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山西盐商的崛起

明代山西盐商的崛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3/12/30 16:42:18

关键词:明代;晋商;开中制

山西的自古就有历史悠久商业传统,在春秋时期,晋文公就推行过鼓励商业的“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到了宋朝,山西商人已初显身手,到了明清达到顶峰,而引领明代晋商兴盛的领头羊则是山西盐商。

一、明代初期历史客观环境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明王朝是在朱元璋推翻元朝蒙古族政权后建立的,朱元璋为巩固明朝政权,持续不断的追击元蒙残余势力,并使他们被迫回到草原上。随后,元蒙残余势力分化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部,明朝政府对蒙古各部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限制中原与蒙古交易。蒙古军队不断骚扰中原内地,掠夺财物,除了局部的边境骚扰事件外,还有几次较大的攻势,例如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面对蒙古军队的不断骚扰,明朝不断巩固北部边防,形成了以九边镇为据点的北部边塞军事基地,史料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以这些军事重镇为核心,下设许多卫和守御千户所。

明政府在九边镇驻扎了80余万军队,面对如此庞大的边防体制,其边饷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边防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军事消费市场。而且,北部边塞,大多属于气候寒冷的地区,粮食缺乏,明朝政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为此明朝廷做出了许多努力以解决巨大的财政负担。明朝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最初的筹措粮食办法是屯田制,但产量不多。不足以供军需,后屯田制荒废,便采用民运粮进行顶替,征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农民运送粮饷,但耗资甚巨,最后朱元璋采纳山西行省的建议,实施“开中制”。开中制由此诞生。

二、开中制的实施为山西盐商的崛起提供了政策制度便利

山西盐商的崛起,明代初期开中制的实施功不可没。开中制为山西盐商提供了一个有力地条件和良好时机。“募商中盐输粟入边而给以盐引。始行之于山西”“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长芦运至太和岭,路远费重,若另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输入之费用而军备之用充矣。从之。”可以看出,开中制实行早期主要针对的就是山西大同、太原仓的米粮。朝廷所给盐引是对商人“转输之费”的支付。商人所运的米,是朝廷于山西陵县、长芦征收积储“复行秋粮”即“官米”,并非商人所购之米。因此,开中制创立之初的进入门槛非常的低,任何人都可以报中,并不需要什么资格。即投身其中的商人从事的仅是简单的运输,只需要人力和简单的运输工具,不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为普通山西小商人逐渐积累资本提供了条件。由于纳粮中盐的报中地点在九边,大同镇又是首先实行这一制度和纳粮数额最多的边镇(长时间宣府镇的粮饷也由大同镇供应),因而山西商人近水楼台,捷足先登,逐步取得了贩运盐的特权,成为纳粮中盐的边商中的商人。伴随伴随着开中制的实行,山西商人迅速发展壮大,并且产生许多大盐商,尽管发展规模不及两准,山西盐业仍然取得了前所来有的大发展。由于食盐的零售完全由商人承担,盐业的大发展也伴随着经营盐业商人的大发展。

三、山西的地利和物产因素也促进了盐商的崛起

地域上,山西作为明朝的边境省份,本身就地处边关,其中大同镇、宣府镇和太原镇更是九边之三,属于需要实行开中制以补充军需两造的地区;山西解州盐池又是北方重要的产盐地,是着名的潞盐产区,不仅够本地消费,还可大量供应外省,其“盐行陕西之西安、汉中、延安、凤翔四府,河南之归德、怀庆、河南、汝宁、南阳五府及汝州,山西之平阳、潞安二府,泽、沁、辽三州”;晋南地区是山西的主要产粮区,且距离边关比其他地方近,可就近输送军用物资于边关,输粮换引的成本低,能迅速帮助山西商人致富;此外平阳产铁和盐、泽州产铁、潞州产铁和稠。山西特有的地利和物产是明代盐商崛起的一个因素。山西商人便以“极临边界”之优势,首得开中制之便利,率先中盐,成为集粮、盐商于一身而最早兴起于边界的地方商人。

四、山西的人力资本促进山西盐商的产生

元末明初,山西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元末的战乱对山西的影响较小,明初山西的人口密度较高。山西的地形以山脉为主.适台耕种的土地较少,山西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贯穿于整个明代。这就直接促使了一部分山两人需要走出山西,谋求生路。山西人有着在边关与游牧民族互市的传统和经验,山西地处边关,与北部游牧民族以长城为界,自汉代以来就是边贸最活跃的地区。在明政府实行民运粮政策的时候,山西就有不少农民参与输粮,运粮经验丰富。因此,这就促进了一部分山西人响应开中制,逐渐成为盐商。(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M].

