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秘史:百姓救于谦

明代秘史:百姓救于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50 更新时间:2024/1/19 9:58:46

于谦(1398年),幼稚年刻苦读书,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两年之后奉朝之命到湖广地方考察官军功过,兼“安抚”川贵等地的瑶民和僮民。在深入到少数民族居住地方查访的过程中,得知明官军对少数民族人民滥施杀掠。回京后立即上奏弹劾,促使朝廷下令严禁官军邀功妄杀。

宣德二年(1427年),于谦奉命巡按江西,到任后,廉明公正,严厉执行法律规章,不徇私情。在审理刑狱时,发现有一个人被诬为反叛的首领案件久悬未决。于谦翻阅案卷,判明此系冤案,应予撤销,反给那诬告者应得的惩罚;另外,他还平反被枉判死刑的数百人,都将他们释放。

宣德五年,明宣宗特任于谦做兵部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前后达十九年。巡抚是明朝地方行政最高长官,他上任后,亲到各州县乡里,访问父老,得知应兴革事项,立刻向朝廷建议。当时内阁学士杨荣杨溥杨士奇等也都支持于谦,因而他的意见多被采纳,办了很多好事,政绩特别“优异”。例如:计划贷粮给贫民,每年三月令府州县呈报缺粮民户,计口分配贷粮,到秋天收获时如数还官仓;如年老、疾病和实在贫苦的得免偿还。设置各州县的“平准仓”“惠民药局”,调节粮价,赈救贫苦。平准仓也称义仓,就是地方“贤良”捐资输谷的贮藏处所,丰收年贱价买进,遇到凶年照昔日贱价平卖。仓前立碑勒名,书明某人捐资若干,某人输粟若干,捐二百金以上的给予冠带。于谦自己也屡次捐纳自己的薪俸,赈济灾民。于谦勤政爱民,始终如一,他年年奔波于太行山区和黄河南北岸,他风餐露宿,不辞劳苦。由于于谦具有这样的品德和作风,所以民间称赞他为“于龙图”,将他比作宋代包拯,有些地方还为他建立了生祠。

正统初年,明朝政治渐趋黑暗,官僚中分为邪正两派,发生斗争。当时皇帝英宗年幼稚荒嬉。正统七年以后,宦官王振专政,擅权纳贿,骄横日甚。于谦在行政上遇到了阻挠。他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赠送权贵。不少人劝他多带点着名土产,而于谦“独不持土物贿当路”。他对阉宦的滥作威福本来就是极其痛恨的,因此他笑着举起衣袖说:“带有清风!”并且还作了一首《入京诗》来讽刺这些劝他的人: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在当时广泛流传,成为一时佳话。于谦的声望很高,作风又清廉刚直,虽然得到人民的赞许,但却引起朝廷宠贵的不满,太监王振更是嫉恨于谦,总想寻找机会来打击他。

王振此时是大权独揽。他不仅控制了不少朝臣,同时也操纵了皇帝,跋扈专断,登峰造极。他又勾结奸臣,树立党羽,手下爪牙遍布各地,到处欺压人民,谁要惹了他,就会遭他的毒手。一般昏庸腐败的大臣,不仅不敢触犯他,反而对他邀媚奉迎,有的称他“翁父”,向他跪拜,其权势真是灸手可热。正统十一年,于谦到京师奏事,便举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他当晋豫巡抚,王振就嗾使他的走狗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诬蔑他“因长期不升官心怀怨望,随意荐举私人自代,不合大臣的体统。”于是把于谦关进监狱,由三法司锦衣鞠讯,受尽折磨,并判了死刑。这是王振向于谦下毒手的开端。当时山西、河南的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下狱的消息,都纷纷到京师,上书申请释放于谦。王振虽然专横,也知道群情愤激,众怒难犯,只好将坐牢三个月的于谦释放,并降官为大理寺少卿。可是山西、河南的百姓仍然不满意,又集合了一万多人,伏阙上书,请求命于谦再巡抚河南、山西。同时,明朝皇族河南、山西的藩王周王、晋王也请求还让于谦做河南、山西巡抚。明朝政府只得命令于谦仍回原任。

