习俗,妇女皆缠足。马秀英坚决不缠,人称“马大脚”。马公为杀人避仇。逃往他乡,将爱女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的朋友郭子

  • 奸臣严嵩是个怎样的人?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奸臣,是个,的人

    无端世路绕羊肠,偶以疏慷得自藏。种竹旋添驯鹤径,买山聊起读书堂。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莫笑野人生计少,濯缨随处有沧浪。这首诗虽说并不出名,有谁能想到这是明朝奸臣严嵩所作。又有谁能想到那俗人还有此雅兴。明太祖以制义取士的结果,使中国的官僚政治更加烂熟了,一大批没有真才实学,却能凭浮文浑话以阿

  • 明朝最强的和稀泥高手,皇帝芝麻官都靠他协调,为什么最后却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稀泥,明朝,身败名裂

    我们中国人素来说道和气生财与人方便,古时候政界上更是如此。1个高官的做事工作能力未必是最关键的,因此其沟通交流同僚、妥当上下左右的本领才决策他的官运究竟能走多远。这决不是几句讥讽,真实能搞好这种的,也不可多得这种取得成功。着名首辅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和继任首辅张四维对其进行了血腥的政治清算。而这位张

  •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实际的日子过的还不如他自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监,朝野,自在

    在近几年的古装大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重要的“角色”太监。他们在戏中的作用非常大,不过给人的印象往往都是阴险狡诈、坑害忠良、无恶不作的“坏人”。虽然这是电视剧过度渲染的结果,但历史上也确实出现了不少恶名昭彰的大太监,其中有一人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将大明朝推

  • 明代秘史:李善长整饬三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代,李善长,秘史

    李善长,字百室。元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曲阳坊。自小有大志,也有心计,在乡里比较受人尊敬,曾被推为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人)。他虽没有得过功名,但知书识礼,是地方上颇有名气的人。至正十四年(1354年),当朱元璋南下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经过定远县时,李善长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