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新词语的造词方式

明代新词语的造词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4/1/15 20:11:31

关于新词的造词方式学界有过许多的讨论,就笔者所见到的来说,李如龙先生论《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2002),刘叔新先生专着《汉语描写词汇学》(2005)对新词造词方式的探讨尤为精辟。李如龙(2002:68)指出:“词汇衍生的方式指的是创造新词的方式,从古至今,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为四大类,即:音义相生、词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李先生对四类造词方式的发生、发展及演变作了详尽的分析。刘叔新(2005:102)提出应该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来造词”作为造词法的第一个分类准则。借鉴前贤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大量明代新词的观察,笔者认为,以造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为分类标准,明代新词的造词方式可以分为语音造词和语素合成造词两类。此外,根据一些明代新词的特殊产生途径,我们对一些造词方式,如“拆字造词”、“修辞造词”、“简缩造词”、“同模式类推造词”等,予以单独的讨论。

一.语音造词与语素合成造词

1.语音造词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可知,以语音为手段构造新词语的方式在上古汉语里有较突出的表现,中古以后则趋衰落。李如龙(2002:70)说:“到了中古汉语,由于语素合成的异军突起,音义相生就逐渐衰歇下来了。”

明代有少量用语音手段造的新词,主要是一些利用模拟声音的方式造的一些象声词。例如:

扑秃:重物落地声。

(1)一柄板斧,扑秃的落在地下。(《醒世恒言》36)

扑吃:多形容笑声。

(1)玉箫挨在月娘边,说道:“这个是主子,还不磕头哩!”一面揭了盖头,那潘金莲插烛也似磕下头去,忍不住“扑吃”的笑了。(《金瓶梅》40)

(2)“那陈经济忍不住,扑吃的笑了。”(《金瓶梅》97)

矻齐:折断的声音。

(1)罢,贼跌折腿的三寸货强盗,进他门去,矻齐的把那两条腿歪折了,才现报了我的眼。”(《金瓶梅》43)

劈扑:开门声。

(1)脚步未到时,只听得劈扑之声,店门已开了。(《二刻》21)

吱嗻:形容人的嘈杂声。

(1)人语闹吱嗻,听风声,似是女孩儿关节。(汤显祖《牡丹亭》54)

淅呖:鸟鸣声。

(1)青鸾声淅呖,黄鸟语绵蛮。(《西游记》90)

滑浪:事物掉落的声音。

(1)说毕,妇人与西门庆脱白绫袄,袖子里“滑浪”一声,吊出个物件儿来。(《金瓶梅》16)

(2)琴童把他拉倒在地,只听“滑浪”一声,从腰里吊下一件东西来。《金瓶梅》44

矻磴:形容突然停止时发出的声音。

(1)那婆子卜转龟儿,到命宫上“矻磴”住了,揭起卦帖来。《金瓶梅》46

克答扑:象声词。

(1)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呀!才听的长叹呵,却元来是姐姐暗咨嗟,错猜做东风花外杜鹃舌,我则索克答扑的跪膝者。”

匹力扑六:形容连续的声音。

(1)这班酒透的人,匹力扑六的好象切菜一般,一齐杀倒,血流遍地,其实堪伤!《醒世恒言》21

除象声词外,明代新词中还有少量的联绵词·,也是使用语音造词方式。例如:

蹴躇:踌躇。

(1)门客每故意再三解劝,强他拿去;公子蹴躇不安,惟恐他不受,直等他领了文契方掉得下。《二刻》22

尴尬:情形不正常。

(1)汪秀才看见这人有些尴尬,急忙下山。《二刻》27

有时,不尴尬,义同“尴尬”。也指“不正常”。例如:

(2)女子情知不尴尬,落在套中,无处分诉。《初刻》12

(3)众和尚道:“钦差老爷,这个坑却筑得有些不尴尬。”天师道:“你们有所不知,碧峰老爷是个圣僧,葬埋之法自与凡僧不同。”《西洋记》14

喽罗:称占有固定地盘的强人部众。

(1)响箭到处,早见有小喽罗摇出一只舡来。《水浒传》19

兀突:高耸突出貌。也指“莽撞、不明事理”。

(1)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

(2)三府道:“好一个兀突蠢材!娶妾须要明媒,岂有一个自来交易的?”《型世言》26

柞撒:旧式榨油用的大木楔。

(1)那檀木性格刚硬,油房里取了去,做柞撒,使铁箍箍了头,又使铁锤往下打,只因刚强,所以受此苦楚。《西游记》82

2.语素合成造词

语素合成新词,是明代汉语新词造词方式中最普遍运用的一种方式。例如:

帮扶:帮助扶持。《字汇》:“扶,持,佐助也”

(1)儿子自不做家,反道他不肯帮扶。(《型世言》6)

(2)应伯爵打听得知,亦走来帮扶交纳。(《金瓶梅》43)

撮哄:哄骗;怂恿。

(1)说这一干共十数人,见西门庆手里有钱,又撒漫肯使,所以都乱撮哄着他耍钱饮酒,嫖赌齐行。(《金瓶梅》1)

丢撇:抛弃。

(1)周得在人丛中丢撇了两个弟兄,潮也不看,一径投到牛皮街那任余家中来。(《喻世明言》38)

跟究:查究,追究。

(1)老兄不知也罢,既知这段风声,何不下心跟究?(《醋葫芦》8)

克毒:刻薄狠毒。

(1)杨二晓得他存心克毒,后来未必不火并自家屋里,家中也养几个了得的家人,时时防备他。(《二刻》4)

空退:指客人无所受用而归。犹怠慢。

标签: 方式明代造词

更多文章

  • 第七节 特务系统,日臻完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完备,特务,第七节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火熙)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火熙)给朱标奉祀。削齐王护卫

  • 陈友谅何许人?他为什么要杀倪文俊?陈友谅的第一次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他为,要杀,陈友谅

    陈友谅,湖北沔阳玉沙县人,出身贫寒,父母都是渔民,本身也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在陈友谅的家乡,有个会看命相的先生看了陈家祖坟的风水后就留下三个字:法当贵,意思是说,依照中国古代的风水相术的理论法则,陈家将来要出大富大贵之人。自从听得此言后,陈友谅就一门心思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然而现实却又有&ldq

  • 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一夫,史上,皇帝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写过一篇专门批评专制君主的文章《原君》,其中有“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一句。大概中国古代的成年皇帝,很少有不荒淫的,大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代的皇帝尤其如此。但有一个明代皇帝例外,那便是明孝宗朱祐樘。有人说,他可能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实行

  • 汉武帝的母亲为何抛夫弃子?王娡如何当上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当上,汉武帝,皇后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怎么“二婚”当上皇后的?刘彻生母王娡可算是中国历代后宫中的一景,她以有夫有女之身不仅混进皇宫,而且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不要说在宗法制度严酷的封建社会不可思议,就是在已经开放的现代社会也难以想象。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娡

  • 解缙组编《永乐大典》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典,永乐,组编

    朱棣是明朝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只注重国防建设,发展经济,而且对文化事业也很重视。驰名中外的《永乐大典》就是他指示编纂的。永乐元年,他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说:“天下古今许多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中,查看起来实在不容易。朕想编一类大书,把有书契以来的经史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厚照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第01讲点击朗读:第02讲点击朗读:第03讲点击朗读:第04讲点击朗读:第05讲点击朗读:第06讲点击朗读:第07讲点击朗读:第08讲点击朗

  • 《我们的四十年》冯青身世是什么?其实正是冯胜利亲闺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十年,身世,闺女

    近几年,自从《父母爱情》播出产生如潮的好评后,年代剧的封印就好像彻底被揭开,不断地涌出演技动人,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年代就有一个着名的特点,就是人物的经历与中国的往事相结合。但是最近热播的新剧《我们的四十年》没有以往年代剧的激情感,更多的是甜到齁感情戏。而目前,剧情已经进展到我们的四十年冯青怀疑身世。

  • 明朝的穿靴戴帽:对各色人等的穿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各色人等,明朝,穿靴戴帽

    以前读《儒林外史》,见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痛打王义安的场面,觉得那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最近知道,明朝确实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法令。王义安有钱但不是读书人,硬充儒生戴了一顶方巾,那是不合规定的,两个秀才见了先是喝斥他“胡闹”,继而怒从胆边生,“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

  • 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去当和尚,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年轻时,明朝,这是

    名字,这是一个人的代名词。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于起名字这件事都是非常看重的。通常大家会给男孩子起一个强壮威武、聪明、智慧的名字,至于女孩子大家则会起一个文静、娴熟、可爱、漂亮的名字。不过,历史上一些人的名字就非常有趣。比如朱元璋,那你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吗?朱的意思其实是消灭的意思,元的意思就是元

  • 第九章 明英宗为什么要废除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九章,英宗

    强迫女性殉葬的制度萌芽于氏族社会末期。春秋以后,人殉的事情不多见,但秦始皇死时又有上万名宫女和工匠被逼殉葬。一千多年之后,在明朝初期,又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制度。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是皇室公开的惯例,死于殉葬的嫔妃,总数达几百人之多。当景泰帝去世时,英宗朱祁镇还安排了给