标签: 明代百姓秘史

更多文章

  • 这位皇帝一生中只有一个女人,痴情专一的他却被人说成是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只有一个,奇葩,被人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皆是三宫六院拥有七十二妃,更甚于一些帝王,他们的嫔妃数量可以过万。不过,一些惧内的皇帝,他们的嫔妃数量就较少些。比如说汉高祖刘邦,他的老婆吕雉非常厉害,所以刘邦的一生中除了吕雉之外,只纳过一个妃子。隋文帝的皇后也非常厉害,因此隋文帝的后宫里嫔妃的数量也比较少,但是隋文帝比刘邦强,

  • 方孝孺简介:一代奇儒方孝孺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事,方孝孺,简介

    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靖难之役,朱棣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没有太多的战斗,曹国公李景隆、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迎降,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以武功夺取江山的朱棣可以在战场上无坚不摧,却无法拢住文人的心。饱经太祖摧折的文人们,早已把

  • 明祖陵的营建与规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祖陵,规模

    自从有了朱贵画图贴说以后,明祖陵营造地终于有了明确的说法。但要营造当代天子的祖宗陵寝,那可绝对不能等同于普通人家的修祖坟了,首先得卜选好位置。不是说那“龙窝”就在杨家墩,难道要放弃“龙窝”,另行择址?不是的。杨家墩“龙窝”作为陵

  • 从长城外的“烧荒”现象,看明朝独特的军事防御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城外,明朝,独特

    在中国古代史上,长城一带一直是统治者重视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早期内地从事农业的人们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战争中进行防御和进攻的重要地带。明朝时期为了抵制北方外来侵略者,统治者制定独特的军事防御策略,让边防军在长城外进行“烧荒”,此举对于维护明朝的统治,展示军事实力

  • 唐赛儿造反:年轻寡妇登高一呼,聚集起几万人反抗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万人,寡妇,高一

    唐赛儿是山东省蒲台县(今东滨县)人,祖上世代行医。她从小也学会医术,练过武功。长大后嫁给同村农民林三。后来加入了白莲教,当了“佛母”,经常无偿地给农民治病,所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永久十八年,山东蒲台一带瘟疫流行,有许多人来找唐赛儿医治。唐赛儿和她的丈夫无偿地给乡亲们治病。

  • 第一讲 父子创业:铁血背后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无奈,父子

    中国古代的王朝,开国的历程都是很艰难的。而明代是靠着父子之间艰难的接力棒传递,才完成了有些畸形的、以铁腕和血腥知名的王朝奠基工作。乱局中的收官者创业,有时候是白手起家,有时候则在于对周围资源的整合。明太祖朱元璋的创业过程,就是成功地整合各种资源、壮大自己并消灭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一穷二白的创业史在中国

  • 参酌唐宋立纲陈纪 损益元制构建新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宋,损益,立纲陈纪

    唐朝大臣坐着议事、宋朝大臣站着议事明朝廷杖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朝中的大臣,一些地方上的小官小吏还不够资格“享受”。廷杖,老百姓俗称叫“打屁股”,可能就是由古时杖刑中演化而来的。不过,它不像家长打小孩子的屁股那样做做样子,起到教育作用就行了,明代开始盛行的杖

  • 魏忠贤的故事:带你走进真实的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带你,故事,真实

    魏忠贤(15681627),河间府肃宁(今河北肃宁县)人。其父魏志敏,母刘氏,娶妻冯氏,生一女,嫁杨六奇。年轻时能右手执弓,左手握弦,射箭命中率很高。虽不识字,做事却敢于担当,有决断。他自幼就是个不学好的人,长大了好酒色,更沉溺于赌博,成天和一帮子年轻无赖在一起鬼混。有一次,他赌输了,饱受凌辱,一气

  • 土木堡惨败:明朝五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土木,损失,明朝

    自徐达兵伐北京,推翻元朝统治后,元朝残余势力逃往北方,后逐渐分裂为三支,瓦剌为其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明永乐末年以来,瓦剌部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对明朝虎视眈眈。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入侵,发生了着名的土木之变,明军大败,英宗被俘,此次事变与英宗重用宦官王振有直接的关系。明

  • 寡妇对联招亲,未料却守寡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寡妇,对联,未料却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寡妇门前是非多。在历史久远的古代,寡妇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但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女,大家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人们对婚姻的向往是不可贬抑的。因此就算是古代,寡妇也可以再嫁。与未婚女子相比,寡妇再嫁,相对要困难许多。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个丧夫的寡妇,为了寻求新的幸福,想出了对联招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