[2]杨玉明.明代盐政与宁夏镇边防[J].2012(1)

[3]杨梓润.开第一座宝藏的盐商[J].2013(9)

[4]李心纯;林和生.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晋商的兴起(J).2006(4)

标签: 山西明代盐商

更多文章

  • 明代秘史:马皇后尊师重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尊师,明代,秘史

    朱元璋的元配夫人马氏,生于元至顺元年(133O年),至正十二年与朱元璋结婚。元朝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马氏被封为皇后。她在后位十五年,明洪武十五年故世,终年五十一岁。朱元璋曾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在她死后,不再册立中宫,以示对她的尊重和怀念。君主夫妻,如此爱重,马皇后必有她获得宠敬的原由,翻阅《

  • 朱元璋亲征婺州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广积粮,方针,朱元璋

    兰溪就在婺州的边上,它的东北方浦江又给李文忠攻下了,按照常规来看,攻取婺州不说是囊中取物,但也应该是指日可待,但没想到的是,胡大海军队在婺州城下打了整整两个月,就是没能拿下它。朱元璋闻讯后决定亲征,他要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浙东地区给占了,构成对张士诚政权的南、西、北的三面包围,同时

  • 第三节 宣宗即位,疑团种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宣宗,疑团,第三节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5年)七月成祖驾崩,到洪熙元年(公元1426年)六月宣宗继位,不到一年时间,皇位便从祖父传至孙子,以宣宗朱瞻基之果决机敏,处事周全,他的继位也不免留下了种种疑团。首先,成祖之死,远在塞外,其周围宦官海涛等人及接近皇帝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都是朱瞻基的亲信。根据现有资料分析,

  • 刘伯温和朱升谁更厉害?朱元璋身边第一谋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更厉害,朱元璋,谋士

    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师是谁呢?在熟知历史的毛泽东看来,不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因为张良尽管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但他从未提出过纲领性的国策。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虽有纲举目张的《隆中对》,但并没有使刘备统一天下,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是鼎立之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自己也最后

  • 严惩违制娶“小三”的“第一大学”校长和奢靡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奢靡,小三,校长

    有个叫许元的文臣曾经很为朱元璋喜欢,出任国子监祭酒即校长。有一次朱元璋听说许元有个愿望:好几年没回乡,连做梦也想回家去扫扫墓。大臣有这样的孝心,朱元璋当即就准许了,并加以厚赏。太子朱标听说后,也对许校长赏赐了一番。哪知这个许校长回到浙江老家后,顿时就逍遥快活起来,家里置办了象牙床。象牙床得有佳人睡啊

  • 明朝吕调阳堪称官场不倒翁,他去世时全国哀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不倒翁,官场,明朝

    吕调阳(1516—1580),字和卿,号豫所。广西桂林临桂人,家居桂林城南文昌门外,为明嘉靖年间翰林院编修吕璋之后。他的一生中,求学做官一路顺风,历仕三朝,尊荣享尽,为官场一奇迹。吕调阳自幼好学聪颖,6岁便离家读书。还在少年时便是当时名扬广西的小秀才。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

  • 明朝皇子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期表,明朝,皇子

    元素周期表是与化学相关的学科里面会用到的一种基础知识,就如同语文里的文字,数学中的各种数字和符号,英语里的英文字母一样。而且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但是有不少人发现,明朝时期的皇子们,他们的名字里面的字,居然和元素周期表里的各种元素高度吻合,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吗?1

  • 历史上明朝有几个皇后?明代皇后大全 明朝皇后们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有几个,皇后

    马秀英太祖朱元璋皇后马名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豪富。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马公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按当时习俗,妇女皆缠足。马秀英坚决不缠,人称“马大脚”。马公为杀人避仇。逃往他乡,将爱女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的朋友郭子

  • 奸臣严嵩是个怎样的人?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奸臣,是个,的人

    无端世路绕羊肠,偶以疏慷得自藏。种竹旋添驯鹤径,买山聊起读书堂。开窗古木萧萧籁,隐几寒花寂寂香。莫笑野人生计少,濯缨随处有沧浪。这首诗虽说并不出名,有谁能想到这是明朝奸臣严嵩所作。又有谁能想到那俗人还有此雅兴。明太祖以制义取士的结果,使中国的官僚政治更加烂熟了,一大批没有真才实学,却能凭浮文浑话以阿

  • 明朝最强的和稀泥高手,皇帝芝麻官都靠他协调,为什么最后却身败名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稀泥,明朝,身败名裂

    我们中国人素来说道和气生财与人方便,古时候政界上更是如此。1个高官的做事工作能力未必是最关键的,因此其沟通交流同僚、妥当上下左右的本领才决策他的官运究竟能走多远。这决不是几句讥讽,真实能搞好这种的,也不可多得这种取得成功。着名首辅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和继任首辅张四维对其进行了血腥的政治清算。而这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